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全册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第一章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正确朗读并翻译古文句子。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第一章,要求学生注意发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本理解文意。
(3)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文。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字文》第一章2. 板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重点词汇:天地、宇宙、日月、辰宿重点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
(2)根据注释,翻译《千字文》第一章。
(3)思考:《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2. 答案:(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千字文原文及教案

千字文原文及教案第一篇:千字文原文及教案传统文化之《千字文》中的“知过必改,得能莫忘”,这个语句使我在学习上得到了很深的启示。
下面是关于千字文原文及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背诵《千字文》13,14,15,16段;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让学生明白“寸阴是竞”的道理。
教学准备:国学经典诵读本《千字文》,小印章教学重点:背诵本节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过程:1.介绍今天的奖励图标,以激起学生的好胜热情;2.复习《千字文》9,10,11,12段;3.教师伴乐有感情的范读所学内容两遍;4.教师伴乐领读,学生跟读初步熟悉所学内容;5.让学生认真朗诵所学内容,并找出多音字,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6.提出“寸阴是竞”,让学生自行感悟并议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并列举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词句;7.分组朗诵,学生自由背诵;8.游戏“双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总结:奖励,盖印章,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附: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朝代】南北朝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千字文教案全集

千字文教案全集【篇一:千字文教案全集】千字文学期备课一、简介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
《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
奏之,称善,加赐金帛。
”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
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
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
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加以记录,其内容与《尚书故实》基本相同。
《千字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
其中有一重复的字,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
《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 个。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
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
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
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份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
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第三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2. 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3. 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前三章的汉字及词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通过学习《千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记忆《千字文》前三章的词义和句子结构。
重点:掌握前三章的汉字,并能熟练阅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千字文》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寓意,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词义、句子结构和内涵。
3. 例题讲解:以第一章为例,分析“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千字文》前三章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分享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1)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2)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3)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千字文》前三章,并能流畅阅读。
(2)翻译前三章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寓意。
2. 答案:(1)见教材。
(2)见教材及注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千字文》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校本教案——千字文教案

校本教案——千字文教案第一章:千字文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字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千字文的特点和价值。
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1.4 教学步骤介绍千字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千字文的特点和价值。
讲解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二章:千字文的基本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基本结构。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基本结构。
千字文的韵律特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作品。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2.4 教学步骤讲解千字文的基本结构。
分析千字文的韵律特点。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三章:千字文的主题与表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主题。
千字文的表达方式。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作品。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3.4 教学步骤讲解千字文的主题。
分析千字文的表达方式。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四章:千字文的创作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作品。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4.4 教学步骤讲解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五章:千字文作品的欣赏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千字文作品。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5.2 教学内容千字文作品的欣赏。
千字文作品的评价。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2024年幼儿园大班千字文教案5篇

2024年幼儿园大班千字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教学需求,选取《千字文》作为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篇至第五篇。
内容涵盖《千字文》的生字、词组、句子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旨在通过学习,让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千字文》第一篇至第五篇的生字、词组和句子,并能正确朗读。
2. 了解《千字文》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生字、词组和句子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字文》教材、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古代读书人的故事,引出《千字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带领幼儿学习《千字文》第一篇至第五篇,讲解生字、词组和句子,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
3. 实践情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增强记忆。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幼儿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生字、词组、句子及文化背景3. 形式: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七、作业设计(1)熟读《千字文》第一篇至第五篇,并圈出生字、词组。
(2)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生字,用画笔描绘出它的样子。
(3)与家长一起,用所学句子进行角色扮演,录制视频。
2. 答案:见随堂练习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千字文》元素,如建筑、书画等,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可组织家长座谈会,分享幼儿学习《千字文》的成果,增进家校合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的引入与运用。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国学经典《千字文》,主要涉及第一至第四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对千字文的介绍、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阐释。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章节内容,理解并运用成语和典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千字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逐句阅读章节内容,解释生僻字词,阐述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3. 生字认读与书写:重点讲解章节中的生僻字,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4. 寓意与哲理讲解:分析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重点生僻字的写法。
3. 重点成语和典故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默写《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2. 作业答案:《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大学》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千字文》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
千字文中的生僻字较多,学生对其认读与书写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读与书写。
千字文教案全集

千字文教案全集教案标题:千字文教案全集教案目标:1. 了解千字文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千字文的内容和发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千字文的意义和内涵。
2. 学习千字文的发音和读音规律。
3. 运用千字文进行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
教学准备:1. 千字文的教材或复印件。
2. 音频或视频资源辅助学生学习发音。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千字文的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千字文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千字文有什么了解?它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千字文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1. 讲解千字文的起源和作者,以及其在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 分析千字文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内涵。
三、学习千字文的内容和发音(15分钟)1. 分段教授千字文的内容,每段内容后讲解相关字词的发音和读音规律。
2. 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源辅助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四、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20分钟)1. 分组进行对话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千字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分发千字文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讨论。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千字文的朗读比赛,提高学生对千字文的熟悉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自主拓展,了解更多与千字文相关的知识和文化。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千字文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千字文的创作,可以编写类似的文本,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千字文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千字文的背景和意义,学习千字文的内容和发音,并能够运用千字文进行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字文》第四部份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 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 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 《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份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 ,其观点有一定道 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 《千字文》第三部份讲述上层社会,第 四部份讲述民间生活,在层次上是清楚的,完全不必从“治家处身”的 角度去理解。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 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 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 、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 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 《千字文》 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 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 即文中所说的 “坐 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 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千字文》的第三部份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 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京城之中汇集了丰 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层 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份最后描 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
《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
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做人 要“知过必改 ”,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信使 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 述。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 洪荒”开头,“谓悟助者,焉哉手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 字不重复(全文仅重字6字,见下【重字表】),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 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 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2.《千字文》简介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梁武帝时期在建业(今南京)刻印问世的《千 字文》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 唐代出现的《百家姓》和宋代编写的《三字经》还早。 《千字文》可以说 是千余年来最畅销、读者最广泛的读物之一。明清以后, 《三字经》、《百 家姓》、《千字文》是几乎家诵人习的所谓“三百千” 。过去有打油诗讲私 塾:“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 ,正是真实写照。
第三部分4课时
第四部分4课时
自由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背诵《千字文》1---16句;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让学生了解千字文的大体内容。
二、教学准备 :
国学经典诵读本《千字文》
三、教学重点:
背诵本所学内容
四、教学难点 :
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1.介绍今天的奖励图标,以激起学生的好胜热情;
二、教学目的
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国学的魅力,采 用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国学文化基础。
三、教学方法 平时以学校课程为主,加上早课前的诵读为为辅,以比赛,组织表 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安排
本学期共18课时。全文分四个部分,每部分四个课时。
第一部分4课时
第二部分4课时
《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其中有一重复的字, 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 “女慕贞洁”、“纨扇圆洁”,一些古 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 《千字文》通篇用韵,朗 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个。
《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千字文》在 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 洗炼,这些长处是此前读物所缺少的。 由汪啸尹纂辑、 孙谦益参注的 《千 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份,他们称之为四章。从第一句“天 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份;从第三十七句 “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为第二部份;自第一 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严岫杳冥”为第三部份;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 第四部份。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没有特别含义,将其 单列出来。
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 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 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 次日,已鬓发皆白。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此书为“绝妙文章” ,清之褚 人获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 抽长绪于乱丝”。
【重字表】《千字文》实录九百九十四个汉字,重字凡六,以汉语拼 音为序列于下:
“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 “巨”:剑号巨阙;巨野洞庭
“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 “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资”:资父事君;务资稼穑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 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 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 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 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 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 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
《千字文》教案
一、简介
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年)编 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 《梁史》中说:“上以王 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 ”唐代的《尚书故 实》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 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 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 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 《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加以记录,其内容与《尚书故实》 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