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根友唐诗书法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书法赏析

书法赏析

书法赏析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35:不狂不野不虚荣,坦对天天日落升。

百炼□觉身手浅,更须□点作学生。

卅载□□□□□,愈觉挥运尚从容,温和狂放岂分界,到位始为最上乘。

右书感怀一首癸巳初冬录聂成文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笔划纯熟老到,线条简约圆融,质朴厚润,文人气息浓重,点按折转利落灵动,是一篇很漂亮的草书作品。

然他的字字孤立的特点,尚需推敲,我觉得很难说是优点,而过分简约的笔划,增加了辨认的难度,作为外行,我确实有些认不准的字划了方框,还请方家指教。

3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聂成文(卢纶《塞下曲》之二)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2F002CZVfJzy6OlDAZ8Qh81%26690"action-type="show-slide">草法娴熟自如,笔划圆转浑厚,力道内敛,惟字间呼应对比略欠缺,多少影响了整个作品恢弘的气势。

3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诗一首申万胜(墨梅)草书五:条幅中堂(3)" title="书法赏析-11:草书五:条幅中堂(3)"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2F002CZVfJzy6OlDB0M8161%26690"action-type="show-slide">点划折转,力道千钧,旷达洒脱,恣意纵横,在些许儒雅的文人气韵中还隐隐感到有一种军人的霸气。

明月几时有行草书法作品欣赏

明月几时有行草书法作品欣赏

明月几时有行草书法作品欣赏
明月几时有,常被用来写诗写歌来赞美月亮。

而今天我们要分享
的是一位书法家的行草书法作品,这位书法家就是颇有名气的王羲之。

王羲之是南朝宋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既有古拙厚重,也有
秀丽娟秀的风格,而他的行草书法可以说是尤其令人倾倒。

王羲之的「明月几时有」这幅作品,表达了他对月亮之美的赞叹
与感慨。

这一行草书法作品,由2个字组成:月、有。

整个作品以行
草的笔画展现出月球的饱满之美,而字的排列则仿佛汨罗江之水无限
延展。

这种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韵律感诠释了王羲之书法的特色。

对于行草书法的审美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行草书法的刚柔相济。

笔画虽然自由而随意,但又不失是
一种结构合理的艺术组合。

表现了书法家对于艺术和技巧的深入理解
和掌握。

其次,行草书法的变化多端。

书法家可以通过行草的笔画变化,
表达出对于艺术和生活的多方面体验和领悟。

这种体验的多样性是行
草书法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行草书法的流畅灵动。

行草笔画繁多,但又流畅自然,仿
佛水墨画一样。

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享受和感动。

在欣赏王羲之的「明月几时有」这幅行草书法作品的同时,我们
也意识到行草书法具有指导意义。

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学习行草书法的
艺术特点和技法,将这种刚柔相济、变化多样、流畅灵动的美感融入
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创作出更加独特、有个性和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赏析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赏析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赏析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李白的诗,妙!格调高绝,气象阔大;怀古抒情,情真意切;拟物形象,概括精准。

林散之的书,妙!碑帖结合,点画精道;行笔毛涩,浓枯不瘠;尺幅巨大,5次出版。

散之草书《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尺寸为311×110㎝,约 30平方尺,落款林散耳,盖有“林散之印”和“大年”两方印章。

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全。

是李白纪念馆镇馆之宝。

作品内容是: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草书作品《李白诗夜泊牛渚怀古》是林散之先生的神品之作,堪称“诗书二妙”。

一妙为诗也《夜泊牛渚怀古》是“诗仙”李白的名作。

诗中说的牛渚,就是今天马鞍山的采石矶。

兵家要地,三国时期的周瑜曾屯兵于此,东晋的镇西将军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地方。

相传李白在此投江捞月,现建有李白纪念馆、林散之艺术馆。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高。

立意高深,音流弦外;写出真情,言尽实感;吟景咏物,自然神妙。

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情感融二为一,人景一体,讲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讲你,命运不同,气息相关。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袁宏有那样的机遇,为谢尚所识拔,而自己则没有。

正是这望秋月思古人所带来的声声叹息。

李白自认为虽有旷世才华,却没有人能够赏识。

谢尚远矣,古虽有之,于今则无!这“空忆谢将军”,实在是难以言说的惆怅。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诗的结尾是这惆怅情怀的无限延续。

明天又要扬帆,开始新的旅途。

匆匆过客,恰如人生。

秋是时间流驶的见证,故自古有悲秋之主题,此纷纷飘落的枫叶,是对人生苦短的感悟。

林散之先生特别仰慕李白,喜欢李白的诗。

林散之是历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可与“诗仙”李白媲美。

《林散之诗集》 36卷及编外集 6卷,共收录诗作2000多首。

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 清平乐·六盘山》赏析

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 清平乐·六盘山》赏析

【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扛鼎之作——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草圣”林散之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

“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

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

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

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

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

60岁开始专攻草书。

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

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

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

“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

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

”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

《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美妙绝伦的线条,大开大合的章法,舒展飞动的气韵,雄伟高深的意境,两次权威出版的狂草《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堪称博物馆级的精品。

林散之草书精品《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130×33㎝王罡收藏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以上是林散之狂草作品《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的内容。

作品是立轴,1973年前后创作。

纵 130公分,横 33公分,约 4平方尺,落款林散耳,印有“林散之印”(白文)、“散之无恙”(朱文)、“曾登太白”(朱文)。

中华字经叶根友钢笔行书

中华字经叶根友钢笔行书

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

昼白夜黑,日明月亮,风驰雪舞,电闪雷响。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虹霓霞辉,雾沉雹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令应候,寒来暑往。

远古洪荒,海田沧桑,陆地漂移,板块碰撞。

山岳巍峨,湖泊荡漾,植被旷野,岛撒汪洋。

冰川冻土,沙漠沃壤,木丰树森,岩多滩广。

鸟飞兽走,鳞潜羽翔,境态和谐,物种安详。

形分上下,道合阴阳,幽冥杳渺,天体著彰。

凝气为精,聚能以场,缩浓而质,积微显量。

化巨幻虚,恍惚成象,强固凌弱,柔亦制刚。

终极必反,存兴趋亡,色空轮回,动静恒常。

唯实众名,一理万方,父母爹娘,没齿难忘。

兄弟姐妹,危困助帮,姑姨叔舅,亲戚互访。

侄男闺少,哺育茁壮,夫妻相敬,梦忆糟糠。

隔屋邻舍,遇事谦谅,伯公妪婆,慈孝赡养。

尊朋礼友,仁义君郎,炎黄二帝,尧舜禅让。

禹启世袭,灭桀商汤,周武伐纣,侯列各邦。

秦皇集权,汉刘楚项,鼎立割据,乱晋八王。

南北对峙,腐朽隋炀,贞观政要,五代续唐。

陈桥兵变,耻辱靖康,耶律完颜,元建宋僵。

钟离太祖,崇祯吊丧,清军入关,大臣驻藏。

粉碎叛卓,犁域设将,台湾复归,守卫边防。

鸦片战争,英占香港,戊戌维新,社会改良。

辛亥革命,孙文思想,联盟抗倭,国共两党。

定都京师,人民解放,诸子百家,孔孟老庄。

扁鹊灵医,鲁班巧匠,罗盘硝药,针灸疗伤。

蔡伦毕升,鉴真玄奘,易经论语,史记达畅。

河图洛书,算术九章,西三红水,聊儒瓶厢。

诗词曲赋,戏剧说唱,琵琶琴瑟,锣镲铿锵。

笙箫呜咽,卧笛悠扬,筝音奔奋,唢呐高亢。

荆浩匡庐,董源潇湘,米芾写意,悲鸿骏昂。

笔墨纸砚,匾楣楹榜,楷隶篆刻,碑帖草狂。

敦煌石窟,长城伟墙,青铜甲骨,缕衣纱裳。

虎符越剑,陶马俑葬,彩瓷宝瓮,丝绸他乡。

凡尔赛宫,金字塔状,泰姬陵墓,彼得教堂。

自由女神,希腊塑像,最后晚餐,创造亚当。

亭榭楼阁,寺庙殿廊,蓬门荜户,丈室绿窗。

府弟别墅,画栋雕梁,庭院踏步,影屏幕障。

承尘藻井,篱笆柱桩,舷舵扶靠,凭栏眺望。

悬崖峭壁,峰峦叠嶂,泉喷岚罩,湍急瀑宕。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唐诗三百首)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唐诗三百首)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8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9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30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31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32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33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34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35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36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3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4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5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6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7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8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9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9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0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1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2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3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4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5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6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27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37 / 39
叶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0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1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2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3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4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5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6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7 / 39
叶友根毛笔行书字帖 18 / 39

翁艾牡丹诗词书法作品

翁艾牡丹诗词书法作品

翁艾牡丹诗词书法作品《翁艾牡丹诗词书法作品》
昔年清夏春,翁艾书画家。

施水传花香,凝霭赋兰笔。

天行书古言,惊题郑板法。

湖色凝浮烟,卷首绘芳草。

鹤驭章衍文,莲娇萦飘泊。

枝杈错曲攀,芝林醉馨香。

舞锦挥金篆,赋诗惋芳郎。

柳媚章巧文,落叶传声霜。

莹然灿烂词,古韵岁月长。

波弄衣碧玉,龙腾酿无忙。

云宫书如画,诗谣缀俊章。

丹砂砚密实,珠水歌千篇。

洞庭荷初萌,琼沼绿烟攀。

中原大泝迹,半山静影肃。

素犀洒银沙,碧鸿窥碧雾。

落叶梦翠色,风吹萧芳丛。

宝源翰藻展,银装风香熏。

佳作犹不足,回首芳踪足。

不禁感老僧,老骥出淹留。

著名书法家张若虚,极品行书作品欣赏,潇洒隽秀自然,真书法也

著名书法家张若虚,极品行书作品欣赏,潇洒隽秀自然,真书法也

著名书法家张若虚,极品行书作品欣赏,潇洒隽秀自然,真书法也前言: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行书结体及用笔变化简述:行书结体中,一个字如果是左右或上下部分结合的,那么左右上下要成为一个整体,或靠使转的牵曳而成有形的连笔,或由钩环挑剔的出锋生出无形的笔意连贯。

总之要有避有让,有朝有辑,使背者靠之,离者合之。

楷书结构的一大要领是布白匀称,行书若如此,则就显得平板。

结体需大小变化,使字与字的大小形成错落,使字的纵横形成参差,以达到城府深邃、丘壑凹凸,左右自然、上下舒展的艺术境界。

行书的最大特点是流畅自如,变化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之广泛,延续之长久,使用之方便,为其它书体所不可比。

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书体之演变,行书亦在不断地变化,千姿百态,风貌各异,行书按其特点有行楷和行草之分。

行书在书写和创作时往往不受格子和框线的限制,而是上下延伸,左右映照,大大小小,错错落落,有轻有重,有浓有淡,趣味无穷。

从这个意义上看,行书和草书一样,不注重点画的得失,不计较结字的位置,而注重气势的连贯、线条的连带和韵味的表现。

行书用笔,一般以只用毫之全锋的三分之一为度,最重的按笔也不宜超过二分之一。

这样,行笔时即按得下,又提得起。

当然,这并不绝对,喜用短锋笔和长锋笔作书的人,往往不受此限制,或用全锋、或用锋尖,只要掌握得当,做到梁《评书帖》中所要求的那样:“用笔宜着实,又要跳得起,不可使笔死捺在纸上。

”若用小毫写大字,就会捉襟见肘,形同枯槁。

字的肥瘦,亦往往与用笔的大小、深浅有着密切的关系,用笔毫太过,则笔画就会刻板、扁平、浮薄而失天机。

行书在体势上是楷草相间,即结构上基本上是楷体,体势上斜侧变化增多;或者结构上大部分是楷体,局部是简化了的行书;或者部分结构是楷书,而部分是纵横变化的草书。

因此使得行书结构有紧有松,有正有斜,参差错落,形成对比。

书者介绍: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于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根友唐诗书法作品欣赏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

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叶根友在2014年殷始,开始逐步深入的研究唐诗、宋词以及元曲等,在近期也创作了一些唐诗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共同交流。

以上叶根友原创书法作品版权所有,盗用必究!未经授权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联系:E-mail:yegy19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