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修正版

一填空题1.禹刑2.汤刑3.九刑4.杀5.醢6.兄终弟及7.媒氏8.神权法指导思想9.田里不鬻10.七出二单项选择题1.A2.D 3.A4.B 5.D 6.D 7.C 8.B 9,A10.D三多项选择题1.ABC 2.ABCD 3.ABC 4.CBD 5.ABCD 6.ABCD 7.BC 8.BCD 9.ABC 10.ABCD 四名词解释1.质剂: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额外内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纺结婚姻。
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市。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并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
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周礼?秋官。
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
“五听”表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特点,但就其注意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而言,有一定借鉴意义。
4.《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
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 (4)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中国法律史作业1(第一章一一第四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共40分)1.《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
2.《汤刑》——是一种古老的刑事惩罚方法,源自中国古代传统的惩罚之一,最早见于西汉时期。
是一种古老而残酷的刑罚,此刑罚需要将受罚者裹上特制的油纸或织物,有时将受罚者注满滚水或蒸汽之后,在裹着油纸时将其烧死。
另外也有侵入汤池中烧灼受罚者的手段。
尽管如今汤刑已经不再被使用,但它仍被认为是一种严厉的刑罚,用以惩罚特定的罪行,如盗窃或破坏他人财产等。
3.商朝五刑——指的是一种权力机构根据刑法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每一种刑罚都有其特殊的功能,旨在保护社会的安定,维护当时的法律秩序,使社会可以稳定的运行。
4.周公制礼——西周时期周公将夏商时期的礼制加以整理编撰而成。
5.九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有两种含意:一是指周朝的刑书,另一种含义是西周的刑法。
6.六礼——六礼,创自西周,是中国古代聘娶婚的完备结婚程序。
所谓“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
”“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7.《法经》——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率先变法,集各国法律之大成,制定成《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分《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8.刑不上大夫——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
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于市”,而“于朝”。
9.公室告——指的是当事人提起诉讼,官府一定要受理的那种,一般来说,包括平民和平民之间的谋杀、抢劫、斗殴等情况,这种情况,官府应该受理,并按照秦法来处理这类问题。
10.廷行事——是一种成例,是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先例,它可作为审理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
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答案1、试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
答:在体例与内容上均有不同。
一是采纳英国式“虚君共和”的责任内阁制;二是形式上限制了皇权,扩大了国会权力。
规定皇权以宪法明定者为限,皇位继承顺序由宪法规定,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颁行宪法修正提案权归国会,总理大臣由国会公选,皇帝任命,皇帝直截了当统海陆军,但对内使用,颁依国会议决这专门条件。
国际条约非约国会议决,不得缔结,官制官规以法律规定;三是它属临时宪法,《大纲》仅是清廷对立宪要求的一个许诺,以此作为九年以后制定宪法的准则,面《十九信条》则已成为一种临时宪法,具有宪法性质。
它明确规定关于国会权限条文,“国会未开会往常,资政院适用之。
”即在国会成立前,由资政院代行国会权力,清廷重新起用袁世凯,即据《十九信条》于1911年11月8日“选举”袁世凯,并由皇帝任命其为总理大臣的。
但《十九信条》仍以“大清帝国之皇帝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为差不多精神,人民的民主权益只字未提。
2、清末修订法律馆主持指定的法律有哪些,要紧内容是什么?答:(1)《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一为删修旧律旧例,改订刑罚制度,废止一些残酷的刑种和明显不合潮流的制度,这一方面以公布《大清现行刑律》为代表,一为制定并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
(2)商律:《钦定大清商律》由商部制定,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五日(1904年1月21日)奏准颁行,《公司注册试办章程》由商部制定,光绪三十年五月(1904年6月)奏准颁行;《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与《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由商部制定,光绪三十年六月(1904年7月)奏准颁行,《破产律》由商部起草,于光绪三十二年四月(1905年5月)奏准颁行。
《大清商律草案》亦称《志田案》,《交易行律草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草,《破产律草案》宣统元年完成,《保险规则草案》于宣统二年八月(1910年9月)奏交资政院审议,《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农工商部拟订,宣统二年十一月(1911年1月)奏交资政院审议,《银行则例》度支部订,光绪三十四年正月(1 908年7月)奏准颁行,《银行注册章程》度支部订,光绪三十四年六月(1908年7月)奏准颁行,《大小轮船公司给照章程》20条,邮传部订,宣统二年三月(1910年4月)奏准颁行,《运送章程》农工商部起草,宣统二年八月(1910年9月)奏交资政院审议,十二月奏准绳颁行。
最新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资料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西周初期,土地归属王怡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吕刑》的作者是( D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候2.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A)A.《九刑》B.《汤诰》C.《汤刑》D.《周礼》3.西周的判例叫( C )A.决事比B.廷行事C.成D.刑统4.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D)A.诰B.礼C.遗训D.殷彝5.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C)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D.周康王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B)A.礼盒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C.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盒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2.西周的主要立法有(CD )A.《工律》B.《誓命》C.《吕刑》D.《九刑》3.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ABCD )A.誓B.礼C.遗训D.殷彝4.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AB)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C.关于责任年龄D.自首减刑5.“悼执念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悼”分别指(AC)A.7岁以下B.70、80岁以上C.80、90岁以上D.10岁以下四.简答题(共25分)1.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
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
(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依据罪行轻重,对社会危害性大小量刑。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作业4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作业4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C;5C;6A;7A;8B;9D;10C二、多项选择题:1ABE;2ABCDE;3A D(D选择项“叔问”应该是“叔向”);4ABCDE;5BD;6ABC;7ABCDE;8ABCD;9ABCD;10ACD三、填空:1、小司寇;2、三重选官;3、杜预、张斐;4、审刑院;四、名词解释1、明德慎罚: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
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2、通行饮食罪(注:原题目中“通行饱食罪”是不正确的,应为“通行饮食罪”):汉朝的罪名,指给农民起义军通情报、当向导、供给饮食。
汉律严格镇压此种行为,犯者处死刑。
3、重法地法:李悝“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宋朝的刑罚重于唐朝。
宋仁宗年间,统治者首先处于京畿地区安全的考虑,将京城开封诸县划为“重法地”,规定在“重法地”内犯罪的,加重处罚。
随着地方民众反抗的加剧,“重法地”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各个重要的府、州、军,其量刑也日益加重。
这方面的一系列法律称为《重法地法》。
实质:为了维护统治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以严刑峻法打击民众的反抗。
后果: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贼盗犯罪,但激化了社会矛盾。
4、《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
《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
五、问答题1、简述七出制度。
答:即如果妻子出现不孝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七种情形之一,丈夫可以单方面提出离婚。
丈夫以“七出”的理由提出离婚时,妻子可以以三种理由提出抗辩,即“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貴者,不去”拒绝离婚。
2、何为八议?具体内容是什么?答:“八议”是由《周礼"秋官"桐寇》中“八辟”演变来的,曹魏制定魏律时将“八辟”改为“八议”,指示:“功臣之子,法应人议”。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西周的“九刑”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鞭、扑、赎、_流_四刑。
2.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_义刑义杀L和—明德慎罚_。
3.西周初期,土地归属王怡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 _田里不鬻4.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质剂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傅别5.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_媒氏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吕刑》的作者是( D )A.李悝 B ,商鞅 C.邓析 D.吕候2.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A )A.《九刑》 B .《汤诰》 C.《汤刑》 D.《周礼》3.西周的判例叫(C )A .决事比B .廷行事C .成D .刑统4.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 D )A .诰B .礼C .遗训D .殷彝5.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C )A.周文王 B .周武王 C.周公 D.周康王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B)A.礼盒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C.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盒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2.西周的主要立法有(CD )A.《工律》 B .《誓命》 C.《吕刑》 D.《九刑》3.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ABCD )A.誓 B .礼 C .遗训 D .殷彝4.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AB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B .区分管、非管、非终、惟终C.关于责任年龄D.自首减刑5.“悼执念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悼”分别指(AC )A. 7岁以下 B . 7 0、8 0岁以上C. 8 0、9 0岁以上D. 1 0岁以下四.简答题(共25分)1.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中国法律史》在线形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中国法律史》在线形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4ece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c.png)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法律史》在线形考(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12月;适用于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一、试题题目试题随机!!!!1.为打击臣下朋比结党的行为,《大明律》特设的罪名是( )。
A.左官B.奸党C. 结党D.朋比2.秦律规定的土地所有权的标记是( )。
A.阡陌B. 井田C.疆界D. 封3.唐律将非法获得公私财物的犯罪概括为“六赃”,其中“受所监临”的犯罪主体是( )。
A. 官吏B. 民C.奴婢D.所有人4.秦孝公时主持秦国变法的法家人物是( )。
A.李悝B. 子产C. 商鞅D.李斯5.清末编订《钦定宪法大纲》的机构是( )。
A. 考察政治馆B.修订法律馆C. 宪政编查馆D.礼学馆A.城旦D.罚作E. 赀7.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诉讼审判制度的有( )。
A.大案奏裁制B.鞠谳分司制C. 翻异别勘制D.务限制E.秋审制8. “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有( )。
A. 辞听B. 耳听C.气听D.色听E. 目听9.唐朝的主要法律形式有( )。
A. 律B. 令C. 格D. 式E. 典10. 《法经》的篇目数是( )。
A.六篇B. 七篇C.九篇D.十二篇11.明万历二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通令全国实行的赋税制度是( )。
A.租庸调制B. 两税制C. 一条鞭法D. 摊丁入亩12.隋朝颁布的法典主要有( )。
A. 刑统B. 开皇律13.秦朝危害专制皇权的罪名主要有( )。
A. 不敬皇帝B.诽谤与妖言C. 妄言D.以古非今E.非所宜言14.秦朝的“以刑杀为威”的意思是( )。
A. 法网严密B. 全国实得统一的法令C. 严刑重罚D.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E.凡事皆有法式15.清末《法院编制法》中规定的审判机构有( )。
A. 初级审判厅B.地方审判厅C. 高等审判厅D. 平政院E. 大理院16.唐律中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部分的篇目是( )。
A.《断狱律》B.《具律》C.《杂律》D.《名例律》17.宋朝为加强对盗贼的处刑,所立的专门法规有( )。
中国法制史 形考任务 第三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第三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题目1
西周的“九刑”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四刑。
正确答案是:鞭扑赎流
题目2
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和。
正确答案是:义刑义杀明德慎罚
题目3
西周初期,土地归属王怡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
正确答案是:田里不鬻
题目4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
正确答案是:质剂傅别
题目5
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正确答案是:媒氏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6
《吕刑》的作者是()。
选择一项:
A. 李悝
B. 商鞅
C. 邓析
D. 吕候
正确答案是:吕候
题目7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选择一项:
A. 《九刑》
B. 《汤诰》
C. 《汤刑》
D. 《周礼》
正确答案是:《九刑》
题目8
西周的判例叫()。
选择一项:
A. 决事比
B. 廷行事
C. 成
D. 刑统
正确答案是:成
题目9
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
选择一项:
A. 诰
B. 礼
C. 谴训
D. 殷彝
正确答案是:殷彝
题目10
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选择一项: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公
D. 周廉王
正确答案是:周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答案分)5分,共25一.填空题(每小题、赎扑1.西周的“九刑”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鞭、、四刑。
流。
明德慎罚义刑义杀和2.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3.西周初期,土地归属王怡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
,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傅别。
4.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质剂
5.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媒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吕刑》的作者是( D )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候
2.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A )
A.《九刑》B.《汤诰》C.《汤刑》D.《周礼》
3.西周的判例叫( C )
A.决事比B.廷行事C.成D.刑统
4.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D )
A.诰B.礼C.遗训D.殷彝
5.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C )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D.周康王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 B)
A.礼盒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
1
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C.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盒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2.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CD
D.《九刑》C.《吕刑》A.《工律》B.《誓命》)3.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 ABCD
D.殷彝C.遗训B.礼A.誓
AB )4.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D.自首减刑C.关于责任年龄
)AC5.“悼执念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悼”分别指(
B.70、80岁以上A.7岁以下
C.80、90岁以上D.10岁以下四.简答题(共25分)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这(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
80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岁、非
眚、非)区分眚、(2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
慎测浅深)3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
(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罪疑从赦:,对社会危害性大小量刑。
(4之量以别之:依据罪行轻重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或赦免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周朝使疑罪从轻从赦原则定型化。
2.。
简述西周的“六礼”)纳采指六礼是中国古代结婚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1)(2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
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3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家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5)纳徵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
4((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告诉女家,求得同意。
(6)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2
简述西周的司法机关。
3.)小司寇,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2(西周的司法机关有:(1)大司寇,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遂士,))乡士,国都之外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5士师,关。
(3)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
(4国都百里之外、三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4.田里不鬻。
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周初,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拥有最高所有权,不许买卖,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也有权把土地收回。
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侯和臣属,即所谓的田里不鬻。
5.质剂。
这种竹简分为质剂是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6.五听。
耳听、色听、气听、五听是指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即辞听、也是目听。
这种察言观色的审讯方法,是奴隶主阶级在长期的司法审判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的尝试,虽然是形而上学的,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
务四答案分)分,共25一.填空题(每小题5尊尊。
和1.礼制的原则是亲亲。
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2.
3.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4.春秋时期邓析作竹刑,是郑国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刑不可知”,威不测,则民畏上也。
5.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晋国赵鞅公布成文法时遭到( A )的反对。
A.孔子B.叔向C.商鞅D.子产
3
2.子产是春秋时期( A )的贵族。
A.郑国B.晋国C.楚国D.魏国
3.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过得(D)
A.孔子B.叔向C.商鞅D.子产
4.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B)
A.晋国B.郑国C.楚国D.齐国
5.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 A )
A.邓析B.叔向C.商鞅D.子产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楚国在楚文王和楚庄王时两次指定法律,分别称作(AC )D.竹刑B.刑书C.茆门法A.仆区法
)2.战国时期法制指导思想是(BCD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A.明德慎罚B.“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C.“重其轻者”D.行刑,BD 3.商鞅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B.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A.指定法经C.善平籴D.废除奴隶制的土建制度)4.郑国两次公布法律,公布者分别是(AD
D.邓析C.商鞅A.子产B.赵鞅
)5.春秋时期基本特点是(ABCD A.井田制被破坏B.王权旁落C.宗法制松弛D.法制取代礼治4
四.简答题(每小题分)5分,共251.郑、晋两国公布成文法的措施及所引起的论争。
,“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536(1)公布成文法的措施郑国公元前年,郑国的执政子产晋国郑国公布由邓析私造并写在竹简上的竹刑。
公元前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501年,年,晋国将范宣子的刑书”常法“,但未公布于众。
直至公元前513曾制定“被庐之法'、)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论争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遭到晋2铸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
(叔向和孔子都认为公布成遭到孔丘的反对。
国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
晋国铸刑鼎,但他们的反对未百姓就会引征法条为自己辩护,这样便破坏了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
文法,能阻挡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潮流。
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2.促进了封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但由于其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为封建法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建生产关系的发展,锋芒仍然是指向劳动人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立连坐法防止隐整顿户籍,第一次变法的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具体内容是:第二次变法的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匿坏人;奖励告奸;奖励农业生产;奖励军功。
度。
具体内容是:重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禁令;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制度。
使得秦国国势日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建生产关系的发展, 4.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都要按法律论罪处刑,只要违法犯罪,不殊贵贱,“不别亲疏,一断于法”--不论是谁,(1)“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以打破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
(2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否定“刑不可知,则--百姓者也”“重其轻者”--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处罚。
(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3)5.《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法《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
《法经》开宗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其阶级本质是:锋芒指向劳动人民,经》,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法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维护君主专制;任务;维护封建等级制。
《法经》对当其次,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