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一期末模拟考卷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峰回路转(fēng)雅俗共赏(sú)B. 恍然大悟(huǎng)倾盆大雨(pén)恍若隔世(wǎng)C. 遐想(xiá)载歌载舞(zài)独树一帜(shù)D. 沉鱼落雁(diàn)红颜薄命(bó)指点江山(zh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D. 他的演讲既有激情,又有深度,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
”毛泽东主席的这两句话,道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
B.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C.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讲解了实际应用,第三部分提供了案例分析。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的雨,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大地。
B.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塔。
C. 他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洞察着世界的奥秘。
D. 那朵花,犹如一位美丽的仙子,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5. 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B. 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D. 那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少年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高一语文试卷模拟题期末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招摇过市(zhāo yáo guò shì)B. 遥相呼应(yáo xiāng hù yìng)C. 惊愕(jīng è)D. 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疫苗,这种疫苗有望为人类抗击新冠病毒提供有力武器。
B. 由于他工作勤奋,成绩优异,因此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而且锻炼了团队精神。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个问题非常棘手,我实在想不出解决办法。
B. 在这次活动中,他表现出色,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C. 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一读再读。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音乐、画画、旅游,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B. 他说:“这次旅行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结识了许多朋友。
”C.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讨论、研究。
D.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朵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B. 大海像一面镜子,映出了天空的美丽景色。
C.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D. 那座山就像一位勇士,屹立在风雨中。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请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各地高一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huàn)B. 莫衷一是(zhōng)C. 贻笑大方(yí)D. 畏首畏尾(wè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精神生活却越来越空虚。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翻开来看。
(逗号应改为句号)B. 他喜欢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冒号应改为破折号)C. “请问您有什么问题?”服务员微笑着问道。
(问号应改为句号)D. 他对文学、历史、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
(顿号应改为逗号)4.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
B.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色,一鸣惊人。
C. 他的文章写得非常优美,读起来如行云流水。
D. 她为人谦逊,从不张扬自己。
5.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悲欢离合是人生常态,唯有保持乐观心态,才能度过难关。
B.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C. 她的演讲富有激情,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D. 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博大精深,独具特色。
其中,木结构建筑尤为引人注目。
木结构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榫卯结构,无需使用钉子。
这种结构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民居、宫殿、寺庙等建筑中。
木结构建筑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1. 材质优良:木材具有质地坚硬、纹理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是理想的建筑材料。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卷01(参考答案)(统编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B2.(3分)A3.(3分)C4.(4分)①材料一划线部分侧重于从人内在的价值倾向的角度。
(1分)乡愁成为圈层结构形态呈现时,人的个体价值渐渐让位于群体价值和人类价值,人愈趋于理性和哲学化,导致个体感情无处安放。
(1分)②材料二划线部分侧重于人对外在的生活环境的依赖的角度。
(1分)因为进城的人在文化上可能保留着原有的文化和价值认同,所以人们游走在城乡之间,进而生发了“有家难归”“有根难依”的情感体验。
(1分)5.(6分)①乡愁的圈层式结构是指乡愁是一个基于个体记忆又不断外向放大的概念,愈趋于中心愈浓烈,愈趋于边缘愈淡化。
(2分)②这种圈层式结构是受血缘和地缘影响的。
家庭与社会圈子的范围是可变的,且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2分)③因时代变迁,由于“己”在生活感受与情感体验等多方面产生了变化,“家”与“乡”的概念也不断扩大,从而引发甚至加速了乡愁概念的扩大。
随着圈层式结构的扩大,乡愁也正由个体、群体进而扩展为全社会共有的乡愁。
(2分)6.(3分)D7.(3分)B8.(4分)①第一次呼告是“我”听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杀害时,“我”急需一支枪来手刃仇敌,表达一名战士对战斗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
(2分)②第二、三次呼告是在屋外敌机轰鸣时,“我”急需一支枪来保护怀中的孩子,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2分)9.(6分)示例一:这个评价适合本文。
①本文围绕“黄豆”展开,没有直接写正面战争的炮火,选材角度独特;(2分)②本文表现了“我”对枪与战士意义的思考,这在战争题材小说中显得独特;(2分)③本文善用细节描写,比如孩子努力啃咬黄豆的过程,文笔细腻,极富感染力。
(2分)示例二:这个评价不适合本文。
①丈夫被敌人杀害后哀痛无助的大嫂,是战争题材小说中常见的百姓形象;(2分)②“我”宿营的村庄被战争破坏,环境凋敝,是战争中的典型环境;(2分)③“我”多次强烈呼唤武器,要求敌人血债血还,是战争题材小说常见的主题。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精疲力尽沸沸扬扬B. 恍若隔世欣欣向荣震耳欲聋C. 美轮美奂妄自菲薄谈笑风生D. 恣意妄为瞬息万变瞠目结舌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充分说明了他具有强烈的上进心。
B. 她不仅学习好,还担任了学生会主席,是同学们的榜样。
C. 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D.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这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勇士救了一个美丽的公主。
C. 他从书中得到了很多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D. 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他的声音洪亮,引人注目。
4.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气馁,要勇敢地迎难而上。
C. 他的演讲生动有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D.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
B. 他的表演非常精彩,让观众们如痴如醉。
C. 他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人缘非常好。
D. 这座大楼巍峨壮观,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 下列词语中,下列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水滴石穿:形容()8.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结果。
9. 下列各句中,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10. 下列各句中,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是指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观点或情感。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心被“浅阅读”过滤掉文化营养数据显示,电脑游戏、电视和音像制品成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三种媒体,而传统概念上的课外书籍等,已经在未成年人的阅读生活中“失宠”。
许多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却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导致文字运用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该怎么表达,但就是书写不出来。
”笔者认为,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这种让人忧虑的变化,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当前“快餐文化”时代种种世相的必然映射。
“快餐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浅阅读”盛行——所谓“浅阅读”,即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
在这种前提下,无论阅读容还是方式都与传统的阅读大不相同: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解、解构为上,或只以感官的刺激为是,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是以动漫、图像等为主,文字为辅。
即所谓“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容,以‘知道’代替‘知识’”。
往深处看,这种“浅阅读”及其衍生的“读图时代”“动漫时代”,似乎是文化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必然、一种宿命。
近年来,随着经济开放,文化也日益交融,借助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以商业利益为唯一目的的文化工业日益兴盛。
于是,我们看到了大批的肥皂剧,大批被戏说的名著,大批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电子游戏,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和畅销书……但是,由于文化工业的真实目的只是利润,而并不是想要真正服务于艺术,所以很多容是刻意炮制的,与真正的艺术创造相去甚远。
当然,这些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它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情况下的现实需求。
但是,如果这种浅阅读过多地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多到影响其文字阅读兴趣的程度,无论如何都是需要引起警惕的——我担心这种工业化的“加工”会把真正的文化“滤”走,只剩下一堆看似文化的泡沫。
这会不会让我们的下一代在文化方面患上营养不良症?阅读生活的成功与否,对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方向有很大影响。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阅读,因为阅读真正有价值的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种美学修养熏的过程,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也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一个人如果不经过一段艰苦的阅读历程,想要达到必要的思维深度将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一代人均是如此,文化便无法有效传承。
抽空了文化核的时代,其发展也将失去方向。
所以,虽然很难,虽然不无合理性,但对“读图时代”还是要警惕。
1.下列关于“浅阅读”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浅阅读”是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浅阅读”的盛行是“快餐文化”的最大特点。
B.“浅阅读”作为文化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必然、一种宿命,是随着经济开放,文化日益交融,文化工业日益兴盛而出现的现象。
C.“浅阅读”追求的是“无厘头”式的消解、解构,有的时候只追求感官的刺激,充满了游戏精神以及荒诞不经的色彩。
D.“浅阅读”的阅读方式以动漫、图像等为主,文字为辅,即所谓“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容”,这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大不相同。
2.下列不属于“浅阅读”的危害的一项是( )A.对电脑游戏、电视和音像制品的偏爱,使许多孩子降低乃至失去对文字阅读的兴趣,也导致他们的文字运用能力大幅度下降。
B.“浅阅读”影响了未成年人对阅读深度、思维深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追求,对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方向有很大影响。
C.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文化工业,可能会把真正的文化“滤”走,只剩下一堆看似文化的泡沫,使下一代文化营养缺失。
D.如果一代人均是以“知道”代替“知识”的“浅阅读”方式阅读,我们的优秀文化便无法有效传承和发展。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阅读取向的变化,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时代种种世相的映射,令人忧虑,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B.随着文化工业的日益兴盛,很多容是刻意炮制的,毫无艺术价值的文化产品被生产出来,但这与真正的艺术创造相去甚远。
C.阅读真正有价值的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美学修养熏、人文情怀养成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是有益的。
D.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文化有效传承,对于文化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文化”以及盛行的“浅阅读”,我们应当坚决抵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其后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仪佯去,厚币委质事楚,曰:“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仪,遂绝齐,使使如受地。
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
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战于蓝田。
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割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仪而甘心焉。
”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袖怀王竟听袖复释去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仪?”怀王悔,追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不。
复之,竟死于而归葬。
令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甚任之任:信任B.乃令仪佯去去:离开C.仪与王约六里约:大约D.欲与怀王会会:会面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袖/怀王竟听/袖复释去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袖/怀王竟听袖/复释去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袖/怀王竟听袖/复释去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袖/怀王竟听/袖复释去仪6.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昭王派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地作战,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子兰劝楚王前往国,不要拒绝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7.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亡走,不。
复之,竟死于而归葬。
(5分)⑵臣与将军戮力而攻,将军战,臣战,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得复见将军于此。
(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8~9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溪鸟勅鸟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溪鸟勅鸟(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②柘(zhè):一种树。
8.诗歌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9.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话是:“,。
”(2)“,”两句是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批判了把生死等同的说法,认为那是无知妄说。
乙选考题(25分)请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选定答题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的小题。
然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蒲公英情人欧•亨利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
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
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
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漂亮的打印菜单。
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
老舒伦堡十分高兴。
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餐桌的菜单打印。
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
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
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
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
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
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
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
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
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
在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
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
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
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
”沃尔特是这样说的。
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
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
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卡片就能准备妥当。
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
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
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
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
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
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
卡片必须得打完。
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
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
7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
7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
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