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对于自身的学习,却以从师学习为耻。
(3)攻:学习、研究。句意: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4)拜:授官。句意:于是 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终于成就了 汉朝的大业。
(5)引:带领。句意:匈奴人就领兵撤离了。
(8)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答案】①.有杀身以成仁②.率道而行③.不为物倾侧④.金戈铁马⑤.气吞万里如虎⑥.假舆马者⑦.而致千里⑧.道之所存⑨.师之所存也⑩.薄言捋之⑪.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⑫.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课内积累(20分)
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论语·卫灵公》)
(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______,端然正己,______,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C.“《乡土中国》属于社区分析中 ‘比较研究’范畴,因此书中有大量成对出现的概念,一个形容乡土社会,另一个形容西方社会或现代社会”错误。《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如“差序格局”“礼治社会”“横暴权力”等,并不是与西方社会或现代社会进行对比而提出的,而是用来描述和分析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特点。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舆”“致”“捋”“堪”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影壁,即照壁,亦称萧墙,是中国传统院落中极具文化特征的建筑单元。
在东方传统院落中,与大门正对面,或者中轴线最外沿,拥有一面造型独特的迷你墙壁,这就是影壁。
乍看上去,影壁没有太大的实用功能,其文化功能显得比较突出。
影壁多与大门配套,要不耸立于大门之外,要不设置在门内显眼位置,或者附着于大门两翼墙面,呈八字形向外伸展。
一般来说,堵在大门之外的独立墙壁多称为照壁;若是在阳光下,人们要进入院落,身影首先会照在这面墙上。
若这面墙设在院内,光线相对柔和,多了很多阴影,大多是大门或者其他建筑的影子投射在上面,人们经过时上面也是影影绰绰,因而多称为影壁,字面感觉委婉了很多。
之所以称萧墙,则因为“萧”通“肃”,因为这面墙承载着礼制成分,人们面对此墙就会肃然起敬,开始表现出对一个家族的尊重。
从实用功能方面看,影壁就是一个建筑群的封面,主人会在影壁设计上下足工夫,精雕细琢。
影壁能传递出主人的价值观,表达家族的良好祈愿。
最明显不过的就是中南海大门后方的影壁,单独书写着“为人民服务”一行大字。
相对古老一点的如山西大同市的九龙壁,为当时代王府大门正前方的照壁,在这代北土地上有效地宣示着皇族成员作为封疆大吏该有的威严。
以上建筑带有公共性质或皇家色彩,所建的照壁自然无比气派。
在民间宅院中,照壁也不可缺席。
当一个个小宅院聚合成城堡式的家族大院,这种群落式建筑群也有了公共色彩,公共大门之外也会建造一个巨大的照壁,以便向十里八乡、向各方来客、向时代、向社会无声地展示着家族荣耀,宣扬着家族理念。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赣州市 2023~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24年1月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 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雅俗之辩源远流长,并且广泛分布于诸多领域,造就不同的分支。
从诗词格律的形成到叙事文学的兴盛,从白话文的倡导到“先锋派”名噪一时,尽管雅俗之辩的导火索时常由文学或者艺术充当,但是,分歧往往会迅速扩展到亚文化乃至文化整体。
雅与俗分别拥有各自的美学起源。
双方互为“他者”分庭抗礼,这种对立至少可以追溯至孔子。
《论语》中的《卫灵公》与《阳货》分别记载两段著名的表述:“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推崇庄重肃穆的雅乐而贬抑放浪浮靡的曲调,这种审美趣味可以在他的诗学观念之中得到证实,譬如“思无邪”或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此,雅俗之辩的意义远远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匡时济世的意识形态。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秘的回响,并且与阶级、阶层等举足轻重的社会学范畴相互解释。
各种新型历史主题的巨大动能,使得雅俗与这些概念形成各种程度的结合,制造声势浩大的文化交锋。
因此,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历久弥新。
一些古代诗话词话曾经围绕“俗字”的运用展开小规模的争论,譬如杜甫诗歌之中的“个”字与“吃”字。
不少批评家的分析表明,巧妙的“俗字”运用仍然可能形成佳句,重要的是祛除“俗意”。
单字作为一个要素,进入句子结构,其性质即为诗句所同化。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者雪樵凯歌雪樵的字儿写得好,是大伙儿都知道的事。
窗外,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就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
良久,他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末了,瞥上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
这字,就算是成了。
字好,又出名,雪樵隐退的祖屋门前依然不清静。
先是有后生向雪樵求字,雪樵瞥一旁棉絮外翻、冻得红鼻青脸鼻涕顺溜的年轻人,微笑着点头。
提笔,发力,转眼间,几个遒劲的楷体已是入木三分,写的是“业精于勤”四个大字。
又有人风尘仆仆往神木县而来,来的是一位河东商人。
来人双手施礼,恭敬地放下润金。
雪樵头也不抬。
也就在片刻之间吧,来人挨着木椅的屁股还没有蹭出温热来,这边雪樵已经风起云止,大功告成了。
雪樵吹着茶叶说,拙字取走,这东西(润金),就拿回去吧。
人家是诚心想交这个朋友啊,商人是个不错的商人,在河东很有慈善之名,雪樵早有耳闻。
商人冲雪樵肃然施礼,过些日子,却让人送来用四头骡子驮着的八垛习墨用纸。
陕北的九月天高云淡,却不时有阴雨扑来,让人猝不及防。
前脚刚跨出门的雪樵就给迎面而来的一大片黑云驻了足。
随黑云一道而来的是国军副师长子清。
子清土匪出身,但素来敬仰读书人。
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陕北镇守使大人,咱不认识呀?雪樵耷拉着眼皮说。
忽地一抬头,恍然大悟地说,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副师长子清低下头来干咳了两声,一抱拳说,正是,那可是咱们西北的一位英雄豪杰啊!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子清脸色陡变,卫兵齐刷刷地拔出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基础知识(50分)一、汉语知识1、看拼音写词:(每词1分,共16分)b g ng b j ng p n sh n y zh ng y x z l g ng sh ng()()()()qi n x j n sh n b g ng b chu bi n w i q w ng l n s()()( ) ( ) b g ng z p b zh u z zh n f i q n w ng sh cu tu( ) ( ) ( ) ( )t u j q qi o l l w w i c ng r ng b p m de zh ni( ) ( )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每字0.5分,共5分)烙饼()篝火()兑些米()屠戮()诬陷()擎着()3、语法:(每句1分,共8分)⑴判断下列复句类型:①(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
()②文天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③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④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⑵给多重复句划分层次①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现。
②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
③只要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
④我喜欢写作,真羡慕那些作家,而我的老师却要我天天记札记,把所见所闻的小事都记下来。
二、文学常识:(每空0.5分,共12分)1、《爱莲说》的作者是,字,哲学家。
《爱莲说》的文体是,“予独爱莲……”中的“予”意思是,指。
他在《爱莲说》一文中谈自己独爱:(2.5分)2、《理想的阶梯》是一篇谈的议论文。
作者是。
具体来说,做到了、、就是实行了奋斗。
3、《“友邦惊诧”论》作者是,选自《》。
文体。
文中“友邦”指。
惊诧的意思是:。
4、《七根火柴》的作者,《七根火柴》是小说。
作者以为背景,截取了一个虽然微小却非常感人的场面来表现的崇高品质。
三、文言文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解义:(每空0.5分,共6分)潜入夜()鲜有闻()亵玩()食马者()食不饱()当春乃发生()2、按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3分)①随风潜入夜,②斯是陋室,③濯清涟而不妖。
阅读理解(50分)(一)共8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1、我们对于传说的态度应是:2、文中加点的“是”的意思是,“非”的意思是(每空0.5分)3、“怀疑精神”是指4、文中加点的“这是”指代:,“这”指代。
5、“虚妄”的意思是:“不攻自破”的意思是:我们要(怎样做)“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二)共13分“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啊哟哟,同志,何必那么生气?我们并不是吝啬鬼,并不是那种临死的时候着见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
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要求,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1、第一段引号表示:。
这句话的意思是:。
2、本段“同志”指说的人。
3、“临死的时候着见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名字叫,这里指的人。
4、本段阐述了三种人消费的情况:一种是:;一种是:;一种是:。
作者重点肯定了的消费情况;否定了的消费情况,认为这种消费是的。
“有背于”的“背”读音是,意思是。
(三)共12分A: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12月18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动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B: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
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
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文明”的面具。
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1、“国将不国”中两个“国”字的意思分别是和。
(每空0.5分)2、文中的“友邦人士”加引号的作用是(0.5分)3.“好个友邦人士”!的意思是:()A.“友邦人士”是好的B.好好的一个“友邦人士”C.坏透了的“友邦人士”D.友好国家的“友邦人士”4、B文中,第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A.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B.揭露“友邦人士”的险恶用心和伪善面孔。
C.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揭露国民党的奴才嘴脸。
5、填空(每空0.5分)这段文字主要批驳。
采用了多样的手法,从词语“不惊诧”的使用看是,从句子排列看是,“不惊诧”又与“惊诧”形成,句中一串四字短语又构成。
这些手法鲜明而又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6、文中“友邦”加引号的作用是;这个“友邦”具体是指。
7、“惊诧”加上引号应理解为。
()A.十分惊奇 B .万分惊恐C.非常害怕 D .故作姿态的惊讶8、B文中通过“惊诧”与“不惊诧”的对比,证明了所谓“友邦”只是的友邦,是的同伙,是的敌人。
(每空0.5分)9、B文中“所举的罪状”和“这些事情”都指A文中的“”。
(四)共6分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1、作者描写无名战士数火柴的细节时,用了“僵直”和“小心翼翼”两个词,它们的表意作用是()A.前者表明手冻得麻木不听使唤了,后者表明怕把火柴掉在地上弄湿了。
B.前者表明已饿得有气无力了,后者表明怕把火柴折断了。
C.前者表明生命垂危,后者表明珍视火柴并着重托付给战友的认真态度。
2、语段中“干燥的火柴”,与文中“湿漉漉的衣服”构成鲜明的对照,其表达意图是()A.强调暴风雨只能淋湿衣服,却不能淋湿火柴这事实。
B.为后文写一堆堆的每火熊熊燃烧起来预先设下一个伏笔,以使前后照应。
C.突出无名战士一心想着部队,为保存火柴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精神。
D.暗示包党证和火柴的纸包成在腋窝里最保险,火柴绝不会淋湿,表明无名战士的机智聪明。
3、这几段文字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展示人物的?4、试说说七根火柴数了很长时间的原因:5、“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所用修辞方法是,这句的含意是:。
(五)共11分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只冰蛇,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
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
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嗽着。
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
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以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大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
“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
风雪大大了。
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疆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平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叫来!……”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助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
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
他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融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雪更大了,风更狂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雪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词语的含义。
(每空0.5分)①踉()跄()②蓦()然2、第一段中“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水蛇,狂风狼似的嗥叫着”一句是什么描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文中第一自然段所涉及到的天气因素有等。
4、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5、精妙的比喻句内涵十分丰富。
文中“像箔片一样贴在身上”主要说明(多项选择)()A.衣服单薄 B .衣服破旧C.军需处长身上落满了雪花D.衣服很亮E.衣服质地很硬F.衣服都冻硬了6、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描写最多的人物是。
7、从文中看来,导致军需处长冻死的原因是。
8、本文情节构思的特点在于()A.在大风雪中艰难行军,有人冻死是必然的。
B.将军认不出军需处长,是因为冰凉和大雪的折磨大大改变了军需处长的外貌。
C.被冻死的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掌管物资却又仅穿着单薄破旧衣服的军需处长,人物形象更为高大。
9、读了这篇小说,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学过的写的“”这两篇小说时代背景相同,主题相似。
(每空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