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统一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回答2-3题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这启示我们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5、马克思说:“哲学不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在物质世界之内B.生活处处有哲学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可以给人们带来智慧6、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8、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基础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基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哲学表述正确的,哲学是()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生活处处有哲学”是指()A.自古就有哲学B.人人都懂哲学C.生活就是哲学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3.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4.下列关于世界观认识正确的是()A. 世界观人人都有B.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 世界观都是科学的D. 世界观就是哲学5.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依据()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6.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B.哲学就是具体的科学知识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7.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上述观点()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8.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9.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有神论与无神论的斗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10.下列说法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11.下列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世界观体现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12.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8.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C.存在就是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B.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C.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12.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的关系问题③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④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7.甲说:“我在故我思。
”乙则说:“我思故我在。
”从甲乙的观点可以看出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8.“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句话表明( )①哲学不具有时代性②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③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④哲学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8.下面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思维运动的主体是精神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9.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生活与哲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生活与哲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本试卷共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阅读原著B.勤于独立思考C.熟记基本原理D.理论联系实际2.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探索者,他为后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科学著作和哲学社会学著作。
特别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创立,使爱因斯坦从一个宗教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一个唯物的理论者。
他相信并努力探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以及作为这种统一性的表现。
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这充分说明( )A.哲学和科学相互印证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科学来源于哲学思考D.轻视哲学必然导致科学的失败3.2005年5月,北京大学数学系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从该校的理科二号楼九层坠楼身亡。
而仅仅在二个月后,北大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也在同一座楼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大学生自杀的惨剧屡屡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说明( )A.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心理意识决定物质世界D.意识第一性4.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
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农家等思想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这说明( )A.哲学产生于乱世之中B.社会混乱导致思想的混乱C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D思想的多元化推动社会的进步5上述材料进一步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的多元化不利于思想的统一D社会意识总是超越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6最近,路透社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者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困斯坦仅以~分的优势领先于甘地和马克思.这一评选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
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一门探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2. 哲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哲学的主要分支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和政治哲学。
3. 请解释“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存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以及宇宙中物体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4. 认识论主要研究什么?认识论研究的是知识的本质、起源、范围和限制。
5. 伦理学关注的是什么?伦理学关注的是道德行为、道德判断和道德原则。
6. 逻辑学在哲学中扮演什么角色?逻辑学是研究有效推理的原则和形式的学科,它帮助我们区分好的论证和坏的论证。
7. 美学研究的是什么?美学研究的是艺术、美和审美经验的本质和价值。
8. 政治哲学探讨哪些问题?政治哲学探讨政府、正义、法律、权力和公民权利等概念。
9. 请列举三位著名的哲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 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概念,强调了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理论。
- 康德:提出了道德哲学的义务论,强调了理性的自律性。
10. 什么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个人自由、选择和主观经验的重要性。
11. 请解释“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唯一的现实,意识和精神现象都是物质过程的产物。
12. 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精神或意识是现实的基础,物质世界是精神或意识的反映。
13. 请解释“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真理和道德价值是相对的,依赖于个人或文化背景。
14. 什么是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只有通过观察和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15. 请解释“怀疑论”。
怀疑论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对知识和真理持怀疑态度,认为人类无法获得绝对的确定性。
16. 什么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理论,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它们产生的后果,特别是它们如何影响幸福和痛苦。
哲学考试试卷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马克思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哲学产生的根源在于思考B.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生活使人变得聪明D.生活中产生的都是有益的经验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说“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这说明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下列观点不属于世界观的是A.人类社会是曲折前进的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4.与下面右侧漫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天文机构精确预报日全食现象发生的时间B.种种迹象表明人类是不可能找到马航失联飞机的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D.我国“蛟龙”号探测器2012年成功下潜7026米5.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营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下列关于物质的“运动与静止”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绝对运动之中B. 人的思维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可以脱离物质C. 有些物质有规律的运动,有些则不是D.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8、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我命由我不由天C.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D. 苍天存千古,多少兴亡事,天行自健,春夏秋冬。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

《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在以下各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革的思想结晶2、孔子提出“畏天命。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辩证统一的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5、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这说明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D.世界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6、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题精选

《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做完后用2B铅笔把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坚定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
这一说法体现了C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预言都能最终实现2.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地和,万物生,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上述观点B①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3.“存在即被感知”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两类哲学观点因对意识的不同理解而分属不同的基本形态。
要正确区分这两种形态,必须理解D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B.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区别C.物质与自然科学中的原子的区别D.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区别4.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AA.它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它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5.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A.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6.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
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上述事实说明C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④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科学发展观不仅从哲学理论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从我国国情出发揭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己任,在西方哲学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改革开放为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事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上述材料表明( )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哲学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2、“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②④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___的回答。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4、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5、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无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埃及金字塔上的这段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6、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这种观点(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D.回避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没有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7、“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恩格斯的话告诉我们( )A.当时的哲学思想是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在精神上的反映B.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哲学作为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对政治起着决定性作用D.哲学本身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9、“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
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0、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11、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了。
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树木。
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动,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
题中材料告诉我们()A.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受惩罚B.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的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12、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红灯停车时去吃。
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
这一观点()A.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有意识B.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13、.大力发扬“越过千山万水”“想过千方百计”“说过千言万语”“经过千难万险”“吃过千辛万苦”的“五千精神”,是浙江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这表明(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14、“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15、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C.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16、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该病于每年春季开始多发,4月至5月病例增加明显,5月至7月发病形成高峰,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
我国相关专家提醒为人父母者,外出踏青、春游时要足够重视孩子的周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病菌通过多渠道传入人体。
这给我们的警示是()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条件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1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18、下边漫画《刚出壳的鸡》的哲学寓意是( )A.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C.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19、有些人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不能模仿人类的喜怒哀乐,不能像人类一样产生爱恨等思想感情,更不会有复杂的心理行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机械规划的再现,就彻底否定了人工智能。
这种“否定”与“辩证的否定”的区别在于( )①前者是简单地否定一切,后者是既肯定又否定②前者否认事物的前进和发展,后者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③前者割裂了事物的联系,后者承认旧事物是新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前者强调尊重规则和权威,后者要求树立创新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我国科学家近日实现了核动力中燃烧后的核燃料铀钚材料回收,如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意味着在我国现有核电规模下,我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我国科学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经历多次失败但仍坚持不懈终于实现这一重要科技创新,从哲学角度体现了(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基础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下列选项中与该观点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山不厌高,水不厌深②乱生于治,怯生于勇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④坚持辩证否定,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3、深圳30年的发展证明中央设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
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区的优势也在逐步减弱。
专家建议,未来特区发展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进行创新。
专家强调创新是因为( )①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能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③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④创新既要立足实践,又要尊重权威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4、“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而忘其大美。
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这是《桓公知士》中,齐桓公对大臣们阻挠任用宁戚为齐国大夫所做出的答复。
齐桓公坚持将宁戚“以为卿相”,并在其辅佐下成就了霸业。
这则故事启示人们在对人才的选拔上要( )A.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B.坚持辩证的否定观C.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D.抓住主要矛盾25、“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
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26、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增强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动;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
加强“车德”建设,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决定意识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思想决定行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这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哲理是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8、广大新闻工作者响应中央号召,积极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
集中推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报道,新闻报道更为清新务实。
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实践主体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唯一途径C.新闻报道引导和决定社会发展变化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存的如实反映29、在实际生活中,文明、分享、服务、奉献的理念能够给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带来积极的变化。
这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B.真正的哲学是人类认识精神上的精华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和社会历史性30、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