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嘉莉妹妹》在中国的接受状况

合集下载

《嘉莉妹妹》中城市空间观念与城市话语

《嘉莉妹妹》中城市空间观念与城市话语

《嘉莉妹妹》中的城市空间观念与城市话语摘要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开始成为文学创造的主题。

德莱塞作为美国城市小说的先驱,在其作品《嘉莉妹妹》中,通过对芝加哥与纽约两个城市空间观念的透视,描述了城市生活给人的神秘感与陌生感,也揭示了城市生活中的道德滑坡、残酷竞争、人性堕落、物欲横流及其这些城市现象所蕴涵的价值观念。

作为小说情节发生的背景,城市话语本身获得了一种“言说”自己的意义,而城市空间本身又展示了它所代表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嘉莉妹妹》城市空间城市话语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品。

德莱塞的小说总是以城市作为故事情节的背景,无论是描写农村姑娘进城谋生的普通人的悲剧,如《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还是反映金融寡头商业斗争和淫荡堕落的上层人物的悲剧,如《欲望三部曲》,或是反映整个美国道德滑坡与精神丧失的民族悲剧,如《美国悲剧》,都是以城市为背景进行创作的,所以德莱塞常常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城市小说的开拓者”。

正如批评家格尔凡特所说:“随着《嘉莉妹妹》的出版,20世纪的美国城市小说产生了。

尽管同时代的其他小说也透视现代城市生活,但却没有一部把主要的城市主体、态度、情绪结合在一起而创作出一种与19世纪文学传统截然不同的新小说。

”城市自古就有,但是工业化时期城市的兴起却使得城市成为在社会文化层面上文学创作的主题,原因是:城市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改变了农业文明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城市成为主导大众社会生活的主要文明形式。

在德莱塞的小说中,城市作为一种普遍的故事背景,既呈现出一种可观的地理位置,又揭示一种主观的生活氛围;作为一种叙述,城市则更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控制与遏制社会主体认知与言说的话语模式。

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罗兰·巴特尔在研究城市符号时说:“城市是一种话语,这个话语是一种真正的语言:城市对居民有一种话语,居民对城市也有一种话语。

《嘉莉妹妹》城市生活中家庭空间的缺失

《嘉莉妹妹》城市生活中家庭空间的缺失

《嘉莉妹妹》城市生活中家庭空间的缺失作者:刘淑倩李紫凌涂慧琴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0期摘要德莱塞在其作品《嘉莉妹妹》中传迭了其独特的城市经验,而本文城市生活角度探讨都市人对家庭空间的认识,家庭空间本应是容纳亲情、爱情、友情的一个空间,而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常常游离于家庭之外从而导致家将不家,生活毫无幸福可言,也最终导致故事悲剧收场。

关键词嘉莉妹妹家庭空间欲望迷失中图分类号:H319.4文献标识码:A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家。

作为“20世纪美国城市小说的开拓者”德莱塞率先揭发了美国资本主义城市生活中的黑幕。

他在作品《嘉莉妹妹》中,以20世纪新兴的大都市芝加哥和纽约为背景,讲述了女主角嘉洛林·米贝最初挣扎在城市的最底层,之后却凭借自己性的魅力取得了美国式的“成功”。

本文拟从《嘉莉妹妹》中体现的城市空间观念来探讨家庭空间的缺失。

传统意义上,家庭从来是情感的归宿、心灵的港湾,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然而在《嘉莉妹妹》中,读者却似乎看不到“家庭”的影子,甚至感受不到它的气息。

1城市面具的诱惑小说开篇第一章以“磁性相吸——身处各种力量的流浪者”为题,德莱塞把城市比作巨型磁铁,吸引着沾染了小资生活习气的农村姑娘嘉莉背井离乡。

“她正十八岁,聪明、胆怯、充满着年轻而又无知的种种幻想。

尽管她在离家时依依不舍,家乡可没有好处让她难以割舍。

”不难看出,家庭对于嘉莉并不极具吸引力,其魅力远抵不过繁华都市的诱惑。

同时,作者为后文中“家庭”被一次次无情地抛弃埋下了伏笔,也似乎预言了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城市在开篇就被德莱塞主观地妖魔化,他说,“大城市具有自身种种诱人的花招,并不亚于那些教导人学坏的诱惑者。

当然。

这些诱惑者比城市渺小得多,也可能更通灵性。

”他以此揭示了城市富丽堂皇的外表隐藏着残酷冷漠的城市空间,将嘉莉无止境的欲望、对家庭的抛弃及道德的堕落全部归咎于城市在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的同时也诱发了人们膨胀的物欲。

嘉莉妹妹在中国的形象变迁

嘉莉妹妹在中国的形象变迁

嘉莉妹妹在中国的形象变迁作者:常晓丹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02期摘要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对嘉莉妹妹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和分析,笔者总结了嘉莉妹妹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不同的形象定位;并试图从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不断变化,分析中国人对嘉莉妹妹的评价不断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嘉莉妹妹价值观审美观中图分类号:I712.06文献标识码:A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对《嘉莉妹妹》的研究及评价德莱赛的处女作《嘉莉妹妹》,历来被称为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经典代表作,因其如实的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发展对人的异化而备受关注。

但是,德莱赛所描写的女主人公嘉莉妹妹却一直备受争议。

在中国文学界对其主人公嘉莉妹妹的研究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笔者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刊登在中国期刊网上的有关《嘉莉妹妹》的文章进行了量化统计。

当笔者输入“嘉莉妹妹”并将时间限定为1979—2009年时,可以搜索到180①篇相关文章。

具体将时间限定在1979—1989年,可以检索到7篇有关《嘉莉妹妹》的作品。

在这7篇文章中,其中有两篇是有关嘉莉妹妹在中国的译介情况的介绍,而其他几篇则将重点放到了对德莱赛自然主义创作观和道德观的探讨上,并没有对嘉莉妹妹这一形象给予足够的关注。

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前10年,中国学术界对嘉莉妹妹的定位仍在阶级批判的侧面;20世纪80年代的集体荣誉和家庭观念之上的中国读者,还无法理解嘉莉的极度个人主义的功利性选择。

当笔者将搜索时间限定到1990—1999年,仅可以检索到9篇相关论文。

这一时期的文章大多从美国的社会背景、作家的自然主义创作手法、以及环境决定论等外在原因为嘉莉的人生抉择辩护。

虽然说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在中国的中心地位已经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但是从中国评论家对《嘉莉妹妹》的研究方向可以看出,他们都在回避《嘉莉妹妹》这一作品中所表现的道德问题和两性问题。

因为像嘉莉这样一个不受任何道德约束的拜金女、没有责任和家庭观念的个人主义代表——“空心人”,是无法与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相融合的,而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尚不能为中国人提供理解嘉莉这一形象的审美经验来源。

城市空间与现代性主体--从空间理论角度解读《嘉莉妹妹》

城市空间与现代性主体--从空间理论角度解读《嘉莉妹妹》
构 的 密 切 关 系
表作《 嘉莉妹妹》 就 是 一个 鲜 明 例证 , 人 物 的身 份 变 化 贯 穿 始 终 .其 中 关 于 1 9世 纪 末 芝 加 哥 和 纽 约 两 个 城 市建筑和环境的大量描写 . 为 我 们 研 究 城 市 空 间 和个 体 身 份 提供 了充 分 的 线 索 。 因 此 , 本文将《 嘉 莉妹妹》 置于 1 9世 纪 末 2 0世 纪 初 美 国 快 速 城 市 化 的 背 景 . 力 图 揭 示 城 市 空 间 与个 体 身 份 和 焦虑 的 内 在联 系 从空 间角度研究《 嘉莉妹妹 》 的 学 术 成 果 尚不 丰 富。 已 有 的 研究 成 果 中 . 比较 突 出的 有 理 查 德 . 利 罕 在 《 文 学 中 的城 市 : 知 识 与 文 化 的 历史 》 中描 述 了德 莱 塞 笔 下 的 美 国城 市 。 利 罕 阐述 了 《 嘉莉妹妹》 中 的 斯宾 塞 哲学基础 . 以及 小 说 中 的城 市 构 形 。 中 国学 者 方 成 的
的 城 市 空 间 和 人 物 心 理 探 讨 城 市 空 间 与 个 体 身 份 建 设 施 与 丰 富资 源 促 使 许 多 外 地 人 涌 入城 市 个 体 身 份 在 聚集 的城 市 空 间 中会 呈 现 出 趋 同 的趋 势 为 了适 应 关键词 : 城 市空间 《 嘉 莉妹 妹 》 现 代 性 主 体 个体 身 城市 生活 , 不同地域 、 不 同种 族 、 不 同宗 教 信 仰 的 人 . 份 同化 异 化 不 得 不 放 弃 某 些 原 先 的 身 份 属性 . 彼 此 之 间 的 相 互 影 响 和 融 合 也 使 得 原 有 的 身 份 属 性 逐 渐 弱 化 除 此 之 现 代 性 主 体 建 构 于 个 体 在 现 代 社 会 追 寻 与 确 认 外 .城 市 消 费文 化 的盛 行 也 使 得 个 体 身 份趋 向一 致 自身 身 份 的 过程 之 中 从 空 间理 论 的 角度 来 看 . 城 市 商 业 建 筑 在 设 计 建 造 之 时 就 力 图抹 平 个 体 身 份 的 差 人 身 份 感 的 模糊 缺 失 与 城 市 空 间 密 不可 分 . 城 市 空 间 异 感 . 有 意地营造一种人 人平等的氛 围 . 以 刺 激 消 费 的设计 、 规 划 与 布 局 对 人 的身 份 会 产 生 同化 与 异 化 作 欲 望 . 鼓 励 市 民消 费 。 用。 两种作用 相互抗争 . 使人的身份成为矛盾体 , 从而 1 . 聚 集 的城 市 空 间 引 发 城 市 人 的 焦 虑 感 城 市 空 间 所 引 发 的 身份 焦 虑 在 城 市 空 间 的 聚 集性 是 指 建 造 布 局 的密 集 性 和 随 城 市 空 间 的 聚集 性 会产 生 城 市 地 文 学 作 品 中 得 到 了剧 烈 的 反应 西 奥 多 . 德 莱 塞 的代 之 而来 的人 口增 长

《嘉莉妹妹》是一部自然主义作品吗?——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嘉莉

《嘉莉妹妹》是一部自然主义作品吗?——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嘉莉

存在主义视角解读该作品 , 认为如果从赫斯特伍德 的视 角来分析 , 在失 去工作 之后 , 他 不能适 应残酷 的社 会环境 ,
最后 自杀身亡 , 这部小说是 自然主义作品 ; 如 果从嘉莉 的视 角来看 , 则要从 两方面来 分析 : 为了在大城 市生存 她不 得 不先后与德鲁埃 、 赫斯特伍德 同居 , 是达尔 文“ 适者生存” 理 论的化身 , 从这个视 角来看 , 此部作 品也算是 自然主
是 的传 统和权 威 。
从存在主义视角来看 , 嘉莉 反叛 当时的社会和 传统 , 有悖 清教主 义思想。她先 后与推 销 员德鲁 埃、 酒吧经理赫斯特伍德两位 男人 同居, 依靠两位
男人 生存 , 这 是荒 诞 的 , 同时 又符 合 达 尔 文 的 “ 适 者 生存 ” 理 论 。她 依 靠 两 位 男人 生存 是 被 迫 的 、 被 引
自然 主义 就 是 达 尔 文 生 物 决 定 论 和 马 克 思 经 济 决
思考这- - @题的哲学思潮 。存在主义强调在敌对 、
冷 漠 的大 干世 界 ( 宇宙) 中 个 人 经 历 的 独特 性 和 孤
独, 视 人 类 的生 存 为 不 可 解 释 的 , 强 调 选 择 的 自由
和 对 自己行 为 的后 果 负 责 。存在 主 义 著 名 的名 言
祥、 杨德娟认为 : “ 美国 自然主义小说深受当时社会 环境的影响。1 9世纪 中期 , 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 , 机械化 代替 了手工操作 , 造成贫富分化 , 普 通百姓
且凌驾于他们的意识之 上。 ” [ 6 ] l 。 在很大程度 上, 赫
义作品 , 但是如果从故事情节发展来看 , 嘉莉积极进 取 , 凭 靠明确 的 目标 、 表演 天赋 、 机灵、 自信 、 勤奋 好学 、 竞争意 识、 要求 男女平等 的现代女性意识而脱颖而 出, 实现 了其美 国梦——物 质上 的成 功 , 成 为百 老汇一颗 耀眼 的明星 , 该小说则不属于 自然主义作品。嘉莉“ 美 国梦” 的实现 固然与两位 男人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的帮助分不开 , 更重要

女性意识与解放:探讨《嘉莉妹妹》中的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与解放:探讨《嘉莉妹妹》中的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与解放:探讨《嘉莉妹妹》中的女性主义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和权益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逐渐兴起并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运动。

《嘉莉妹妹》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在揭示女性生活、女性角色困境和女性主义观点等方面贡献了重要的思考和探索。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嘉莉妹妹》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特别关注主人公嘉莉及其与社会规范的冲突;接着探讨女性受压迫与自我解放的问题,包括新旧社会对女性地位的影响、传统价值观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自我认知与行动对于实现解放的重要性;然后我们将聚焦于爱情、婚姻和性别角色扭曲对于女性身份意义带来的限制,并探讨如何重新定义真实而独特的身份;最后,我们将总结《嘉莉妹妹》中涉及到的女性主义议题,并分享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意识与解放的启示和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前进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嘉莉妹妹》中的女性主义议题,呈现出女性意识与解放的重要性,并为读者提供一种思考女性地位、权益和身份的新视角。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发更广泛的关于女性主义话题的讨论,并促进社会对于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保障的重视。

2. 嘉莉妹妹中的女性形象:2.1 主人公嘉莉的背景与成长经历:《嘉莉妹妹》是一部以主人公嘉莉为中心展开的小说,通过她的故事来探索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嘉莉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家庭,被期望遵循传统的女性角色设定。

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她开始对社会规范和传统价值观产生质疑,并试图推翻这些束缚。

她渴望摆脱单一定义的女性身份,并追求自我实现和自由。

2.2 嘉莉对社会规范的反抗与挑战:在小说中,嘉莉表现出对传统女性角色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她拒绝顺从父母和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勇敢地选择了独立生活,并在追求知识、权力和事业上展现出非凡才华。

她挣扎着摆脱固有思维模式,并通过行动来重新定义自己。

2.3 嘉莉所代表的女性主义观点:嘉莉在小说中代表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和追求。

社会适者 时代之镜——再读德莱塞小说《嘉莉妹妹》

社会适者  时代之镜——再读德莱塞小说《嘉莉妹妹》

时的嘉莉虽然年仅十八岁,涉世不深,但她不仅有很强 心全意地渴念起服饰和美貌来了”,而且“倘使她能得
的利己心,而且已经养成了物质主义的处世态度。小说 到这一切,她是什么代价都愿意付的”。她敏感地认识
的开篇指出像嘉莉这样身份的女子在大都市只有好坏 到,作为炫耀性商品的服饰可以建构身份,创造理想的
两条道路可走,接着通过她和旅行推销员杜洛埃在火 自我。杜洛埃显然深谙此道,他在芝加哥街头再次邂逅
那么是什么致使嘉莉的欲望不断增长的呢?是社会。如厄拜所言,“德莱塞明白,欲望—— —对特定的消费品或 对更高的社会地位的欲望,虽然好像出自个人,但事实上是社会的产物”⑩。他笔下的嘉莉虽生性被动却极易受外 界影响,她在小说中先后做出的四次人生重大抉择,无一不是其欲望所致,同时又无一不凸显出社会价值取向对 其心灵的腐蚀。
屑一顾的。一个人一旦落到这条依稀的界线以下,他就 平步登天的迷梦”,其实仍怀着普通的目的:寄居在城
休想得到女人的顾盼。”鲍德里亚指出,在资本主义消 里的姐姐家里和找一份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然而,
费文化中,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和交 初到芝加哥的经历则使她感受到了物质和金钱的巨
换价值,还具有符号价值。也就是说,消费品被赋予了 大威力。一方面,繁华的都市以其拥有的“财富、时髦、
梦想”輥輱訛,出现了当时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伦所说的“摆 服饰,更重要的是那些比她富有的城市妇女的衣着和
阔性消费”和“金钱竞争”之风。工商业的发展还导致了 派头。那些漂亮的小姐和太太们“推推搡搡、瞧不起她、
REVIEW
“都市化运动”“,人们开始成批地涌入城市,他们认为城 完全不把她放在眼里”,就连衣冠楚楚的女店员打量她
区别社会等级的功能。早在《嘉莉妹妹》发表的前一年, 安逸”使她内心充满了欲望;另一方面,她意识到,这是

从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

从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

从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作者:张磊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5期内容摘要:本文从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出发,以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做出全新阐释。

关键词:接受美学解读《嘉莉妹妹》接受美学是由姚斯和伊瑟尔提出的,主张在“作者·作品·读者”的系统下,将研究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审美接受等方面,力求在历史和社会的条件下考察审美经验。

接受美学就是“读者接受理论”,读者是接受美学的核心。

[1]读者的参与为文学作品注入了生命力。

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想象,恢复文本中被忽略的逻辑关系,体现创作意图的“现实性”。

[2]《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

小说讲述了少女嘉莉从平民变成大明星的过程,细腻刻画了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当时美国都市的生存环境,揭露繁荣外表下社会的阴暗,其文本诞生的社会背景很复杂,读者对此的期待各异。

德莱塞在文本中创制的意义空白有很多,读者对此争论不休。

下文从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两个方面解读《嘉莉妹妹》。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往往有一种期待视野,当读者阅读的作品与自己的期待视野一致甚至超出时,读者对作品的认可和接受的意愿就更强烈。

而且,同一作品,不同时代的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同,也会对这部作品进行新的认识。

[3]文本的大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以基督教为主的保守思想对社会仍有很深远影响。

文本中的男女主角赫斯特伍德和嘉莉却与传统思想有很大背离:抛妻弃子的赫斯特伍德在纽约长期失业,被嘉莉抛弃沦落为乞丐,自杀身亡;乡村少女嘉莉先同杜洛埃同居,与更富有的赫斯特伍德恋爱后移居纽约,成名后步入上流社会。

基督教的传统期待视野中,嘉莉是要走向一无所有和身败名裂的。

然而,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却平步青云,成了大明星,而赫斯特伍德却成了不道德爱情的牺牲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 注 重 意识 形 态 , 断 尝 试 以各 种 极 端 的 手 段 , 抑 国 民 家 庭 受 和 解 读 视 角 是 不 一 样 的 。《 莉 妹 妹 》 嘉 的 嘉
在 中国的接受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
人 生 活 空 间 。 任 何 注 重 私 人 生 活 的 作 品 都 被 扣 上 资 产 阶 级 腐 朽 思 想 的 帽 子 , 而 造 成 读 者 生 存 体 验 、 美体 验 的 扭 曲异 化 。像 进 审 《 莉 妹 妹 》 样 被 看 做 描 写 堕 落 少 女如 何 为 享 受 生 活 而 努 力 的 嘉 这 作 品 , 者 避 之 而 不 及 。所 以 在 此 期 间 , 本 上 没 有 对 《 莉 妹 读 基 嘉

空间理论视角下 的《 嘉莉妹妹》 中国的接受状况 在
李 静
( 州轻工业学院外语系 , 南郑 州 400 ) 郑 河 50 3
摘 要 : 莱 塞 的 名 作 《 莉妹 妹 》 入 中 国 已有 几 十 年 的 历 德 嘉 传 史 , 国读 者 对 《 莉 妹 妹 》 接 受 状 况 也 随 着 中 国社 会 背 景 的 中 嘉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嘉 莉 妹 妹 在 中 国读 者 心 目中的 形 象 已 经 由 堕 落 女
妹》 的评 论 。
读 者在 阅读 之 时 , 理 上对 作 品 已经 形 成 已 有 的 结 构 图 式 , 心
这 种 图 式 , 海 德 格 尔 的话 , 做 “ 结 构 ” 用 叫 前 ,用 尧 斯 的 术 语 , 则
叫 “ 美 经验 的期 待 视 界 ” 期 待 视 界 影 响 读 者 对 作 品 的 理 解 。 审 。 根 据 朱 立 元在 《 受 美 学 导 论 》 的 定 义 , 是 世 界观 和 人 生 观 、 接 中 正 一 般 文化 视 野 、 术 文 化 素 养 和 文 学 能 力四 层 次 、 要 素 的 有机 结 艺 四
践 的社会空间 ,这三个领域 构成辩证统一 的复 杂多重性 。E4  ̄5 [
页1 此 基 础 上 , 在 后现 代地 理 学 家 索 亚提 出 “ 第三 空 间” 论 ,17 理 [4 2 1 页1 三 空 间是 主 体 与 客 体 的统 一 。 而 弥 合 了 物 理 空 间 偏 重 客 第 从 观 、 理 空 间 偏 重 主 观 的二 元 分 裂 对 立 。 是 由于 空 间 的社 会 实 心 正 践 品格 ,第 三 空 间 才 得 以 实现 或 完 成 第 一 空 间 和 第 二 空 间 的辩
对 严酷 的 生 活 压 力 , 利 难 以抵 制推 销 员德 鲁 埃 的 诱 惑 。 他 同 嘉 与 居 。 后 又 爱 上 更 富 裕 的酒 店 经 理 赫 斯 特 伍 德 , 在赫 斯特 伍 德 此 并
的诱 骗 之下 与之 私 奔 到 纽 约 。 可 是 赫 斯 特 伍 德 并 不 能 完全 适 应 纽 约 的 生 活 , 渐 走 上 了 下 坡 路 。嘉 利 只 好 自 己 出 去找 工 作 , 逐 很 快 成 为红 极 一 时 的 演 员 , 赫 斯 特 伍 德 却 被 冻 死 在 街 头 。 《 莉 而 嘉 妹 妹 》 译 人 中 国 已经 有 几 十 年 历 史 。在 不 同 的 历 史 阶 段 , 国 被 中
改 革 开 放 以 前 , 中 国处 在 计 划 经 济 时 代 ,生 活 资 料 平 均 分
配 , 市 化 进 程 相 对 缓 慢 。 们 的生 活 空 间相 对 闭塞 , 们 对 《 城 人 他 嘉
莉妹妹 》 中芝 加 哥 和 纽 约 灯 红 酒 绿 的 都 市 生 活 没 有 概 念 , 难 理 很 解 书 中 主 人 公 的 行 为 。 k / , 化 大 革 命 期 间 , 治 权 力 操 控 者 L' 文 t , 政
《 莉 妹 妹 》 美 国 作 家 德 莱 赛 的 代 表 作 , 版 于 10 嘉 是 出 9 0年 ,
讲 述 的 是 乡 下 姑 娘 嘉 利 独 自到 大 城 市 闯 荡 的 故 事 。 芝 加 哥 , 在 面
验也随之发生变化。读者对《 莉妹妹》 期待视界也在逐渐变 嘉 的
化 , 以 他 们 的阅 读 体 验 也 在 变 化 。 所
证 统 一 。马 克思 曾说 :人 创 造 环境 , 境 也 创 造 人 ” J o页1 “ 环 。 ̄6 [ 可 以 说 人 也 是 空 间 的产 物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中 图分 类 号 : 0 . I 6 1 4
从 空间的维度看 ,中国新 时期的改 革给 中国带来了大规模 的空间重组与空 间开放 。 改革开放以后 ,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性 变 为 新 女 性 , 是 因 为读 者 的 阅读 期 待 视 界 发 生 了变化 。 文 这 本 用 空 间 理 论 分 析 中 国改 革 开 放 以来 发 生 的 变化 . 并进 一 步 说 明
尔 在 《 间 的 生 产 》 中 提 出 以 社会 实践 空 间 为 统 一 的 三 元 辩 证 空 法 , 间 包 括 三 个 领 域 : 观 的物 理 空 间 、 观 的心 理 空 间 和 实 空 客 主
发 展很 快 。 城 市 化 为 主 要 标 志 , 国 的空 间呈 现 出 天 翻 地 覆 大 以 中
变 化 , 以前 任 何 时 候 都 复 杂 多 元 。 者 的 生活 体 验 以及 阅读 体 比 读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O 1 0 - 1 1 0 1 7 — 11 2 l )8 09 - 2
中 国社 会 背 景 变化 对 《 莉 妹 妹 》 中 国 的 接 受 所 产 生 的 影 响 , 嘉 在
揭 示 两 者 之 间的 相 关 性 。 明读 者在 文 学创 作 过 程 的 重要 性 , 说 以 及 生活背景对读者的影响 。 关 键 词 : 会 背景 ; 间理 论 ; 待 视 界 ; 者 接 受 社 空 期 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