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服饰装饰纹样色彩论文

合集下载

戏剧服装色彩的变化艺术特色论文

戏剧服装色彩的变化艺术特色论文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

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

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

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

讲究唱、做、念、打,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艺人在演唱戏曲的同时,还要身穿不同的戏剧服装,戏剧服装的色彩也是表现戏剧场景和内容的主要形式。

下面,笔者从戏剧服装色彩的个性和变化出发,谈谈戏剧服装色彩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

一、戏剧服装色彩是满足观众视觉需要而产生的。

戏剧服装是指与表演相关的服装,以及整个戏剧配套的附属物,包括衣服、裙子、裤子、帽子、鞋和头饰等等。

这些服饰以人物和剧情为中心,并与台词、戏剧动作、舞台布景、灯光、音乐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戏剧的整体系统,是一种能迸发新意、加强表现力的形式语言。

随着我国戏剧不断地向前发展和戏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对服装色彩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戏剧中,服装作为最直观的剧情外在表现形式,色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种色彩都会与观众的视觉感产生某种共鸣,因此服装色彩的设计有它的特殊意义。

我国戏剧服装主要用于演出各类古典题材的戏剧以及表现各种人物的身份与性格,之所以成为现在这种模式,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不断地创新、改进、优选而成的。

戏剧服装的色彩样式,最初是从广场演出渐渐发展起来的,在庙台社戏的.演出中,由于“高台教化”,使表演者们与看戏的观众有比较远的距离,所以演出服装也与演员脸部化妆一样,采用了大胆的夸张手法,用色彩学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

浅析京剧艺术中京剧服饰的表现作用的论文_0

浅析京剧艺术中京剧服饰的表现作用的论文_0

浅析京剧艺术中京剧服饰的表现作用的论文浅析京剧艺术中京剧服饰的表现作用京剧蕴含了许多中华民族的印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被称之为国粹。

京剧在我国已有2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民族之瑰宝,是人们精神世界里一朵璀璨的奇葩。

京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形式,其不仅要有优秀的表演,同时还要与音乐、舞台、美术等共同配合才能塑造出京剧艺术精品。

其中,京剧服饰在京剧艺术中的表现作用至关重要,其对于塑造表演角色的外部造型和人物形象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京剧艺术中的京剧服饰在京剧艺术中,京剧服饰的艺术价值往往通过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外表表现出来。

京剧服饰又称之为“行头”,代表各种角色穿戴的总称,具体类别包括长袍、短衣、铠甲、盔帽、靴鞋以及相关饰品等。

以戏衣为例,其名目就十分繁杂,主要包括蟒袍、官衣、箭衣、靠、披、褶子等20余种。

按照色彩可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两种。

按照质地可分为缎、绸、布等。

而戏衣纹饰又包括龙、凤、花、鸟、虫、鱼、水、云等。

根据不同的色彩和纹样,戏衣的穿戴搭配也有所不同,也因此戏衣看起来绚丽多彩且表现力丰富。

其中,武生所穿褶子大都绣有飞禽;小生所穿褶子大都绣有花卉;贫寒书生所穿褶子大都补有不规则的杂色绸子,名曰富贵衣;皇帝穿黄蟒;大臣穿红色或紫色蟒;地方官穿官衣;小姐穿衣裙;丫环则穿坎肩或裙子。

因此,京剧人物只要一出场,不必听其唱腔唱词,观众就能够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地位等有了大致了解,这就是京剧服饰的表现作用。

二、京剧艺术中京剧服饰的表现作用(一)表现不同的人物类型京剧表演为了更好地处理各类人物可以划分成各种行当,并且规定各种行当通过特有的动作、唱念、翻打等手段来完成人物的塑造。

京剧服饰与京剧表演相同,为了表现不同的人物类型,也可以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大衣、二衣、三衣、盔帽等各类专业行当,每个行当的工作范畴与任务使命又有所不同。

现以大衣为例进行简述。

作为京剧服饰内部分工的行当之一,大衣的存在主要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提供服务。

浅谈京剧服装中色彩和图案的艺术特点

浅谈京剧服装中色彩和图案的艺术特点

浅谈京剧服装中色彩和图案的艺术特点作者:公正雅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5期【摘要】京剧是展现舞台文化艺术特征的一门艺术,在色彩搭配方面颇有讲究,很需要时间去推敲,因而更具创新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京剧服饰的有关知识,帮助了解京剧的定义和其服饰的颜色延伸,详细阐述京剧在颜色和图案上体现出的各类艺术特征,带动观众审美提升,让观众在充分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了解京剧内在文化底蕴,提高京剧服装的艺术性和美感,让其被更多人所欣赏和认知。

【关键词】京剧服装;色彩;图案中图分类号:J82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33-02京剧在百年时光打磨中,既有着对前者文化的继承,也有着对后者文化的传承,并且通过各个朝代京剧艺术家对京剧的改良和变革,是的京剧逐步适应受众群的需求,唱腔和表演艺术不断深化,在舞台上呈现出一幅精美的画卷。

在这一画卷中,服饰是画面的直观呈现手法,极具艺术性的视觉冲击力,由于色彩图案的不同,表演中需展现出与其相配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服饰让观众判断人物的身份和情感起伏。

一、京剧服装的概述(一)京剧的定义京剧是中国的一门古老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其中很多唱词语言精练、内容详实,代表中国文化,蕴含古今趣事,距其形成已有两百年历史。

京剧的演变基础是徽戏和汉戏,再经过其他戏曲特长的融合和时代的改良,才形成今天的京剧。

(二)京剧服装色彩个性鲜明京剧中,服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演变发展,很多细微的服饰装饰都体现出京戏精益求精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京剧服装颜色艳丽,体现出程式化特征。

京剧服饰色彩的审美与文化密切联系,中国的文化中更多提倡文化的统一性,颜色多为柔和的色调,这在中国很多地方艺术上都能清晰地体现出来。

戏曲主要是把生活中的人和事体现在舞台上,反应生活,但是和生活还有一段距离,因而戏曲的创作主要是在时间基础上逐步沉淀,戏曲要进行实质性突破的机会很小。

【京剧服饰元素提取】京剧服饰元素在丝巾创新设计的应用论文

【京剧服饰元素提取】京剧服饰元素在丝巾创新设计的应用论文

【京剧服饰元素提取】京剧服饰元素在丝巾创新设计的应用论文1京剧服饰元素1.1色彩纯粹,对比强烈京剧服饰的色彩通常取材于生活及自然中最真实的颜色,主要分为“上五色(红绿黄白黑)”和“下五色(紫粉蓝湖香)”,而实际运用时通常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繁衍出众多中间色。

在运用手法上,惯以多重色彩对比,达到局部矛盾、整体和谐的效果,在倾诉情感的同时赋予极强的视觉感。

此外,也包括利用点、线、面的形式将色彩组合,使其抽象化,赋予其独有的意境,这是一种具有层次性的表达手法。

如京剧脸谱,通过对抽象的线条、鲜明的色块进行夸张、变换与组合,在展现视觉之美的同时,利用色彩联想丰富人物性格。

京剧服饰在色彩的运用上具有极强的写意性,从色彩的象征意义上来说,主要有如下三点:1)象征人物的身份地位,是“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如以“黄色”喻尊贵,“青色”喻卑贱,而尊贵又有高低之分,皇帝着“正黄色”,太子、亲王均着“杏黄色”。

2)象征人物性格特点,如项羽等着“黑蟒”以示其刚直沉稳;关公着“绿蟒”、妆“红脸”以示其智勇双全。

3)象征场景氛围,如白色用于丧事,表哀悼之意;红色用于婚庆时,表喜庆;而在临刑时,则表辟邪图吉利。

1.2纹样寓意,构图均衡京剧服饰纹样的种类繁多,不仅吸收了历代服饰纹样的特点,同时也汲取了建筑和生活中各类器皿中的图案。

对于同一纹样,它通常以多种形态进行表现。

如云龙纹有团龙纹、行龙纹、大龙纹三种形态,而海水纹则有立水及卧水。

京剧服饰纹样在构图及纹样组合上追求一种平衡之美,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思想观念,概括为以下几点:1)方圆兼济。

京剧服饰纹样在外形和布局上以方和圆居多,其中回纹、绵长等为方,团花纹等为圆,这是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构图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服饰图案最典型的构图格式,即“方圆套叠、破方为圆、方中有方”,只有方圆相济方能达到和谐。

2)对称。

京剧服饰纹样在整体上讲究对称的形式美,蟒袍通常采用中心对称法则,整体庄重威严,气势磅礴,同时象征着权势。

服装设计中戏剧脸谱及其色彩的运用

服装设计中戏剧脸谱及其色彩的运用

服装设计中戏剧脸谱及其色彩的运用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京剧艺术在我国现代艺术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京剧脸谱作为京剧的典型标志符号, 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通过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京剧脸谱艺术元素, 可以提升服装设计的文化作用1。

此外, 京剧脸谱在文化搭配上也别有特色, 通过将京剧脸谱色彩融入到服装设计当中, 可以提升综合设计水平, 满足现代服装艺术设计发展需求。

一、京剧脸谱的视觉特点在京剧艺术体系中, 脸谱是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 通过色彩之间的有机搭配构建, 有效的视觉艺术体系。

京剧脸谱通过京剧演员的面部化妆, 实现了文化与剧情的有效传达, 给受众以直观的视觉体现。

在京剧脸谱设计中, 各种视觉元素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既有形象上的美, 同时也蕴含了色彩美学要素, 在视觉搭配上, 通过黑、红、白等色彩的有效搭配, 既传达了剧情要素, 同时色彩之间的搭配也形成了色彩美学特征, 对于现代服装设计而言, 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有助于现代服装设计效能的有效提升2。

二、京剧脸谱及其色彩结构在服装设计中的艺术解析在京剧艺术中, 京剧脸谱及其色彩结构通过直观化的外在表达, 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其中既包含了外在形象和色彩的传达, 同时也实现了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的传达。

在京剧艺术中, 京剧脸谱及其色彩结构就是演员的心灵语言, 是展现给观众的第一要素, 是一种视觉艺术与美学艺术上的提炼与总结。

(一) 视觉效果在服装设计中, 如何评价设计水平, 主要看视觉效果及艺术元素, 其中的具体设计要素如何融入其中, 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展现效果, 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将京剧脸谱及其色彩结构融入到服装设计中, 可以提升服装设计的综合水平, 京剧脸谱及其色彩结构十分丰富, 通过脸谱形象和具体色彩的搭配, 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通过观察京剧脸谱, 我们看到, 脸谱设计形象夸张, 通过极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处理, 实现了视觉艺术效果的优化。

谈戏曲服装的色彩

谈戏曲服装的色彩

谈戏曲服装的色彩(文章内容来自网络)视觉器官在接受外部色彩刺激产生直觉映像的同时,也会自动地引发出对应的思维活动,如情绪、感情、精神、行为等。

人们对色彩的各种记忆、想象、判断都是伴随着色彩心理的体验状态而形成的。

构成色彩心理活动的基本方面——色彩表情、色彩联想、色彩象征.深刻表现出色彩心理现象的实质及在艺术创作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对于色彩的表情,康定斯基说:“即使不画出某些色彩的形状,也能创造出有意义的真实来。

”对于色彩的象征,是由于身处不同时代、地域、民族、历史、宗教、阶层等背景中的人们对色彩的想象、需求和理会迥别,于是,赋予它的特定涵义及专有表情也就各具意蕴。

对于色彩的联想,如人们看到橙色就会想起自然界中的火、血、太阳,由此诱导出深层的理性思维活动,如橙色所蕴涵的辉煌、壮丽、热情、温暖等意象。

色彩的联想还与个人的诸多素质影响有关,橙色:天真烂漫的儿童会想到香橙、柿子等具体色彩特征鲜明的东西;情窦初开的青年人面对橙色,想到热情、温暖情感色彩浓郁的事物;饱经沧桑的老人会想到壮丽、忍耐精神色彩清晰的概念。

对于戏曲服装的色彩,绮丽而玄奥,它附着奇特的款式再配上工艺上的铺锦列绣,显示出“错彩镂金、雕馈满眼”的装饰色彩之美。

戏曲服装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

上五色是:红、绿、黄、白、黑;下五色是:紫、粉、蓝、湖、秋香。

这些颜色与色光中的颜色是不同的。

红指大红;绿是老绿,是蓝、黄相加的间色;黄指明黄;白中性色;黑中性色;紫指紫红,属于红、蓝相加的间色;粉指粉红,是红、白相加的间色;蓝是深蓝;湖是湖蓝,是蓝、白相加的间色;秋香类似橄榄绿是复色。

戏曲服装的用色规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表现等级。

在这方面,戏曲服装受明代生活的影响较多。

明代法律规定,民间“不许用黄”,文武官员的公服,一品至四品服绯,五品以下服青、绿(《明史·舆服志》)。

戏曲服装基本上也是如此。

黄色(正黄或明黄)为帝王专用;其他颜色中又以红为贵重,紫是红的补充;其次为绿、蓝;黑色最卑微,故驿丞、门官穿的“青素”,穷途潦倒的书生穿的“富贵衣“,家院穿的“海青”,衙役穿的“青袍”,贫妇穿的“青衣“,都用黑色。

京剧服装与脸谱的色彩研究

京剧服装与脸谱的色彩研究

京剧服装与脸谱的色彩研究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之母。

而在京剧中,服装与脸谱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们的色彩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京剧服装的色彩丰富多样,每个角色的服饰都有其独特的色彩搭配。

一般而言,脸谱色彩鲜艳的角色通常代表善良、忠诚和正直,而色彩暗淡的角色则代表邪恶、狡诈和奸诈。

在京剧中,红色代表忠诚和正义,通常用于英雄角色的服装和脸谱;蓝色代表忠诚和坚定,通常用于官员和英雄角色;绿色代表机智和聪明,通常用于奸诈的角色;黑色代表邪恶和阴险,通常用于反面角色。

这些色彩的搭配使得观众能够一眼区分角色的性格和立场。

除了色彩的搭配,京剧服装还注重细节的处理。

例如,服装上的花纹和图案也有其独特的意义。

花纹和图案的选择通常与角色的身份和地位相关。

例如,官员角色的服装上经常会有云纹和龙纹,象征着高贵和权威;英雄角色的服装上经常会有山水和花鸟图案,象征着正直和豪气。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角色的身份和特征更加鲜明。

与服装相比,京剧脸谱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也更具有象征意义。

脸谱是京剧演员脸部化妆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突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表达。

脸谱的色彩有红、黑、白、蓝、绿、黄等。

红色脸谱通常代表忠诚和正直的角色,黑色脸谱通常代表邪恶和阴险的角色,白色脸谱通常代表阴柔和阴险的角色,蓝色脸谱通常代表刚毅和坚定的角色,绿色脸谱通常代表机智和聪明的角色,黄色脸谱通常代表狡诈和狡猾的角色。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一眼看出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在京剧中,服装与脸谱的色彩研究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学问。

通过对服装和脸谱色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这也为我们赏析和欣赏京剧提供了更多的视觉享受和艺术体验。

京剧服装与脸谱的色彩研究

京剧服装与脸谱的色彩研究
1.4本文的框架结构
本文首先从京剧服装与脸谱的视觉意义上做出简要分析,阐述京剧服装与脸谱的写意 性与塑造人物的功能性等特点。京剧服装与脸谱色彩的表现、功能和传统渊源作全面的阐 述、考证。基于以上研究,进一步对京剧脸谱色彩做色彩体系分析,由此总结出京剧脸谱 色彩选择的规律。最后收集部分现实资料分析京剧服装与脸谱色彩在现代色彩设计中的应 用,启示未来色彩设计与民族色彩如何平衡发展,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
京剧的形成和逐渐成熟,主要是徽剧和汉剧得以融于一堂,而又能在北京这个历史都 城多方面的继承古老戏曲艺术传统。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他们始终不脱于民间演出,得到 大众的喜爱与支持;“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帝王公侯为京剧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及精神支持,并对艺术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促进了演唱技艺的提升和舞台艺术的规范化。
京剧服装和脸谱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 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 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其他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 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 美学要求也更高,因此京剧服装与脸谱色彩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其独特性。我试图找出 研究京剧服装与脸谱色彩的方法,我更倾向于研究几个特性方面的内涵,而不是拘泥于表 象的描述。因为在我之前,已经有很多艺术家前辈对于京剧服装的历史发展做了全面的研 究,另外国外关于色彩理论的研究也已成熟,但就具有强烈东方哲学性的京剧与西方科学 体系下产生的色彩体系相结合的分析还存在空白,我在本文中借鉴了他们的论点,同时试 图找出他们彼此之间的结合点做尝试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京剧服饰的装饰纹样及色彩
摘要:京剧服饰是京剧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剧中人物的刻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服饰中装饰纹样和色彩搭配更是我国京剧艺术中的传统瑰宝。

关键词:京剧服饰;装饰纹样;色彩
中图分类号:j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20-001
京剧服饰,不注重时代特点的追求,没有季节变化的表现,也不带有地区性的特色,而以角色的等级地位和类别为标准,帮助刻画人物性格。

什么人物穿什么戏服,用什么纹样,色彩又如何搭配,是京剧服装类型化的典型表现,在京剧服装塑造人物时,有一句不成文的说法,“宁穿破,不穿错”,这正好道出京剧服装有它的定律,其中同样包括着纹样和色彩的处理。

一、纹样的装饰性
京剧的每一件服装,都有不同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主要源于历代服饰上的花样,同时,也吸收了建筑和器物造型中的某些图案。

这些图案在传统京剧服装或舞台装饰上,大都赋予一定的造意,尽而达到个人理想的追求和精神上的寄托。

作为京剧本身的特点,往往在处理纹样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上,它的表现手法多采取“比喻与象征”、“双关寓意”等去组合装饰纹样。

在京剧服装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龙的图形。

龙不仅是皇权的象征,还代表着江山社稷,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又有驱邪避邪的
寓意。

与龙形相呼应的,是海水和红日,因为龙是离不开水的,所以,蛟龙、海水、红日,作为不可分割的画面,同时出现在蟒袍上,既隐喻了穿用者的高贵身份,又充分表现了天地山水之间,龙腾虎跃的磅礴气势,这种大胆独到的构思,突破常规的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淋漓尽致的展现,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中所没有的。

凤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美好形象,象征吉祥、喜庆和爱情,被誉为鸟中之王。

凤的图形,在京剧服装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凡是皇室女眷的服装,都用凤做主要装饰图案,显得极为庄重华贵,使人物具有雍容的气质。

另外,结婚用的礼服,也大都以凤为主,与民间的风俗相吻合,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除此之外,其他民间广泛流传的图案,在京剧服装中都有所展现。

如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寿”字象征长命百岁,“蝙蝠”喻为福在眼前,牡丹象征着富贵,梅兰竹菊象征人物品质高洁,青松、仙鹤来象征着人物的长寿。

阴阳八卦图来象征着某些具有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知天文晓地理的超凡人。

京剧服装的装饰纹样,在立意和处理上采用象征、双关寓意等手法,既要考虑人物的身份,又要考虑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在艺术处理上往往只求神似不求形似,在塑造人物的外部形态上具有通用性,共性较强。

为此纹样的组成和处理上只能概括类型,以适应多种类型的人物。

二、色彩的运用
在京剧舞台上,色彩是创造环境,塑造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作为我国古老剧种之一,舞台上反映宫廷、贵族剧目居多,在服装色彩处理上,势必受其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

如明朝法律规定:民间“不许用黄”,“文武官员的公服一至四品,服绯、五品以下服青绿”(明史、舆服志)。

进而传统京剧舞台上的黄色均为帝王所霸用。

而红色则成为高贵之色,惟青、绿成为下层贫民的主要服饰色彩。

京剧服装对色彩的运用非常全面、大胆,也非常灵活。

无论红绿,还是黑白,在其他艺术种类的舞台上,都是穿插、搭配、点缀使用,而在京剧舞台上,却是一衣一色、上下同色,直意挥洒。

红色,在生活中是女性的专用色,但在京剧舞台上,红蟒、红靠、红箭衣,男女平分秋色,女穿红不俗,男穿红不艳,特别是罪衣的设计,红衣红裤,不加任何点缀,越发使人觉得红得可爱,并由此生出些许怜意。

传统京剧大量运用黑和白色做为服装色彩运用的一条途径,是寓丰富于简单之中,在简单中求得概括。

《霸王别姬》是一出净、旦为主的折子戏,霸王穿黑靠,勾黑脸,虞姬穿白裙袄,俊扮粉妆,这一黑一白,一壮一秀,是黑白的强烈对比,浓淡的强烈对比,美丑的强烈对比,相辅相成,对立又统一。

《挡马》《三岔口》《两将军》等,都是以黑、白两色为服饰基色,装扮剧中的主要角色。

在对比中塑造人物性格,成为京剧服饰中重要的着装方法。

对比色是京剧服装用色的特点。

传统京剧服装除十蟒、十靠的色彩外,在纹样色彩搭配上,具有对比色强的特点。

这种纹样色彩
处理,往往是按表演行当和人物性格给予安排的。

比如红蟒的龙纹样习惯用三蓝退色刺绣方法,这种色彩搭配显然对比色更强,冷暖对比,色调对比都较明显。

但它能在其中起调和作用的还是金线。

而用于其他行当的红蟒则在纹样色彩处理上也就不尽一样了,如曹操与刘备穿着同色调的红蟒,而纹样处理上则不相同,曹操穿着平金圈墨线的行龙红蟒,而刘备则穿着三蓝圈金团龙红蟒。

这样的纹样色彩搭配可以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穿着。

色彩和图形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是无声的,但却比语言更传神、更简练,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使观众直接感受人物性格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这种特征用写意的手法显现在京剧服饰上,使京剧具有了典雅、高深的气质,找到了用以达到美的境界的路。

“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比例适度的”,在一个个绚丽多彩的场面中,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又有一种协调的意蕴旋绕于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京剧服饰装饰纹样及色彩的魅力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