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熔覆实验报告
激光熔覆金属层晶粒形成模型及其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激光熔覆金属层晶粒形成模型及其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激光熔覆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通讯、医疗器械等。
其中,激光熔覆金属层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在激光熔覆过程中,金属粉末喷射进激光束区域,受到激光瞬间加热融化,并与基材表面反应生成金属层。
金属层的晶粒形态对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金属层晶粒形成模型及其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建立激光熔覆金属层晶粒形成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金属层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研究金属粉末的熔化与合金化规律。
2.研究激光熔覆过程中热传导和相变行为对金属层晶粒形成的影响。
3.通过模拟和实验,验证金属层晶粒形成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影响晶粒形态的因素。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理论模型建立、数值模拟、实验验证等。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基于热力学和材料力学理论建立金属层晶粒形成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影响晶粒形态的因素。
2.开展激光熔覆金属层试验,收集金属层形貌和微观组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晶粒形成模型的可靠性,并探究其他因素对晶粒形态的影响。
四、研究预期结果1.建立激光熔覆金属层晶粒形成的数学模型,为制备高质量金属层提供理论基础。
2.研究金属层晶粒形成的机制,探究晶粒形态对金属层性能的影响。
3.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为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探究其他因素对晶粒形态的影响,为优化激光熔覆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五、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了理论模型的初步建立,并已开展了部分试验工作。
但是,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理论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目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实验条件对试验结果存在影响,需要在试验中加以控制和改进。
铜合金激光熔覆表面增强实验研究

铜合金激光熔覆表面增强实验研究铜合金激光熔覆表面增强实验研究摘要:本文以铜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对其表面进行处理,探究其对材料表面性能的增强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对铜合金材料表面硬度、抗磨损性和耐腐蚀性能均有显著提升,这为铜合金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铜合金;激光熔覆;表面增强;硬度;抗磨损性;耐腐蚀性1. 引言铜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内在性能的限制,铜合金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表面硬度、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能等。
因此,提高铜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尤其是其硬度和抗磨损性能,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择了常用的激光熔覆技术对铜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实验中使用的铜合金材料为XX型铜合金,其化学成分为XX。
实验采用XX激光器,激光功率为XXW,扫描速度为XXmm/s。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控制激光照射的深度和温度,以实现表面增强的效果。
3.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激光熔覆处理后的铜合金材料表面硬度明显提高。
与未处理的铜合金材料相比,经过激光熔覆处理的样品硬度提高了约XX%,达到了XXHRC。
这是由于激光照射使材料表面迅速熔化并迅速冷却,形成了具有较高硬度的表面层。
此外,经过激光熔覆处理的铜合金材料表面抗磨损性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耐磨性实验中,采用了一定载荷和一定摩擦力下的滑动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处理后的材料在相同的载荷和摩擦力下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这是由于激光熔覆处理形成的表面层具有更好的结构致密性和织构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外界的磨损。
此外,激光熔覆处理还能够显著改善铜合金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在耐腐蚀性实验中,将经过激光熔覆处理的样品浸泡于盐蚀液中,并观察其在不同时间段下的腐蚀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处理后的样品腐蚀现象明显减少,经历了更长时间的浸泡后仍能保持较好的表面状态。
激光熔覆范文

激光熔覆范文
激光熔覆
激光熔覆
激光熔覆是指利用一定的激光功率,在目标基体表面熔出一层熔覆层(盖面),以改变其物理和/或化学性能的工艺技术。
它是一种新型的加
工技术,能有效地在一定的热负荷下,在高速度下,在目标基体外部熔覆
一层熔覆层,以改变其物理和/或化学性能,从而满足更好的加工要求。
激光熔覆的优势在于:1)有效地改变原始基体的表面特性;2)有效
地改善一些表面的效率;3)提高了盖面的耐腐蚀性能;4)提高表面的抗
热磨损性能;5)提高表面的抗磨损性能;6)提高表面的抗拉分裂性能;7)提高表面的抗摩擦剪切性能。
激光熔覆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首先,基体需要经过清理和预处理,以
便将其表面表面上的污染和锈蚀除去,使其表面光滑。
然后,激光功率需
要调节到一定程度,在调节好激光功率后,将熔覆材料送入激光器中,产
生激光束,进行熔覆。
熔覆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激光对基体表面的热负荷,以避免基体表面被热损坏。
最后,熔覆完成后,需要进行熔覆层的再处理,以增强其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激光熔覆层组织及抗磨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激光熔覆层组织及抗磨性能的报告,600字
纳米复合材料激光熔覆层组织及抗磨性能的报告。
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纳米复合材料(NCM)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已经
在航空航天、医学、军事、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熔覆方法无法发挥出纳米复合材料真正的性能。
因此,激光熔覆技术成为复合材料熔覆中的一种新方法。
本文旨在研究纳米复合材料激光熔覆层组织和抗磨性能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使用的原料是金属钛和SiC碳化物,原料以圆锥型-气冷两组结构和不同激光能量密度进行试验熔覆。
实验分
析对激光熔覆层组织中FeTiO3与碳化物纳米晶体的关系进行
了深入研究,并评价了激光熔覆层抗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结构中存在大量FeTiO3纳米晶体,这些
纳米晶体能够很好地将 SiC 碳化物纳米晶体和金属相连接,
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的均匀的复合材料熔覆层;而且激光熔覆层的抗磨性能受到了激光能量密度、熔覆深度、温度和Scoop Rate等因素影响。
以上研究表明,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复合材料熔覆方法,可以为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提供了新思路。
但是,激光熔覆工艺的控制技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铝合金改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激光熔覆、激光选区熔化等工艺对铝合金进行改性处理,提高其表面硬度、耐磨性、导热性等性能,为铝合金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铝合金(2024、AlSi10Mg、AlMgSi等)2. 实验设备:激光熔覆机、激光选区熔化设备、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导热系数测试仪等。
三、实验方法1. 激光熔覆实验:将铝合金基材表面预置硅粉,采用横流CO2高激光器进行激光处理,研究熔覆工艺参数对覆层质量的影响,包括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激光束直径等。
2. 激光选区熔化实验:将2024铝合金粉末与AlSi10Mg合金粉末混合,形成AlSi10Mg-2024(TiC)混合粉末,采用激光选区熔化工艺进行成形,并对其沉积态和T6热处理态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
3. 淬火时效实验:对铝合金进行淬火处理,测定其时效曲线,分析淬火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 导热系数测试:对改性铝合金进行导热系数测试,分析改性处理后铝合金的导热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激光熔覆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调整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激光束直径等工艺参数,发现当激光功率为 2.5kW、扫描速度为1m/s、激光束直径为0.8mm时,铝合金表面熔覆层质量较好,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纹、气孔等缺陷。
2. 激光选区熔化实验结果与分析激光选区熔化过程中,TiC颗粒可作为异质形核点,促进Al形核,抑制粗大柱状晶的形成,显著细化铝合金的显微组织。
T6热处理态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激光选区熔化后的铝合金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
3. 淬火时效实验结果与分析淬火时效实验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铝合金的硬度和强度逐渐提高,但伸长率逐渐降低。
在淬火温度为530℃、保温时间为2h的条件下,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纯钛表面激光熔覆处理的实验研究

米 级多孔 形貌 , 并 探讨 钛表 面多孔 形貌 对细胞 黏 附 、
增殖 和分 化 的影 响 , 为 我 国牙 种 植 体 的表 面 处 理 探
x射线谱 ( E D S ) 检测钛片表面成分 ; 采用小 鼠骨髓基质 干细 胞( B MS C s ) 体外 培养评 价 光滑 钛片 组 ( A组 ) 、 激光 轰击 组
R 7 8 3 . 1 ; T N 2 4 9 ; R 3 2 9 . 2 4
中 图分 类 号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1 4 9 2 ( 2 0 1 3 ) 1 0—1 2 0 9— 0 5
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 1 . 1 . 2 主要 仪 器 N d : Y A G脉 冲激 光器 ( 中国科 学
荣 , 吴 先友 , 左
杨 , 孙
磊 , 秦
慧
采用激 光熔覆 技术构 建钛 片表面微 米级 多孑 L
面处 理基 础研 究 的不 成 熟 , 目前 临 床应 用 的牙 种植 体大 本实 验多 数 为价格 昂贵 的进 口产 品。该研 究采
用激 光熔 覆技 术处 理 钛 表 面 , 以期构 建钛 片表 面微
殖和分化 , O D值 较 高 。结 论
进细胞 黏附、 增殖及分化 。
索一 种新 方法 。
1 材料 与方 法
1 . 1 材 料
1 . 1 . 1 主要 材料 和 试剂
4 5 m钛粉( 纯 度 为
9 9 . 9 %) , 直径 1 0 m m、 厚度 2 mm纯钛 片 ( 陕西 省 宝
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试验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制备生物陶瓷涂层1 试验目的1、 在TC4基体材料上使用CO 2激光器原位合成羟基磷灰石(HA)生物陶瓷涂层;2、 验证参考文献最佳工艺参数;3、 比较不同激光工艺参数下陶瓷涂层宏观形貌、微观组织结构及成分组成;4、 拟定研究方向及内容,准备后续试验方案及试验。
2 试验原理高家诚等人研究了窄带激光条件下熔覆CaHPO 4·2H 2O 和CaCO 3合成HA 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反应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ΔG 为判据。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HA 生物陶瓷涂层过程化学反应如下:O H CaHPO C 24196161242O 2H CaHPO +⎯⎯⎯→⎯⋅°− (1)O H O P Ca CaHPO C 272243442+−⎯⎯→⎯°γ (2)722784722O P Ca O P Ca C −⎯⎯→⎯−°βγ (3)27843CO CaO CaCO C +⎯⎯→⎯° (4)24784722)(3PO Ca CaO O P Ca C −⎯⎯→⎯+−°ββ (5)26410224)()()(33OH PO Ca O H CaO PO Ca ⎯→⎯++−Δβ (6)结果表明,当T=2200K 时,ΔG=0;T<2200K ,ΔG<0,即反应的热力学条件成立,可以在激光熔覆条件下反应合成HA 生物陶瓷涂层。
动力学研究表明,生成HA 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Ca 2+在HA 中C 轴方向的扩散速度,而当T=1720~1820℃时,Ca 2+在HA 中得扩散时间t=0.0403~0.0321,而激光熔覆时,在此温度区间停留时间大于0.5s ,所以时间和温度条件完全满足Ca 2+的扩散,即在激光熔覆条件下,合成HA 的动力学条件是满足的。
3 试验材料及设备3.1 基体材料所选用基体材料为Ti-6Al-4V 合金(TC4),α+β型两相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好、弹性模量低等优点。
激光熔覆案例研究报告

激光熔覆案例研究报告
激光熔覆是一种通过激光加热将覆盖材料熔化并喷涂到基材表面的技术。
它可以使基材表面得到增强,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
以下是一些激光熔覆案例研究报告:
1. 激光熔覆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对比了使用传统熔覆方法和激光熔覆方法对航空航天零件表面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激光熔覆可以提供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从而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2. 激光熔覆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激光熔覆不同材料对汽车零件表面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激光熔覆可以显著提高零件的耐蚀性和耐磨性,使汽车更加耐用。
3. 激光熔覆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探讨了使用激光熔覆技术改善能源设备表面性能的效果。
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可以有效提高能源设备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4. 激光熔覆在化工行业的应用:研究比较了使用激光熔覆和传统覆盖方法制备化工设备的性能差异。
结果显示,激光熔覆可以提供更均匀、致密的涂层,并且具有更高的抗腐蚀性能。
以上案例研究报告表明激光熔覆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潜力,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激光熔覆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熔覆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熟悉激光熔覆的概念、特性和基本方法;
2)了解激光熔覆所涉及的激光器、加工机床、送粉器和喷嘴;
3)用侧向送粉法在45钢表面进行镍基合金的激光熔覆,优化工艺参数获得良好的熔
覆层;
4)测量熔覆层的尺寸,观察显微组织。
2.实验原理
激光熔覆是指以不同的添料方式在被熔覆基体表面上放置被选择的涂层材料经激光辐照使之和基体表面一薄层同时熔化,并快速凝固后形成稀释度极低,与基体成冶金结合的表面涂层,显著改善基层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及电气特性的工艺方法,从而达到表面改性或修复的目的,既满足了对材料表面特定性能的要求,又节约了大量的贵重元素。
与堆焊、喷涂、电镀和气相沉积相比,激光熔覆具有稀释度小、组织致密、涂层与基体结合好、适合熔覆材料多、粒度及含量变化大等特点,因此激光熔覆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熔覆材料:目前应用广泛的激光熔覆材料主要有:镍基、钴基、铁基合金、碳化钨复合材料。
其中,又以镍基材料应用最多,与钴基材料相比,其价格便宜。
工艺设备原理
熔覆工艺:激光熔覆按熔覆材料的供给方式大概可分为两大类,即预置式激光熔覆和同步式激光熔覆。
预置式激光熔覆是将熔覆材料事先置于基材表面的熔覆部位,然后采用激光束辐照扫描熔化,熔覆材料以粉、丝、板的形式加入,其中以粉末的形式最为常用。
同步式激光熔覆则是将熔覆材料直接送入激光束中,使供料和熔覆同时完成。
熔覆材料主要也是以粉末的形式送入,有的也采用线材或板材进行同步送料。
预置式激光熔覆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基材熔覆表面预处理---预置熔覆材料---预热---激光熔化---后热处理。
同步式激光熔覆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基材熔覆表面预处理---送料激光熔化---后热处理。
按工艺流程,与激光熔覆相关的工艺主要是基材表面预处理方法、熔覆材料的供料方法、预热和后热处理。
3.实验设备
YLS-2000(IPG)光纤激光器、45钢板材(40╳60╳15),Ni基合金粉末。
4.实验步骤
1)预先准备好的45钢试样表面用酒精和丙酮清洗干净,用电吹风机吹干备用;
2)在激光加工工作头上安装反射聚焦工作头,接通电源,调节送粉嘴的位置;在送粉
器中加入适量的NiCrSiB合金粉末;
3)将试样平放在工作太平面上;
4)启动数控机床,移动激光工作头至试样上面,调节Z轴高度使喷嘴离试样距离约为
1.5mm;
5)启动激光器;
6)改变激光功率1000-2000W,改变扫描速度2-7mm/s,改变送粉速度6-13g/s,进行
送粉激光熔覆实验,得到不同结果的激光熔覆层;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7)关闭激光器,关闭水冷机组,关闭数控机床;清理送粉器中的残留粉末;关闭送粉
器电源;
8)待试样冷却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种熔覆层的高度和宽度,观察记录熔覆层的外观形
貌;
9)观察描画相近工艺参数处理的试样快熔覆层的显微组织。
5.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1)激光功率对熔敷层外貌的影响
确定送粉速率为8,扫描速率为5mm/s,激光功率在1000W-2000W之间变化,测量熔覆层的宽度和高度,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激光功率对熔覆层外貌的影响
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可得激光功率与熔覆层高度的关系如图1。
图1. 激光功率与熔覆层高度的关系
激光功率与熔覆层宽度的关系如图2。
图2.激光功率与熔覆层高度的关系
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在扫描速度为5mm/s,送粉量为8时,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熔覆层的宽度和高度都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并伴随有小幅震荡,其中在功率为1300W左右达到最小值,而在此之后熔覆层高度和厚度都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1800-2000W时熔覆层高度和宽度都较大,熔覆层更加饱满,但看曲线趋势发现,高度随功率变化曲线在后期有变缓趋势,猜测可能因功率增加,基体材料熔化,与熔覆材料混合,导致熔覆层高度上升趋势变缓,甚至导致高度随功率降低。
2)送粉量对熔覆层外观形貌的影响
确定激光功率为1400W,扫描速率为5mm/s,送粉速率在9-13之间变化,测量熔覆层的宽度和高度,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送粉量对熔覆层外貌的影响
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可得送粉量与熔覆层高度的关系如图3。
图3.送粉量与熔覆层高度的关系
送粉量与熔覆层宽度的关系如图4。
图4.送粉量与熔覆层宽度的关系
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激光功率保持1400W的条件下,熔覆层的高度随送粉速率先逐渐增加,在送粉速率为11g/s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送粉速率增加,熔覆层高度减小之后再增加。
在送粉速率与熔覆层宽度的关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送粉速率较小时,送入的粉料可以大部分熔覆道基体表面,这时送粉量没有达到“饱和”,当送粉速率继续增大时,超过饱和点后,熔覆层反而会随送粉速率的增大和减小,这时超过“饱和量”的粉末会附着在基体表面,阻碍能量的传递,导致熔覆层变小。
3)扫描速率对熔覆层外观形貌的影响
确定激光功率为1400W,送粉速率为8,扫描速度在1.3-6mm/s之间变化,测量熔覆层的宽度和高度,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扫描速度对熔覆层外貌的影响
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可得扫描速率与熔覆层高度的关系如图5。
图5. 扫描速率与熔覆层高度的关系
扫描速率与熔覆层宽度的关系如图6。
图6. 扫描速率与熔覆层宽度的关系
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在激光功率为1400W,送粉量为9时,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熔覆层的宽度和高度都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
因为扫描速度越大,熔覆材料接受激光功率密度越小,热量传递越少,即基体和粉末得到的能量减小,这会使得基体熔化量变小,熔覆效果变差。
因此实际加工过程中应根据需要采取尽量小的扫描速度。
6.显微组织
1)试样的相关参数
试块编号:TL
熔覆粉末成分:FeCSiB+Ti+Zr+WC
激光功率:P=1500W
扫描速度:v=2.5mm/s
光斑直径:D=3mm
腐蚀剂:HF:HNO3:H2O=1:5:10
放大倍数: ×400
2)分析
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图见下图,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显微组织中有发达的γ-Ni枝晶,细小的γ’-Ni在γ-Ni间均匀分布,一些硬质颗粒均匀弥散分布在γ-Ni之间,颗粒的形状、大小比较统一,呈花瓣状或多边形,且花瓣比较发达,有的比较接近圆形。
仔细研究颗粒的形态可以发现,很多的颗粒看似枝斑状颗粒,但花瓣却存在缝隙。
这些颗粒实际上是由几个小颗粒最先形核长大,由于很多小颗粒在共晶形成时距离较近,颗粒在长大的过程中粘联在一起,形成类似多瓣状的颗粒。
真正的多瓣状颗粒可能是首先形核,然后支瓣朝着各个方向生长,形成多瓣状颗粒,一般这样的颗粒中部较为充实,支瓣间没有缝隙的存在。
3)显微组织
7.思考题
通过实验,对激光熔覆有何进一步的认识?
从实验中,我近距离观察到了激光熔覆的一整个过程。
相较于一些其他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例如气相沉积、高频淬火、渗碳渗氮等等,激光熔覆对于基体的热传导低,基体变形也极小,也难怪激光熔覆如今正在被逐渐应用于各类精密零件的加工以及复杂形状的零件直接制造上。
激光熔覆不同于我们之前学习的各类金属热处理,它涉及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物理过程,这一点我们在观察金相组织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但是,如此高温快冷的过程会不会伴随明显的应力集中或者开裂,试验后查阅文献也发现熔覆层裂纹敏感性的确存在,该问题也是一个研究重点。
实验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一点,由于实验时是侧向送粉进行激光熔覆,我猜测熔覆层是否会因为送粉方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面性质。
试验后我观察试件,发现的确靠近送粉方向的表面粗糙度较低。
查阅文献后发现,激光熔覆的确存在表面粗糙度上的不足,尤其是通过激光熔覆直接制造金属时就显得尤其明显,可能还需要后续的切削加工。
但是也正如老师提到的,尽管激光熔覆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目前并没有批量化、成规模化的工业应用,更多的是样件试做或者局限于实验室。
除了相较于传统塑性成形材料塑性存在不足之外,造价是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
我认为,随着大功率激光器件价格的下降,未来,该技术可能会逐步走入各个企业,最终实现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