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_47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130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130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抚养我们的辛苦。

认识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增强学生热爱家庭和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亲情,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认识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如何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准备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教学法法,讨论学习教学法,点拨指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是我们每个人永远依恋的的地方,那么我们爱自己的家吗?学生回答:我爱我家老师板书课题《我爱我家》活动一:我讲我家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家又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家里都发生了那些让你难忘的事呢?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一下。

(找几个有不同家庭状况的学生讲自己家里发生过的故事,这样更具有代表性)听了几个同学家里的故事,我们每个同学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更爱自己的家了呢?对家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呢?学生发言交流。

得出家庭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老师总结:家是一个港湾,是第一所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使我们尽情享受亲情和温暖。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讲述与倾听的结合来感受家庭的快乐和趣味活动二:爱的无悔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并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

听了这一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老师提问,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老师总结:父爱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不计回报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听音乐和听音乐背后的故事,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我爱我的家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我爱我的家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主体中的教学内容。

位于第2—7页。

本课是先生们接触《品德与社会》的第一课,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安排本节课让先生们从家庭动手,进而了解社会,顺应社会。

从亲情动手,进而了解亲人,感受暖和。

从熟习的生活动手,进而了解过去,爱护保重如今。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先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曾经有“家”这个概念,但对“家”的理解和认识却不深化。

他们知道最亲的家庭成员,但绝大多数同学对本人的家庭成员了解不深,更不了解尊长们小时分的生活,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先生更加感遭到家庭的暖和,激发爱家的情感,同时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过调查了解家庭的过去和尊长们小时分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先生顺应家庭生活能力,教育先生要学着为父母分忧,培养先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介绍家庭情况按次,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创设幸福家庭生活情境,经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先生感受家庭的暖和,激发爱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经过教学活动,让先生感受家庭的暖和,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感恩父母,怎样做父母的好孩子。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学具预备:彩笔、图画纸、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具预备:课件、音频、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人都有本人的家活动一:歌声飘过我的家师:有一首歌很温馨,老师听过一次就爱上了它!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听?(课件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并滚动出现家庭亲情的照片。

)生:(静静地欣赏。

)师:同学们,听着这温馨而又深情的歌,看着这亲切而又动人的画面,你想到了甚么?生:(先生个别发言。

)师:是啊,人人都有本人的家。

动人的歌声勾起了我们美好的回忆,使我们不禁想到了本人暖和的家,想到了关爱我们的亲人。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114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114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角度思考,更多地理解父母,激发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能力与方法:1、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不同,但都包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2、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知识目标:知道家长的爱是多方面的,有多种表现形式。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调查:P16 调查爸爸妈妈的愿望、苦恼与爱好;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音视频资料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它唱出了家庭的幸福、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让爱住我家》(mv)(播放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跟唱。

师:听着这首歌你脑海中是否出现了和爸爸、妈妈快乐在一起的画面?谁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请2-3名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师小结:老师刚才看到了,每位同学跟视频中的小朋友一样,脸上洋溢着幸福,好像也想到了自己温馨舒服的家,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爱就大声地喊出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老师和学生一起喊)我们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更爱我们,但我们能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板书课题)活动一你能理解他们吗?1、孟母三迁的故事活动一你能理解他们吗?(1)听老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什么?(2)你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这样的困惑和不理解吗?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活动二有话大家说老师展示课前调查结果:我们的烦恼。

(1)你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这样的困惑和不理解吗?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2)我们可以尝试着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父母进行交流,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不同形式的爱。

活动三我的调查1.你爸爸的生日是()月()日,妈妈的生日是()月()日。

2.知道爸爸一天工作()小时,妈妈一天工作()小时。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143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143

一、教学内容1、感受家庭幸福激发爱家情感。

2、通过了解父母对家的付出激发学生也为家做贡献。

3、理解父母的严格要求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2、了解、认识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爱。

理解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

3、关心体谅父母长辈,尽量少让他们为自己操心,少给他们添麻烦。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情和爱。

三、重点难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家人,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四、教学准备传情达意卡五、教学过程激情导入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刚刚过去的春节你家是怎么过的?2、指名说。

3、出示春运火车站的景象。

为什么外出的人们过春节一定要回自己的家板书我的家.4、小结对家人的爱是回家的动力。

家里是最幸福的。

板书幸福有家真好1、你们觉得幸福吗?那么一家人在一起一定有许多幸福快乐的事情谁能起来说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2、指名说。

3、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都被你们家的快乐感染了,看来同学们都能够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幸福。

那么这种幸福是谁给我们创造的?谁能说说爸爸妈妈都为这个家做了些什么4、生自由说。

三亲亲热热一家人1、师我的爸爸妈妈也很爱我爱我们的家。

你们想认识我的家人听听我的爱家小故事吗?2、师出示全家福边画家周边地图边介绍自己的家。

3、听了我的介绍你们觉得我有一个怎样的家啊板书温馨4、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家像老师一样介绍给大家可以画画地图也可以画家里温馨的一幕。

5、生画图。

播放背景音乐《可爱的家》。

6、指名上台介绍。

相机板书和睦舒适三、小矛盾能解决1、我们刚刚认识了一个个幸福的家,让我们看看涛涛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吧!2、出示图片说一说3、你们家人之间会像这样闹小矛盾吗是怎么解决的呢?如果你还有小小的烦恼解决不了的也可以说一说让大家帮你出出主意。

4、生自由说。

5、小矛盾总有解决的时候,老师带来了一道选择题哪种情况最符合你和爸爸妈妈闹完矛盾的心情呢6、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课件我爱我的家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课件我爱我的家
ຫໍສະໝຸດ 2, 2021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
我的一家人
同学们,你 能说说自已的家 是什么样子的吗?
共同劳动
做爸力爸所的能小及助的手事
共同劳动
相互关爱
奶妈吃奶妈饭照病顾了我
共同游玩
闹点别扭
对照看看,你想 过一种什么样的 家庭生活?
战争破坏了家园, 你说要怎么办?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5/22 021/5/2 Sunday , May 0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5/220 21/5/22 021/5/2 5/2/202 1 8:38:07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5/220 21/5/22 021/5/2 May -212-May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5/22021 /5/2202 1/5/2Su nday , May 02,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5/22021/5/2202 1/5/220 21/5/25/2/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5月 2日星 期日202 1/5/220 21/5/22 021/5/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5月20 21/5/22 021/5/2 2021/5/25/2/20 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5/22021 /5/2May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 1/5/220 21/5/22 021/5/2 2021/5/2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40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40

我爱我的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自己与家人一起生活存在着情感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自己平日里熟视无睹的一些家人对自己关爱的现象。

3、理解父母的爱,读懂父母的心,为父母分担一些烦恼和忧愁。

教学重点:理解父母的爱,读懂父母的心,知道为父母分担一些烦恼和忧愁。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自己平日里熟视无睹的一些家人对自己关爱的现象。

教学方法:调查研究、讨论、讲解。

活动一:我的家庭生活1、课前找找反映自己全家人生活的照片或日记。

2、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家庭生活,讲讲自己家的趣事、乐事。

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有家中,我每天与家人徏在一起。

我们一起做事,一直游戏,谁生了病,大家都着急。

当然,有时我们也会闹点儿别扭。

但是,不管怎样,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活动二:讨论会1、小组交流:你家发生过什么矛盾或问题?你和家人是怎样解决的?你对这种解决方法赞同吗?2、小组交流探讨:家庭中出现矛盾或问题,该怎样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些问题可以和家人共同商量,一直想出好办法。

活动三:模拟家庭民主会1、设臵不同的家庭矛盾情境,请学生模拟表演。

当父母因为劳累而争吵时;当为了给爷爷、奶奶养老而产生矛盾时。

2、师生共同评价同学的表演,谈谈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树立家庭主人翁意识,但不能做小皇帝。

活动四:我家的家庭民主会1、建议学生,可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民主会议制度”。

当家里发生矛盾时,可通过家庭民主会来解决。

2、把家庭民主会的过程记录下来。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138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138

《我的一家人》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亲子共同参加健康的活动,使儿童体验到家庭的欢乐和幸福,学会尊敬、关心父母。

2.让儿童和父母更多地接触,更好地沟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活动准备1.学生自带全家福和家庭生活照。

2.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到校与学生一起活动。

3.需要的歌曲及音响设备。

4.需要的活动工具。

活动内容及步骤(老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学生听着歌曲拍手走入,围成半圆形坐下。

)活动一向你介绍我的家人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哪些客人呀?生:哇,好多爸爸妈妈哟!生:那是我的爸爸。

生:我的妈妈在那儿。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急着想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那好吧,请你们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

生1:我的爸爸妈妈就在那里。

我的爸爸长得黑黑、瘦瘦的,还戴着一副眼镜,他是个工程师;我妈妈相反,长得白白的、胖胖的,因为她是个小学老师,很少晒太阳。

呵呵,她很漂亮吧。

你们看,我长得跟谁比较像?(生笑:像妈妈!)答对了!我也是个美女哦!哈哈!(生大笑)生2:(幻灯展示全家福)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我们各有各的爱好。

爸爸是个警察,平时工作可忙了,基本上看不到他;妈妈是中学教师,一回到家总是忙着给我们做吃的,到了晚上又忙着批改作业和备课,只有到双休日才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唱歌;我呢,最喜欢的是弹古筝和看课外书了。

我喜欢我的爸爸妈妈,也喜欢我的家。

生3:(幻灯展示生活照)我家有五口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

爸爸、妈妈工作忙,经常是爷爷、奶奶在照顾我,督促我学习,而我有时间就给爷爷奶奶捶背,陪爷爷奶奶散步,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你看,这张照片就是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拍的,你看我们爷孙俩多好!再看这张照片,是妈妈在教我认识花的种类时照的。

瞧我的妈妈知识多丰富!还有……(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

我们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

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全家福、照片等反映家庭温暖的点滴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就是一种生活体验。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76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_7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爱我的家》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家的情感。

2.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大家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准备:动画片《家的惦念》、《家是什么》、《我们这家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你什么时候最想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

板书课题:我爱我的家三、学习新课活动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播放动画:家的惦念]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的家人出差或外出工作的时候,想不想家?他们为什么想家?你什么时候特别想家和家人?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不论大小,家是带给我们温暖、安全的港湾,家里有我们最亲的亲人,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正如古诗中所描述的那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不管我们离家有多远,离家有多久,对家的思念都不会减少,想回家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板书: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对家的情感。

】活动二画画我的家画一画自己的家,然后在小组里展示并介绍。

引导学生不仅介绍自己家居的特点,更要介绍自己在居室里的相关活动,进一步体会家的温馨。

[播放动画:家是什么]家是什么?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

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

有了屋檐,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

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家是什么?家,是一轮太阳。

爸爸妈妈欢笑的笑容,合成一缕缕和暖的阳光。

家是什么?家,是好吃的糖果,带给我甜蜜的快乐。

根据上面的儿歌,以“家,是________ _______。

”为形式扩写填空,挖掘孩子们自己对家的热爱。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的亲近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二)能力目标
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养,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这里渗透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渐渐对家庭的认识出现错误,对于家长产生误解。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扭转这种错误的认识,并初步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误解。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顺理成章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我个人认为“我爱我家”不仅是情感上的热爱,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难点在于使孩子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与家长做一次交流,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因为学生事先需要和家长交流,所以可以说我的课从学生与家长交流时就开始了。

在课堂上的学习不过是一种更深入的延展。

1. 教师准备一。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您好:
我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即将学习关于家庭的话题,其中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责任以及感受家庭温暖的内容。

这部分对于孩子很重要,所以特别需要您的帮助与支持。

下面有几个题目供您选择,您挑选一个或者两个内容,然后告诉孩子,在他稍做准备后,将进行一次交流,学生会把您的回答带到我们的课堂上来。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

题目: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于他(她)的付出一定很多,有很多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生病
●孩子惹祸
●孩子得到夸奖
同学你好,在你的家人做好准备之后,请你准备好录音或摄像设备,提前请你试一试,注意不要出问题。

2. 教师准备二。

动员及注意事项。

(1)学生应该准备好如何与家长进行一次交流,不要把它简单地看成一次老师交给的任务,更要与家长进行心灵的接触。

(2)教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教给学生一些营造气氛的方法。

例如:在家长心情好并放松时,可以把儿时的照片拿出来一起看。

3. 教学准备一。

调查学生状况。

如:
甲班:全班人,其中婚姻状况稳定的家庭人,占%,婚姻不稳定的家庭人,占%。

在这人中,有人的家庭依然处于离异状态,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人的家庭已经再婚,孩子与继父生活在一起,人是丧父。

乙班:全班人,人的家庭处于离异状态,人为被收养,有人虽然父母没有婚姻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孩子没有与父母一起生活,1人与祖父母生活,人与姨妈生活。

4. 教学准备二。

把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教师事先要听一听、看一看,挑选效果好、比较典型的在课堂上播放。

这里的工作量比较大,注意兼顾各种家庭类型。

5. 教学准备三。

事先收集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对于在课堂上比较害羞的学生,不爱发言的学生在这里给他(她)参与课堂的机会。

教师扫描下来做成课件。

(二)学生准备
找一名学生准备丢丢的故事(见附文)。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今天我们首先看一些照片,大家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看了这么多的照片,大家是否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话题了。

对!就是“家”。

《我爱我家》教师收集了学生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要学生来分享家庭的温馨时刻。

其中有教师自己的照片,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在每个“家”都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所以我们了解“家”,就从“家”里的故事说起。

(见教材P8页两个题目)在前面看照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学生通过看与听的结合来感受“家”的温暖。

小结我们听了几个家庭的故事,其实每个家庭都有一些难忘的故事,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

小结:我们与家庭的关系。

(P8页)
对于“家”,我们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了呢?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这里需要一个交代,并承上启下。

活动二“家”是什么?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

先由小组交流,而后再在课堂上发言。

关于对“家”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讲家里的故事开始,先有学生讲故事,进而提出问题:“家”是什么?这时运用头脑风暴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对“家”的认识呈现出来,学生的想法被记录在黑板上。

而后教师做总结和提升。

小结“家”是:
情感的栖息地
天然学校
经济物质来源
娱乐天地
身体保健
发展大本营
各抒己见:(P10页讨论题)
对于“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还会有更多的认识。

这里老师的总结把学生零散的认识归纳在一起,使学生对“家”有了全面的认识。

活动三我们回到我们家庭中去,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对于家庭也有责任。

我们对于家庭做了
哪些贡献?
家长对家庭:
我对家庭:
说一说:(P9页两个题目)
齐读教材上关于母爱和父爱的两段话。

这里是一种责任教育,“家”是什么学生理解了,“爱”呢?怎样去理解“爱”,更深地去理解“爱”,应该认识到“爱”更是一种责任。

链接与
拓展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

下面我们听××同学给我们讲一个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回答。

老师提出两个问题:
1.丢丢有家吗?
2.丢丢的妈妈爱他吗?
(板书)爱是一种责任。

这里出现丢丢的故事,目的一是为了反衬出“家”的温暖;目的二是为说明父母抚养孩子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老师有目的地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家”概念的运用,学生刚才总结了“家”是什么,老师就让学生用结论来分析丢丢有没有“家”,这是承上。

第二个问题是启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出爱是什么?爱是一种责任。

本课小结与作业(可含课后活动安排)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我爱我家》,通过讲家里的故事,我们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丢丢的故事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作业:写几句话送给父母(见教材p11页)。

教师在最后把脉络理清,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非常明确,两方面的内容:“家”是什么?“
细节处理:
●整个课堂气氛应该事先有一个定位,这节课应该让学生在比较温馨且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与感受,在教师设计活动中就要注意营造氛围。

●我们教材中的家庭是指三口之家,这种定义过于简单,实际在学生中有相当的比例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学生的生活背景是不同的,甚至是比较复杂的,为了尊重差异,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说妈妈爸爸怎样怎样,而是要宽泛一些。

在学生的家庭里可能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如果统称为家人,可能会更好,我们要尊重学生,呵护他们的情感。

本课的目的是要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并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不仅不是幸福温暖的,而且是不幸的。

●注重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和课下的活动比较多,教师一定要注意全体学生,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例如活动有展示照片、家里的故事、头脑风暴以及比喻自己的家等活动,老师在活动时不要只关注个别人,要让每个人都尽量有机会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