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第三章精装版教学教材
医学实验动物学课件

SPF设施监控
二、环境控制
1. 人员管理 2. 物品控制 3. 环境设施监护 4. 设施运行与管理
第五章 实验动物遗传分类和
按基因分类 应用
1.不同基因类型:
(1)远交种
封闭群:
品种
(2)突变种
2.同基因类型
(1)普通近交系 (2)重组近交系 近交系 (3)同源突变近交系 (4) 同源导入近交系 (5) 同源分离近交系 (6)杂交F1代动物
二、内容和范畴
1、 实验动物学任务: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实验 动物培育和应用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怎样 以优质的实验动物和精确的实验方法,使动物 经实验处理后,能获得良好的反应重复性。
2、 范畴: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大部分。 (1) 实验动物遗传学 (2) 实验动物生物学 (3) 实验动物生态学 (4) 实验动物医学 (5) 实验动物比较医学 (6) 实验动物方法学 3.实验动物与医学研究.
二、我国实验动物政策法规及 管理条例
1、 1988年科委2号令《实验动物管理条 例》2002年修订。
2、 1989年卫生部55号令《医学实验动 物管理实施细则》
3、 1997年1月1日实施《北京市实验动 物管理条例》
第二章 实验动物标准化
一、标准化意义 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具有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
大,小鼠,兔,豚鼠,犬
第一节 小鼠
一、生物学特性 分类:哺乳纲,嚙齿目,鼠科,鼠属,小
家鼠种。 齿式:1003/1003=16,门齿终身生长
小鼠
无汗腺,尾有散热、平衡、自卫等功能。胃容 量约1-1.5毫升。雄性脾脏大于雌性约50%。 淋巴系统发达。雌性为双子宫,乳腺发达,繁 殖力强,生长期短,成熟早,为全年多发情动 物。性情温駲,对环境敏感,喜黑暗安静环境。 染色体20对,寿命约2—3处,成年体长约110毫 米,体重18-40克。体温37-39℃。呼吸140— 210次/分,平均163次/分。心率310—840次/分。 雌性发情期4—5天、孕期19—21天。
实验动物学2014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2 、对实验动 物和动物实验的研究促使 生物 医学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与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有关的重大医学发现
发现或发明 血液循环 静脉注射 输血 牛痘,疫苗 创立实验医学 乙醚麻醉 放线菌病,分离病原 细菌病原学疾病外因 原虫病 狂犬病免疫 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作用 蚊传播疾病 年代 发现者 使用动物 1628 William Harvey 螃蟹、鱼、犬 1665 Wren 犬 1665 Lower 犬 1792 Jenner 牛 1813-1818 Bernard 动物 1846 William Morton 鸟 1877-1878 牛 1878 Robert Kock 牛、羊 1880 骆驼(苏拉病) 1885 Louis Posture 犬、兔 1893 Smith,Kilbournerne 牛 1898 Ronald Ross 鸟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3)公元16 ~19世纪末
• • • • • Vesalius 公开的解剖学示范教学 Harvey 多种动物的大量解剖和生理研究 Hales 报告马的血压测定结果 Fontana 药物毒性的动物实验 Darwin 《物种起源》
• Bernard
实验医学
Vesalius
•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 2、 动物实验研究
科学合理的使用实验动物有效地进行各类科 学实验,通过科学的动物实验研究,探讨生命现 象本质以及各类相关学科领域疑难课题。
目
的:以标准化精确的方法对实验动物进
行处理。 研究内容:动物实验条件、实验方法、操作技 术等。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述
(二)实验动物学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
实验动物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 过对动物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广应 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本质,揭示 遗传的奥秘。寻找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 规律和诊断治疗的方法。随着医学生物 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科学研究, 最终必然要通过动物实验(包括人类疾 病动物模型开发等)来阐明解决。因此 实验动物科学,特别是实验动物的重要 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
《实验动物学》教学大纲

《实验动物学》教学大纲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课程编码: 27A11716 学分:2.0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推荐教材:陈主初吴端生主编,《实验动物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秦川魏泓主编,《实验动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实验动物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新兴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技术和支撑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实验动物学发展状况,为了熟悉和掌握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常用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会正确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掌握动物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技能,了解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开展有关专业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3、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4、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常用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掌握动物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技能。
5、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达到能够熟悉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较好地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实验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和趋势,理解实验动物学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1.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实验动物学的主要内容§ 1.2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概况实验动物学发展简史实验动物学发展趋势第二章: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的定义、遗传学分类、微生物学分类,了解不同遗传背景实验动物的繁育体系,了解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学(462页PPT课件)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动物实验技术
(Animal Experiment Techniques)
是进行动物实验时的各种操作技术和实验方法,也包括实验动 物本身的饲养管理技术和各种监测技术。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实验物福利
动物作为人类的朋友应该得到友好的对待!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一、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2.实验用动物(Animal for Research)
B. 经济动物(Economical Animal)或称家禽家畜(Domestic Animal and Domestic Fowl) 是指人类生活需要的动物,特别是用科学方法饲育的家禽、家畜等 经济动物,虽经人工培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遗传学、微生物学 控制,但其严格程度与实验动物相比,相差悬殊。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实验动物营养学
(Laboratory Animal Nutriology)
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 科学。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畴
实验动物生态学
(Laboratory Animal Ecology)
是研究影响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与条件。例如饲养动物的房舍、通风、 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笼具、饲料、饮水以及各种垫料等。
近交系(Inbred Strain) 封闭群(Closed Colony) 杂交群(Hybrid Colony)
一、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1.实验动物( Laboratory Animal )
四大特点
B.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施行人工控制
目前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控制程度,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四个等级: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C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和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GN)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第一章引言医学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和应用动物模型进行医学实验的学科,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程将介绍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管理、实验动物的养殖和繁殖、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环境控制等内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管理2.1 实验动物的选择在医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实验目的和研究对象需要选择不同的实验动物。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家兔、猪、狗等。
选择实验动物时需要考虑其生理特征、解剖结构、发育周期、易感性等因素。
2.2 实验动物的管理实验动物的管理包括实验动物的登记、标识、饲养和健康监测等内容。
实验动物应按照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进行登记和标识,以确保实验动物的追溯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实验动物的饲养应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和光照条件。
实验动物的健康监测应定期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养殖和繁殖3.1 实验动物的养殖方法实验动物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
自然繁殖是指实验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自然交配繁殖。
人工繁殖是指通过人工控制交配和妊娠过程来进行繁殖。
选择合适的养殖方法可以提高实验动物的繁殖效率和繁殖质量。
3.2 实验动物的繁殖管理实验动物的繁殖管理包括选配、配对、妊娠监测和分娩等内容。
选配是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优良的实验动物进行配对繁殖。
配对是指将雄性和雌性实验动物配对放在一起进行交配。
妊娠监测是指通过观察和检测实验动物的妊娠状态来确定妊娠期和分娩时间。
分娩是指实验动物产下幼仔的过程。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环境控制4.1 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和饮水的供应、饲养环境的控制和日常观察等内容。
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并定期更换和清洁。
饲养环境的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噪声等因素的控制。
《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14 行为学研 究技木
2
讲授+分组 讨论
问答题
讲授+分组 讨论
提交报告
讲授+分组 讨论
问答题
讲授+分组 讨论
提交报告
讲授+分组 讨论
问答题
讲授+分组 讨论
提交报告
讲授
问答题
讲授
问答题告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 统
人类疾病 提问抽查
动物模型
动物实验 研究中动 物选择的 基本原则 动物实验 设计的要 求 实验动物 的饲料与 营养 动物实验 的伦理原 则 实验动物 和动物实 验的生物 安全 心脑血管 疾病动物 模型,肿 瘤动物模 型 感染性疾 病动物模 型制备的 准备和一 般方法 动物标记 动物给药 动物检查 方法麻醉 安乐死 动物行为 的特点和 一般研究 方法, 实
暂无
实验动物学是生物、农业、医学、药学等学科基础选修课之一,是研究实验
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是衡量现
代医学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学的基本 内容与范畴,了解实验动物的营养、环境和疾病控制,熟悉各种实验动物的特性
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正确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 了解各类实验动物和生物医学的关系(A3) 2. 了解常见实验动物模型构建和在医学应用的实践(A5.1,A5.4) 3. 通过课程项目的实践,培育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B2,C2)和团队协作解
决动物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A5.3,B3,C1)
提问抽查 提问抽查
实验动物学教程课件

实验动物学教程
四、医学实验动物工作的任务与目标
医学实验动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 省、市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条例和规章制度, 履行实验动物管理职能,集中、统一、规范、 有序地管理学校实验动物资源。担负实验动物 饲养、繁殖、供应任务,提供实验动物质量保 证,开展实验动物学教学研究,开展动物实验 技术培训和动物实验服务,打造科学规范的动 物实验技术平台。
第四节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一、重视动物福利 二、减少、替代和优化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实验动物标准化,资源多样化 四、动物实验规范化 五、实验动物生产与动物实验的专业化与产业化
实验动物学教程
一、重视动物福利
1、动物保护 动物保护是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环 境及自身命运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之后提出的一 个重要课题 。动物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对濒危动物物种和种群的保存,以维 持生态平衡;二是对动物个体生命的保护和保 健,使动物免受伤害或疾病的折磨。从实验动 物科学的层面上讲,动物保护的最好做法是善 待动物,给动物以好的生活、生存条件,保证 动物的健康。尽可能少地、科学合理地使用实 验动物,规范地开展各种动物实验。同时,开 展各种替代方法的研究。
实验动物学教程
(二)、实验动物科学所涉及的领域 1、生命科学领域 2、制药工业和化学工业领域 3、畜牧科学方面 4、农业科学方面 5、轻工业科学方面 6、重工业和环境保护方面 7、国防和军事科学方面 8、商品鉴定和国际贸易方面 9、行为科学的研究方面 10、实验动物科学本身研究方面
实验动物学教程
学科作用
实验动物学教程
实验动物学教程
(2)畜牧生产方面: A、笼养鸡(欧共体有些国家已禁止); B、淘汰丢弃小公鸡; C、阉割、去势、断喙、烙印; D、击头屠宰、活体倒挂放血; E、禽类倒悬运输; F、囚禁式养猪; G、过量使用激素; H、强迫进食或禁食; I、活体采熊胆、割鹿茸; J、限制5种自由(转身实验、动物舔学教梳程、站起、卧下、伸腿)。
大学教学大纲_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大纲Teaching(Course) Outline of Medical Laboratory AnimalScienc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 S0704开课时间: 第一学期总学时数: 40学时开课部门: 科技实验中心授课对象: 硕士生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100%预修课程: 无主讲教师: 汤家铭教材:医学实验动物学编者名.教材名.岀版社剑称.汤家铭,医学实验动物学,自编教材,2006年版参考资料: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医学实验动物学是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髙学生的动物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在学位论文研究中独立进行动物实验。
本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8学时。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第一节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三大特点二什么是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研究基本内容第二节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学发展概况一实验动物学的起源二实验动物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生命科学实验研究需要的四个基本条件第四节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的“3R”原则一动物福利二动物实验的“3R”原则【教学要求】1.掌握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
3.了解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学发展概况以及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
4.掌握动物福利的概念和动物实验的“3R”原则。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实验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的位宜二实验动物种、品种和品系的概念三实验动物按照遗传学控制的分类。
分为:近交系、远交系(封闭群)、突变系和杂交群。
第二节近交系动物一近交和近交系动物的概念二亚系和支系的概念、形成原因和命名三特殊类型的近交系动物:重组近交系,、重组同类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和同源导入近交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等级
表 3-2 豚 鼠 、 地 鼠 、 兔 病 毒 检 测 项 目
病
毒
动物种类 豚鼠 地鼠 兔
无 无 清 普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
●
菌 特 洁 通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动定 动 级
动物种类 犬猴 ▲ ▲ ▲ ▲
●
猴 反 转 录 D 型 病 毒 Simian retrovirus D
●
猴免疫缺陷病毒
●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Ⅰ型
●
Simian T-lymphotropic virus typeⅠ
●
猴痘病毒
Simian pox virus
注:●必须检测项目,要求阴性。
○必要时检测项目,要求阴性。
△必要时检测项目,可以免疫。
1) 不 能 免 疫 , 要 求 阴 性 。
动物种类 犬猴 ●● ●● ● △ ● ●
● ○○
○○
表 3-8 豚 鼠 、 地 鼠 、 兔 寄 生 虫 学 检 测 指 标
动物种类
动物等级
应排除的寄生虫项目
豚鼠 地鼠 兔
实验动物学第三章精装版
第一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 与寄生虫控制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表现形式:显性感染、隐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感染
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1.动物及实验损失 2.威胁人类健康 3.影响实验结果
一、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 (CV ) animal]
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 实验动物;要求不携带主要的人兽共 患病病原、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及人 兽共患寄生虫,如沙门菌、结核分枝 杆菌、狂犬病病毒和兔出血症病毒等。
仙 台 病 毒 Sendai virus
●
小 鼠 肺 炎 病 毒 Pneumonia virus of mice ● ●
呼 肠 弧 病 毒 Ⅲ 型 Reovirus type Ⅲ
●
●
轮 状 病 毒 Rota virus
●
无任何可查到的病毒
●
●●
注:● 必检项目,要求阴性。
▲ 必 须 检 测 项 目 , 可 以 免 疫 。 1) 不 能 免 疫 , 要 求 阴 性 。
●●
●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
●
肺 炎 链 球 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
乙 型 溶 血 性 链 球 菌 β -hemolyticstreptococcus
●○
○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 绿 脓 杆 菌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
物 病 物 动 兔出血症病毒
▲
原
物 R a b b it h em o rrh a g ic d isea se v iru s
体
仙 台 病 毒 Sendai virus
●
●
动
兔 出 血 症 病 毒 1)
物
R a b b it h em o rrh a g ic d isea se v iru s
●
○○ ○○
○ ○
动 病 物 动 小 肠 结 肠 炎 耶 尔 森 菌 Yesinia enterocolitica
○○
○
物
原 体
动
物 皮 肤 病 原 真 菌 Pathogenic dermal fungi 念 珠 状 链 杆 菌 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
○○
○
○○
物 多 杀 巴 斯 德 杆 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
卡氏肺孢子虫
P n eu m o cy stis ca rin ii
全 部 蠕 虫 All Helminths
●
无任何可查到的细菌 注:● 必须检查,要求阴性;○ 必要时检查,要求阴性。
表 3-6 犬 、 猴 病 原 菌 检 测 项 目
动物等级
病毒
无普
沙 门 菌 Salmonella spp.
特通 定级
皮 肤 病 原 真 菌 Pathogenic derm al fungi 布 鲁 杆 菌 Brucella spp.
病动
钩 端 螺 旋 体 Leptospira spp.
原物
志 贺 菌 Shigella spp.
体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Mycobacterium
动
tuberculosis
物
钩 端 螺 旋 体 1) Leptospira spp.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空 肠 弯 曲 杆 菌 Campylobaceter jejuni
●●
●
支 气 管 鲍 特 杆 菌 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
泰 泽 病 原 体 Bacillus piliformis
●●
●
嗜 肺 巴 斯 德 杆 菌 Pasteurella pneumotropica
●●
●
肺 炎 克 雷 伯 氏 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
动物等级 无普 特通 定级 病动 原物 体 动 物
注:●
表 3-3 犬 、 猴 病 毒 检 测 项 目
病毒
狂 犬 病 病 毒 Rabies virus 犬 细 小 病 毒 * Canine parvovirus 犬 瘟 热 病 毒 * Canine distemper virus 传染性犬肝炎病毒 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 virus 猕 猴 疱 疹 病 毒 1 型 ( B 病 毒 ) B virus
无无 清 普
菌
特 定
洁 动
通 体 外 寄 生 虫 ( 节 肢 动 物 ) Ectoparasite 级
● ●
动 病 物 动 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物
原 体
动
物
物
兔 脑 原 虫 Encephalitizoon cuniouli ○
爱 美 尔 球 虫 E im a ria sp p .
上述 4 种病毒不免疫
●Leabharlann 必须检查,要求阴性。▲必须检测项目,要求免疫。
动物等级
表 3-5 豚 鼠 、 地 鼠 、 兔 病 原 菌 检 测 项 目 病原菌
动物种类 豚鼠 地鼠 兔
无 无 清 普 沙 门 菌 Salmonella sp
●●
●
菌
特 定
洁通 动级
单 核 细 胞 增 生 性 利 斯 特 杆 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假 结 核 耶 尔 森 菌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