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共1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含答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文学类阅读精选40篇目录从春天出发 (2)冰窗花 (4)我的妈妈是老虎 (5)放学 (7)34个鸡蛋 (10)一棵小白杨 (13)萨拉的夏天 (15)十一号楼的猫 (17)大声地生活 (19)卖面包的小女孩 (21)一只羊其实怎样 (23)低到尘埃的愿 (26)高贵的“伪证” (27)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29)窑变 (32)为梦想拼尽全力 (34)赶年集 (36)刷子李 (37)一碗热汤 (40)风景 (42)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45)草木恩典 (48)父亲的背影 (51)想偷一本书 (53)一平方米的爱 (55)诗人 (57)老木匠桑伯 (60)明子出师 (62)帽子 (66)最后一堂语文课 (69)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71)最后的牵手 (73)拾荒 (78)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80)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82)孤独的老乡 (84)满足的人的衬衫 (86)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88)老圣人 (91)算盘 (93)从春天出发丁立梅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
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
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约,冲你挤眉弄眼。
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侯..一下河边的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七年级语文 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1.香椿的味道李红霞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初中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共15篇

初中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共15篇1 语文课外阅读练习一摸书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
她认真地对我说②“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 ③“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我说。
④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⑤“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 ⑥她真有趣。
我说⑦“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 ⑧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
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⑨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
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⑩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吃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一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
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
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6�7�6�7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11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
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
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
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上。
12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
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
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
“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初中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⑾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
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
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⑿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⒀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⒁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
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⒂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
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
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
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⒃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⒄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
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1.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16段中,“读不懂父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懂父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篇三:清秋书简潘纤云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寂静除夕夜___每当(1)地想起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0 。
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2)的打击____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3) 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剩下的,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4) 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分工。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5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她有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更痛苦的是,(后来由她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个怪癖,,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误会成枪声)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6)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 (7)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
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瘁,说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吩咐道:我实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三十再放,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在是怕了。
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8)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9)乞求他们少放一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齐齐下跪,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再后来家家户十传百,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次鞭炮。
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我,含泪道:‛一个也不放。
我们不放鞭炮,不用磕头了,我们都晓得,‚苦命的孩子, (10)围拢来的我却分明看见,然而,拼命忍住泪水,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 (11) 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 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2)先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寂静除夕夜(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初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篇一:初中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p> ①在新疆,有一次到山里访问哈萨克牧人,很偶然地认识了一种奇怪的植物。
②如果不是新疆友人介绍,我决不会注意它们的。
那是在爬坡的路上,前面的人突然大声叫起来:“小心!咬人草!”③咬人草?草会咬人,我有点不相信。
这是生在路边的一种普普通通的草本植物,叶色暗绿,有点像深秋经霜后的菊,没什么可怕的地方。
“可别轻视它,碰它一下,就像被毒蜂蜇一样,手上要肿痛好几天呢!”友人正儿八经地关照我,绝无开玩笑的意思。
④这愈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俯下身子,绕着一丛咬人草仔细看了半天,除了发现叶瓣上有些细小的透明的刺之外,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我掏出随身带的旅行剪刀,用摊开的笔记本接着,小心翼翼地剪下两片叶瓣。
我要把它们带回去,让上海的朋友也能见识一下这种奇怪的草。
“算了吧,它会咬你的。
”友人笑着劝我。
“不怕。
”我很自信地回答。
⑤咬人草夹进了我的笔记本,我却安然无恙。
这叶瓣似乎有些桀骜不驯,硬硬的,不肯平伏,那些尖尖的小刺竟戳穿了两页纸。
,但不管怎么样,它们是我的俘虏了。
这种小草会咬人,如同河豚的有毒,如同海胆的有刺,如同贝类的有壳,只是它在同其他生物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自卫本领。
⑥几天之后,我几乎淡忘了这小草。
一次,我翻开笔记本准备记一些什么,还没来得及写一个字,只觉得手指上猛地一阵剧痛,就像被尖利的牙齿狠狠咬了一口。
我一下子把笔记本摔得老远,那咬人草的干叶从本子里掉出来,落在我的脚边——依然是硬硬的,一副倔强的模样,仿佛一对暗绿色的眼睛冷冷地嘲笑着我??⑦啊!咬人草,它终于咬了我!⑧咬是被咬了,我却并没有记恨,相反,倒生成一种敬佩的心情来——这任人践踏的、可怜的小草,性格的刚强不屈竟一至于此!它似乎要提醒我一些什么??⑨我没有再把草叶夹进笔记本,而是任它们在沙土中躺着。
因为我确信,假如带着它们,我一定还会被咬的,我不可能老是警觉地惦记着它们,防着它们,也不可能改变它们的性格,与其强迫它们耿耿于怀地跟我,不如让它们在自己的泥土中找到归宿。
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答案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答案15篇

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答案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编辑征途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15篇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答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玉兰花的记忆阅读题篇一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记录了玉兰花有关的哪些记忆(3分)2.第4、5段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3.文章第6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分条概括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分)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3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4分)5.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人给我们教悔,令我们难忘,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往事依依》,请结合本文,比较两文作者各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4分)材料: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选自《往事依依》,有删改)幼儿时期的记忆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篇二幼儿时期的记忆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
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
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较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
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语文课外阅读练习一摸书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
她认真地对我说②“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 ③“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我说。
④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⑤“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 ⑥她真有趣。
我说⑦“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 ⑧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
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⑨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
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⑩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吃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一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
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
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6�7�6�7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11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
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
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
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上。
12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
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
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
“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13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
”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18本文的线索是19文中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
加点的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20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书的感情。
作者为什么不以“爱书”为题而以“摸书”为题请简要回答。
答21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读书人对书的脚感情十分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请从⑩至12段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抄下来并作适当点评。
句子点评22文章结尾说“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洲理解。
答二品味牵挂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颐心的深深惦记它可以联结亲情联结友情联结爱情。
牵挂是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
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
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方法是牵挂的长短。
“孔雀东南飞”的美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青辉”的妙句佳章都描述着因牵挂到极点终致面容渐消瘦直至付出生命2 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份至真至诚的悲凉的美丽。
走近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充满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溢满乡情的牵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徜徉恋情的牵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牵挂的缺憾“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牵挂的寄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的蕴含。
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殷殷祝福。
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荡穿越干山万水萦绕在子女心头。
兄弟姐妹之间的牵挂有如山间小溪清澈透明只要青山不老它就会淙淙流淌不息唱一路欢歌激一路浪花。
夫妻之间的牵挂却似以一首婉约的词缠绵幽远相思常使泪沾巾。
还有朋友之间那份不含有血缘关系、不掺杂私心杂念的牵挂常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牵挂是人与人之间—种珍贵的情感。
它没有虚伪的杂质也没有功利的色彩。
牵挂是慷慨的给予与无私的奉献是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祈祷。
牵挂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细节与作为。
买一粒药丸挤一点牙膏是牵挂的表现问一声“早上好”道一声“晚安”是牵挂的表达一张贺卡、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一句留言�6�7�6�7是牵挂的体现。
牵挂让我们在生活中品味酸甜苦辣更为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人世间如果没有牵挂就好比植物缺少阳光雨露一个没有任何牵挂的人生如行尸走肉空有一条生命难以焕发出生活的光彩。
生活需要温馨需要甜美需要春风需要夏雨�6�7�6�7牵挂是灵魂絮语是心灵对话。
牵挂别人和被别人牵挂都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领会牵挂品味牵挂学会牵挂让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作者李汉钢11、作者认为牵挂的作用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12、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一句的含义。
答三读碑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
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
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
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去瞻仰纪念碑。
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我不敢说倒背如流起码是牢记在心里了。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体会更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南泥湾有个泉叫做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阴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
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
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
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我的呼吸急促起来。
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泉水如泣如诉。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
我在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一片多么恢宏的声音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
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6�7�6�7”“三十年以3 来�6�7�6�7”“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6�7�6�7”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懂。
读碑文也需要注释。
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吗不敢说。
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作者刘成章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读懂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答14、到南泥湾之前和之后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有什么变化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15、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你对某一事或某一物的认识过程或许类似于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过程请写出。
答五一棵树三堂课查一路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桃树每年开花结结果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很长一段时间我垂涎三尺地抬头望。
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
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瘸子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瘸子就是儿时爬橇树摔的。
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
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
而且此后没有一次空手而返。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
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在桃子成就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
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蛛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为此常常从梦中惊醒。
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盈而且踏实不但是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财富是诱人的你我家门前那一棵桃树的果实。
只要它还挂在枝上只要它不定期对他人存在着诱惑总会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
而简单质朴的生活让人感到轻松、踏实。
我曾经尝过那种毛茸茸的青果。
那是一种青涩的滋味父亲说等它们长成了就跟蜜一样甜。
于是我只好等待。
等着青色一点点褪去慢慢变成深红。
但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忽然间一夜醒来一树的桃子不翼而飞。
成熟的果实已被父亲偷偷摘下连夜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
我对着橇树哭喊但已经无济于事了。
未成熟的果了是青涩的可是在等待之中煮熟的鸭子往往也会飞。
在生活中需要恰当地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15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涎②窘16文章中写道“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
”请结合原文体会“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突如其来的力量” 1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三堂课”的具体内容并分别指出“三堂课”给了作者哪些启发“三堂课”的具体内容4 ①②③“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①②③六墙①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
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
②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一条僻静的小径。
每次我踯躅zhízhú徘徊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
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云空融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③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
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
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是为了些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
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
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
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
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