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国际社会的反全球化运动

合集下载

抵制外来文化的案例

抵制外来文化的案例

抵制外来文化的案例
抵制外来文化是一个复杂而且多层次的议题,因为在全球化的
今天,外来文化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一些社
会和群体仍然试图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案例:
1. 文化保护主义,一些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文化保护主义政策,
限制外国文化产品的进入和传播。

例如,法国通过法律规定电视和
广播节目必须播放一定比例的法国制作节目,以保护本国文化产业
免受外国文化的冲击。

2. 宗教信仰,在一些宗教较为保守的社会,人们试图抵制外来
文化的影响,因为他们认为外来文化可能与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价值
观相冲突。

例如,一些穆斯林社区可能会抵制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
生活方式。

3. 传统文化保护,一些原住民群体或少数民族,为了保护自己
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会抵制外来文化的侵入。

他们可能会拒绝
接受外来的教育、语言、服饰和习俗,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文化特色。

4. 反全球化运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些人担心全球化会导致
本国文化受到侵蚀,因此发起了反全球化运动,试图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这些运动可能会呼吁消费者支持本土产业,拒绝购买外国产品。

总的来说,抵制外来文化的案例涉及到政治、宗教、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面。

尽管一些群体试图抵制外来文化,但全球化的潮流并没有停止,外来文化的影响依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

第二章案例解析:反经济全球化浪潮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章案例解析:反经济全球化浪潮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章案例解析:反经济全球化浪潮评析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近几年来,国际社会有一个现象十分引人注目: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群众性示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西方国家,凡举办国际会议的地方,总有一批存心闹事的反全球化斗士,他们簇拥在任何一个世界大会的会议厅前,用身体筑成人墙打起示威的标语,在大厦外喷漆、涂鸦。

这些人并非散兵游勇,他们来自一些有组织的大小团体,以示威游行的方式向国际组织施压,甚至不惜以流血和暴力来唤起全世界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关注。

1999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部长会议,约10万名示威者爆发骚乱。

经历此次暴乱冲击,西雅图已成为惊弓之鸟,不但拒绝主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还放弃了申办2012年奥运会;2001年5月,英国伦敦市中心金融区1万多人集会,打出“我要全球生态保护,不要全球自由经济”、“全球化,当心点,我们不会放过你!”等巨幅标语。

示威者认为,大国推动的全球化政策造成大量失业、贫富悬殊和生态破坏,摧毁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幸福和希望。

在抗议过程中,警方与反全球化示威群众发生混战,有50人受伤,多家店铺被洗劫,其经济损失超过1亿美元;2001年7月,八国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

在大会开幕的前一天,有近10万名抗议者从世界各地云集该地,与近2万名会议治安警察形成两军对垒之势。

会议召开当天,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燃烧弹,一个青年被警察当场开枪打死,另有200多人受伤。

一些银行、商店、邮局被砸,一些汽车被烧。

八国会议落幕之后,意大利花费1.2亿美元修缮被破坏的城市设施。

在2003年9月世界贸易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召开之际,又遭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反全球化斗士的示威抗议,其中一位韩国农民甚至自焚身亡。

有一位美国演员曾经说过:“比遭受议论更糟糕的是根本不被议论。

”迫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敞开国门的国家也可能说同样的话:“比开放本国经济更糟糕的是根本就不开放。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在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由于现行国际机构和国际规则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因此,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和有利地位,获益最大;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将会加快其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

法国“黄马甲”运动及其对法国外交的影响

法国“黄马甲”运动及其对法国外交的影响

2018年11月以来,法国爆发了持续数周的“黄马甲”运动,其规模和暴力程度被认为是自1968年“五月风暴”[1]以来最为严重的抗议运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不仅如此,这场以汽车驾驶员必备的黄马甲为标志的运动还迅速传导到部分欧洲国家,引发了类似的示威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导火索是反对政府提高燃油税的政策,而政府增加燃油税的理由是为了促进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以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长期以来,法国一直在全球治理中追求领导角色,其国内爆发的“黄马甲”运动所呈现出来的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紧张关系值得关注。

“黄马甲”运动背后的三对矛盾“黄马甲”运动看似猝然而起,由互联网上的个体倡议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街头抗议运动,但其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和矛盾。

“黄马甲”运动所反映的第一对矛盾是高福利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矛盾,这在法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由来已久。

大大高于其他欧洲国家的福利水平制约了法国经济的竞争力,增加了企业成本,并使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务水平居高不下,还形成了民众对福利水平的刚性依赖。

法国人因为反对改革而上法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民众对改革远期效果的信心,而低估了系列改革措施对民众眼前利益的影响和民众对民生福利的敏感。

“黄马甲”运动使得高福利与经济效率这一法国社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再次凸显。

2018年12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法国民众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加班期间所获薪酬免税等一系列增加福利的措施,以平息法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凝聚民心走出危机。

法国“黄马甲”运动及其对法国外交的影响张 骥【内容提要】“黄马甲”运动的发生反映了法国社会高福利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矛盾、国家政治结构的失衡以及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张力,也严重损害了法国的国际形象,将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法国积极进取的外交和在欧洲一体化中提供领导力。

随着法国政府作出相应的回应,“黄马甲”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这场没有中心、没有组织、没有代表的运动也将慢慢趋于尾声。

逆全球化典型事例

逆全球化典型事例

逆全球化是指国家或地区采取措施,以限制或减少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逆全球化的典型事例:1. 英国脱欧:英国于2016年举行公投,决定退出欧洲联盟(EU)。

这一决定意味着英国将重新获得控制国内事务的权力,包括移民、贸易和立法。

英国脱欧被视为逆全球化的一例,因为它意味着英国将独立于欧盟,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贸易和法律框架。

2.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包括对钢铁和铝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

此外,美国还与中国展开了一场贸易争端,相互征收高额关税。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对外国产品的依赖,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机会,被视为逆全球化的表现。

3. 反全球化示威运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反全球化示威运动,例如占领华尔街运动和反全球化抗议活动。

这些运动抨击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力,主张更多的经济和政治自主权。

示威者通常反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不平等和社会不稳定,并要求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4. 国内市场保护:一些国家采取措施限制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的进入,以保护本国产业。

这包括设立贸易壁垒、采取限制性投资政策和实施本土优先政策等。

这种市场保护措施旨在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但也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减少和经济闭塞。

这些事例只是逆全球化现象的一部分,反映了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对或限制的趋势。

然而,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社会经济学经典二十六个案例分析

社会经济学经典二十六个案例分析

社会经济学经典二十六个案例分析本文档将介绍二十六个社会经济学的经典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每个案例都涉及社会经济学的某个方面,并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案例概述:1. 市场需求与价格调节这个案例探讨了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影响,并介绍了价格调节的机制。

2. 弹性与供需关系通过分析供需关系和弹性,这个案例解释了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3. 垄断与反垄断法这个案例介绍了垄断市场的特点,并探讨了反垄断法的作用和影响。

4. 外部性通过讨论外部性的概念和影响,这个案例解释了市场失败的原因,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5. 公共物品本案例将探讨公共物品的特点和提供机制,以及相关的决策问题。

6. 基尼系数与收入不平等通过分析基尼系数和收入不平等,这个案例帮助我们了解经济中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7. 劳动市场与工资决定这个案例探讨了劳动市场的运作方式,并介绍了工资决定的因素。

8.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这个案例帮助我们了解货币市场的调节机制。

9. 经济周期本案例将解释经济周期的概念和特征,并探讨政府干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10. 经济增长与发展这个案例介绍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本原理,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1.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影响,这个案例帮助我们了解经济体系的国际联系。

12. 经济体制与制度这个案例探讨了不同经济体制和制度对经济运作的影响和作用。

13. 环境经济学本案例将解释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和平衡。

14. 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这个案例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15. 企业战略与竞争通过分析企业战略和竞争的关系,这个案例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决策的重要性。

16. 创新与市场竞争这个案例探讨了创新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并介绍了创新的重要性。

17.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本案例将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探讨其在经济中的作用。

反全球化运动

反全球化运动

环境/国际分工导致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每年有27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其中90%生活水平在发展中国家。

……自然界环境恶化最早危及的也是穷人,他们付出的代价亦最大……赤贫的人们生活在最为脆弱的边缘地带,这些地方往往最先被洪水洗劫或遭狂风肆虐。

”生态环境遭到无情的、几乎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能恢复的重要资源正在迅速被浪费和消耗;大气、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所候的变化已经带来了不可预言的、明显的后果。

本世纪(20世纪——引者),10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消失了,还有同样面积的土地变成了沙漠或无用的土地。

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南北差距/国内贫富差距加剧分化如南美国家阿根廷和智利等,并未得到充足的资金,经济的发展甚至出现倒退。

自从信息经济盛行以来,南北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还远远不能享受到信息经济带来的好处。

世界上20%最富有的人消费着全球商品和服务总量的86%,而20%最贫穷的人仅消费1.3%—20%,最富有者消费全球肉类和鱼类总量的45%,能源总量的58%……占有74%的电话线和87%的汽车。

……世界上最富有的3个人拥有的财产超过了48个最不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带给了我们什么,……此时此刻有8亿人口挨饿;10亿人口是文盲,40亿人口生活贫困,2.5亿儿童要做工,1.3亿儿童受不到任何教育,1亿孩子流落街头,每年有1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贫困和可以预防或可以治愈的疾病;多个国家内部和多个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国际经济规则/地区分工的不平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承认:“全球化对美国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

”拳击赛场上,40kg级和80kg级选手的比赛。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消除贫困的进程一直停滞不前,预计在2001至2007年间,将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农村家庭实际收入减少。

案例名称国际社会的反全球化运动

案例名称国际社会的反全球化运动

案例名称:国际社会的反全球化运动案例适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案例内容:近些年来,国际社会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群众性示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几成燎原之势。

自1999年西雅图世贸组织会议遭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抗议者围困、堵截而发生大规模骚乱以来,凡是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国际会议,都成为反全球化示威的目标,而且每一次几乎都会演变成严重的暴力冲突。

2000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年会,数万名来自欧美各地的抗议者,包围了会议,堵断了交通,强烈反对国际金融资本推行全球化的计划,并与警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街道商店受到严重破坏。

2001年4月21日,第三届美洲国家组织首脑会议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来自美洲国家(古巴没有参加)的大批反对组建自由贸易区的示威群众情绪激昂,频频冲突会场。

2001年6月15日,瑞典哥德堡欧盟首脑会议发生大规模骚乱,大规模群众抗议“全球化”行动。

仅十天后,西班牙巴塞罗那近万示威群众聚集抗议世界银行年会在此举行,并和警方发生冲突,有几十人受伤,世界银行被迫取消在此开会的计划。

2001年7月20日,八国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举行,抗议群众展开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行动。

峰会期间,警方一直无法完全控制当时持续了数天的骚乱,事件最后导致一名示威者被警员在近距离枪杀,有超过200多人受伤,近300人被捕,引起国内外许多强烈不满,批评声浪四起。

这种现象在2002年也时有发生。

2002年6月26日,G8峰会的东道主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把会议地点选在了偏远的落基山脉度假小镇卡纳纳斯基斯,以避免大规模的反全球化示威抗议活动。

但仍有各种抗议行为发生。

2003年6月2日—3日,八国峰会在法国小城埃维昂召开。

此次高峰会议除了正式参加会议的八国首脑外,还邀请了包括亚洲、非洲在内的多国元首参加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

与会国家领导人除少数下榻在埃维昂附近外,绝大多数都入住在瑞士莱蒙湖畔的洛桑和日内瓦。

反全球化运动 ppt课件

反全球化运动  ppt课件
多数人只看到中国的经济成果,而无视其负面情况。各国主要担心的是 自身的贸易逆差,以及因进口中国廉价商品对其造成的就业冲击,但是 并未看到中国经济增长背后日益凸现的巨大威胁。 中国的出口产品经常受到反倾销调查。 重要资源没有定价权(稀土),每年遭受巨额损失。 一只Iphone的流向,虽然众所皆知,热门的苹果商品都是在中国大陆制 造,但最后依旧是品牌的宗主国──美国,分享到最多利益,在iPhone4 58.5%的利润。数字之高,超乎多数人预期。一个iPhone,台湾仅仅分 到0.5%的利润。
你可以和大家谈莎士比亚、托马斯曼、海明威,但是你不能谈曹雪芹、 庄子、韩非或张爱玲,因为,文化商品,大半是单向输出。
ppt课件
6
全球化利于跨国公司而不利于发展
中国家新兴企业:
睡不着吗?想吃一颗安眠药,你会发现,连安眠药也是全球 一致的。 头疼的吗?止痛药也是全球一致的。 一个Ikea的家具就把每一个公寓,不管是在墨西哥还是上海、 是赫尔辛基还是洛杉矶,都“统一”了。 出门坐车,别说是汽车就那几个固定的选择,连不同城市的 地铁都是几个品牌公司的产品。连城市的样子都一致了。 耐克运动鞋、星巴克咖啡、麦当劳、壳牌石油跨国公司的罪 状很多:侵犯劳工权利,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第三世界国家 的贫困,影响力超越国家之上(影响国家主权独立性,左右 政府政策),等等。
压低人民币汇率、出口价格的恶性竞争等等,造成了中国在 补贴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近20年来的低通胀,无 疑正是中国补贴的结果
ppt课件
8
(一)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
出现了一个为众多国家、国际组织和世 界舆论都高度关注的现象,这就是反全 球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名称:国际社会的反全球化运动
案例适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
案例内容:
近些年来,国际社会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群众性示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几成燎原之势。

自1999年西雅图世贸组织会议遭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抗议者围困、堵截而发生大规模骚乱以来,凡是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国际会议,都成为反全球化示威的目标,而且每一次几乎都会演变成严重的暴力冲突。

2000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年会,数万名来自欧美各地的抗议者,包围了会议,堵断了交通,强烈反对国际金融资本推行全球化的计划,并与警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街道商店受到严重破坏。

2001年4月21日,第三届美洲国家组织首脑会议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来自美洲国家(古巴没有参加)的大批反对组建自由贸易区的示威群众情绪激昂,频频冲突会场。

2001年6月15日,瑞典哥德堡欧盟首脑会议发生大规模骚乱,大规模群众抗议“全球化”行动。

仅十天后,西班牙巴塞罗那近万示威群众聚集抗议世界银行年会在此举行,并和警方发生冲突,有几十人受伤,世界银行被迫取消在此开会的计划。

2001年7月20日,八国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举行,抗议群众展开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行动。

峰会期间,警方一直无法完全控制当时持续了数天的骚乱,事件最后导致一名示威者被警员在近距离枪杀,有超过200多人受伤,近300人被捕,引起国内外许多强烈不满,批评声浪四起。

这种现象在2002年也时有发生。

2002年6月26日,G8峰会的东道主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把会议地点选在了偏远的落基山脉度假小镇卡纳纳斯基斯,以避免大规模的反全球化示威抗议活动。

但仍有各种抗议行为发生。

2003年6月2日—3日,八国峰会在法国小城埃维昂召开。

此次高峰会议除了正式参加会议的八国首脑外,还邀请了包括亚洲、非洲在内的多国元首参加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

与会国家领导人除少数下榻在埃维昂附近外,绝大多数都入住在瑞士莱蒙湖畔的洛桑和日内瓦。

反全球化运动的10余万抗议者从全球各地汇集到日内瓦、洛桑和距离埃维昂很近的法国边境小镇安娜马斯,展开和平抗议活动,试图阻止八国集团会议的召开。

其中有数百人使用暴力与军警对峙。

他们连续几天在上述城市的政府机关大楼、会场外举行示威,向标志性建筑物乱掷石块、硬木、啤酒瓶,军警不得不用催泪气体和高压水枪驱散示威者。

抗议者星期天晚上纵火焚烧建筑物和车辆的暴力抗议活动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反全球化运动?这种运动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后果?有许多值得思索的地方。

当今的反全球化思潮越来越成为一场世界运动,反全球化运动本身已经全球化了。

来自全球
各地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会、环保主义者、性别平等主义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与极端主义者等,因为反全球化走到一起。

全球化的中心与动力源自西方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中心与动力也源自西方发达国家。

反全球化运动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
1、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使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不公正进一步加剧。

2、发达国家普遍把“旧经济”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污染了不发达国家,造成大多数人类生存环境全面恶化。

3、资本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出现了贫困化与边缘化。

垄断跨国资本为了增加竞争力,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资,西方原有“福利国家”制度在全球化冲击下开始崩溃,大批合法与非法的外来移民进入西方社会,于是当地居民把自己失业与收入下降的原因归咎于全球化。

这也使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反全球化中心的起源。

4、在发展中国家,富人阶层进入全球体系,但穷人、弱势群体仍然度日艰难。

金融危机又使得成千上万的人收入大幅下降。

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和反对它的浪潮已成为国际社会反资本主义的最新一轮较量。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指出,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资本在“全球化”的趋势中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时,必然要寻找成本最低廉的地区投资。

在过去10年里,垄断资本的膨胀使贫富差距拉大,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不满,起而反对经济全球化。

2001年意大利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期间,警察发射催泪弹驱散游行人群2001年热那亚,聚集在八国首脑主会场附近的抗议者
2002年加拿大八国首脑会议时,
反全球化人士的示威
2001年7月反全球化示威者反对八国峰会的召开
2003年法国八国首脑会议,法国军人在维护防空导弹系统
案例讨论:
1、为什么迄今为止的反全球化运动大都发生在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如何应对,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尽可能地得到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