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及预防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及预防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及预防余红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根据《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将出现3次及以上、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称为复发性流产。

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包括生化妊娠)就应该予以重视。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夫妻双方染色体及胚胎染色体异常,如夫妻双方出现染色体易位、缺失、倒位等。

其中,染色体平衡易位患者只有1/18概率能正常妊娠至足月分娩,这种情况建议行三代试管;还有一类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常见的是非整倍体(21-三体、18-三体等),流产发生越早,胚胎染色体异常概率越高。

对于2次及以上流产,建议行夫妻双方行胚胎染色体检查,必要时选择试管技术。

解剖因素解剖因素主要指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如子宫先天性畸形(单角子宫、完全子宫纵膈)、宫腔黏连、子宫肌瘤、宫颈机能不全等。

可通过生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内分泌因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还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黄体功能不足等都会导致反复流产。

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因素,分为自身免疫型和同种免疫型。

自身免疫型包括:(1)组织非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抗凝脂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

(2)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抗精子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

同种免疫型主要是补体系统异常、淋巴细胞异常等。

患者要检查相关抗体,并进行病因治疗。

血栓前状态血栓可造成胚胎着床位置血管的阻塞,导致胚胎供血不足凋亡,引起流产。

孕妇全身疾病及环境影响长期处于有毒有害、污染较重的环境,如油漆工、相对封闭的家居大卖场等,夫妻双方应远离污染环境、延长备孕时间、做好备孕前检查。

女方出现复发性流产,男方需要检查吗?答案是肯定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染色体检查,如果是男方异常,同样会发生流产。

另外,还要做精子DNA碎片率检查。

近几年,随着对精子DNA碎片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其与流产关系密切,且碎片率越高,流产概率越大。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复发性流产是指女性在早孕期(妊娠<28周)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流产的状况。

该病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者对其病因学的了解还有待深入,以下是对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的分析。

一、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在复发性流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染色体异常是由父母双方染色体结构异常或者亲属关系导致的遗传性问题。

染色体异常根据突变类型分为平衡性、非平衡性和染色体重排等,其中非平衡性染色体重排是复发性流产中最常见的异常类型。

二、子宫异常子宫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因,包括子宫发育畸形、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这些异常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导致妊娠的终止。

三、内分泌问题内分泌紊乱也是复发性流产的常见病因。

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内分泌问题都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和胚胎的发育。

四、免疫因素免疫因素在复发性流产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胚胎母体免疫反应的紊乱,导致胚胎的排斥和终止。

五、血液凝固异常研究发现,血液凝固异常也是复发性流产的病因之一。

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凝血因子缺陷等都会增加孕妇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导致胎儿的缺血和营养不良。

六、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复发性流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电磁辐射、药物暴露、重金属污染等都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流产的发生。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的研究现状表明,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染色体异常、子宫异常、内分泌问题、免疫因素、血液凝固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病因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保障女性的生育健康。

但是目前对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其潜在机制。

课程资料:复发性流产常见问题与对策

课程资料:复发性流产常见问题与对策

在孕早期采用新的(亚甲减)诊断标准进行TSH检测,发现不少
孕前甲功正常者在孕早期都出现TSH异常。
※ATA(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孕早期TSH在2.5~10.0mIU/L之间,
FT3、FT4正常,诊断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对策4:
建议对于RSA患者即使在非孕期检查甲功正常,在孕 早期仍应复测,以便及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时 给予治疗,减少流产及孕期并发症。
※妊娠前及妊娠6周前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至理想状态。
对策6:
建议在孕前将HbAlc水平控制在≤7.5%。 若降至≤6.6%,还可避免除流产以外的其他妊娠不良 结局。
4、免疫因素
自 身 免 疫 型 RSA 主
与免疫有关的RSA
要包括:抗磷脂抗
体综合征(APS)、系
1/3
统性红斑狼疮(SLE)、 干燥综合征等自身 2/3
3
其中三体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对策1:
选择最佳生育年龄(25-30),优生优育, 计划生育。 对伴有染色体结构异常的RSA夫妇进行胚胎 植入前诊断(PGD)。
2、解剖因素
在RSA的病因中,生殖道解剖异常约占8%~16%,包括先天性

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
先天性子宫畸形
纵隔子宫、双角子 宫、弓形子宫、双 子宫、单角子宫
免疫性疾病导致的
自身免疫型 同种免疫型
流产。
同 种 免 疫 型 RSA (原因不明型), 指母胎间免疫平衡 失衡所致的流产,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 清楚,诊断主要是 在排除其他流产病 因的基础上建立的。
APS是目前惟一被证明与RSA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型RSA
与RSA有关 的自身抗体
与RSA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复发性流产是指同一对夫妇在连续两次以上妊娠过程中发生自然流产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在临床上,复发性流产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复发性流产,目前对其病因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对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遗传因素的研究现状遗传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许多患有复发性流产的女性存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

近年来,通过对患有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及其家族进行基因检测,发现了一些与复发性流产相关的遗传变异。

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孕激素受体的异常,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维持,进而导致妊娠失败。

一些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非整倍体也与复发性流产有关。

这些研究为深入理解复发性流产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免疫因素在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患有复发性流产的女性往往存在免疫系统的异常。

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不正常水平可能会导致胎盘发育不良和孕期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自然流产。

近年来,一些学者在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中关注免疫调节蛋白的异常。

一些研究发现,IL-10和TGF-β等免疫调节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关。

免疫因子在自然流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免疫因素的研究为预防和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内分泌失调是复发性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

孕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维持孕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它们的异常水平可能会导致胎盘功能障碍和妊娠失败。

近年来,一些研究关注孕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对复发性流产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孕激素受体和甲状腺激素受体的突变会导致激素信号通路的紊乱,从而影响胎盘发育和维持。

一些研究还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与复发性流产有一定的关联。

内分泌因素的研究为深入理解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复发性流产》课件

《复发性流产》课件
环境污染、辐射、药 物、不良生活习惯等 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 复发性流产。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复发性流产的典型表现为连续发生自然流产,每次流产通常发生在相同的妊娠 周数,可能伴有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
诊断标准
根据连续发生自然流产3次或以上的病史,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如染色体检查、 免疫学检查、内分泌检查、感染指标检查等,进行复发性流产的诊断。
免疫治疗
针对免疫因素引起的复发性流产,采 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 疗。
手术治疗
宫腔镜手术
用于治疗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等宫腔内病变,恢复宫腔 正常形态。
腹腔镜手术
针对盆腔粘连、输卵管病变等引起的复发性流产,采用腹腔 镜手术治疗。
辅助生殖技术
人工授精
通过人工方式将精子注入子宫腔内,提高受孕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孕期保健与监护
定期产检
监护胎儿状况
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产检,以便 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出现的问题。
通过胎心监测、超声检查等手段,及 时了解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以及 是否存在宫内异常。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 息时间和心理状态,有助于降低复发 性流产的风险。
免疫治疗与抗凝治疗
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了解并采取预防复发性流产的措施 ,如定期产检、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05
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病因学研究进展
01
02
03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与 复发性流产相关的基因突 变,如内分泌代谢基因、 细胞凋亡基因等。
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 、感染等因素也被认为是 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 因。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1. 引言1.1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复发性流产是指连续两次或更多次妊娠在16周孕检前胎停育。

其发病率约占总孕次的1%-2%,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心理、生理和经济压力。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研究其病因学显得尤为重要。

复发性流产可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解剖学因素等。

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可能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引发流产;免疫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胎盘或胚胎而引发流产;解剖学因素如子宫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等也可能影响胚胎植入和发育而导致流产。

对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现状,已有许多研究投入其中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尚需进一步探究。

对复发性流产病因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其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诊断和治疗策略,有效降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育率和生育质量。

通过对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改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正文2.1 流产的定义和分类流产是指怀孕在20周之前自然死亡或者被迫终止的情况。

根据流产的原因和症状,流产可以分为不完全流产、完全流产、晚期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等不同类型。

不完全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只有一部分被排出,有时候还会残留在子宫内。

完全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完全被排出子宫,子宫内不再存在任何残留物。

晚期流产是指孕期在20周至28周之间发生的流产。

而习惯性流产是指一个女性在怀孕的早期连续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习惯性流产的定义有时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一定调整,比如有些研究认为连续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就可以被称为习惯性流产。

了解流产的定义和分类对于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习惯性流产等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流产病因学研究时,对流产的定义和分类的清晰了解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分析流产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复发性流产的定义复发性流产是指同一对夫妇或同一个女性在连续妊娠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自发性流产的现象。

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及免疫治疗进展

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及免疫治疗进展
使 得 滋 养 层 或 胚 胎 遭 到 免 疫 攻 击 , 致 胚 胎 无 法 存 活 , 中 导 并
系 , 遍认定 流产 将会 造成 免疫 排斥[ 笔 者在 文 中重 点研 究 普 2 1 。 了导 致复 发性 流产 的原 因 , 以及 怎样 选择 科学 合 理 的治疗 方
法。
止 了妊娠 。从 医学角 度分 析 . 产从 医学 本质 上来 说就 是 出 流 现 免疫 排斥 的表 现 , 味着 同种移 植物 没有 成功 。 意

定 的差异 性 , 响 了妊娠 能否顺 利 进行 影 。
毒基 是从蟾 酥 中分离 出来 的单 体化 合物 , 大量 的研 究表 明其 具有 抑 制肿 瘤 细胞 增殖 、 导肿 瘤 细胞 凋 亡 和分 化 、 伤 肿 诱 杀
瘤细 胞 、 制肿 瘤 血 管生 成 、 强 机体 免 疫 力 等多 方 面 的作 抑 增 用 , 示 出确切 的抗肿 瘤 活性 , 以具 有 较 高 的研 究 价 值 和 显 所 临床应用 前 景
4 :6 — 7 . 389 7 9 4
[ 张建 国, 永 华 . 蟾 酥 毒 基 药 理 作 用 及 剂 型 研 究 进 展 【. 江 中 医药 8 】 苏 华 J浙 】 大 学 学 报 , 0 ,34: 8 60 2 93 () 0 — 1 . 0 6
[] 王 南瑶 , 苏 宜 , 伟 , 华 蟾素 联 合 三 氧 化 二 砷 抑 制鸡 胚尿 囊 膜 血 管 9 李 赵 等.
合体 、 滋养 层 及 丈夫 B淋 巴细 胞等 , 于致 敏 T细胞对 胚 胎 对
的攻 击能 起到 预 防作用 ; 母一 接触 面相 关影 响原 因 ; ② 胎 ③母 体内出现各种免疫抑制因子产生的效果; 胎儿本身存在的 ④ 生 理 因素 。 以上 所 捉到 的各 种原 因 。 只要 发 生 了某 一 项都将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流产没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流产了会就一定的复发性,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严重的伤害,导致肾虚,很热不稳定的状况,为了预防这种状况,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复发性的流产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致患者复发性流产的原因主要有:
(1)解剖因素;
(2)内分泌因素;
(3)免疫因素;
(4)染色体因素;
(5)感染因素。

除此之外,仍有少数病因不明,称为不明
原因复发性流产。

从中医辨证而言,则有肾虚、脾肾两虚、血热和血瘀等虚实、寒热之不同。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中医病机为“肾虚,冲任不固,胎元不固”,症候以肾虚和脾肾两虚较为常见。

平素体质虚弱,反复自然流产,常见于黄体功能不健、妊娠期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或封闭效应低下等。

治疗方法是补肾健脾,养血安胎。

平素体阴虚、气阴两虚,常见于自身免疫损伤,如抗磷脂抗体阳性、或母胎血型不合、病毒感染阳性等。

治法是清热养血,滋肾安胎。

有子宫肌瘤病史或精神因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其中医症候多属气滞血瘀。

治疗方法是理气和血安胎。

采用现代医学最新检测手段检查流产原因,针对各种病因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辩证施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孕前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固冲任,为再次受孕打好基础,一旦受孕,即进行保胎治疗。

避免再次流产等。

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原因是众多的,往往具有以上的五种原因,同时,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一些药物这样方法来,还需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吃些刺激性的食物,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这对女性来说是很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与对策。

方法对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原因,包括遗传基因,母体因素和免疫因素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结论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应进行系列检查,尽可能确定病因学诊断,以免漏诊,同时也有利于早期针对部分病因进行处理,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率。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病因;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61-02
复发性自然流产是指连续2次的自然流产。

有许多因素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其病因较为复杂,除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生殖道解剖异常、感染、环境因素外,40%-60%的原因不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大部分与自身免疫有关[1-2]。

1 年龄
年龄因素是影响自然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自然流产发生率增高,复发性流产的几率也增加。

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女性年龄因
素是影响复发性流产的独立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升高,20-24岁女性流产发生率为9%,35岁以后流产的发生率大大增高,45岁以上者升高到75%。

2 遗传因素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导致复发性流产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包括相
互易位和罗伯逊易位。

染色体倒位对生育的影响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治疗:对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自然流产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仅能进行产前遗传学咨询和诊断。

若夫妇一方是常染色体平衡易位及罗伯逊非同源易位携带者,有分娩正常核型及异常核型携带者婴儿的机会,可以妊娠但应做产前诊断;若为罗伯逊同源易位携带者,应避孕或绝育,以免复发性流产或分娩畸形儿;若一方是异常染色体核型携带者夫妇妊娠出现先兆流产时,应根据夫妻双方核型分析决定是否保胎。

夫妻双方染色体都正常,在配子形成和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染色体异常。

应引起生殖医学临床的足够重视。

3 子宫因素
子宫畸形及宫腔粘连因子官腔狭小、血液供应不足或胚胎着床不固等原因导致流产。

研究发现各种子宫畸形在引起复发性流产的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鞍状子宫和不完全纵膈子宫因正常的宫腔长度变小,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可能更大。

宫颈过短、宫颈重度裂伤、宫颈内口松弛等导致胎膜早破而发生流产。

另外,黏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可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而导致流产。

治疗:针对子宫畸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

4 感染因素
随着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已证实某些病原微生物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如孕妇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弓形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人巨细胞病毒、风疹
病毒、微小病毒b19、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苍白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等均可造成流产。

治疗:感染一旦诊断,要立即应用有效的药物治疗。

5 内分泌异常
5.1 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在排卵和子宫内膜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泌乳素血症被认为是会导致复发性流产的,溴隐亭治疗有效。

5.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据调查,pcos患者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是40%,远远高于普通妇女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

对于复发性流产的pcos患者,建议妊娠前先调节其内分泌和代谢状态,使其lh、雄激素等水平恢复正常,并且建议肥胖的患者改变生活方式:锻炼、合理饮食、减重;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以口服降糖类药物,如二甲双胍类,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后再妊娠。

5.3 很多学者认识到与内科相关内分泌异常能引起复发性流产,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此问题。

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并不引起复发性流产;文献报道,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容易发生复发性流产。

所以,对于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应进行空腹血糖及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对于血糖和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应内科治疗正常后再妊娠。

6 免疫功能异常
与复发性流产有关的免疫因素有配偶的组织兼容性抗原(hla)、血型抗原、抗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等,分述如下。

6.1 配偶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hla抗体具有抑制配偶间淋巴细胞混合反应的特性,保护胎儿免受母体抗原系统的攻击。

当配偶间hla抗原相容性增加时,母胎间抗原提呈及识别能力下降,母体封闭抗体不足,将胎儿当作异物排斥,从而发生流产。

资料表明,复发性流产夫妇间相同的hla抗原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故配偶间hla抗原相容性越高,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越高。

治疗:主动免疫疗法,免疫原可采用父方或无关第三个体的淋巴细胞、浓缩白细胞、全血和滋养细胞膜成分等,临床上多用父方或无关第三个体的淋巴细胞作为免疫原。

6.2 血型抗原血型抗原不相容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因素之
一包括abo及rh血型不合。

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bo抗原或rh抗原在进入母体循环时,刺激母体产生抗体,造成同种免疫反应,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复发性流产发生。

6.3 抗磷脂抗体(apa)抗磷脂抗体主要包括抗心脂抗体(aca)和狼疮抗凝抗体。

多数学者认为复发性流产与aca有关,有资料表明习惯性流产患者中aca阳性率(30%)高于正常妊娠者(8%)。

治疗:免疫抑制+抗凝疗法,主要方案有:阿司匹林(单用)或加泼尼松;肝素(单用)或加泼尼松。

7 外界不良因素及心理因素
外界不良因素及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均可影响生殖细胞的功能,受孕后则易发生反复自然流产、死胎、早产、胎儿畸形等。

常见的不良因素有镉、砷、铅、甲醛、苯、麻醉气体、吸烟、长期接触电
离辐射、x线等放射性物质、电脑手机辐射、高温、重体力劳动等,有研究表明妊娠早期的恐惧及焦虑心理与流产以及妊娠晚期及分
娩期的并发症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复发性流产患者夫妇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故提议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给予心理干预。

综上所述,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免疫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部分患者还同时合并多种病因。

临床医师应对每一个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包括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免疫等多方面的检查,从中找出流产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参考文献
[1] 常笑雪,黄鹂,杨石强,等.早期自然流产的免疫学因素研究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4):2036.
[2] 白静.反复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关系的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2):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