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

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

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
农药基本知识:
1.农药是指能用于防治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畜禽、鱼虾等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中的害虫、草害、病害等的化学品。

2.农药的分类:
(1)按用途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2)按化学结构分: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菌剂等。

(3)按作用机制分:神经毒剂、肠胃毒剂、呼吸毒剂等。

3.农药的作用方式:
(1)接触剂:直接喷洒在作物上或者放在作物周围,让害虫接触农药而致死。

(2)胃毒剂:让害虫食用含有农药的作物或者放在害虫常活动的地方,害虫食用后死亡。

(3)熏蒸剂:将农药熏蒸在虫害出没的地方,通过熏杀害虫。

农药的使用技术:
1.选择正确的农药:根据农作物和害虫的种类选择适合的农药,并且要选择可靠的品牌。

2.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要根据农药的使用推荐剂量,并且根据害虫的种类和密度调整剂量。

同时要遵循使用方法,按照推荐方法正确喷洒农药。

3.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使用农药前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帽子等;不得在风力大的天气使用农药,以避免农药飘散;在使用
后要彻底清洗农药喷雾器等器具。

4.注意农药的存储:要将农药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
食品和饮料。

同时要将农药保管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5.定期检查作物:要定期检查作物,发现有害虫或病害时及时处理,
以减少使用农药的数量。

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

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

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
1. 农药的定义和分类:
- 了解农药的定义,即它是指能够预防、控制或者消灭农田、园艺、林业和畜牧业中的有害生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 熟悉农药的分类方法,一般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
生长调节剂等。

2. 农药的作用机制:
- 了解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干扰昆虫的神经、消化和呼
吸系统等来达到杀虫的目的。

- 了解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
传播等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 了解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干扰杂草的生长和营养物质
的吸收等来达到除草的目的。

- 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生理过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等。

3. 农药的使用技术:
- 熟悉农药的适宜使用时机,根据目标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和发生规
律选择合适的施药时机。

- 了解农药的适宜使用剂量和浓度,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过
量或不足的使用。

- 理解农药的施药方式,包括喷雾、灌溉、喷粉、撒粒等不同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

4. 农药的安全使用:
- 理解农药的毒性分类,根据农药的毒性等级选择合适的农药,并
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

- 掌握农药的存储和运输要求,保证农药质量和安全性。

- 了解农药的环境和人体安全防护要求,避免农药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以上是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的一些内容介绍,希望能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提供帮助。

要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需要多学习教材内容,并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最后祝愿考生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农药基础知识

农药基础知识

农药基础知识第一章农药的施用方法第一节、喷雾法一、农药制剂与稀释剂的计算以校准的喷雾器喷洒容量为600/hm2为例,介绍几种根据标签推荐用量计算农药和用水量的方法。

农药标签上的推荐用量可归为四类:①每公顷或每亩有效成分用量,ga.i/hm2或ga.i./亩;②每公顷或每亩制剂用量,g(ml)/hm2或g(ml)/亩;③稀释倍数;④用药浓度,每千克药液中有效成分的质量(mg),单位为mg a.i./kg。

1.根据每公顷制剂用量(g/hm2)或每亩制剂用量(g/亩),计算用药量和用水量。

农药制剂用量=推荐用量(g/gm2)×土地面积(hm2或亩)用水量=喷雾器喷洒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2.根据每公顷或每亩推荐有效成分量(ga.i/hm2或ga.i./亩)计算用药量和用水量有些农药标签的推荐用量是按有效成分计,这样要换算成制剂的量,然后按换算后的量来量取制剂。

制剂用量=推荐亩(或hm2)有效成分量/制剂浓度(g/亩或g/hm2)制剂总的用量(g或ml)=制剂用量×土地面积(hm2或亩)用水量=喷雾器喷洒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3.根据稀释倍数计算用药量及用水量在液剂或粉剂稀释配制中,稀释剂(水或填充剂)的量为原药或原药加工制剂的多少倍。

如10%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表示用10%的乳油1份,加水3000~4000份稀释后的药液。

在配制农药时,如果未注明按容量稀释,均系按重量计算。

实际应用时多根据稀释倍数的大小,用内比法和外比法来配药。

(1)内比法稀释100倍或100倍以下的,计算稀释量时,要扣除制剂所占的1份。

如稀释50倍,则用药剂1份,加水或稀释剂49份。

计算方法:稀释后药液浓度(g/L)=制剂浓度/稀释倍数若喷雾则药液需要量=喷雾器的喷雾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农药有效成分需要量=稀释后药液浓度(g/L)×药液需要量(L)农药制剂需要量=有效成分需要量/制剂浓度则农药制剂需要量=稀释液体积(喷雾液需要量)/稀释倍数需水量=药液需要量-农药制剂需要量(2)外比法稀释100倍以上的,计算稀释量时不扣除制剂所占的一份。

第四节 农药安全使用基础知识

第四节    农药安全使用基础知识

第四节农药安全使用基础知识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一、农药的名称和分类(一)农药的名称农药的名称一般有三种:农药的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化学名称。

1.农药通用名称通用名称即农药品种简短的“学名”,农药产品中起作用的有效成分名称。

我国境内生产农药的通用名称由三部分顺序构成: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有效成分的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名称必须采用中文通用名称表示,如1.8%阿维菌素乳油,3%辛硫磷颗粒剂等。

其中 1.8%、3%为百分含量,阿维菌素、辛硫磷为有效成分,乳油、颗粒剂为剂型。

进口的农药产品只能使用农药商品名称,其农药名称三部分顺序为:商品名称、有效成分含量和剂型,如来福灵5%乳油。

有2种以上有效成分的混配农药名称,在各有效成分通用名之间,用一个小黑圆点隔开。

如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其有效成分为8%甲霜灵和64%代森锰锌。

2.农药的商品名称农药生产厂家为其产品流通需要,在有关管理机关登记注册所用名称。

农药生产厂家为了对本厂生产的农药产品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品牌,给自己的产品注册商品名称以示区别(品牌名)。

商品名称是由生产厂商自己确定,经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核准后,由生产厂独家作用。

同一个通用名称下,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可有多个商品名称。

如以“氰戊菊酯”为通用名称的农药,商品名称有速灭杀丁、杀灭菊酯等;“吡虫啉”(通用名称)的商品名称有一遍净、大功臣、蚜虱净、四季红、蚜虫灵、虱蚜丹、绿色通、大丰收、快杀虱、必林等。

为了加强农药商品名称的管理,农业部正在制定“农药商品名称命名原则和审批程序”等规定。

3.农药的化学名称即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的名称,也就是化学分子式。

一种农药只有唯一的化学名,类似农药的DNA,与农药的药理研究有关。

(二)农药的分类农药的种类很多,在生产上一般按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除草剂和杀鼠剂等。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第一节、农药基础知识1、农药定义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发展史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

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

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

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

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

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

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

1848年,?制造了鱼藤根粉。

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

农药基础知识

农药基础知识
精致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体系,它是依托农业传统技术和 科技进步,以生产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目标, 以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抓手,从而实现高 质量、高效益的高水平的一个农业生产全过程。它的特点是精和特, 它的最终目标是高竞争力、高价格和高收益。
1984年,台湾就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口号,即发展以 “经营方式的细腻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以及产品品质的高级化” 为特征的农业生产。1990年,台湾提出“农业零成长”口号,农业 发展重点转向发展新的优良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如开发与推广 优质米,开发多产期与高价值水果等。二是推动农业生产企业化、 自动化与科技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升级。
节剂、杀软体动物剂。
(1)杀虫剂分类
按照产品用途分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虫剂
类型 有机磷类 氨基甲酸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沙蚕毒素类 昆虫生长调节类 微生物源类 植物源类 新型杀虫剂 杀螨剂
特点和代表产品 剧毒、触杀、熏蒸、杀虫谱广:毒死蜱、甲胺磷 触杀、胃毒、内吸:克百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 触杀、胃毒、杀虫快、易产生抗性: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 触杀、胃毒、熏蒸:杀虫双、杀虫单、杀螟单 毒性低、污染少:噻嗪酮、虫酰肼、灭幼尿 药效慢:阿维菌素、甲维盐、BT 印楝素、血根碱、苦参碱 吡虫啉、吡蚜酮、茚虫威、氟虫腈、酰胺类 哒螨灵、三氯杀螨醇
(3)除草剂分类
1、按作用方式分:灭生性、选择性 2、按施药部位分: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剂、茎叶兼土壤处理剂 3、按化学结构分:
除草剂
类型 苯氧羧酸类 磺酰尿类 三氮苯类 取代脲类 酰胺类 有机磷类
特点和代表产品 2,4滴丁酯、二甲四氯、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 药效缓慢,长残效,注意对后茬的安全性:苄、吡嘧磺隆、苯、甲、氯磺隆 内吸传导、但在玉米体内能被降解而解毒:莠去津 绿麦隆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关于农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科普常识:
1. 分类: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害,除草剂用于消除杂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2. 作用方式:农药可以通过接触、胃毒或熏蒸作用来杀死或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3. 安全使用:农药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使用者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农药必须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4.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每个国家都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对超出限量的产品进行管控。

5. 抗性: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或杂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导致该农药对害虫或杂草产生较低或没有效果。

使用者应轮换不同种类的农药,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6. 替代方法:除了使用化学农药,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机械、合理的农业管理等方法来控制害虫、病害和
杂草,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这些是农药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安全使用农药知识

安全使用农药知识

安全使用农药知识
安全使用农药知识
一、为什么要使用农药
1、用来控制害虫:农药可以杀死有害昆虫,减少其对农作物和动物的危害;
2、增加作物产量:农药可以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增加其产量;
3、保护农作物免受疾病侵害:农药可以控制植物病害,使作物免受病害的侵害;
4、保护种子品质:农药可以控制对植物繁殖影响的有害昆虫,保护种子品质。

二、安全使用农药的原则
1、合理选择:根据害虫种类、生长期、害虫数量、作物类型等,合理选择合适的农药;
2、减少使用量: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控制害虫,同时降低污染风险;
3、恰当配比:结合农药使用量和毒性,合理配比,以提高农药的灭杀效果;
4、正确使用:根据使用说明,正确按照使用要求使用,以达到较佳的农药控制效果;
5、防止污染:使用农药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避免越界施用,以防止污染环境和食品。

三、安全使用农药的措施
1、使用前:使用前,要检查农药材料、有效期、毒性、可溶解性、使用方法等,以确保其质量合格;
2、使用中:施用农药时,要注意施用方法、施用量、施药时机和施药环境,避免污染食品和环境;
3、使用后:使用完农药后,要及时清洗施药器具,将被施药的工具清洗晒干,以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食物;
4、禁止一切无证有毒农药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一切无法核实有效期、效力和毒性的无证农药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使用的基本知识一.农药的分类农药通常是指用于防治农林作物及其产品上有害生物和能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以及能使这些药剂效力增加的辅助剂、增效剂等。

从结构上可分成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前者指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农药(如铜制剂、砷制剂、氟制剂等);后者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沙蚕毒素类和特异性杀虫剂等化学合成的农药以及矿物油乳剂、植物性农药(鱼藤酮、印楝素等)和微生物农药(如青虫菌、白僵菌及BT、阿维菌素等代谢物)。

按照防治对象则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事实上,许多药剂,其防治对象往往不止一种,如灭扫利、水胺硫磷、爱福丁、单甲脒等既可以用来防虫,也可以用来防治螨类;机油乳剂和柴油乳剂等对螨类、蚧类和粉虱类均有较好的效果;石硫合剂虽属杀菌剂,但却常用来防治螨类(特别是冬季清园时),而且对介壳虫的若虫有兼治作用;2,4-D为一种除草剂,但在柑桔上常用于保花保果防腐保鲜等。

也有些药剂的防治对象特别专一,如抗蚜威只能用来防治蚜虫,对其它害虫、害螨没有防效;尼索朗只能杀死叶螨的卵和幼螨,对成螨却完全无效。

二.农药的作用方式农药杀死或抑制农田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途径,称之为农药的作用方式。

杀虫剂中最常用的作用方式有触杀、胃毒、内吸、熏蒸、拒食、忌避和抑制生长等几种。

触杀作用—药剂通过接触昆虫表皮并渗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这是目前使用的杀虫剂最主要的作用方式,可杀死各种口器的害虫和害螨;胃毒作用—药剂通过害虫口器和消化系统进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一般只能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幼虫、金龟子等;内吸作用—药剂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输导和储存,害虫吸食植物的汁液或组织后而被杀死;熏蒸作用—利用药剂挥发所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拒食作用—害虫接触或取食施用农药的作物后,破坏了消化道中消化酶的分泌并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害虫拒食食料,逐渐萎缩饿死。

忌避作用—药剂本身无毒杀害虫作用,但所具有的特殊气味使害虫忌避,从而达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

抑制生长作用—主要指昆虫生长调节剂,它通过昆虫体壁或消化系统进入虫体,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阻止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将其杀死,这类药剂防治对象专一,对有益生物安全,如优乐得、灭幼脲、抑太保等。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杀虫杀螨剂同时具有触杀、胃毒、熏蒸或内吸作用,可根据主要防治对象选用最合适的药剂。

杀菌剂主要有保护剂和治疗剂两类。

保护剂是指在病原微生物未侵入植物组织之前施用,以保护植物不受危害的药剂,目前使用的杀菌剂多属此类,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和退菌特等;治疗剂是指那些既有保护作用又有一定治疗和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如甲霜灵、代森铵等。

不过无论是哪种杀菌剂,都应在作物发病初期或表现病状前使用,才会发挥相应的效果。

除草剂从防除对象看可分为灭生性(广谱性)和选择性两类,前者如草甘磷、百草枯和克无踪等,后者如西马津、2,4-D等。

灭生性除草剂几乎可防除所有杂草,对花卉有药害;选择性除草剂只能防除一定种类的杂草,如2,4-D只对双子叶(阔叶)杂草有效,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防除对象,避免产生药害。

从作用方式看除草剂可分为内吸和触杀两类,前者如草甘磷和2,4-D等,药效表现一般较慢,后者如百草枯等,药效表现一般较快。

三.农药剂型工厂生产出来的农药一般为原药,绝大多数不溶于水,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制成易于使用的各种形态,叫剂型。

目前使用最多的农药剂型是乳油(也称乳剂),其次为水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颗粒剂等。

乳油为油状液体,可根据防治对象用于加水稀释喷雾,也可用于拌种、涂干和作毒饵等;可湿性粉剂多用于兑水后喷雾,也可用于拌种、土壤处理和作毒饵等,但不能用于喷粉,否则会因其分散性差而大大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药害;粉剂则因其在水中的悬浮性和湿润性差,加水喷雾药效很差,一般用于喷粉、拌种、作毒饵等;颗粒剂一般是直接施用,不能加水浸泡后喷雾。

四.影响农药药效的因素1.药剂因素药剂影响药效的原因主要是药剂本身限定的防治对象、药剂质量和使用浓度等。

每种药剂的防治对象都是有限的,只能对某些害物甚至害物的某一生育阶段有效,如果不根据防治对象和不同生育期选择最合适的药剂,药效就会受影响;药剂质量,乳油或水剂要求无沉淀、无分层现象,乳油呈透明油状液体,可湿性粉剂要求其99.5%的粉料通过200号筛目,无受潮和结块现象,贮藏不要过长。

药剂浓度过高不仅浪费药剂,还可能产生药害,浓度过低则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害虫和病菌也易产生抗药性。

2.气候因素主要是温度和降雨,其次是日照、湿度和风。

有些药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双甲脒、单甲脒、克螨特和托尔克等;有些药剂受温度影响较小,如速螨酮、霸螨灵等;有些药剂在气温较低时提高使用浓度可提高防治效果,如石硫合剂、机油乳剂等;还有一些微生物杀虫剂在气温过低或过高时效果均不好。

3.生物生育阶段对药效的影响害虫的抗药力一般是随虫体(虫龄)的增大而增强,所以在其幼龄期防治效果较好,尤其是蚧壳虫和粉虱等害虫,其体表附着的介壳或蜡粉会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多、增厚,抗药力也随之增强,因此必须抓住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

另外,蛹和卵的抗药力一般比活动虫体要强,休眠状态的虫体和病菌抗药力也较强,不少除草剂的效果也与杂草的生长阶段关系密切。

4.喷雾质量对药效的影响喷雾是花卉上最常用的施药方法,要求其雾滴直径小,密度高,这样药液才能较好覆盖靶标,多数喷雾器都是以一定压力将药液压到喷孔呈圆锥形喷出,如果喷液孔直径大,射程就远,但雾滴大密度小,不易喷周到,防治效果就差。

由于有相当多的病、虫在叶片背面为害,且目前所用药剂多为触杀和胃毒剂,内吸性药剂较少,病菌或害虫必须接触到药剂才能被杀死,因此喷药时应先喷植株内部和叶背,再喷外围和植株顶部,以免漏喷或重喷。

要勤移喷头,不要使药液下流,以喷湿靶标为度。

5.其它影响因素配药时要先放少量水在喷雾容器内,加入所需药量后再加足水量,充分搅拌后才喷;可湿性粉剂应先用少量水将药剂调成糊状倒入喷雾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搅拌后再喷,切勿将药粉直接倒入水中或容器内。

配药应使用江河或池塘的清洁水,不用矿物质含量高的泉水或腐殖质含量高的肥水。

配制波尔多液时水温不能高于环境温度,不能用金属容器配制。

石硫合制和波尔多液等应现配(熬)现用,不能久放。

其它药液也应尽量即配即用。

第二部分农药的合理使用一.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农药的种类繁多,其理化性质、作用方式、防治对象、持效期等各不相同。

正确地选择农药,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安全、经济、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免受为害。

首先,要明确有害生物的种类及生育期,是害虫、害螨还是病害,是单子叶杂草还是双子叶杂草,是初发生还是高峰期;其次要考虑施药时期的物候期及气温、光照、降雨等环境因素;此外,还要了解防治对象对哪些农药已产生了抗药性。

比如在防治红蜘蛛时,冬季清园要选择低温期效果好的药剂,至于药剂对花、嫩叶是否容易引起药害还要考虑,常用的药剂有机油乳剂、柴油乳剂、排螨净、甲氰菊酯、克螨特等;花期不宜用有容易产生药害的克螨特,而应选择有杀卵及杀成、若、幼螨作用的哒螨灵、托尔克之类;单甲脒、双甲脒等在高温、有阳光天气下更易发挥药效,最好不要在阴雨天使用;对红蜘蛛有高抗药性的杀螨剂如尼索朗等则暂停使用。

二.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机果园中病虫草鼠等各种害物每年可发生1至多个世代, 1年中有1个或几个高峰期。

每个世代的不同生育期或不同虫态对农药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时期施药能保证药剂的防治效果,延长农药的持效期。

一般来说,农作物病害应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一些杀菌剂只有保护作用,而治疗效果较差,病害暴发时往往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多数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对药剂最敏感,而蛹期耐药性最强,应在卵孵盛期施药。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时,要注意品种及物候期、植株营养水平、落地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

例如乙烯利对荔枝有杀梢促花作用,但使用浓度要根据品种、树体营养水平、气温等因素而定,浓度过高会造成落叶。

另外,在病虫害防治时要选择适宜的防治指标,要利用作物本身的补尝能力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被害,不要求绝对干净。

三.应用适宜的施药方法,保证良好施药质量农药有多种剂型及不同的施药方法,如喷雾、喷粉、熏蒸、毒土、拌种、超低容量喷雾、飞机喷雾等。

用那一种方法较好应根据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发育时期、人工费用等来选择。

例如非洲菊根结线虫病等可用颗粒剂、粉剂、乳油进行毒土处理;防治荔枝蝽象、毒蛾、卷叶蛾等荔枝龙眼害虫及保花保果药剂可用飞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板栗透翅蛾可用煤油加药剂“刮皮涂干”。

施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害物的防治效果,不同的防治对象有不同的施药要求。

例如潜叶蛾只需嫩梢期叶面喷雾即能达到良好防效,但防治介壳虫、红蜘蛛等害虫,叶底叶面及树冠的各个部位都要均匀喷药;防治荔枝蒂蛀虫,不仅要喷果,还要喷树冠内膛及地下杂草;毒鼠药剂要根据老鼠的大小及鼠群数量投放选择性的鼠药。

四.合理交替及混用农药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湿度大,各种害物生育期短、繁殖速度快、世代多,用药次数及总用药量很大。

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某种害物,必然使该害物产生抗药性。

为了延缓害物抗药性的产生,不能连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农药,而应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及合理混用。

农药的合理混用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能盲目混用。

五.农药的优化组合与害物的综合治理防治有害生物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经济、社会及生态综合效益,不仅要考虑防治效果,还要注意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果品中农药的残留量以及防治费用等。

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果树有害生物必不可少的方法,因此在果园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合理使用农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农药的优化组合是科学用药的基础,只有组合得好才能合理地使用农药,避免盲目用药、滥用农药。

农药的优化组合与害物的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很多工作有待今后深入研究,作者在这里只提出一些见解。

1.加强果园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加强害物抗药性监测,确定适宜的防治指标,这是优化用药的基础工作。

事实证明,把一种有害生物彻底消灭是很难做到的,维持果园多种生物的生态平衡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要一见到害虫发生就马上施药,可以允许一定的经济损失。

例如,近年荔枝上发生的海南小爪螨,每年10月份至翌年3、4月份都有发生,但到了雨季就自然下降,因此一般没有必要喷药防治。

此外,果园中适当保留一些杂草对改善田间小气候、保护天敌是有好处的。

2.选择性药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要少用广谱性农药,多用选择性较强的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性农药及生物农药等。

如防治蚜虫时选用辟蚜雾可避免杀伤害螨的天敌;防治螨类时选用尼索朗可保护食蚜瓢虫等天敌;优乐得、灭幼脲等能防治柑桔多种害虫而对天敌较安全;柴油乳剂、机油乳剂可防治螨类及煤烟病,但对天敌的伤害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