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遥感图像地貌解译及其应用
如何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如何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遥感图像解译技术是现代地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影像数据的不断更新,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分类方法和技巧。
1. 引言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是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而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成为了一种更为高效和经济的选择。
2. 遥感图像解译技术概述遥感图像解译技术是指通过对遥感获取的多光谱或高光谱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译,从而得到地表覆盖物的信息和特征。
常见的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包括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辅助分类等。
3.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法3.1 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一种比较直观和常用的解译方法。
通过人眼观察遥感影像,根据不同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特征判断土地利用类型,并手工绘制土地利用类型边界。
尽管该方法需要依赖解译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但在一些简单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任务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3.2 数字图像处理法数字图像处理法利用计算机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通过提取不同波段或指数的特征信息来实现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例如,可以结合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和土壤指数等来划分森林、湖泊和耕地等不同的土地类型。
该方法具有处理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对遥感图像预处理和特征选择等环节要求较高。
3.3 计算机辅助分类法计算机辅助分类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对遥感图像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分类。
常见的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通过对训练样本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实现对未知区域的分类。
该方法具有分类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但对样本数据质量和分类算法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
4.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技巧4.1 多期影像对比利用多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比较和对比,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动态。
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

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一、引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三维信息获取、地表覆盖分类、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ENVI(Environment for Visualization and Imagery Processing)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能够实现高分三影像的解译,为各类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的原理、方法、应用案例及展望。
二、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原理1.基本概念高分三影像指的是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三个波段数据,通常包括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等波段。
这三个波段数据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可以反映地物的不同信息。
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就是通过对这三个波段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地物信息的过程。
2.工作流程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数据准备、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与分割以及结果评估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环节。
三、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方法1.数据准备在进行高分三影像解译之前,首先需要准备高质量的三维数据,包括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和相应的地面实测数据。
此外,还需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解译算法和软件。
2.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高分三影像解译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图像配准、图像融合等操作。
图像配准是将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对准同一地理坐标系,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图像融合是将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融合为一个多光谱图像,以便进行后续特征提取和分类。
3.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高分三影像解译的核心环节,目的是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具有区分性地物特征的信息。
常用的特征包括纹理特征、颜色特征和形状特征等。
纹理特征可以通过计算图像的纹理矩阵获得;颜色特征可以通过计算图像的色度、亮度和饱和度等参数获得;形状特征可以通过计算图像的形状指数、边界粗糙度等参数获得。
4.分类与分割分类与分割是将提取的特征信息分为不同的地物类别。
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等。
遥感技术在地球图像解译中的应用与空间分析方案

遥感技术在地球图像解译中的应用与空间分析方案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获取并分析地球图像,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空间数据和信息。
遥感技术在地球图像解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地貌测绘、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地球图像解译中的应用,并提供一种空间分析方案。
遥感技术在地球图像解译中的应用1. 地貌测绘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地球图像,通过解译这些图像,我们可以获取地貌的信息。
例如,通过分析地形的坡度和高程数据,可以制作出三维地貌模型,为地质勘探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资源勘探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大面积的资源勘探。
例如,在矿产资源勘探中,通过分析地球图像中的热红外遥感数据,可以探测到地下的矿藏分布。
此外,通过分析大气中的光谱数据,还可以检测到植被的变化,从而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地球图像中的植被指数,我们可以了解到植被的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
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分析地球图像中的水体信息,还可以实时监测水质的变化,提前预防水环境污染。
空间分析方案在进行地球图像解译时,空间分析是一项关键工作。
空间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关系和模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一种空间分析方案:1. 空间数据获取首先,我们需要获取高质量的地球图像数据。
这可以通过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获取。
并且我们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例如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根据需求获取不同波段的数据。
2.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影像校正、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操作。
通过这些预处理,可以消除影像中的噪声和误差,提高数据的精确性。
3. 地物分类与目标检测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进行地物分类和目标检测。
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

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自从人类能够拥有从空间俯瞰地球的视角,遥感技术便应运而生。
遥感图像解译技术作为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科技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解读遥感图像,提取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等信息,为诸如气象预测、农业发展、城市规划等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本文将着重介绍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
首先,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在地质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质勘探是为了寻找矿产资源、了解地下构造及地质灾害等目的而进行的一项科学研究。
遥感技术能够通过获取高质量且具有大范围覆盖区域的图像数据,提供了地质勘探所需的数据基础。
通过解译遥感图像,地质学家可以对地壳构造、岩石类型、地下水资源等进行分析研究。
例如,遥感图像能够识别出矿物的特征光谱,并通过反演算法来检测出潜在的矿产资源存在。
这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可以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作用。
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分析,可以及时监测地表的地质变化,提早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比如,遥感图像可以捕捉到地表裂缝、地段移位等现象,为地震监测和预测提供实时数据。
此外,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实现对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评价,提供决策者所需的科学依据,以减少灾害的损失。
再次,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在地质调查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地质调查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层划分、岩石类型、断层位置等内容的调查。
传统的地质调查耗时耗力,且覆盖范围有限。
而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等数据,实现大面积地质调查。
例如,通过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解译,可以实现对地层的划分,识别出地下水和矿物资源的分布,并通过遥感图像融合和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断层位置的定位与分析。
这种高效精准的调查方法将大大提高地质科研的效率和可行性。
最后,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在地质测量中还可应用于环境监测。
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

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摘要:一、引言二、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原理1.高分卫星概述2.三影像解译技术介绍3.ENVI软件简介三、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具体操作步骤1.数据准备2.影像预处理3.特征提取与分析4.分类与解译5.结果后处理与分析四、应用案例分享1.土地利用分类2.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监测3.生态环境监测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卫星影像数据在我国遥感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ENVI软件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重点介绍ENVI在高分三影像解译方面的应用,以提高大家对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二、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原理1.高分卫星概述高分卫星是指具有高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卫星。
在我国,高分卫星主要有光学成像卫星、雷达卫星和热红外卫星等类型。
它们可以获取地表详细的纹理、颜色和光谱信息,为三影像解译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2.三影像解译技术介绍三影像解译技术是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光学、雷达、热红外等)进行地物分类、目标识别和信息提取的技术。
通过对三种类型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与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地物解译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ENVI软件简介ENVI(Environment for Visual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是一款由美国Exelis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公司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
它具有强大的遥感数据处理、地物解译、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领域。
三、ENVI高分三影像解译具体操作步骤1.数据准备在进行高分三影像解译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应的高分卫星数据。
包括光学影像、雷达影像和热红外影像等。
同时,还需收集相关地面实测数据,如样地调查数据、地形数据等。
2.影像预处理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影像配准等。
遥感图像解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遥感图像解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将人工观察的能力扩展到全球范围的技术,它利用卫星、飞机等传感器及设备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经过处理、解译、分析等操作,从而获取各种地物和环境信息,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广泛而深入的环境观测、资源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
遥感图像解译技术是遥感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它是指利用遥感图像特征识别和分类技术,将遥感图像中各种地物进行识别和分类,并生成不同的地图信息,以便进行资源调查、监测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遥感图像解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遥感图像解译技术的研究遥感图像解译技术是遥感技术的核心和研究的重点之一。
随着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图像的分辨率、覆盖范围等不断提高,对遥感图像解译技术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遥感图像解译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特征提取图像特征是指图像中的各种形态、纹理、颜色等特征,它是进行遥感图像识别和分类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基于像素、基于对象和基于深度学习等方法。
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
2. 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指根据不同的特征和规则,对图像进行分类和识别的算法。
常用的分类算法有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
不同的分类算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模型,其准确性和处理速度也不同。
3. 集成技术集成技术是指将多种分类算法和特征提取方法进行组合和融合,提高遥感图像解译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常用的集成技术有主成分分析和卡方检验法、多特征融合、多分类器融合等。
二、遥感图像解译技术的应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军事侦察等领域。
具体应用如下:1. 国土资源调查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调查、耕地估算、土地变化监测等国土资源调查工作中,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自然资源管理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勘测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为资源合理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3S技术在遥感原理中的应用

3S技术在遥感原理中的应用引言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以遥感卫星为主要工具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领域。
3S技术则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原理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3S技术在遥感原理中的应用,重点涉及其在数据获取、信息提取和空间分析方面的应用。
数据获取1.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数据,为遥感原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激光雷达技术:通过激光器发射激光束,并利用激光雷达接收器接收激光束反射回来的光信号,获得地形、地貌等三维信息。
3.GPS定位技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地面目标的准确位置信息,为遥感原理研究提供空间参考。
信息提取1.遥感图像解译:利用3S技术对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提取地物信息,如土地类型、植被覆盖度、水体分布等。
2.遥感数据融合:将不同传感器获取到的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提高遥感数据的空间和光谱分辨率,提取更为准确的地物信息。
3.遥感模型建立:通过对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分类和评价等步骤,构建遥感模型,进一步提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地理现象。
空间分析1.空间关系分析:通过3S技术,对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如地理对象的接邻关系、相交关系等。
2.空间模式分析:通过对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地理模式和趋势,为地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3.空间决策支持:利用3S技术构建空间决策系统,通过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模拟和分析,辅助决策者进行空间决策。
总结3S技术在遥感原理中的应用,不仅对遥感数据的获取提供了重要手段,也为信息的提取和空间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数据融合和模型建立,可以更准确地提取地物信息和分析地理现象。
而通过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模式分析和空间决策支持,可以深入理解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辅助决策者进行空间决策。
因此,3S技术在遥感原理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地球科学的研究进程。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及应用

遥感解译方法及应用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遥感中心
一、遥感的概念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遥感技术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遥感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遥感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四、遥感解译方法、标志及其综合应用
为了准确进行遥感地质解译,解译者首先应具备一定的地质、遥感知识;其次应对解译区的地质基础、构造格架、灾害地质、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等要有粗略的了解。常用的解译分析方法有: (一)直判法 根据不同性质地质体在遥感图像上显示出的影像特征、规律所建立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或影像单元,并在遥感图像上直接解译提取出构造、岩石等地质现象信息,实现地质体解译圈定与属性划分。
不言而喻,能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多方信息去认识地质体,则是更为全面、可靠的。因此在遥感解译中,应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进行综合解译分析,有助于提高成果质量。地、物、化、遥多元信息的综合研究,在区域上常采用计算机多元信息迭加处理的方式来实现。通过空中、地面、地下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将对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和时间演化取得更好效果。 2.总体观察分析,也就是初步解译,了解区域的格架,对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地貌等因素的内在联系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标志的意义,由整体到局部进行逻辑性推理判断,区分异同。主要完成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卫星影像图制作、遥感地质初步解译和野外地质踏勘四项工作,为专题遥感地质调查、区域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供充分的遥感地质依据,对正确、合理部署野外调查工作起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崩塌
在遥感图像上崩塌的陡崖新的色调浅,老的陡崖色调 深。在陡崖的下方有浅色调的锥状地形,有粗糙感或呈 花斑状的锥形。新的崩塌体植被少,古老的崩塌体植被 生长较为茂盛。
6 重力地貌解译
♥ 滑坡
在遥感图像上其形状有簸箕形、舌形、弧形和不规 则形等。
黄土地区在遥感图像上出现异常水系或影纹时,应该注 意有可能在黄土下存在隐伏构造或隐伏地质体。
黄土高原影像特征认识
黄土塬地貌遥感影像
§5 海岸地貌解译
基岩海岸——地形起伏小,山坡冲沟发育,水系呈树枝 状或网状,海岸带平坦,台面微微倾向海面,色调较深 而均一,有时有斑点状纹影;当岩性软硬相间时,形成 锯齿状基岩海岸。基岩海岩的海蚀崖呈现线状分布时, 是断层海岸的标志。
位于(N31°28′58″,E104°09′02″)的滑坡阻断河道遥感影像图
§7 冰川地貌解译
冰川地貌包括冰蚀和冰积地貌,影像上可观察到的冰蚀地 貌有角峰、刃脊、冰川槽谷冰斗等;
冰积地貌有侧碛堤、终碛垄等; 现代冰川在遥感影像上一般表现为白色,根据其形态可判
断冰川进退,这对分析环境演变、气候变化很有帮助; 航片上可清楚地判读各种冰蚀和冰积地貌,卫片主要根据
三 遥感图像地貌解译及其应用
概述 流水地貌解译 岩溶地貌解译 沙丘地貌与黄土地貌解译 海岸地貌解译 重力地貌解译 冰川地貌解译
§1 概述
目的
❖ 地貌判读主要从地貌学原理出发,分析图形、色调和阴 影等直接判读标志,再根据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 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判读。
原则
§3 岩溶地貌解译(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和峰林、溶蚀漏斗、落水洞、溶蚀洼 地、溶蚀盆地、伏流、盲谷等地貌形态。
这些都属于小尺度的微地貌形态,利用航片判读较清楚, 低分辨率卫片很难观察到,只能通过纹型图案和间接标 志判读
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呈菊皮状纹理。另外,石灰岩地区 植被稀疏,裸露的灰岩色调较浅,这也是判读喀斯特地 貌的重要卫片判读标志。
在遥感图像上河流呈不同形状的带状或线状影像。
在大比例尺航片上呈带状,影像清晰,可以直接判别河流 的侵蚀和堆积地形。
在小比例尺卫星图像上河流呈线状,可以判别河流的变迁。 在多波段遥感图像上根据色调的深浅能判别河水的混浊度、
悬移泥砂和水污染等。 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可以研究河流演变的动态变化和古河
沙质、泥质海岸——地形起伏较小,色调较均一,沙质 海岸色调浅,泥质海岸色调深,冲沟发育,植被茂盛。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在盐沼植物广 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
基岩海岸 沙质海岸
泥质海岸
珊瑚礁海岸
旅顺老虎尾沙嘴
海蚀崖 海蚀阶地
几种典型海岸地貌的遥感图像
§6 重力地貌解译
☆ 盆地的影像特征是四周被山地、高原或丘陵所围,中间呈低平的盆 状地形。大多数盆地有人类生产活动居住,可观察到相应的建筑、 耕地等标志;
☆ 平原影像地面平坦,色调均匀,极少阴影,多分布有耕地农田、居 民地和道路等。有时,平原局部影像的色调变化也很大;
☆ 高原是顶面比较平坦宽阔高地,是有一定空间尺度的宏观地貌。根 据地域、经纬度等容易判读。不同的高原自然地理条件不一,利用 不同,影像差异很大。
§ 2 流水地貌解译
流水对地貌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流水的侵蚀作用: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沟谷和 河谷流水,使沟谷和河谷加宽加深。
流水的沉积作用: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 低,所携带的物质便会(有规律地)沉积下来。
流水地貌判读对分析新构造运动和环境演变很有 帮助。
侵蚀沟及洪积扇的图像特征 河流地貌的图像特征 河流三角洲的图像特征
2.1 侵蚀沟及洪积扇的图像特征
侵蚀沟
侵蚀沟在遥感影像上以线状显示,不同方向的侵蚀 沟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类型的水系网。其形态特征和 发育程度与岩性和构造及大气降水等特点有关。常见的 形状有菱形、卵形、直线形、宽带形和梯形等。
在遥感图像上可以利用侵蚀沟的形态特征和稀密程度 以及它们的方向性解译不同类型的岩石和构造。
新月形沙丘由单向风造成,其形似新月,向风坡长而缓, 背风坡短而陡,两面不对称,色调也不一致;金字塔沙丘 呈角锥状;蜂窝状沙丘呈盾形或圆形,沙丘间为碟状洼地, 起伏和缓。有时新月形沙丘连接而形成横向沙垄,其排列 方向垂直于主导风向,而且两坡不对称。卫片上高大沙山、 沙垄仍有清晰外形,但一些蜂窝状沙丘、小型新月形沙丘 则表现为各种式样的纹型图案。
☆ 高山海拔高,通常具有尖顶山峰及狭窄的锯齿状山脊,地形起伏剧 烈,阴坡完全见不到阳光,影像常有大片的阴影,有时山顶上有白 色的常年积雪甚至冰川;
☆ 中山相对高差不如高山,被切割得较破碎,阴影斑块较小,山顶浑 圆,谷地较宽,且有耕地和居民地分布;
☆ 低山丘陵相对高度较小,山坡较平缓,无明显大面积阴影,一般有 较多耕地和居民地分布其间,且多辟为梯田、园地;
沙丘在影像上一般表现为浅色调,有时陡坡会形成阴影。 在判读沙丘时,根据形态和植被可区分活动沙丘和固定沙 丘。活动沙丘色调浅,峰脊线尖锐、清晰,平面形状比较 规则;固定沙丘则生长有植物,色调较暗,峰顶浑圆,平 面形态较为紊乱。
4 沙丘地貌与黄土地貌解译
黄土地貌的图像特征
在遥感图像上黄土塬地势平坦、开阔,冲沟稀疏,耕田 发育。
色调、高度等分析
冰川地貌及其要素
1粒雪原,2 主冰川,3 支冰川, 5 冰裂 隙,6 冰断崖,7 中碛,8 侧碛,9 冰面河流,10 冰面洼地
黄土墚地形上呈条带状。 黄土峁是由黄土墚再被流水切割,形成不连续的小丘或弧丘。冲沟
呈放射状,冲沟切割深呈“V”形。 黄土涧是黄土掩盖古河床后形成宽而浅的带状凹地,它延伸长,植
被茂盛。 黄土阶地是阶梯状的黄土地形,阶地上耕田发育,冲沟发育。黄土
地区的冲沟纵横交错,在平面上组成树树状、梳状、格状、羽毛状 和环状等水系。
C 主河道,D 次河道,E 牛轭湖, F 紧靠现代河道的新沙堤,
H 呈辐聚状的老沙堤群,I 河 流阶地,J 废弃河道,K 湿地
发育在平原的河漫滩 发育在山地的河漫滩
2.3 河流三角洲的图像特征
在河口区,入海(湖)河流与海(湖)水动力共同作用下, 形成外形似三角形的、向海突出的地貌体称为三角洲。
2.1 侵蚀沟及洪积扇的图像特征
洪积扇
洪积扇一般都分布在山前沟谷的出口处。坡度较小, 规模较大,洪积扇下部常开垦为农田,在像片上的影像 均呈扇形。有时会形成洪积扇群,由于构造抬升会出现 叠置洪积扇。
洪积扇影像特征认识
慕士塔格山下层次丰富的平原
天山和阿尔金山之间的这个完美“扇 贝”
2.2 河流地貌的图像特征
♥ 泥石流
在航空照片上泥石流的顶部呈瓢形,山坡陡峻,岩石 破碎强烈,色调深浅不一,冲沟内有大量松散固体呈浅 色,冲沟没有沟槽,无植被生长。流动的泥石流呈条带 状扇形,轮廓不固定。泥石流发育地区常是崩塌、滑坡 发育地段,影像交织错乱,色调变化大。
绵竹市天池乡绵远河上游震后滑坡泥石流河道阻塞监测图
位于(N31°30′10″,E104°07′35″)的滑坡、泥石流阻断河道遥感影像图
喀斯特地貌发育时间顺序是从峰林、峰丛、到岩溶平原 几个阶段,有时可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这一时间序列变化。 总结其地域分布规律有助于卫片判读分析。
岩溶影像特征认识
3米分辨率COSMO雷达图像显示出的贵阳喀斯特地貌丘形特 征
§4 沙丘地貌与黄土地貌解译
沙丘地貌的图像特征
在航片上可判明新月形沙丘、金字塔状沙丘、蜂窝状沙丘 以及纵向沙垄和横向沙垄等形态。
道的分布等等。
2.2 河流地貌的图像特征
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 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 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当河床弯曲愈大时,形成狭窄的曲流颈, 经流水切割取址,形成牛轭湖。 (1)河床、河漫滩和阶地 河床、河漫滩、阶地一般沿河岸呈带状展布。 根据河床的分布可判断水系形态,分析河流流经地带构造活动趋向。 河床的色调取决于河水的深浅、混浊程度、河床底质。 阶地一般有阶地陡坎,绝大多数情况下分布有农田和村庄,影像色 调因土地利用方式及地理环境而异。 卫片利用变换多波段方法容易从色调上分出河漫滩、阶地,但形态 较小时比较困难。
(2)古河道、牛轭湖
☺ 古河道由于沉积物质地及含水量变化,在影像上呈 条带状图案,在干旱区由于地表积盐呈白色,在平 原区由于地下水位高或表层土壤富水可能显示深色 调。
☺ 河床迁移所形成的牛轭湖、迂回扇等是河床迁移的 典型标志。据此可研究古河道及河流迁移等。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北部由穆贾蒂克河形成的牛轭湖
❖ 从区域地貌入手,了解区域地貌形成条件与成因,以及 区域主要地貌形成特征。通过地貌形态的分析,全面系 统地了解地形演化动态;
❖ 注意各种解译对象的相互关系;
❖ 从正常地貌中识别异常地貌;
❖ 要对各种标志进行综合分析;
❖ 利用航片和卫星像片进行对比解译分析,编制各种地貌 图件。
大型地貌单元判读
☆ 山地地势起伏明显,阳坡光照较强,色调浅;阴坡亮度值小,色调 较深。
三角洲的发育受入海(湖)河流的挟沙能力、海(湖)水动力 的影响 ,随着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和海洋再造营力的增强, 依次形成扇形、鸟足形、舌形、尖嘴形、弓
舌形
弓形
河口湾形
黄河三角洲卫星遥感影像 (1976年12月1日)
黄河三角洲卫星遥感影像 (2006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