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合集下载

课件11: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件11: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流向:逆时针
性质:大洋东部为__暖__流__,西部为 _寒__流__。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全球性的环流——西风漂流、南极外围 洋流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冬季:逆时针(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赤道逆流)
夏季:顺时针 (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流、南赤道暖流)
加那利 寒流
北冰洋南下冷水 北 海 渔 场
北大西洋暖流
千岛寒流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纽芬兰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秘鲁渔场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上升补偿流海区形成大渔场。
哥 伦 布
37天
1492年
1493年
20天
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 因。
【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 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 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寒流。 依据: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 ℃的海区流 向水温高于24 ℃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 低)。 (3)较多。 依据: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 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 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 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的夏季风成因是南半球的信风 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 (2)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显示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3)秘鲁渔 场成因知识的迁移。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 风,使沿岸表层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涌,带来丰富营养盐类, 吸引鱼群。(4)该地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受冬、夏季皆来 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以及夏季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

第2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1课时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第2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1课时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第2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洋流的概念、两种类型及含义、洋流运动的动力和导致运动方向改变的因素;2.能画出洋流模式图;3.能在世界地图中画世界洋流分布图,并记住各洋流的名称。

二、知识链接寒暖流的判读方法:(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甲图;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乙图。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

如下图:(3)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三、预习题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1)~(3)题。

(1)若AB线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2)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印度洋D.南大西洋(3)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 ( )①风海流;②暖流;③寒流;④补偿流。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四、课堂探究1.洋流的含义(1)什么是洋流?什么是暖流?什么是寒流?(2)一般来讲,暖流的流向是从什么纬度流向什么纬度?寒流呢?(3)洋流运动的动力是什么?洋流前进时,还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其运动方向?2.洋流模式(1)三圈环流与洋流模式先在左图中标出纬度,然后在图中适当位置写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画出风带的风向。

结合左图,在右图中补画箭头以表示洋流运动的方向。

归纳总结:在洋流模式图中,北半球的中低纬海区洋流呈_____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洋流呈_____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_____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_____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件资料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件资料

观察图3.5,归纳太平洋洋流的分 布规律
逆时针
顺时针环流
逆时针环流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思考:南半球中高纬度也形成与北半球一样的 大洋环流吗?若是没有形成,原因是什么?
南半球中高纬陆地面积小,形成连续 的西风漂流以及南极环流。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将归纳出的洋流分布画成简单的模式图。
(提示:注意纬度位置确定,0度、30度、60度纬线)
A 暖流
B 寒流
40ºN 30ºN
C 寒流
暖流 D
30ºS 40ºS
• 4、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
盛行风吹拂现成的洋流,盛行风是海洋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
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密度流:
海水温度、盐度差异
密度差异 密度流
补偿流:
由上述原因
出发海区海水减少
相邻海区海水 补充而形成
60° 30° 0°
30° 60°
印度洋洋流的分布 规律
北印度洋的洋流有 什么特点? 逆 时 针
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大洋环流规律
北印 冬季:东北季风 洋流呈 时逆针流动 度洋 夏季:西南季风 洋流呈 时针顺流动
冬季
夏季
逆 顺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流向: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性质:大洋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
少。



海滨的沙漠
东 澳
而东暖流部使降水温
大 水升较高多,空?气湿
利 亚 暖
度增大,降水 多。

澳大利亚西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件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件

L________
印度洋 Q厄加勒斯暖流,R________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 (1)平衡________:促进________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 换。 (2)沿岸暖 寒流 流: :
2.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1)寒暖流交汇:日本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 (2)上升流:秘鲁渔场。
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1)原污染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2)其他海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例1] 读下图,回答:
(1)判断A、B两图中洋流的性质 A________B________ (2)判断甲、乙两点所在半球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根据两图中的条件,在太平洋的相应洋流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 在大西洋中的相应洋流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的形成
降温减湿
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 环境的形成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渔场分布与洋流有关: (1)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大渔场 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原因分析:①寒暖流交汇海区,海水受扰动,可将下层 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 饵料。
解析 根据等值线的数值是向南递减还是向北递减,可 判断所在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凡等值线的数值向北递减 即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洋流从水温高的地方流向水温 低的地方即为寒流,反之为暖流。
答案 (1)寒流 暖流 (2)北半球 南半球 (3)加利福 尼亚寒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加那利寒流
巴西暖流
特别提醒:等值线图判读要做到:①看等值线数值的变 化,据此分析南、北半球 ②看等值线的弯曲,以便于分析 其实质特征和影响因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3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其他地区通行的版本中都占有重要篇幅, 是高一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章节。

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 教材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是第三章内容的核心, 又与第二章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既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 又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埋下伏笔, 因此,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本章的重点, 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前期备课——构建课堂框架结构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 内容比较难, 探究的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逻辑性比较强, 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我对该部分教材进行了以下研究:(一)明确设计理念。

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为了凝练学生的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地理学科的教育要围绕这四个核心素养来开展, 所以课程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地理的核心素养。

因此, 我设计本堂课的理念是: 以大规模海水运动为学习的知识载体,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探究规律成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解读课程标准。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上的阐述是“运用地图,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把握这条标准要注意三个关键词“地图”、“归纳”和“规律”。

因此对本堂课的要求是从观察现象到呈现规律,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三)把控学生学情, 精准施教。

学情有利方面:1.高一学生对自然地理特别是一些未解之谜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这促使他们理性思考, 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

并且在课外阅读中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表象。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判别方法?
全球风带
东北信风
赤道暖流 东南信风
西风带
赤道逆流
东风带
3、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方向环流 东暖西寒 (3)南极大陆外围:西风漂流
( 2)
( 1)
( 1) ( 3)
分布规律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 2)
( 1)
( 1) ( 3)Biblioteka 西风漂流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图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 3、对海洋污染:利于污染物扩散,使污染范围扩大 4、对航海事业: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反之则慢 三、厄尔尼诺
厄 尔 尼 诺 现 象
印尼的森林大火
澳洲的干旱
“El Nino”原为渔民称呼圣诞节期间在厄瓜多尔和秘鲁北 部沿海水域出现的暖水现象。后来则被用来称呼范围 很广、持续时间很长的海面升温。现在在讨论海-气相 互作用中提及的厄尔尼诺现象即为水温上升异常发展的 现象。
成因: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 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 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 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 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东 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 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 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 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 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第二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共15张PPT)

第二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共15张PPT)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2
补偿流
上升流
盛行风




水平补偿流
下沉流
3
密度流
大西洋
盐度小 密度小
密度流
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 海底山脉
①降水稀少 ②蒸发旺盛 ③河流很少 ④相对封闭
第2课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八公山人
第2课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 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划分)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吗?
不一定。 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
②南北向洋流,流向赤道的是寒流, 流向两极的是暖流(仅适用于此模型)
冬季风 夏季风
北半球在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洋流都是暖流,而南半球 在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试分析其原因。
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区的 水温;漂浮的冰山融化吸收大量热量;南极大陆强劲 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盛行风
3、影响洋流的形成的因素及类型
(1)影响洋流的形成的因素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地转偏向力
(2)洋流的类型(按成因划分)陆地形状
1
风海流
盛行风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4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1:48:5501:48:5501:489/4/2021 1:48:55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401:48:5501:48Sep-214-Sep-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1:48:5501:48:5501:48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经典课件)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经典课件)

西风飘流
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飘流
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3、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
北顺南逆(反气旋型)
大洋东部为寒流,大洋西部为暖流 (2)副极地环流(北半球中高纬 度海区)逆时针(气旋型) 大洋东部为暖流,大洋西部为寒流
(1)副热带环流(中低纬度海区)
法与气温等温线的判断方法相类似。
(1)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 若某海区水温南高北低,则表明该海区位于北半球;反之, 则位于南半球。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出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海水等温线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则该洋流为寒流。
世界四大渔场
北 海 渔 场 纽 芬 兰 渔 场
北海道渔场
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类型 海洋污染 影响 典例
加快净化速度, 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农药 扩大污染范围 顺流加速,逆 流减速;寒暖 流相遇形成海 雾,对航行不 利。
明代郑和下西洋出发时选在冬季,返 回时选在夏季,原因是冬季借助冬季 风和我国南下沿岸流,在北印度洋借 助东北季风洋流;夏季借助北印度洋 西南季风,在太平洋借助夏季风和台 湾暖流
海洋航行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寒流 寒流
C 北半球 D 南半球
暖流 暖流
东北信风
赤道暖流 东南信风
西风带
赤道逆流
东风带
北印度洋海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案设计与反思
课标要求:
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教案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分类
、能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对比能力。

、通过展示和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让学生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并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实际。

教案重点: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通过考虑大陆的轮廓情况进一步分析描绘全球洋流分布。

教案难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案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案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

学法指导:
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课时安排:课时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用故事] 展示几副泰坦尼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泰坦尼
克号沉船事件吧!它沉没的原因是由于在北纬度撞上了冰山,导致船体进水而沉没。

我们都知道在北纬度的海域是不可能发育这样大的冰山的,那么这座冰山来自哪里呢?又是怎样的力使它到达这里而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呢?”导入新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例子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目标:
1、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2、洋流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明确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把握学习目标。

一、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洋流的概念”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组内合作探究]洋流的分类及成因?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寒流和暖流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这样让学生一方面对寒暖流概念的理解上更加深入,寒流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那么从纬度上讲,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所以寒流应该是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北半球为自北向南,南半球为自南向北;暖流是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南半球为自北向南,北半球为自南向北。

二是为了让学生在后面总结洋流分布规律时,能快速判断出寒流和暖流打好基础。

洋流成因分析时,教师提问这些洋流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会在大洋上形成这样的流动方向呢?从而让学生分析可以得出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动力,所以我们把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运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之为风海流。

二、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组内合作探究]
在讲洋流成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世界气压带风带相关内容,进而让学生们思考在风力的作用下海水会发生怎样的运动?并要求学生结合课本页的活动,画出世界六大风带并标出名称,再对应的画出洋流的运动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启发学生分析地转偏向力对洋流流向的影响,并注意提醒学生考虑陆地轮廓对洋流流向的作用)。

在赤道两侧,南北半球的信风分别驱动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形成南北赤道暖
流,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到陆地阻挡,一小部分回头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向较高纬度流,至中纬度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到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折向高纬度,加入极地环流,一部分折向低纬度,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

全球形成了分别以副极地,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世界气压带风带相关内容,分析在其影响下海水的运动规律。

这样既复习了原来所学的内容,同时又对其加以运用的。

随后由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代表提出疑问和意见或是相互间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最后由教师对共性疑问进行引导分析,师生共同完成世界洋流模式图的绘制和分析。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即世界洋流模式图中形成四个环流圈,他们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中低纬海区和中高纬海区,其中前者以副热带为中心,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后者以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教师承转,以上洋流模式是在理想大洋中完成的,实际情况下是否与该模式一致呢?随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画的模式图和课本页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异同?采取小组抢答的形式。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可能在注意力和情绪上有所倦怠,所以采用小组抢答加分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完成本环节的任务。

另外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讨规律。

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点,比如南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不同,北印度洋的洋流运动呈现的季节性特征等,教师可结合课本页读图思考题,适当引导并分析原因,同进总结归纳各大洋中低纬度,中高纬度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
、中低纬环流和模式一样,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中高纬环流,北逆南无,西寒东暖。

由于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了连续的西风漂流,在极地东风吹拂下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并且它们都为寒流性质。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顺冬逆。

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反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总结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现在同学们知道冰山是怎样到达北纬°的了吗?(洋流)
根据本节的知识结构和所讲的内容,带着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主要的知识(洋流概念、分类、成因及分布规律)。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设置几道常规性练习(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