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1)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马
馬马
早 期 甲 骨 文
商朝 龟甲 兽骨 晚 期 甲 骨 文 金 文 ( 铭 文 ) 青铜器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楷 书
商朝 西周 西周晚期
秦朝 竹简 帛
现代 纸
竹简
帛
一
册书
阅读课本第49-50页,找一找我国古 代都有哪些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夏朝: 最早的日食记录 夏历(今天的农历) 商朝: 甲骨文记载的日食、月食 经证实都很可靠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12个月 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载 战国:测定一年24节气 便于按排农业生产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春秋 时期,我们农业 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史使用 牛耕 。 2、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 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都江堰 是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春秋以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的土地变成私产并 出租,它们转化为 地主 ,租种土地的人变成 。 农民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 说的, 商鞅 他为此进行的变法得到了 的支持,变法的主 秦孝公 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内容: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 ⑵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 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 ⑶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 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我感冒了, 小医生帮帮我吧!
春秋战国名医 ——扁鹊
四诊法:望、闻、问、切 至今被中医沿用
在中国历史上, 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 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 屈原还被列为世界 “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 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七年级历史新授课执笔:审核:班级:姓名:时间:一、学习目标:1、了解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2、了解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二、课前准备;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从夏、商、西周开始,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想一想这一时期都有哪些成就?三、课前预习1、文字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想一想原始社会时期文字是怎样产生的,到了夏、商、西周时期文字又有了怎样的演化?商朝人刻写在或上的文字,称为。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朝。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也称文。
西周晚期出现的字体称为。
2、古代称赞一个人知识渊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个词来形容,预测将要发生的大事也要“夜观天象”来判断吉凶,说明了我国的古人很早就重视天文,那么我国的天文观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又有哪些成就呢?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直接关系着国家政局的稳定,为了更好的发展生产,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意观察一年中天气冷暖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制定了历法,夏、商、西周时期的历法都有哪些成就?对现在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今天的农历又叫。
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月,大月天,小月天,年加一个月。
时期人们测出一年有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4、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因此行医治病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那么我国古代是如何行医治病的呢?那时的医疗水平又能达到什么程度呢?扁鹊是之际的名医。
他能用、、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
5、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很多的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也出现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名人仍然值得我们敬仰和尊重,有一个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有着爱国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每逢端午节人们通过包粽子、划龙舟等各种方式来缅怀这位诗人,他就是。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精品课件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有了史官 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史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2.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A.商朝 B.商周时期 C.西周晚期 D.战国时期
3.商周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A。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屈原
战国末期的楚国
③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文字的演变
金文: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也称铭文,比甲骨文规范。
中 华 文 化 的 勃 兴
大篆:
西周
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
天文历法
天文:商朝 甲骨文 中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很准确。 “夏历”
夏朝:今天的农历,又叫 。 个月。 历法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 12 战国时期:测出一年 24 个节气。
D、从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已制定出一年的24节气。这是历法上的最大成就。
6.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 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时期就定出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医学:名医 扁鹊
总结出 望 、闻 、问 、切 、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
文学: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抒情长诗 《离骚》
春秋战国盛行
钟鼓之乐
。
音乐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钟鼓乐器,其中以 整套编钟 最为珍贵。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新人教版PPT课件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1
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一、文字的演变
文字的发展
西周晚期,“大篆”字体出现。 战国时期,文字进一步发展变化。
类别 天文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时 间 主要成就
历史地位及影 响
夏 朝 记录我国最早 古书记录的我 的一次日食 国最早的日食
前776 年9月6 日
日食记载
我国历史上第 一次有确切年 月日的日食记 录
时间 商朝
周朝
主要成就 历史地位及 影响
甲骨文记载 的疾病有数 十种
分内科、外科、 营养保健和兽 医四科
春 秋 扁鹊采用望、 一直为中医
战国
闻、问、切四 沿用
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屈原和《离骚》
《离骚》是一种新体诗歌,被译成多种外国 文字。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春秋战国的“钟鼓之乐”
春秋战国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 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前613 观测并记录彗 世界上关于哈
年
星扫过北斗 雷慧星的最早
记录
类别 历法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时 间 主要成就 历史地位及影 响
夏朝
夏 历 今天的农历来 源于此
商 朝 历法逐渐 完备,一 年分12个 月
战 国 定出一年 的24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类别 医学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灿烂的古代文化
灿烂的古代文化
灿烂的古代文化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 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孟子名片
孟子
亚圣 孟子
•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提倡“仁 政”治国,提出“春 秋无义战” ,倡导 “自然资源”持续利 用的思想。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荀子》书影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孔儒子 家
孟子
墨家
墨子
兵家
孙膑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学派 人物 时代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主要思想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 孟子 战国 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道德经》。
庄子
• 宋国人,战 国时期道家 学派代表人 物,主张顺 其自然, “无为而
庄子 治”。
韩非子名片
韩非子
韩非子
•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 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改 革”“法治” ,反对空谈 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 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 门下?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一册第八课中华文化的繁荣(一)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
《汉字演变》主要介绍甲骨文、金文和大篆,以了解汉字在中国的演变;第二项是“天文学、历法和医学成就”,这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当时,有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屈原与钟鼓乐》介绍了文学和音乐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重点掌握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识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理解当今汉字和甲骨文的起源关系;了解天文学、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以及诗人屈原;掌握“钟鼓乐”,了解编钟的起源,通过欣赏画面和节奏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和图片,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起源关系,以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起源关系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印文字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了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探索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骨文、金文、钟鼓之乐难点:文字的演变(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复习引言,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涉及哪些重要朝代?学生回答后,老师说:“在夏商周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在蓬勃发展。
”导入主题。
【落实课标】“文字的演变”创造一个情境:学生打开课本读什么?(文本)如果没有文本,人们如何传达信息或记录重大事件?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来探索单词的含义。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单选题1.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楷书3.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来源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4. 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立者是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5. 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A.扁鹊 B.秦始皇C.屈原 D.张仲景6.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A.《论语》B.《离骚》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7.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A. 尚未成熟的文字B. 也叫“铭文”C. 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 原始文字8. 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A. 孔子B. 孙子C. 屈原D. 韩非子9. 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10.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 司母戊鼎B. 整套编钟C. 青铜神树D.四羊方尊11. 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A. 扁鹊B. 禹C. 屈原D. 李冰12. 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13. 产生在黄河流域古老而神秘的文字A.埃及象形文字 B.苏美尔契形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甲骨文1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黄帝时期B. 夏朝C. 商朝D. 西周15. 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16. 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16

生你 活 看得 动 病了 : ?病 假 他, 如 如找 你 何到 穿 为了 越 你哪 到 诊位 了 断最 春 和好 秋 治的 之 疗医 际 ? ,
图说历史: 要求包括:人 物的国别、成 就、代表作、 对其评价等几 个方面。
钟鼓之乐
教学评价 :
教师命题: 1.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 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图为该鼎腹部的 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 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 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学生命题: 要求:围绕知识点,原创。合作或独立完成,充分运用 材料题型不限。
____发现甲骨文的重大意义 cctv历史频道
安 阳 文 字 博 物 馆
王懿荣
罗振玉
王国维
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探究:天文、历法成就: 天文:1.夏朝有了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朝甲骨文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3.《诗经》等古籍对日食和哈雷彗星的记
载。
历法:1.夏朝已有历法。 2.商朝历法逐渐完备。 3.战国已测定出24个节气。
导入文字演变的材料: 同学们,不瞒大家,老 师正在读一本书,就是这 本《殷墟甲骨学》。本书 介绍了甲骨文发现的过程 及研究状况,并收录了 1056个释读了的甲骨文。 如果同学们对甲骨文感兴 趣,我向他推荐这本书。
活动:猜猜看
女
家
燕
日
人
禾
探究:
一.请同学们参照甲骨文的写法,写 一个甲骨文。 二.总结甲骨文的特点。 三.联系资料,探讨甲骨文的发现有 什么历》,详细记 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过去史学界许多人对这些 记载将信将疑,因为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和留存的实 物资料可作印证。 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 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 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这样就把本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 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 彻底的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
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
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4.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甲骨文的发现,其
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
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
2.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
3.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
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
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
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
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
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
达标训练:
巩固基础: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兵马俑
D.湖北随州编钟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日食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
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9.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已相当成熟
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
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能力提升: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人们为什么纪念他? 参考答案:1 A 2 A 3 C 4 D 5 A 6 D 7 B 8 A 9 A
10(1)屈原 (2) 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俄人民的激情。
(3)端午节,因为屈原为国为民而死。
知识梳理:
课外作业:必做题: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选做题:《离骚》里有许多名句,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生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可以多查一些《离骚》里的句子,并适当背诵一下,体会这些语句的优美和其中的含义。
图说历史:
屈原 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战国末期楚国人。
屈原面对日益衰落的楚国,希望革新图强,重振楚国的往日雄风,但是却受到当权者的谗害,被楚王放逐。
后来由于楚国政治腐败,国都被秦国攻陷,屈原怀着满腔悲愤,投入汨(m ì)罗江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