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中毒事故案例
煤气事故案例

一、事故背景某市一家工厂,主要生产化工产品,因生产需要,工厂内设有煤气管道。
2019年6月15日,该工厂发生一起严重的煤气事故,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二、事故经过1. 事故发生前,该工厂的煤气管道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管道老化、腐蚀,导致管道内煤气泄漏。
2. 6月15日上午8时,一名工人发现车间内煤气泄漏,立即向班长报告。
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
3. 在抢修过程中,班长和几名工人进入泄漏区域进行作业。
由于现场通风不良,导致煤气浓度逐渐升高。
4. 上午9时左右,一名工人突然晕倒,班长和其余工人立即进行抢救。
然而,由于抢修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煤气浓度继续升高。
5. 上午10时左右,班长和几名工人相继晕倒,事故现场一片混乱。
事故发生后,工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6.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救援,事故现场人员全部被救出,但其中3人因煤气中毒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1. 煤气管道老化、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这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 事故发生前,工人发现煤气泄漏后,班长和几名工人进入泄漏区域进行抢修,但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发生。
3. 事故现场通风不良,导致煤气浓度逐渐升高,加大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4. 工厂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煤气泄漏事故的预防不足。
四、事故教训1. 加强煤气管道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2.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煤气泄漏事故的能力。
3.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事故损失。
4.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5.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五、事故处理1.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2. 事故调查组经过调查,认定该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工厂存在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

本部各部门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安全环保部2014年2月序2013年,公司系统所属克旗煤制天然气、多伦煤化工和呼伦贝尔化肥公司等单位相继投入生产,公司实现安全生产“七杜绝”目标任务更加艰巨。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公司安环部收集整理编制了《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希望广大干部员工以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为戒,认真汲取事故教训。
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
强化“三讲一落实”风险管控,严格作业票证管理;按照“五懂五会五能”要求,强化安全培训,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到位做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实现“安稳长满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
公司总经理二〇一四年二月目录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4 第二部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8 第三部分氮气窒息事故-----------------------------------23 第四部分氨气中毒事故-----------------------------------31 第五部分其它中毒事故-----------------------------------34 第六部分中毒事故预防措施-------------------------------42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1:2014年1月9日,安徽省亳州市康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达公司)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轻伤。
康达公司成立于1994年,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亳魏路2号,现有职工88人,是国家批准的农药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甲拌磷、辛硫酸、氧乐果、三唑磷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2013年8月,因农药生产处于淡季,该企业停产。
2013年9月1日,康达公司将部分空闲厂房和场地以300万元/年租给山东籍人员王某。
50例煤气中毒死亡事故案例汇总(2005-2021)

煤气中毒死亡事故案例汇总1.2021年1月7日14时30分左右,江西新钢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机制公司)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钢公司)炼钢厂钢一区对2#转炉北侧吸风管进行割除作业时,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
2.2020年2月24日20时36分许,襄汾县强盛铁合金厂石灰车间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62.2万元。
3.2019 年12 月21 日10 时许,太仓市双凤镇杨林路10 号太仓市东方冶金石灰制品厂内,3 名员工在清洗4 号石灰车间脱硫塔时发生中毒,事故造成2 名员工死亡,1 名员工受伤。
4.2019年12月5日3时35分左右,张家港兴荣炼铁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5.2019年7月25日15时30分,济南市恒汇祺和实业有限公司在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能源动力厂型钢燃气车间8万m3煤气柜进行防腐作业时,发生煤气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4万元。
6.2019年1月16日13时20分左右,涉县兆隆铸业有限公司1#铸造高炉发生煤气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60万元。
7.2018年2月5日凌晨2时56分许,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7号(2200立方米)高炉发生煤气泄漏事故,事故造成8人死亡、10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1175.532万元。
8.2018年1月31日18时56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的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能源公司富余煤气发电站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9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846万元。
9.2018年1月24日12时许,丹东市振安区榆金铸造厂除尘罐内发生一起煤气中毒死亡1人的事故。
10.2017年8月3日凌晨2时32分,鄂州市德胜钢铁有限公司气烧石灰窑项目发生高炉煤气中毒事故,造成作业人员3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91.23万元。
煤气中毒事故案例

预防措施:
严格车间煤气作业审批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佩戴好空 气呼吸机进行作业。
加强员工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安全警惕性。
中毒人员应及时送往医院,杜绝耽误最佳治疗时机,造 成事故扩大化。
总结:
事故的发生必然存在前因后果,要积极从环境、设 备、人的不安全行为三个方面考虑,但凡工作,要事先 确认环境是否安全、物是否存在不良状态、这样做是否 正确,望三思而后行。
事故现场还原:
空气中允许CO含量的工作时间
事故原因分析:
高炉本体平台夹层空气流通不好,冷却板处漏煤气,作 业人未采取通风措施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责任人安全意识淡薄,对煤气区域允许 CO浓度存在的 工作时间不了解,未按照 15 — 20 分钟的间隔作业,长 时间作业造成中毒是次要原因。 中毒人员身体不适,未及时送往医院,而是在休息室休 息,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事件向不良方向发展。
刘某、李某佩戴空气呼吸机翻动盲板阀
王某未佩戴空气呼吸机前去帮忙
刘、李某前去抢救
刘某和李某发觉戴面罩不方便,就摘掉了
秦某发现作业现场三人中毒
秦某离开叫人营救,结果又导致3人中毒
事故原因分析:
王某没有佩戴空气呼吸机就到煤气区域进行作业是导致 这次煤气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
当刘某和李某发现王某中毒后,摘掉空气呼吸机面罩导 致这次事故扩大化。
煤气中毒
事故案例回顾
制作人:王权
事故案例一:
2005 年 7 月 21 日,某高炉布袋除尘因调压阀组泄露煤 气需要切断煤气进行处理工作。当时需要把盲板阀净煤 气出口全部关掉,刘某、李某、秦某、王某四人带着便 携式煤气报警仪和两套呼吸机到阀门组平台进行操作, 当靠近煤气阀门组的时候发现盲板阀关不严,需要使用 拉链拉过来。于是刘某、李某带上呼吸机用手链拉,王 某带便携式煤气报警仪在一旁指挥,秦某在上风向进行 监护。此时,王某发现煤气没有飘过来,就上前帮忙, 导致王某煤气中毒。刘某、李某看到王某中毒,立刻过 去抢救,当时二人摘掉了空气呼吸机,导致刘某、李某 中毒。秦某看到后跑回热风操作室叫来三个人进行营救, 但由于都没有佩戴空气呼吸机,导致三人中毒。
近年煤气安全事故案例

近年国内发生的重大 煤气安全事故
一、煤气中毒事故
1、武钢集团鄂钢公司“10.18”煤气中毒事故的通报 事故经过:
2008年10月18日下午14时30分左右,武钢集团鄂钢公司能源 动力厂热力车间发生高炉煤气中毒事故,中毒14人,其中死亡4人, 其余10人轻度中毒。 事故原因分析:
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煤气防护人员违章操作,在检修作业 中关闭DN1200煤气眼镜阀前面的蝶阀,以减少煤气冒出量时,误 将蝶阀打开,致使煤气压力过大,造成高炉煤气从眼镜阀开口处大 量逸出;煤气防护人员在高浓度煤气危险场所未能有效使用呼吸器 具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违反“冒煤气作业,操作人员应佩戴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 面具 ”的规定,眼睛阀没有完全切断,错误地判断煤气管道 内没有压力,作业场所没有逃生及救援通道。
4、山西襄汾县强盛铁合金厂“9.18”煤气中毒
事故经过:2009年9月18日强盛铁合金临时停产检修,要检 修东烧结阀盖密封箱体盖板等。10时许高炉休风,16时25 分后高炉复风,此时烧结平台下阀盖密封箱体内进行焊接作 业 的3人中毒,1人焊好盖板爬出人孔时中毒,平台上配合 检修者立即去关煤气阀门,将阀门关闭后自己即晕倒在阀门 平台区 ,此次,造成4人死亡,1人轻微中毒。
近年煤气安全事故的案例

9、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事故经过:2010年11月29日9:00,炼钢厂环保作业区1#大水 封检修,甲班员工李某班中巡检时发现1#大水封东南侧人孔 漏水,当时告知班长、作业长并通知专业点检员刘某安排维 检作业人员进行检修处理,专业点检员即安排维检人员前往 处理,但是没有按规定下达检修工票,2名维检作业人员对 该人孔的螺5 / 7栓进行紧固后,漏水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当 班人员没有将信息反馈给专业点检员。乙班人员接班后,继 续对漏水现象进行处理,17:00将放散阀打开并进行一次补水 ,驱赶水封内煤气,19:00两名维检人员在水封平台下测得煤 气含量约200--300PPm,即向当班人员要求提供空气呼吸器 ,当班班长王某佩戴成套呼吸器对维检人员进行监护,在更 换垫片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第一次更换时垫片损坏,3 人回到主控室,考虑呼吸器压力下降,班长安排班员对使用 后的呼吸器进行了压缩空气的补充,
再次进行垫片更换作业,21:00王某突然觉得呼吸困难,意识 到空气呼吸器内的压缩空气已用完,将面罩脱下随即下去水 封平台下休息,因在水封顶部监护过程中取下面罩吸入少量 煤气,身体出现不适反应,当班班员曾某意识到煤气中毒, 随即将王某背至通风处,解开其皮带及衣扣,对其进行人工 呼吸、胸外按压、腿部屈伸的简单救护,于21:31送至医院救 治,经医院检测,王某属煤气轻微中毒。
事故原因分析:事故是由于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 在组织1号高炉停产维修炉顶设备时,因高炉蓬料,一氧化 碳(助燃剂)自炉顶引孔泄露,致使在高炉上、下平台作业 人员中毒。
13、宝钢集团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23”煤气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2012年2月23日上午11时40分左右,位于南京市 的宝钢集团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三加压站转炉煤气柜 在改造大修过程中,发生煤气中毒事故,造成6人死亡、7人 受伤。
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
(2)高炉重力除尘器不应设置泄爆板,但唐山港陆钢铁有的工程负责人赵玉民要求阜新工业设备安装
公司在 2号高炉重力除尘器上增设了泄爆板。《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
6222-86 )和《炼铁安全规程》(冶金工业部 [84] 冶安字第 1号)均未要求重力除
尘器设置泄爆装置,只在《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 6222-86 )中有对布
2001年原唐钢建安公司(现河北钢铁建设集团)承揽了原遵 化市恒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现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2号 高炉的建设工程项目,并将重力除尘器的制造、安装承包给 阜新工业设备安装公司,项目于2002年5月建成投产。投产时 2号高炉原有效容积191 m3,2005年经企业自行改造,将高炉 有效容积扩为233 m3。
“1·4” 煤气中毒重大事故经过:
2009年12月23日左右,三叶公司向普阳南坪炼钢分厂提出 割除3#风机和2#风机煤气入柜总管间的盲板,将 3#风机煤 气管道和原煤气管道连通,以便工程完工结算。 2010年1月 3日8时~13时,为完成1号天车钢丝绳更换和割除盲板作业, 普阳钢铁1#转炉停产。 8时30分左右,南坪炼钢分厂运转工 段长王用生电话通知三叶公司现场负责人刘建华,在 1#转炉 停产期间可以进行盲板割除作业。约 10时30分,在盲板切割 出约500mm ×500mm 的方孔后,发生2人死亡事故,三叶 公司施工人员随即停工。事故现场处置后,南坪炼钢分厂副 厂长武保成安排当班维修工封焊3#风机入柜煤气管道上的人 孔(未对盲板上切开的方孔进行焊补),王用生安排当班风 机房操作工李康给3#风机管道U型水封进行注水,李康见溢 流口流出水后,关闭上水阀门。1月3日13时左右1#转炉重 新开炉生产。
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三期铁厂运行车间
冶金企业煤气中毒事故案例

冶金企业煤气中毒事故案例1、河北武安市普阳钢铁公司“1.4”煤气中毒事故事故概况:2010年1月4日,河北省武安市普阳钢铁公司南平炼钢分厂的2号转炉与1号转炉的煤气管道完成了连接后,未采取可靠的煤气切断措施,使转炉气柜煤气泄漏到2号转炉系统中,造成正在2号转炉进行砌炉作业的人员中毒。
事故造成21人死亡、9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在2#转炉回收系统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割除煤气管道中的盲板;2)U型水封排水阀门封闭不严,水封失效,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3)U型水封未按图纸施工,未装补水管道,存在事故隐患。
2、河北内丘顺达冶炼公司“1.18”煤气中毒事故事故概况:2010年1月1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河北新鼎建设有限公司的6名检修施工人员进入内丘顺达冶炼公司2号高炉(440m3)炉缸内搭设脚手架,拆除冷却壁时,造成6名施工人员煤气中毒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1)停产检修的2号高炉与生产运行的1号高炉未进行可靠的隔断;2)2号高炉检修前未对2号高炉净煤气总管的盲板阀(眼睛阀)是否可靠切断进行有效的安全确认;3)检修施工人员在进入炉内作业前,未按规定对炉内是否存在煤气等有害气进行检测;4)双方未制定检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均未明确专职安全人员对检修现场进行监护作业。
3、新余钢铁公司“12?6”中毒事故事故概况:2009年12月6日,新余钢铁公司焦化厂2#干熄焦的旋转密封阀出现故障,三名协助处理故障的焦炉当班工人中毒死亡;1人未佩戴呼吸器进行施救,中毒死亡;最终共导致4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三名焦炉当班工人在巡检工还未关闭平板阀门的情况下打开2#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进行故障处理,造成中毒事故,违反该厂有关的规定;2)巡检人员在发现2#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打开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两名巡检人员作为处理故障的主要人员,未切实履行工作职责;3)在未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危险区域,导致事故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气中毒事故案例
某公司炼炼铁车间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故,3名值班的煤气巡检工和前来抢救的3名值班人员煤气中毒,幸亏发现和救治及时,没有酿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事故经过:
某公司炼炼铁车间40m平台煤气回收巡检值班室3名值班人员正在值班。
6点05分,3名值班人员中的冯某某,说肚子饿了,想吃点东西,于是站起身准备到食堂买饭。
另一位值班人员汪某某感觉憋闷得难受,也想到食堂买点东西,站起身也准备走。
2人站起身后感觉头重脚轻,迈不开步。
到了此时值班的3人还没意识到有什么异常,因为新购进的德国德尔格一氧化碳报警仪没有发出警报,一点动静都没有。
另一位40多岁的巡检工章某敏感些,他意识到可能有煤气泄漏,出现煤气中毒,于是抓起桌上的对讲机大喊:“快来救我们,40m 平台的人都中煤气了!”当班巡检班长和2名工人听到了呼救,直奔40m平台煤气回收巡检值班室救援;同时该厂调度室也听到了呼救,通知应急人员迅速组织救险。
煤气回收巡检值班室方圆几十米区域煤气弥漫,值班室内的人都被熏倒在值班室外,前来救援的3人因未佩戴空气呼吸器,也被熏倒。
就在此时,该厂煤气防护站人员接到厂调度站的紧急通知,佩戴氧气呼吸器及时前来救援,将煤气中毒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位置,及时施救,中毒人员渐渐有了意识。
经过检查发现逆止阀的检修孔渐渐弥散开来,造成煤气泄漏。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值夜班的3名工人的主要任务是每2小时巡检一次工艺设备,发现异常情况随时报告厂调度室并联系处理。
在值班室周围,粗大的煤气回收管、回水管、回水阀、风机阀等大型设备纵横交错,是炼铁辅助设备的重要区域。
冯某等3名值班工人接班后,打着手电巡检了一遍设备,便再没走出值班室,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按时巡检,放弃了巡检责任。
煤气泄漏后,竟丝毫没有察觉。
为了预防煤气泄漏,该厂专门为巡检人员配备有高效微型煤气报警器。
煤气报警器是从德国进口的新一代德尔格产品,属国内灵敏度最高的报警器。
由于有先进的报警器保驾护航,还从来没发生一起纰漏。
在煤气严重超标的情况下,为什么煤气报警器没有报警?这是调查需要查清的问题。
调查组勘察事故现场后,对煤气报警器进行测试,任凭烟气喷吹,报警器毫无反应;取出电池测定,电池没电子。
从电池状况判定,已经不止一个班次没电了,但是无人报告,也无人发现。
按该厂交接班制度规定:接班人员接班时必须首先察看煤气报警仪器灵敏度。
如果报警器没电,早就应该发现,由于值班人员的麻痹大意,一直未能发现,规章制度和报警器都形同虚设。
调查人员换了新电池后,报警器状态正常,反应灵敏,声光响亮,报警及时。
报警器没电没有及时发现,应执行的巡检制度不落实,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锰系公司宋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