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与劳动力解读..
马克思主义与劳动力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劳动力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理论体系,它关注社会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劳动力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权益。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劳动力理论的核心要点和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力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劳动力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力是商品,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而资本家则通过掌握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力来获取剩余价值。
马克思将劳动力视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所需的生活资料和劳动时间决定,亦即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等于其生活资料的价值加上所需的劳动时间。
二、劳动力的买卖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通过市场交换;劳动者借助出卖劳动力获取报酬,而资本家则雇佣劳动力来生产商品并获得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获得报酬之间的差额,是资本家利润的源泉。
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雇主与劳动者进行的是一种买卖关系,因此劳动力被看作是一种商品。
三、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劳动力的价值如前所述,由劳动者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和所需的劳动时间所决定,而劳动力的价格则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当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时,劳动力价格下降;相反,当市场供不应求时,劳动力价格上涨。
劳动力的价格偏离其价值,这正是剩余价值的产生所在。
四、劳动力压榨与无产阶级团结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面临压榨和剥削的情况,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剥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而获取利润。
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团结起来,通过阶级斗争争取解放。
无产阶级的团结将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五、劳动力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劳动力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本质矛盾,帮助劳动者认识到自身处境,并激发他们的阶级意识。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的诠释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的诠释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揭示社会规律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体系,其中对劳动价值的阐释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是商品价格的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的社会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不是由单个个体生产的,而是通过社会分工合作实现生产的。
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最终形成商品。
这种社会性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总劳动量决定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指出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
劳动价值是商品内在的由劳动量决定的价值,而交换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上通过交换确定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由于私有制和市场竞争的存在,商品的交换价值不完全等同于劳动价值,这也是导致商品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实际劳动时间中创造的价值与为雇主所支付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这种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剥削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表现,也是导致社会阶级斗争的重要动力。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的诠释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强调了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剥削和矛盾。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经济运行的本质规律,从而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马克思劳动与劳动力解读

背景过去首先必须从日常历史进程中去考察阶级斗争,并根据已有的和每天新出现的历史材料来从经验上证明:当实现了二月革命[112]和三月革命[160]的工人阶级被征服的时候,它的敌人(在法国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在整个欧洲大陆则是反对过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也同时被战胜了;法国“正直的共和国”的胜利,同时也就是以争取独立的英勇战争响应了二月革命的那些民族的失败;最后,随着革命工人的失败,欧洲又落到了过去那种受双重奴役即受英俄两国奴役的地位。
巴黎的六月斗争[114],维也纳的陷落[169],1848年柏林11月②的悲喜剧[170],波兰、意大利和匈牙利的拚命努力,爱尔兰的严重饥荒——这些就是那些集中表现了欧洲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主要事件。
我们曾经根据这些实例证明过:任何一次革命起义,不论它的目的显得离阶级斗争有多么远,在革命的工人阶级没有获得胜利以前,都是不免要失败的;任何一种社会改革,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封建反革命没有在世界战争中用武器进行较量以前,都是要成为空想的。
在我们的阐述中,也如在现实中一样,比利时和瑞士都是大历史画中的悲喜剧式的、漫画式的世俗画:前者是资产阶级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后者是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典型国家,两者都自以为既跟阶级斗争无关,又跟欧洲革命无关。
现在,在我们的读者看到了1848年以波澜壮阔的政治形式展开的阶级斗争以后,我们想更切近地考察一下资产阶级的生存及其阶级统治和工人的奴役地位所依为基础的经济关系本身,也就适当其时了1工资是资本家为了偿付劳动一定的时间或完成一定的工作而支出的一笔货币。
看起来好像是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工人的劳动。
工人是为了货币而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
但这只是假象。
实际上,他们为了货币而向资本家出卖的东西,是他们的劳动力。
资本家以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等等为期购买这个劳动力。
他在购买劳动力以后使用这个劳动力,也就是让工人在约定的时间内劳动。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也就是人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从事某种具体劳动的的能力,即创造价值的能力。
马克思对劳动的解释

马克思对劳动的解释一、劳动的本质1. 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农民通过耕种土地、播种、灌溉、施肥等一系列劳动活动,将自然的土地、种子、水源等要素进行组合,把自然物质转化为满足人类需求的农产品。
人是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的。
人自身具有体力和脑力,在劳动过程中,人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来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或性质。
比如木工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技艺,将木材加工成桌椅等家具。
2.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劳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获取食物、住所等生活资料,而这些生活资料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原始人类通过狩猎、采集等简单劳动获取食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劳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劳动作为获取生存资料的基本手段这一本质没有改变。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古猿通过长期的劳动逐渐进化为人类,劳动促使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变化,如直立行走、手的进化等,同时也促使人类大脑的发育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劳动的社会属性1. 劳动的社会性在生产关系中的体现劳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进行的。
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在资本家的工厂里进行生产劳动。
这种劳动体现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例如,工人在工厂里工作很长时间,创造了大量的价值,但他们只能得到维持生存的微薄工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劳动的社会性质不同。
在封建社会,农民的劳动主要是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为封建地主耕种土地,农民以缴纳地租的形式将自己的一部分劳动成果交给地主,这种劳动体现了封建主与农民之间的封建剥削关系。
2. 社会分工与协作下的劳动社会分工使劳动专业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的劳动者从事不同的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论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论劳动论劳动2007-12-09 19:37(一)劳动的起源劳动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逐步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又决定着这一过程中的转变。
从猿到人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地方,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其转变的时间长短也是不一样的。
但无不都是采取同样一种方式,即受生活方式的影响。
猿摆脱了用手帮忙行走的习惯,越来越以直立的姿势行走;解放出来的手变的越来越自由,并不断获得新的技能;新的变化又促进了大脑的发展和语言的产生;知道自然界中又增添了新的元素--社会,真正的人才算完全形成。
然而,从动物到人的转变并不是一个纯粹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自终存在着另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变,即从动物的本能活动到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的转变,而且后者决定前者。
很明显,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同于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却正好相反,动物只是消极的适应自然界,自然界提供什么,动物就消费什么;而人却懂得通过劳动使自然界适应自己,人需要什么,自然界都会在人的劳动的改造下为人类提供什么,动物的活动只能使自己趋近于物,而人的活动却可以使物趋近于自己。
恩格斯曾经就指出:"如果说动物不断地影响它周围的环境,那么这是无意的,而且对于这些动物本身来说是某种偶然的事情。
而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就越带有经过事先思考的、有计划的,让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
动物在消灭某一地带的植物时,并不太明白它们是在干什么。
人消灭植物,是为了腾出土地播种五谷,或者种植树木和葡萄,他们知道这样可以得到多倍的收获。
"[14]由此可见,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适应自然的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因此,劳动作为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从动物的本能活动分化出来的,是自然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论最初是由古典经济学派创立的,但是由于他们的方法论上的错误,导致了古典经济学的两个难题:即价值规律同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矛盾;价值规律同有机构成不同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马克思通过对这两个矛盾的研究与揭示,从而最终地完成了劳动价值论的深刻变革过程。
一、方法论变革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理论的变革,同他特殊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
与以往的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对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范畴赋予了新的内容。
马克思转移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其劳动价值论乃至整个经济学的创立,都是在社会性这一研究视角内进行和完成的,他在经济学上的成功,也是由于他这种立足于社会现实的研究方法的结果。
马克思是以科学的社会视觉来构造劳动价值论的。
从商品的物质属性中抽象出内在的社会关系来,把商品的使用价值理解成自然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马克思还用社会性视角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价值的变动关系,分析了价值形式在历史上的演化历程,证明了商品的交换是卖者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买者让渡价值获得使用价值的过程。
在物与物的交换的外壳下,隐藏着人与人交换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从社会性视角出发,构建了劳动价值论。
二、“人本”立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建立的。
马克思认为,价值的实体是劳动,在商品价值决定和价值的计量问题上,马克思“以人为本”,分析了人的劳动过程的二重性,找到了商品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劳动者”为本的思想,在劳动价值论中他充分肯定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同时,以劳动力商品作为分析的钥匙,通过分析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的论述,和劳动与资本买卖关系的表面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指出了劳动力商品特殊效用价值,寻找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充分赞扬了劳动的意义和劳动者的意义。
三、价值观变革劳动价值论的价值目标。
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简单解释

该表述本身是错误的。
正确的说法是: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仅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之一,劳动(确切的说是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详细的解说如下:1、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
马克思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商品的这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例如,粮食能满足人们吃的需要,衣服能满足人们穿的需要,书刊能满足人们学习的需要,机器能满足人们生产的需要,等等,这些满足人们吃、穿、学习、生产等需要的属性,就是粮食、衣服、书刊、机器等的使用价值。
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它首先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谁也不会去买它,也就不能成为商品。
对物品的有用性,即其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
从质的方面说,不同种类的物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种类的物品又可能具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
物品的多种使用价值,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被发现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原来人们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变得有用了,原来认为只有一种用途的东西变成多种用途。
从量的方面说,就是如何计量物品使用价值的数量问题,其计量的尺度,根据物品的性质和各地区不同时期的习惯而定。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比如,1只绵羊可以换2把斧子,就是说,1只绵羊的交换价值等于2把斧子。
交换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呢?为什么1只绵羊的交换价值等于2把斧子?这个比例关系是由什么标准确定的呢?曾经有人认为,这是由交换双方的效用性决定的,即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就“1只绵羊=2把斧子”这一等式来说,是指1只绵羊的使用价值等于2把斧子的使用价值。
显然,这是背理的,因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而不同质的东西在量上是不能比较的,所以商品的交换价值不能由使用价值来决定。
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关键词: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当代价值、社会主义一、引言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影响深遥,至今依旧产生着重大影响。
其中,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是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劳动者受到的剥削和压迫。
在当今时代,劳动解放依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旨在从马克思的劳动解放观出发,探讨劳动解放的定义、特点以及实现路径,继而探究现代劳动解放理念在我国的运用和实践。
二、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概述1. 劳动解放的定义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进步,而实现这一目标务必通过劳动解放。
劳动解放的详尽含义是,使劳动者从被动地、被迫地进行生产劳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自由而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能力。
这种劳动解放不仅指解放劳动者的身体,还指解放他们的思想和意识,使之获得自由而充分的进步空间。
2. 劳动解放的特点劳动解放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解放劳动者的身体。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往往处于口粮社会、无产者社会和红色社会的地位下,被迫从事重复性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体力劳动,长期累积下来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行逆转的负面影响。
(2)解放劳动者的头脑。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不仅被迫从事繁重体力劳动,还需要时刻忍受资本家的管理和控制,劳动者的思想和意识遭受极大的压制,难以自由沉思和表达。
(3)解放社会生产力。
劳动解放可以释放劳动者巨大的乐观性、创设力和创新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进步。
同时,劳动解放也可以增进全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制度与生产力的不息协调进步。
3. 劳动解放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张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劳动解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解放了劳动者,使之享有更高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
资本 交换 劳动力 资本增加
得出结论
无产阶级 的增加
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没有剥削,工人便无法生活。资本家生意越兴隆, 工人才能生活得更好。
生产资本的增加与工资的增加问题
的确,生产资本的增加会使工资提高,但真的是这样吗?
举例:大房子与小房子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以及相对工资之间的区别
雇佣劳动与资本
卡尔 马克思
组长:张阳阳
组员:蔡琰琳 陈棋 顾暄 王学毅
背景:
欧洲1848年多地爆发革命,但均以失败告终
• 法国二月革命、三月革命 • 德国三月革命 • 意大利民族统一斗争 • 匈牙利民族独立斗争 • 爱尔兰饥荒 …………
失败
任何一次革命起义,不论它的目的显得 离阶级斗争有多么远,在革命的工人阶 级没有获得胜利以前,都是不免要失败 的;任何一种社会改革,在无产阶级革 命和封建反革命没有在世界战争中用武 器进行较量以前,都是要成为空想的。 ——马克思
想使自己的商品更 便宜以占领市场 提高劳格跌落,情况同 以前一样
其他资本家也 精细分工,使 用大机器 那么,这与工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价格降低,资本 增值
1、分工更细的影响: 首先,更进一步的分工加剧了工人之间的竞争 其次,分工越细,劳动就越简单化。为学会这种工作所需 要的生产费用越少,工资也就越降低。 2、机器的影响: 排挤了雇佣工人
举例:织布工人
所以,工资不是工人在他所生产的商品中占有的一份。工资是原有商 品中由资本家用以购买一定量的生产性劳动力的那一部分。
决定商品价格的规律
资本
资本不仅包括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并且还包 括交换价值。资本所包括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所以,资本不仅是若干物 质产品的总和,并且也是若干商品、若干交换价值、若干社会量的总和。
由此可知,资本家的利润和雇佣工人的工资之间是根本对立的。所谓 资本迅速增加对工人有好处的论点,实际上不过是说:工人把他人的 财富增加得越迅速,工人得到的残羹剩饭就越多,能够获得工作和生 活下去的工人就越多,依附资本的奴隶人数就增加得越多。
• 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如何将其他资本家逐出市场,占有更多资本?
• Q1:工资、劳动力以及商品价格的一般规 律 • Q2:资本、资本家与雇佣工人如何交换以 及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利益是否一致
• Q3:生产资本的增长是怎样影响工资的?
工资是什么(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
劳动力是一种商品,是由其所有者即雇佣工人出卖给资本的一种商品。 工资只是人们通常称之为劳动价格的劳动力价格的特种名称,是只能 存在于人的血肉中的这种特殊商品价格的特种名称。
总括起来说:生产资本越增加,分工和采用机器 的范围就越扩大。分工和采用机器的范围越扩大, 工人之间的竞争就越剧烈,他们的工资就越减少。
总结:
资本的总量和数目越增加,资本越增长,资本的利息也就 越减少 。这样的发展进程迫使资本家以日益扩大的规模 利用既有的巨大的生产资料,并为此而动用一切信贷机构, 产业“地震”也就越来越频繁 。 资本增长得迅速,工人之间的竞争就增长得更迅速无比, 就是说,资本增长得越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 资料就相对地缩减得越厉害;虽然如此,资本的迅速增长 对雇佣劳动却是最有利的条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