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粤教版选修3-1精品课件《静电与新技术》
合集下载
《静电与新技术》课件(粤教版选修3-1)

静电与新技术
一.静电除尘
观察与思考
透明的玻璃瓶中原来充满烟尘,将 高压电源的正、负两极分别接到绕 在玻璃瓶上的金属螺旋线和插在玻 璃瓶内的金属直导线上,你发现了 什么现象?
二程本质上是一种光电过程,它所 产生的潜像是一个由静电荷组成的静电像,其充电、显影 和转印过程都是基于静电吸引原理来实惠 的。由于其静电 潜像是在光照下光导层电阻降低而引起充电膜层上电荷放 电形成的,所以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对感光鼓有如下要求: 具有非常高的暗电阻率。这种感光鼓在无光照的情况下, 表面一旦有电荷存在,能较长时间地保存这些电荷;而在 光照的情况上,感光鼓的电阻率应很快下降,即成为电的 良导体,使得感鼓表面电荷很快释放而消失。卡尔逊静电 复印法所使用的感光鼓主要由硒及硒合金、氧化锌、有机 光电导材料等构成,一般是在导电基体上(如铝板或其它 金属板)直接涂敷或蒸镀一薄层光电导材料。其结构是上 面是光导层,下面是导电基体。
静电接地、增加湿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等。
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大致可分为充电、曝光、显影、转印、 分离、定影、清洁、消电8个基本步骤。
三.静电喷涂
影片:静电的利用
影片:静电的防止
形成静电灾害的必要条件是:积累足够多的静电荷。 防止静电灾害的基本原则是: 1.控制静电的产生,把产生的静电迅速引走以避免电荷积累; 2.通过工艺控制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 避免静电积累的常用方法有:
一.静电除尘
观察与思考
透明的玻璃瓶中原来充满烟尘,将 高压电源的正、负两极分别接到绕 在玻璃瓶上的金属螺旋线和插在玻 璃瓶内的金属直导线上,你发现了 什么现象?
二程本质上是一种光电过程,它所 产生的潜像是一个由静电荷组成的静电像,其充电、显影 和转印过程都是基于静电吸引原理来实惠 的。由于其静电 潜像是在光照下光导层电阻降低而引起充电膜层上电荷放 电形成的,所以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对感光鼓有如下要求: 具有非常高的暗电阻率。这种感光鼓在无光照的情况下, 表面一旦有电荷存在,能较长时间地保存这些电荷;而在 光照的情况上,感光鼓的电阻率应很快下降,即成为电的 良导体,使得感鼓表面电荷很快释放而消失。卡尔逊静电 复印法所使用的感光鼓主要由硒及硒合金、氧化锌、有机 光电导材料等构成,一般是在导电基体上(如铝板或其它 金属板)直接涂敷或蒸镀一薄层光电导材料。其结构是上 面是光导层,下面是导电基体。
静电接地、增加湿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等。
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大致可分为充电、曝光、显影、转印、 分离、定影、清洁、消电8个基本步骤。
三.静电喷涂
影片:静电的利用
影片:静电的防止
形成静电灾害的必要条件是:积累足够多的静电荷。 防止静电灾害的基本原则是: 1.控制静电的产生,把产生的静电迅速引走以避免电荷积累; 2.通过工艺控制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 避免静电积累的常用方法有:
高中物理第一章电场第八节静电与新技术课件粤教版选修31

解析:A、B 项是把静电导走,C 项是利用静电,D 项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手套,是为了绝缘防止电工触电.
答案:AB
拓展 锁住黑烟的原理
油罐车上常拖有一条铁链,纺织车间中的地毯都织有 金属丝,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提示:通过接地放电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导 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导入大地进行放电,这样能有效防 止静电的危害.
A.金属管 A 应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丝 B 接负 极
B.金属管 A 应接高压电源的负极,金属丝 B 接正极 C.C 为烟气的进气口,D 为排气口 D.D 为烟气的进气口,C 为排气口 解析:静电除尘的理解:强电场把空气电离成电子和
带正电的空气分子,电子极小易被粉尘吸附,而空气分子
较大不易被粉尘吸附.
A.烟尘颗粒向下运动 B.两金属板间电场方向向上 C.烟尘颗粒在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减少 D.烟尘颗粒电荷量可能是电子电量的 1.5 倍
答案:C
静电与新技术静静电电的的产应生用复除印尘
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原则
静电的防止避免静电积累的常用方法
【典例】 (多选)如图所示是静电除尘的原理示意
图,A 为金属管,B 为金属丝,在 A、B 之间加上高电压, 使 B 附近的空气分子被强电场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电 子在向 A 极运动过程中被烟气中的煤粉俘获,使煤粉带 负电,最终被吸附到 A 极上,排出的烟就比较清洁了.有 关静电除尘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由于电子易被粉尘吸附,在 B 处空气被电离后,如 果正电荷向 A 极运动,即 A 为负极,此过程中正电荷不 易被粉尘吸附,故达不到除尘的目的;如果 A 极为正极, 则电子由 B 向 A 运动,此过程中电子极易被粉尘吸附, 使得粉尘向 A 极运动而达到除尘的目的,所以 A 项正确.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78节 了解电容器 静电与新技术同步备课课件 粤教版选修31

教
当
学 方 案
两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堂 双 基
设
达
计
标
课
课
前
后
自
知
主
能
导
检
学
测
菜单
YJ ·物理 选修3-1
教
课
学
堂
教
互
法 分 析
•步骤7:完成“探究3”动探究
重在总结思路方法
教
当
学
堂
方
双
案
基
设
达
计
标
课
课
前
后
自
知
主
能
导
检
学
测
菜单
YJ ·物理 选修3-1
教
课
学
堂
教
互
法 分 析
•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
动 探 究
基 达 标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课
能量 储存在电场中
课
前
后
自 主
联系
两个过程互逆,电容器的电量、场强、能量
知 能
导
变化趋势相反
学
检 测
菜单
YJ ·物理 选修3-1
教
课
学 教
• (3)电容
堂 互
法
动
分
析 • ①定义:Q与U的 ,比公值式为
C. =UQ
探 究
• ②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 容纳电荷本领 的物理量.
互 动
分
析 在化学实验室里,常用的盛溶液的容器有烧杯、烧瓶等,
探 究
这些容器形状不同,容积各异,但它们都有容纳存储溶液
的功能,都是容器.在物理学中也有一种能容纳电荷的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第一章第一节认识静电

图1-1-3 答案:C移近异体A,通过感应,A、B上的金属箔片带上 了异种电荷;C与导体A接触,通过接触,A、B上的金属箔片 带上了同种电荷.
3.讨论: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这三种起电方式中物体所带电性有何不同? 答案:实质相同,都是电荷的转移.通过摩擦和感应起电 的两带电物体的电性相反,而接触起电时,两带电物体的电性 相同.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D.自然界只存在三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和元电荷
图1-1-1
5.(双选)一绝缘金属球A带正电,用绝缘丝线悬挂的一个 轻小物体B被A吸引,如图1-1-1所示,可能的原因是( A) B A.物体B带负电,A、B相互吸引 B.B不带电 C.因物体B太轻 D.以上分析均不对
图1-1-6
解析:A方法中,由于静电感应,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 负电荷,把两球分开后,它们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所以A正 确;B方法中,若先将棒移走,则甲、乙两球的异种电荷中和, 所以不会带上电荷,B错误;C方法中,使棒与甲球接触,则 两球会因接触而带上负电荷,所以C正确;D方法中,若两球 分开,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甲球带上负电,移走棒后两球会因 接触而带上负电荷,D正确.
知识点4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转_ 移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 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__不__变____.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甲、乙两同学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不小心两小球接 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哪里去了呢?是否违背 了电荷守恒定律?
【触类旁通】 2.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跟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球B 相互接触后分开,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是因为( B ) 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 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 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 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
3.讨论: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这三种起电方式中物体所带电性有何不同? 答案:实质相同,都是电荷的转移.通过摩擦和感应起电 的两带电物体的电性相反,而接触起电时,两带电物体的电性 相同.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D.自然界只存在三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和元电荷
图1-1-1
5.(双选)一绝缘金属球A带正电,用绝缘丝线悬挂的一个 轻小物体B被A吸引,如图1-1-1所示,可能的原因是( A) B A.物体B带负电,A、B相互吸引 B.B不带电 C.因物体B太轻 D.以上分析均不对
图1-1-6
解析:A方法中,由于静电感应,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 负电荷,把两球分开后,它们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所以A正 确;B方法中,若先将棒移走,则甲、乙两球的异种电荷中和, 所以不会带上电荷,B错误;C方法中,使棒与甲球接触,则 两球会因接触而带上负电荷,所以C正确;D方法中,若两球 分开,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甲球带上负电,移走棒后两球会因 接触而带上负电荷,D正确.
知识点4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转_ 移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 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__不__变____.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甲、乙两同学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不小心两小球接 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哪里去了呢?是否违背 了电荷守恒定律?
【触类旁通】 2.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跟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球B 相互接触后分开,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是因为( B ) 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 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 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 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场 第七、八节 了解电容器 静电与新技术课件 粤教版选修3-1.pptx

极板间电势差为 U1,板间场强为 E1。现将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
为 2Q,板间距变为12d,其他条件不变,这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
U2,板间场强为 E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2=U1,E2=E1
B.U2=2U1,E2=4E1
定义
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带 使电容器两极板上 上_等__量__异__种__电荷的过程 的电荷_中__和_的过程
过程示意图
电荷运动方向 _正__电荷向A板移动,负__ 电荷向B板移动
_正__电荷由A板向B 板移动(或_负_电荷由 B板向A板移动)
3
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电流 由 负 极 板 经 导 线 、
方向 电源到正极板
由正极板经导线到负极板
①每一极板所带电荷量的_绝__对__值___称为电容器所带
的电荷量
②电容器充电后,两极板间存在电场,从电源获得
特点
的能量储存在电场之中,称为_电__场__能__。电场具有能 量是电场_物__质__性__的重要表现③小灯泡闪亮一下,说
明充放电电流短暂
④两个过程互逆,电容器的电荷量、场强、能量变
(1)电容的定义式为 C=QU,怎样理解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某一电
容器的QU是否变化?为什么电容的定义式又可写作 C=ΔΔQU? 提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随电荷量的增加而增加,电荷 量和电势差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一个恒量,每一个电容器都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QU常数,与所带电荷量的多少无关。这个比 值反映了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大小。定义式 C=QU,Q、U 是 正比关系,所以 C=QU=ΔΔQU。
(1)一个是它的电容量; (2)另一个是它的 耐压 能力,耐压值表示电容器正常使用 时两个电极间所能承受的 最大 电压。
优化方案高二物理粤教选修31 了解电容器 静电与新技术 课件3张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2.通过 Q-U 图象理解电容 如图所示,Q-U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中 Q 为一个 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U 为两板间的电势差.可以看 出,电容器的电容也可以表示为 C=Δ ΔQU,即电容的大小在 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减小)1 V 所增加(减小)的电 荷量.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
1.平行板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源两端 如果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源上,两板间的电势差就保持不变, 电容器的极板距离 d、极板的正对面积 S、电介质的相对介电 常数 εr 发生变化,将引起电容器的电容 C、电容器的带电量 Q、极板间的场强 E 的变化.可根据下列几式讨论 C、Q、E 的变化情况.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成___正__比____, 与两极板间的距离d成____反__比_____,并跟板间插入的 ____电__介__质____有关. 2.公式:S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为真空时,其电容C0= _______4_π__k_d____,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当平行板电容器的 两___极__板_4_间πε_rS_充k_d_满__同__一.种式电中介εr质为时电,介其质电的容__相C__=对__ε介r_C_电0_=_常__数___.
特别提醒:讨论与电容器相关的各物理量的变化依据主要有 三个: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 (3)电容器所带电量 Q=CU.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单选)用变量控制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 因素(如图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 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 )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思维流程] 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第一章 电场
2.通过 Q-U 图象理解电容 如图所示,Q-U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中 Q 为一个 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U 为两板间的电势差.可以看 出,电容器的电容也可以表示为 C=Δ ΔQU,即电容的大小在 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减小)1 V 所增加(减小)的电 荷量.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
1.平行板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源两端 如果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源上,两板间的电势差就保持不变, 电容器的极板距离 d、极板的正对面积 S、电介质的相对介电 常数 εr 发生变化,将引起电容器的电容 C、电容器的带电量 Q、极板间的场强 E 的变化.可根据下列几式讨论 C、Q、E 的变化情况.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成___正__比____, 与两极板间的距离d成____反__比_____,并跟板间插入的 ____电__介__质____有关. 2.公式:S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为真空时,其电容C0= _______4_π__k_d____,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当平行板电容器的 两___极__板_4_间πε_rS_充k_d_满__同__一.种式电中介εr质为时电,介其质电的容__相C__=对__ε介r_C_电0_=_常__数___.
特别提醒:讨论与电容器相关的各物理量的变化依据主要有 三个: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 (3)电容器所带电量 Q=CU.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单选)用变量控制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 因素(如图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 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 )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思维流程] 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2019-2020学年物理高中粤教版选修3-1课件:第1章 第8节 静电与新技术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静电喷涂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静电喷涂的原理是使精细的油漆液滴飞离喷嘴时带上同 种电荷,彼此排斥,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飞向作为电极的工件,这样 就能比较均匀地沉积于工件表面.
自主预习
【例题】 在印染车间,为了保证花布的印染质量,通常是使车间 内的湿度大一些,为什么?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八节 静电与新技术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2.知道静电利用的原理. 3.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能对有害静电现象提 出有效的防止措施. 重点、难点: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一、静电的应用 1.静电有很多应用,如激光打印、喷墨打印、静电除尘、静电喷 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 2.静电除尘 在静电应用技术中,有一种较常见的装置,那就是静电除尘装置. 在此装置中,通过金属圆筒与金属丝之间的高电压的正极和负极, 在两者之间产生很强的电场.而且靠近金属丝附近电场更强,金属 丝附近强电场将周围空气电离成电子和正离子.筒里面的灰尘很容 易吸附在金属圆筒上,从而达到静电除尘的目的.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二、静电的防止 1.形成静电危害的必要条件是积累足够多的静电荷. 2.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原则:控制静电的产生、把产生的静电迅 速导走. 3.在静电防止措施中,有一种很常见的措施,那就是把静电导走. 如油罐车拖一铁链搭在地面上;飞机的轮胎用导电橡胶制造.
家用电视机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电视荧光屏上积累了过多的静电荷,静电荷对微小灰尘有 吸引作用.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8节静电与新技术课件 粤教版选修31

答案:AC
第十一页,共23页。
图1-8-4
一种静电除尘 器,由两块相距 1 cm 的平行金属板A、B组 成,如图1-8-5所示,两板接上电压为9 kV的直流电源,如果有一尘埃,其质量为10 mg,带电荷量为4.8×10-9 C.试通过 (tōngguò)比较尘埃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的大 小说明除尘原理.
第七页,共23页。
【思考】 家用电视机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xǔduō)灰 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静电产生后吸引轻小的灰尘.
第八页,共23页。
静电(jìngdiàn)除尘装置
在静电应用技术中,有一种较常见的装置,那就是静电除 尘装置.在此装置中,通过金属圆筒与金属线之间的高电压的 正极(zhèngjí)和负极,在两者之间产生场强很强的电场,而且 靠近金属丝附近场强更大.金属丝附近的强电场将周围空气电 离成电子和正离子.筒里面的灰尘很容易吸附电子,因此这些 带负电的灰尘就被吸附到金属圆筒上,从而达到静电除尘的目 的.
第十八页,共23页。
【答案】D [ABC均是利用静电,先让微粒带电,然后在 电场力作用(zuòyòng)下奔向并吸附在异性电极上,都是正确 的;静电复印中的字迹是光照射不到的地方,D错.]
第十九页,共23页。
综 合·拓 展·提 高
【例3】 为研究静电除尘,有人设 计了一个盒状容器.容器侧面是绝缘 的透明玻璃,它的上下底面是面积S= 0.04 m2的金属板,间距L=0.05 m,当 连 接 到 U = 2 500 V 的 高 电 压 电 源 (diànyuán)正负极时,能在两金属极板 间产生一个匀强电场.如图 1-8-6 所示.
【答案】C
图1-8-2
第六页,共23页。
知识梳理
一、静电除尘 静电除尘的原理是让灰尘带上电荷,然后在__电__场__(_d_ià的n c作hǎng) 用下,奔向并吸附到异性电极上. 二、防止静电危害 防止静电灾害的基本原则是:控制静电的产生,把产生的 静电迅速引走以避免静电的积累.通过工艺控制可以减少 (jiǎnshǎo)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避免静电积累的常用方法有 静电接地、增加湿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等.
第十一页,共23页。
图1-8-4
一种静电除尘 器,由两块相距 1 cm 的平行金属板A、B组 成,如图1-8-5所示,两板接上电压为9 kV的直流电源,如果有一尘埃,其质量为10 mg,带电荷量为4.8×10-9 C.试通过 (tōngguò)比较尘埃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的大 小说明除尘原理.
第七页,共23页。
【思考】 家用电视机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xǔduō)灰 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静电产生后吸引轻小的灰尘.
第八页,共23页。
静电(jìngdiàn)除尘装置
在静电应用技术中,有一种较常见的装置,那就是静电除 尘装置.在此装置中,通过金属圆筒与金属线之间的高电压的 正极(zhèngjí)和负极,在两者之间产生场强很强的电场,而且 靠近金属丝附近场强更大.金属丝附近的强电场将周围空气电 离成电子和正离子.筒里面的灰尘很容易吸附电子,因此这些 带负电的灰尘就被吸附到金属圆筒上,从而达到静电除尘的目 的.
第十八页,共23页。
【答案】D [ABC均是利用静电,先让微粒带电,然后在 电场力作用(zuòyòng)下奔向并吸附在异性电极上,都是正确 的;静电复印中的字迹是光照射不到的地方,D错.]
第十九页,共23页。
综 合·拓 展·提 高
【例3】 为研究静电除尘,有人设 计了一个盒状容器.容器侧面是绝缘 的透明玻璃,它的上下底面是面积S= 0.04 m2的金属板,间距L=0.05 m,当 连 接 到 U = 2 500 V 的 高 电 压 电 源 (diànyuán)正负极时,能在两金属极板 间产生一个匀强电场.如图 1-8-6 所示.
【答案】C
图1-8-2
第六页,共23页。
知识梳理
一、静电除尘 静电除尘的原理是让灰尘带上电荷,然后在__电__场__(_d_ià的n c作hǎng) 用下,奔向并吸附到异性电极上. 二、防止静电危害 防止静电灾害的基本原则是:控制静电的产生,把产生的 静电迅速引走以避免静电的积累.通过工艺控制可以减少 (jiǎnshǎo)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避免静电积累的常用方法有 静电接地、增加湿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静电喷涂
影片:静电的利用
影片:静电的防止
形成静电灾害的必要条件是:积累足够多的静电荷。
防止静电灾害的基本原则是:
1.控制静电的产生,把产生的静电迅速引走以避免电荷积累; 2.通过工艺控制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 避免静电积累的常用方法有: 静电接地、增加湿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等。
1.8 静电与新技术
一.静电除尘
பைடு நூலகம்
观察与思考 透明的玻璃瓶中原来充满烟尘,将 高压电源的正、负两极分别接到绕
在玻璃瓶上的金属螺旋线和插在玻
璃瓶内的金属直导线上,你发现了 什么现象?
二.静电复印
卡尔逊静电复印法
卡尔逊静电复印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光电过程,它 所产生的潜像是一个由静电荷组成的静电像,其充电、显 影和转印过程都是基于静电吸引原理来实惠 的。由于其 静电潜像是在光照下光导层电阻降低而引起充电膜层上电 荷放电形成的,所以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对感光鼓有如下要 求:具有非常高的暗电阻率。这种感光鼓在无光照的情况 下,表面一旦有电荷存在,能较长时间地保存这些电荷; 而在光照的情况上,感光鼓的电阻率应很快下降,即成为 电的良导体,使得感鼓表面电荷很快释放而消失。卡尔逊 静电复印法所使用的感光鼓主要由硒及硒合金、氧化锌、 有机光电导材料等构成,一般是在导电基体上(如铝板或 其它金属板)直接涂敷或蒸镀一薄层光电导材料。其结构 是上面是光导层,下面是导电基体。 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大致可分为充电、曝光、显影、转印、 分离、定影、清洁、消电8个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