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义是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凡是从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说: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②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
我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
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③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
一位在张北研究语言的朋友说,这一带不但语言上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
”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④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往往会忽略,但是它无时无处不存在。
一个新生儿出生的瞬间,心脏的瓣膜自动生成,心脏开始跳动,血液从主动脉流向肺部的毛细血管,呼吸以第一声哭喊的形式开始。
这是每个人进行的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传播,他或她用原声性听觉符号的表现形式之一——哭,发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我活了,我来到了人世!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或她运用自身具备的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得到了母亲的乳汁,看到了亲人们的笑脸,听到了最初不懂,但天然能够掌握的母语。
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能地调动一切,动用自己的全部感觉,努力把握着身体以外的世界。
当我们学会说话、能够思考的时候,会进一步感觉到,任何行动,包括思想,如果没有信息的传递和接受,都无法进行。
即使做梦,仔细想想,梦中的白马王子或妖魔鬼怪的样子,不也是在用母语给自己描绘吗?以下的情形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她冷静下来,细细一想,看来确实是自己错了。
她对自己说:必须赶紧找到他,认个错,不然机会错过,这份工作就泡汤了。
她急忙下楼,飞也似的跑向办公主楼。
在这里,“她"的思考和自言自语,是典型的自身信息传播。
正是这种自身的信息传播在头脑中几个来回的交流(我们一度采用“思想斗争”这个概念来描述它),最终决定了她后来采取的行动。
昨天下午5点20分左右,读者陈先生开车自北向南经过西三环航天桥上时,目睹了一辆桑塔纳车自燃的全过程,热爱摄影的他记录下了这组画面。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必考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qiān xùn)花枝招展(zhāo zhǎn)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碧空如洗(bì kōng rú xǐ)略知一二(lüè zhī yī èr)C. 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D. 遒劲有力(qiú jìng yǒu lì)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喜闻乐见(xǐ wén lè ji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限制化工企业排放污染物。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面银镜,照亮了寂静的夜晚。
B. 这座山峰犹如一位巨人,屹立在天地之间。
C. 她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D. 他的智慧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精彩绝伦(jīng cǎi jué lún)无与伦比(wú yǔ lún bǐ)B.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惊险刺激(jīng xiǎn cì jī)C. 胸怀壮志(xiōng huái zhuàng zhì)壮志凌云(zhuàng zhì líng yún)D.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精神抖擞(jīng shén dǒu sǒu)5.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é è)恍若(huǎng ruò)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B. 殷切(yīn qiè)蹉跎(cuō tuó)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C. 谨慎(jǐn shèn)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鸿毛泰山(hóng máo tài shān)D. 峰回路转(fēng huí huí zhuǎn)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对教学计划进行大幅度调整。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D. 他的演讲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3. 下列词语中,不能用来形容“人”的一项是()A. 娴熟B. 狡猾C. 轻盈D. 悠闲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如同一位勇敢的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B. 那一片片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C. 他的笑声如同百灵鸟的歌声,清脆悦耳。
D. 他的眼神如同利剑,直指人心。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下列词语的正确书写是:()(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5)______7. 下列名句的出处是:()(1)______ ,______ 。
高一语文试卷期末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落雁)B. 落英缤纷(落英)C. 惊弓之鸟(弓箭)D. 惊世骇俗(惊世)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雨虽然下得不大,但是路上的行人仍然很难行走。
B.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每天坚持早睡早起。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D. 他的发言不仅语言生动,而且富有哲理,令人印象深刻。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名曹沾。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原名吴承恩。
C.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原名罗贯中。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原名施耐庵。
5.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坚定与坚定B. 愉快与愉快C. 聪明与明智D. 高兴与快乐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等待着我去挖掘。
(比喻)B. 他的声音就像一首动听的歌,让人陶醉。
(拟人)C. 那个女孩的笑容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夸张)D. 这座山连绵起伏,宛如一条巨龙。
(排比)7.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坚定(jiān dìng)落款(luò kuǎn)B. 担忧(dān yōu)火柴(huǒ chái)C. 拼搏(pīn bó)领略(lǐng lüè)D. 走路(zǒu lù)拼凑(pīn còu)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因为它可以让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错误。
由原文“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可知,这“大概30%”的税收并非全都是丝路贸易带来的。
)2.D (“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错误。
依据原文“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只能得出“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的结论,不能得出“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的结论。
)3.C (“双向共赢”观点的内容在材料一的第二段。
原文以“佛教的倒流”为例,说明“双向共赢”的涵义,是佛教东传后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高度,然后又传回中亚、印度。
可见“双向共赢”观点的关键在于交流的内容经过对方改造发展后,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再传回原产地,对原产地有所帮助。
A项讲的是欧洲借鉴中国瓷器艺术,使得欧洲瓷器具有了独特的瓷器艺术;B项讲的是苜蓿传入中国,对中国骑兵的帮助;D项讲的是茶叶传入欧洲并流行的原因。
这三项只说明物产交流后对传入的地区有作用,没有在得到更高的发展以后促进输出地区的进步。
而波斯锦是在中国丝绸制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对中国丝绸制造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
故选C。
)4.B (根据图表地区Ⅰ的特产项目及“丝绸产品”的“产品生产”地等内容可知,地区Ⅰ为丝绸之路贸易的东段,地区Ⅱ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段。
而材料二的首句“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表明,丝绸之路的东段,指从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之间的地区。
换言之,丝绸之路的东段,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到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区,并不是“以东”没有终点的地区。
)5.①沿线民族的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
②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促进了丝路的长期繁荣。
③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交换和运输的推动。
(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丝绸之路贸易之所以能够进行且长期繁荣,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的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有关。
语文高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使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旅客们纷纷表示不满。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大家一读。
2.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 jiàng)倔强(juè jiàng)B. 蹉跎(cuō tuó)蹉跎(cuō suō)C. 筵席(yán xí)筵席(yán qí)D. 徜徉(cháng yáng)徜徉(táng yáng)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
B. 他做事总是不拘小节,真是不修边幅。
C. 他因为一时冲动,竟然做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D. 他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仍然谦虚谨慎,真是不骄不躁。
4-20. 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
”2.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
”3. 请填写《出师表》中的名句:“臣本布衣,______。
”4-10. 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2. 文章中提到的“他”具有哪些特点?(5分)3.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5分)4-10. 略。
四、古文翻译(共20分)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分)2.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山东省枣庄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枣庄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模拟检测考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作答时,请将选择题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
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
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如何建设乡村文化。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
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
一是农耕文化。
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
二是乡村手艺。
像木匠、石匠、篾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
三是乡村景观文化。
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
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
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乡村。
由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每一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都不尽相同。
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
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
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
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
二是乡村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 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物形象的创造,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它同样具备电影艺术的所有文化品质和美学特征,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
国外的动画电影,其美学特征非常清晰,一看就知道,这是美国的,这是日本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比如日本的动漫,尤其注意塑造自己的民族英雄形象,赋予人物极强的民族个性特征,他们的动漫形象已成为日本公民中的一个成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动画形象,至今深入人心。
比如孙悟空、阿凡提、哪吒、三毛、葫芦兄弟、小蝌蚪、三个和尚等等。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的推进,中国动画电影从资金投入到题材拓展、风格定位等诸方面全面开始学习好莱坞和日本。
遗憾的是,这种学习很多却变成了跟风和模仿,跟在好莱坞和日本之后亦步亦趋,除了学到了别人的风格和技术,并没有学到好莱坞和日本动画中最动人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反而因为太想追求国际化而丢弃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到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动画作品不是太像日本动画形象就是照搬好莱坞的创意。
因此,无论从形式还是人物塑造上,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特征亟待重新建构。
分析中国一些不成功的动画电影,除了题材贪大,主要是缺少幽默、诙谐、轻松的故事,缺少贴近现实、贴近常人情感的故事。
动画人物太过沉重,动辄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无所不能,人物身上往往集合了所有人的品格,附加的东西过多,缺乏个性塑造,缺乏想象力,成人观众看得都喘不过气,何况小观众!相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恰恰是来自观众对片中形象的喜爱。
比如灰太狼这个形象,本应是个反面形象,片中对它人格化的塑造却非常贴近现实生活,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妻管严”,经常挨老婆平底锅的痛打,总想抓个小羊来巴结老婆;比如风靡全球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极其张扬、自作高傲、不可一世的唐老鸭,总是被可爱、温和、智慧的米老鼠捉弄,二者性格对比非常强烈;《西游记》的成功也是因为师兄四人鲜明的性格特征差异,孙悟空虽能上天入地,却抵不过师傅唐僧的一句咒语,师徒四人皆优缺点共存,不是完人和超人,以上的这些成功形象都能和现实中的人物找到对应的人物性格。
所以,在动画形象塑造上,无论是神话、科幻中的形象,还是现实中的形象,都要有血有肉,要落地,切忌云里雾里,缺少人格化和贴近性。
动画电影更能实现人们无法实现的梦想,刻画出鲜明的个性形象。
比如灰太狼的老婆一平底锅下去就把灰太狼敲扁了、唐老鸭常常被米老鼠用外力挤成一张纸片儿、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两个夸张的头型对比、胖熊猫的超强武功等等夸张的表现,都是深化人物性格的手段。
动画形象的塑造,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要什么形象就有什么形象,要什么演技就有什么演技。
随着动画技术的进步和动画从业者对动画技术掌控能力的提高,动画电影的成本是可预知的,可能会越来越低,因此,动画电影产业的前景非常乐观。
综观我们的动画电影创作,不外乎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形象。
首先从历史文化名人中寻找形象;其次从民族民间文化中寻找形象。
比如家喻户晓的孙悟空、阿凡提、花木兰、玉兔等经典动画形象;三是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形象。
比如《家有浆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
除此之外,动画电影应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形象。
近年来,儿童文学的发展非常繁荣,每年文学图书发行量排在前列的多是儿童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是文学创作的灵魂,可以为动画电影提供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
所以,动画电影创作不该忽视或轻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起码不能忽略来自文学作品中的灵感。
7.下列关于动画电影的“民族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否能塑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形象,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
B.民族特色的形成,既需要动人的情感表达又需要融入民族文化品格。
C.由于学习模仿外国的动画电影,中国的动画电影逐渐失去了民族特色。
D.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缺乏独特的创意,它的民族文化特征亟待重新建构。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动画电影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创造,因此制作动画电影就应该重视塑造人物形象。
B.动画人物具有所有人的品格,无所不能,如孙悟空往往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
C.上世纪阿凡提、哪吒、三毛等动画电影形象,他们身上都具有民族文化品格。
D.灰太狼被敲扁,唐老鸭被压成一张纸片,形象鲜明,体现出他们的个性。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动画电影要植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美学风格,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别人,这样去制作动画电影是没有前途的。
B.古典名著《西游记》之所以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主要是因为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像他们的形象。
C.动画人物形象的来源多样,一是历史文化名人,二是民族民间文化,三是现实生活,四是儿童文学作品。
D.文章就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着重从故事情节的设计上深入分析了其成功与不足,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梁冀字伯卓。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
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
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
及帝崩,冲帝始在襁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
冲帝又崩,冀立质帝。
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
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
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
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
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又讽众人共荐其子胤为河南尹。
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
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
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
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帝由此发怒。
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散其苑囿,以业穷民。
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下数十人。
【注】①寿:人名。
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裁能书计通“才”B.商以让冀退让C.融自刺不殊死D.讽洛阳令收考授暗示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13.把课内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山居杂颂饶节①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②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注]①饶节(1065~1120年),字德操,一字次守。
抚州临川人。
中年出家,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
陆游谓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
②衮衮,旋转翻滚的样子。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15、这首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名篇名句默写16、,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不绝如缕。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