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外部性)【圣才出品】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规范分析工具)【圣才出品】

第三章 规范分析工具一、概念题1.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答:福利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的一种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庭之间的最优配置。
它的主要特点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建立理论体系,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建立福利概念,依据既定的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制定经济政策。
福利经济学含有如下假设条件: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市场势力;②市场不存在外部性;③市场具有完全信息;④不考虑公共物品。
当这些假设条件不能满足时,市场失灵问题将会出现。
同时,帕累托最优配置只考虑配置效率,而不考虑公平问题。
在福利经济学中,福利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市场交易活动所获得的收益。
消费者所获得的收益表现为从购买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
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表现为生产和出售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润。
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定理用以说明帕累托最优配置与竞争性均衡之间的相互关系。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价格的调整所实现的均衡,即完全竞争均衡,在经济上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可视为第一定理的逆定理,即指资源的每种帕累托最优配置对于其初始配置来说,都是竞争性均衡。
2.埃奇沃思盒状图(Edgeworth box)答:埃奇沃思盒状图是指福利经济学中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盒子形状的图形,为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思首创,故而得名。
埃奇沃思盒状图在于表示两种经济活动的交互作用,其中假定,所消费的产品或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在数量上是固定的,这个假定也是其很大的限制条件。
埃奇沃思盒状图最初适用于消费领域,用以分析交换过程和消费活动的情况。
其主要特点是,“盒状图”的长度和宽度共同代表消费者双方共有的两种商品的总量,而在“方盒”内的每一点则代表两种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6章 外部性及其矫正)【圣才出品】

第6章外部性及其矫正一、概念题1.正外部性答: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给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无偿给他人带来利益。
比如,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产生了正外部性,那些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由此降低了感染传染病的机率。
同时,他们也为那些没有接受免疫的人群带来了收益,减少了后者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2.科斯定理答: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科斯指出,假定资源所有者能够分清对其财产损害的来源,并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同时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调;那么,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达成一种协议。
通过这一协议,每个人的状况都能变好,而且其结果是有效率的。
它表明,产权一旦确立,私人经济主体就能有效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从而无须政府的介入和干预。
尽管科斯定理的逻辑相当诱人,不过,源于严格的假设条件,科斯定理一般只适合于当事人很少且外部性来源很清楚的情形。
而像大气污染之类的外部性,无论是污染者还是受污染者都涉及千家万户,无法想象他们坐在一起谈判的成本会很低。
此外,即使确立了大气的产权,但大气所有者怎样才能在成千上万的潜在污染者中分清谁是污染者,以及每个污染者应负责多大比例的损害,这些问题仍不清楚。
按照科斯的思路分配产权,有助于解决某些重大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问题。
比如,在英国某些地区,河流和航道的私人产权已有800年的历史,所有者向获得本段河流捕鱼权的人收费,这一做法使所有者具有保持鱼群数量和航道清洁的经济动力,从而成功地防止了过度捕捞,控制了水污染。
3.负外部性答: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消极的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但并不因此而付出代价。
例如,化工厂释放的污染物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4.排污权交易制度答: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指为了实现污染控制的最优水平,政府可以向企业拍卖污染许可证,并且允许排污权在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一种制度。
在该制度下,政府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个人课税与个人行为)【圣才出品】

第18章 个人税与个人行为一、概念题1.收入指数化答:收入指数化是指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
通常规定,收入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
收入指数化的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是:把工资和薪金、储蓄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福利津贴等名义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起来,名义收入同消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即对各种名义收入实行指数化,使其能按照物价指数的变动而随时得到调整,以抵消物价波动时对各种收入的影响。
收入指数化的作用是有限的,官方编制的消费物价指数可能压低物价实际的涨幅。
由于编制物价指数与依据物价指数对收入进行调节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工资调整往往滞后于物价上涨。
收入指数化政策是一种事后措施,它对降低通货膨胀在收入分配上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消除通货膨胀本身作用并不大。
因此,严格说来,指数化并不能构成一种反通货膨胀的方法。
2.资本结构[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答: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不仅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资本,主要是短期债券资本;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尤其是指长期的股权资本与债券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于是形成各种资本结构类型,主要有资本的属性结构和资本的期限结构。
3.税收指数化答:按照每年消费物价指数,调整应税所得的适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名义所得上涨的影响。
主要有四种方法:特别扣除法、税率调整、指数调整法、实际所得调整法。
二、选择题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A.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C.价格效应D.供给效应【答案】A【解析】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替代效应,二是收入效应。
哈维罗森财政学课后答案Chapter_06

Chapter 6 – Political Economy19Chapter 6 – Political Economy1. a. Below, the preferences for Person 1 and Person 2 are drawn. Same procedure isused for the other three people.b. C wins in every pairwise vote. Thus, there is a stable majority outcome, despite thefact that persons 1, 2, and 3 have double-peaked preferences. This demonstrates thatalthough multi-peaked preferences may lead to voting inconsistencies, this is notnecessarily the case.2. The belief that the tax bill will pass because it contains provisions sought by so manydifferent lawmaker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ogrolling model. It could be the case that each lawmaker has inserted favored provision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other lawmakers will support the overall package provided it contains the provisions they favor.3. Without vote-trading, neither bill would pass. If there is vote-trading, then voter B would agree to support issue X provided voter A supports Issue Y, allowing both bills to pass. The change in net benefits is +3 for Issue X and -2 for Issue Y, so logrolling results in a gain of +1.4. Yes, it is consistent, because the theory says that when unanimity is required, no decisions are likely to be made. A majority system might be more suitable, although it is subject to cycling and other problems.5. Assuming that the preferences of Kuwaiti women differ from the preferences of Kuwaiti men, stronger voter turnout by women could invalidate 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That is, the results of majority voting would not reflect the preferences of the median voter.6.When there is a vote over five options, there is the chance that a potential majority vote is split between four relatively preferred options, and the fifth option wins. The winning option may have been voted down if it had been a two-way vote with any of the other options. Further, if preferences are not single-peaked, cycling and inconsistent public decisions may emerge.Part 2 – Public Expenditure: Public Goods and Externalities7. Given the U.S. experience with the Budget Enforcement Act of 1990, we would expectthe EU deficit li mits to be ineffective. We would expect “accounting tricks” to mask the size of the deficits (such as itemizing various budget items as “unexpected emergencies”), and if that didn’t work, we would expect the deficit rules to be ignored. This is apparently what is happening. When Germany exceeded the deficit target, no moves were taken to levy the required fines.8. Since rents, by definition, are the returns above a normal return, then when the licensesare put on the market, their price will be the value of the rents. Hence, the owner of the peanut license, whoever he or she is, only makes a normal return. Put another way, the license is an asset that earns a normal rate of return. If the peanut license system were eliminated, efficiency would be enhanced. But the elimination would, in effect, confiscate the value of this asset. It is not clear that this is fair. One could also argue that when someone buys this asset, the purchase i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re is some probability that its value will be reduced by elimination of the program; hence, it is not unfair to do so.9. a. With the demand curve of Q=100-10P and a perfectly elastic supply curve at P=2,then the milk is sold at a price of $2, and a quantity of 80 units is sold.b. The marginal revenue curve associated with the inverse demand curve P=10-(1/10)Q is MR=10-(1/5)Q, while the marginal cost curve is MC=2. The cartelwould ideally produce a quantity where MR=MC, or 10-(1/5)Q=2, or Q=40. Theprice associated with a cartel quantity of 40 units is P=10-(1/10)*40, or P=6.c. The rent associated with the cartel is the product of the marginal profit per unitand the number of units produced. The marginal profit per unit of milk is $4 (=$6price - $2 marginal cost), while 40 units are produced. Thus, the rents equal $160.d. The most the cartel would be willing to contribute to politicians is the fulleconomic rent of $160. The cartel situation, the quantity of milk produced is toolow from society’s point of view. The deadweig ht loss triangle is computed using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rtel output and competitive output as the “base” ofthe triangl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rtel price and competitive price asthe “height.” Thus, the triangle is equal to (1/2)*(80-40)*($6-$2)=$40.e. As Figure 6.5 in the textbook shows, the deadweight loss could now go as high asthe sum of the conventional deadweight loss and the rents, or $160 rents + $80DWL = $240. This is because, as noted in the text, “rent-seeking can use upresources – lobbyists spend their time influencing legislators, consultants testifybefore regulatory panels, and advertisers conduct public relations campaigns.Such resources, which could have been used to produce new goods and services,are instead consumed in a struggle over the distribution of existing goods andservices. Hence, the rents do not represent a mere lump-sum transfer; it is ameasure of real resources used up to maintain a position of market power.”20Chapter 6 – Political Economy 10. Niskanen’s model of bureaucracy is illustrated in Figure 6.4 of the textbook. In theaftermath of September 11th, the new concerns over food safety would likely shift the V curve upward (that is, the value placed on each level of Q). Assuming that C curve (costs per unit of Q) does not change, then this shift increases the actual number of food inspectors hired. It is also likely that the slope of the V curve changes, with each marginal unit of Q becoming more valuable. Thus, the V curve not only “shifts” upward, but becomes steeper as well. Both of these effects – the shifting of the V curve and the change in the slope –lead to greater values of Q under the bureaucracy model. The change in the slope leads to a greater value of Q*, the efficient level of output. Thus, the optimal number of FDA employees and the actual number of FDA employees are likely to rise.11. a. The outcome of the first election (M vs. H) is M. The outcome of the secondelection (H vs. L) is L. The outcome of the third election (L vs. M) is M.Majority rule leads to a stable outcome since M defeats both H and L. Giving oneperson the ability to set the agenda would not affect the outcome in this case.b. With the change in Eleanor’s preference ordering, majority rule no longergenerates a stable outcome. In a vote between M and H, the outcome is H. In avote between H and L, the outcome is L. In a vote between L and M, the outcomeis M. So, giving one person the ability to set the agenda affects the outcome. Forexample, Abigail prefers H, so she might pit L against M first in order toeliminate L and avoid having L defeat H.21。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彻底的税制改革:对消费和财富课征的税种)【圣才出品】

第21章 彻底的税制改革:对消费和财富课征的税种一、概念题1.增值税[武汉大学2005]答:增值税是对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在产制、批发、零售的每一个周转环节,以产品销售和营业服务所取得的增值额,按统一或差别税率课征的一种税。
所谓增值额,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即相当于商品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收入额扣除生产资料消耗或经营中的物质消耗后的余额。
也就是商品价值总额c+v+m中,由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v+m部分。
增值税是按增值额征税,它与按产品销售收入全额征税的产品税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1)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平的问题,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发展。
增值税把按生产经营环节征税的普遍性,与按增值额征税的合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原来产品税按全值征税而带来的重复征税问题。
使生产同一产品,全能厂与协作厂税负相同,从而给企业扩大协作生产创造了条件。
(2)增值税适应于各种生产组织结构的变化,从而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
增值税是个中性的税种,它不会因为生产组织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税负的变化。
即不会因生产从全能厂改为专业化协作而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也不会因生产经营由分散经营的众多小企业联合为大企业而减少税收收入。
从流通方面看,增值税的税负,不受商品流转环节多与少变化的影响,始终保持平衡,增值税的这一特点能够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优化企业生产组织结构。
(3)增值税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往来。
由于增值税在生产流通中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出口产品在国内征收的税款,就等于按该产品最后销价计算的税额,从而便于出口退税。
其实在许多实行增值税的国家,由于规定必须在销售发票上注明已征的增值税额,所以连上面所说的计算也无需进行,只要按发票上注明的数额退税给出口单位即可。
显然,增值税对于扩大出口贸易必然起到强有力的刺激作用。
这是按流转额全额征税所无法比拟的。
2.增值税零税率[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答:增值税零税率是指对企业主免征增值税并且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联邦下的财政)【圣才出品】

第22章 联邦制下的财政一、概念题转移性支付制度[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答:指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制度。
政府的这种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它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转换,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在安排转移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
微观经济主体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
显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二、选择题我国分税制体制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有()。
[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A.消费税B.所得税C.增值税D.房产税【答案】BC【解析】A项消费税属于中央税,D项房产税属于地方税。
三、判断题税收由各级地方政府征收,会导致税收竞争。
()[北京大学2002研]【答案】错【解析】税收完全由中央政府征收将导致对地方利益的忽视和无视地方之间的差别,完全由地方政府征收将导致一定程度的税收竞争和资源配置的可能无效率。
因此,在税收的征收问题上,中央政府赋予各地方政府以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与一定程度的财政自主权,让地方政府拥有征收部分税收的权利,同时中央政府也掌握部分税收权利,这样才能做到两者利益兼顾,同时可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简答题1.简述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东北师范大学2006研]答: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和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在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下,由各级预算主体分级执行财政职能,为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从而满足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是分层次的:全国性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地区性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
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从支出角度分析,以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层次性。
yslx财大网站上财政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财政学导论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下述()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3、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4、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A、税式支出B、公共定价C、政府担保D、转移支出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 AB )属于实证分析?A、税负归宿理论B、公共选择理论C、最优税制理论D、公共定价理论2、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AD )属于规范分析?A、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理论B、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理论C、税收对劳动、储蓄及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D、最优税制理论3、下述( ABCD )单位属于公共部门?A、政府机关B、公立大学C、国有企业D、有银行4、下述( AC )单位属于政府部门?A、卫生部B、国有企业C、军队D、国有银行5、下述哪些政府行为包含着隐性的收支?BCA、间接税B、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C、税收优惠D、通过罚款、没收取得收入第四部分名词解释财政学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公共部门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税收价格或使用费公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税式支出政府担保公共定价公共管制预算外收支体制外收支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公共生产私人生产收入再分配第五部分问答题1、政府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与社会上其他经济实体个人、家庭、企业有哪些主要区别?2、财政学研究哪些基本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3、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有哪些区别?政府部门与公共企业部门有哪些区别?4、政府取得收入有哪些方式?这些方式各自有什么特性?5、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有何联系?有何区别?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D2、 C3、 A4、 C5、 D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A、B2、A、D3、A、B、C、D4、A、C5、B、C第四部分名词解释1、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一、概念题1.贫困线(poverty line)答:贫困线是指可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收入水平,是衡量贫困程度的标准。
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各国的贫困线的标准不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贫困线的标准也不相同。
贫困线常常以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来确定。
世界银行以平均消费水平为基础,以营养、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以及入学率等社会福利指标作为补充,来确定衡量标准。
世界银行为衡量绝对贫困规定了两条贫困线,即人均年收入275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标准的赤贫贫困线以及以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为标准的穷人贫困线。
世界银行在分析世界各国绝对贫困状况时还经常采用人均日收入l美元的全球同一贫困线。
2.实物收入(in-kind income)答:实物收入是“货币收入”的对称,指以实物形式所获得的收入。
如劳动者获得的实物报酬、自给性产品、来自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实物转移等。
3.实物转移(in-kind transfers)答:实物转移是指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实物形式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不从后者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
实物转移又分为实物资本转移和实物经常转移。
前者指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无偿地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和支付用于资本形成的实物。
资本转移之外的其他以实物方式实现的所有转移称为实物经常转移。
其又分为实物社会转移和其他普通实物转移。
实物社会转移是指政府单位(包括社会保障基金)及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对个别住户以实物形式提供货物和服务。
实物社会转移记录在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中。
除实物社会转移外的各种经常转移,均记录在收入二次分配账户中。
4.耐用品(durable goods)答:耐用品是指能够持续使用三年及三年以上的货物。
耐用品既包括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等)又包括消费资料(如汽车、冰箱、电视机、家具等)。
5.功利主义(utilitarian)答:功利主义又称“边沁主义”,是指一种把追求幸福、快乐、效用、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伦理哲学,由18世纪末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外部性一、概念题1.市场价格(market prices)答: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在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
同一种商品在同一个市场上,只具有同一种市场价格。
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商品本身的价值和供求关系。
在价格形成过程中,卖者和买者,卖者和卖者,买者和买者三方面的充分竞争达到均衡条件下所形成的价格,才可以称为市场价格。
因此,保障市场充分竞争是规范市场价格形成的重要内容。
2.金钱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答:金钱外部性是通过价格体系起作用的外部效应。
比如,增加葡萄酒的消费,结果会提高该酒的价格,由此会影响其他人的福利,但这种影响只涉及租金的转移,并不影响竞争均衡的帕累托最优。
也就是说金钱外部性通过价格传递的对福利的影响。
如果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影响了经济中的一组价格,从而改变预算约束线,导致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福利受到影响,这就产生了金钱外部性。
金钱外部性分为正金钱外部性和负金钱外部性。
如果一个行业的产出减少,导致其他行业使用的一种或多种要素价格下降时,就出现正金钱外部性;反之,当一个行业的产出扩大,导致其他行业使用的一种或多种要素价格上涨时,就出现了负金钱外部性。
3.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ies)答:正外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或者整个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的现象。
譬如养蜂业对果树种植能够产生有益影响。
正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某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私人收益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收益,即他人或者整个社会从这个活动中得到了一部分收益。
正的外部性往往导致一种活动或产品提供不足。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矫正正外部效应。
4.外部性的天生相互性(reciprocality of externalities in nature)答:外部性的天生相互性是指外部性天生便具有产生外部性的双方当事人互相对对方产生了外部性,而不能笼统地说哪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外部性的特征。
例如假设巴特经营一家工厂,该工厂把垃圾倒入一条没有人拥有所有权的河里。
莉萨以在河中捕鱼为生,巴特的行为以一种直接的、不通过价格传递的方式使莉萨的境况变差。
把巴特看作“污染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对莉萨产生了负的外部性。
但是,也可以把莉萨这个捕鱼者认定为污染者,因为她增加了巴特生产的社会成本。
从社会的角度看,把这条河不作为捕鱼场所,而作为废物处理场,不一定就是明显的坏事,这取决于两种活动的成本。
5.边际私人成本(marginal private cost,MPC)答:边际私人成本是单个企业(或消费者)新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或消费)所需付出的成本,是生产者(或消费者)在生产(或消费)每单位的某一商品或服务时,据以做出决策的边际成本。
边际私人成本加上边际外部成本即为边际社会成本。
6.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s,MB)答:边际收益是指边厂商的每一单位销售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其公式为:MR=ΔTR/ΔQ,其中,ΔTR、ΔQ分别为总收益和销售量的变化量。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不论单个厂商的销售量如何变化,其单位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所以,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就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也等于平均收益,即MR=P=AR。
这样,平均收益曲线同时也就是边际收益曲线,从而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都是完全重合的。
总收益、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关系类似于其他各种总量、边际量与平均量的关系(如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7.边际损害(marginal damage,MD)答:边际损害是指某一市场主体每一单位生产量或消费量的变化给其他市场主体所产生的不予补偿的成本。
边际损害是负外部性分析的一个概念,正是由于边际损害的存在,才使得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不一致,从而从产生了负外部性问题。
由于市场主体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是根据边际私人成本来决策,而忽视了由边际损害所带来的更大的边际社会成本,所以负外部性总是使市场主体过度生产或过度消费。
8.边际社会成本(marginal social cost,MSC)答:边际社会成本是指整个社会因单个企业(或消费者)新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或消费)所需承担的成本。
边际社会成本是分析负外部性时引入的概念,用来与私人边际成本进行区别,由此可得负外部性问题的实质——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导致市场机制下决策的经济主体过度生产或消费。
同时也可得出消除负外部性的途径——(通过征税、补贴、划定产权或合并等方法)使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
9.国家酸雨降水量评估项目(National Acid Precipitation Assessment Program)答:国家酸雨降水量评估项目是美国自1981年开始的一项为期十年的大型酸雨研究评估工作,内容包括酸雨成因与影响之调查,以及分析控制或减轻这些影响的策略。
这些研究涵盖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层面的分析,目前已进入第二期十年计划。
10.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答:科斯定理是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理论。
它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
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
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的基本思想时概括出来的。
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解释。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按照这个定理,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即在假设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定真的有效。
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能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
11.外部性的私人对策(private responses to externalities)答:相对于外部性的公共对策而言,外部性的私人对策是指私人个体通过自身性在非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性的方式。
外部性的三种私人对策具体如下:(1)讨价还价与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指出,如果各方讨价还价的成本很低,而且资源所有者能识别使其财产受到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那么只要有人拥有产权,外部性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不管谁获得了产权都是如此。
它表明,产权一旦确立,就不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定理最适用于当事人很少且外部性来源很清楚的情况。
按照科斯的思路分配产权,有助于解决某些重大环境问题。
例如它可以应用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2)合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把相关各方合成一体,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
(3)社会习俗个人不能够像企业那样通过合并把外部性内部化。
不过,有些社会习俗可以迫使人们考虑他们产生的外部性。
一些道德格言劝导人们为他人着想,从而把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
实际上,这些格言具有矫正市场缺位的作用。
12.庇古税(Pigouvian tax)答:庇古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而得名的一种解决外部性影响的修正性税收。
即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收税以补偿受到外部不经济影响的厂商或消费者,或者对产生外部经济的厂商给予补贴,这样做的结果能够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从而改进资源配置的状况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庇古认为,外部性导致的低效率不能由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自身来解决,必须通过政府适当的干预来加以解决。
政府可以向提供外部经济的部门给予补贴,或者向提供外部不经济的部门征税,使得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这样就能够鼓励外部经济部门的生产,并限制外部不经济部门的活动或是用税收来治理外部不经济的不良影响,就能够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和经济活动的高效率。
庇古的这一理论依据,是克服市场失灵的各种理论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种。
13.利润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答:利润最大化是指生产者进行生产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的行为。
利润最大化是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厂商行为的基本假定,利润(π)是厂商的惟一的目标函数,它认为厂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使其利润达到最大化。
这里,利润被定义为厂商收益(TR)与总成本(TC)之差。
利润最大化就是要使总收益与总成本的余额最大。
西方经济学假定,当产量增加到一定限度,便会出现边际收益(MR)递减和边际成本(MC)递增。
因而,利润最大化不等于产量最大化:—般来讲,由于dπ/dQ=MR-MC,当dπ/dQ=0时,MR=MC。
此时确定的产量可以使利润达到最大。
如果MC<MR,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来增大利润;如果MC>MR,可以通过减少产量来增大利润。
14.拥挤定价(congestion pricing)答:拥挤定价是为解决交通拥挤状况而实行的对开车课征等于边际拥挤成本的税收的征税政策,该政策是庇古税在解决交通拥挤这一负外部性问题上的应用。
具体来说,在拥挤的公路上,随着拥挤程度越来越严重,每位司机都会给其他司机带来成本,没有人会主动去考虑这些成本,拥挤定价的政策则会迫使司机去考虑其所带来外部性成本,从而提高效率,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15.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答:国会预算办公室是国会的分析和研究政府税收和政府预算的机构。
鉴于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