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界面现象与吸附
物理化学补充资料《界面现象》

2返回
2014-5-5
毛细凝聚现象
根据Kelvin公式,凹面上的 蒸汽压比平面上小,所以在小于 饱和蒸汽压时,凹面上已达饱和 而发生凝聚,这就是毛细凝聚现 象。在测量固体比表面时,采用 低压,因为发生毛细凝聚后会使 结果偏高。 继续增加压力,凝聚液体增 多,当达到图(b)中的b线处,液 面成平面,这时的吸附等温线如 CD线所示。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2014-5-5
吸附量的表示
吸附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1)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
q =V /m
单位:m ⋅ g
3
-1
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STP) (2)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物质的量。
q = n/m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单位:mol ⋅ g
回主目录
2返回
2014-5-5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Ⅰ)在2.5nm以下微孔 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 线属于这种类型。例 如78K时N2在活性炭上 的吸附及水和苯蒸汽 在分子筛上的吸附。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2014-5-5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Ⅱ)常称为S型等温线。 吸附剂孔径大小不 一,发生多分子层吸 附。在比压接近1时, 发生毛细管和孔凝现 象。
S = −ΔG = −(γ l-s + γ l-g − γ s-g )
σ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2014-5-5
铺展系数(spreading coefficient)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第二章 浮选原理第二节界面现象:吸附作用

黑龙江科技学院备课笔记第页第三节吸附现象一、吸附及对浮选的意义:1.概念:吸附:是液体(或气体)中某种物质在相界面上产生浓度增高或降低的现象。
正吸附:当加入某种物质后,使溶液表面能降低,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浓度增高现象。
这种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负吸附:当加入某种物质后,使溶液表面能增高,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小于溶液内部的浓度,浓度降低现象。
这种物质称为非表面活性剂。
吸附量:一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单位面积上所吸附的吸附质的摩尔数,常用“Γ”表示。
2.意义:吸附是浮过程中,相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此外还有吸收,粘附和多相化学反应。
研究浮选过程中的吸附现象,对探索浮选理论和指导浮选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二、吸附类型: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两者区别:吸附基面上的化学质点与吸附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键的结合。
凡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凡由分子键力引起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分子吸附,双电层扩散层吸附,半胶半吸附。
化学吸附:离子吸附,双电层内层吸附和特性吸附。
1.分子吸附:溶液中被溶解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吸附到固---液,气---液等相界面上,称为分子吸附。
吸附的结果不改变矿物表面电性。
2.离子吸附:溶质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称为离子吸附。
(1)定位吸附:定位离子在定位层发生的吸附,具有强的选择性和无取代性,结果改变电性。
(2)交换吸附:一种离子交换矿物表面的另一种离子而吸附在矿物表面上。
定位吸附和交换吸附经常同时发生,常在矿物表面生成不溶性盐类,可以改变矿物表面的电性(包括数量和符号)。
3.双电层的吸附:(1)双电层内层吸附----定位吸附(2)双电层外层吸附:紧密层吸附:静电力、范德华力和化学键力。
扩散层吸附:静电力。
4.半胶束吸附:长烃链非极性端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发生缔合作用,形成类似胶体的结构。
5.特性吸附:双电层吸附中除静电吸附以外的吸附。
对溶液中某种组分有特殊的亲合力。
表界面现象和吸附

12
例 在25℃时,当1g水成一个小球和分散成半径为10-7cm 的小水滴时,求其表面自由能的差值。已知25℃时水的比 表面能σ=0.07197 J.m-2
解:若 1g 水 的 体 积 为 1cm3 , 设 水 滴 为 球 形 , 由 4/3πr3 =1cm3 可求得水滴的半径 r = 0.62cm,
故小气泡内气体的压力远高于10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小 气泡不可能存在。欲使小气泡存在,必须继续加热,使小气 泡内水蒸气的压力达到气泡存在所需压力时,小气泡才可能 产生,液体才开始沸腾。
34
p2 2 M 1 1 Kelvin公式: ln ' ' p1 RT r2 r1
表面包括在界面的概念之内
3
常见的界面有:
(a)气-液界面
4
(b)气-固界面
5
(c)液-液界面
6
(d)液-固界面
7
(e) 固-固界面
8
(2) 界面现象
由于界面两侧的环境不同,因此 表面层的分子与液体内的分子受 力不同: (1)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力是对称 的,各个方向的引力彼此抵销, 总的受力效果是合力为零。 (2)处在表面层的分子受周围分子 的引力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 存在一个净吸力。
意义: 表示同种液体的两个液滴的饱和蒸气压与液滴曲率 半径的关系。 小液滴的曲率半径 r2’ 越小,其饱和蒸气压P2越大, 可解释小液滴比大液滴易蒸发的原因。
35
2 M S s l r Kelvin公式: ln S0 RT r
意义: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与其固体颗粒的大小的关系。 物质颗粒半径越小,它的溶解度越大。 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物质密度ρ、固—液界面张 力σs-l均不变 。
《界面现象和吸附》课件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界面现象和吸附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公式和应用案例。了
解界面现象和吸附,我们能更深入了解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什么是界面现象?
1
定义
2
分类
3
影响因素
界面现象是指液体和固
界面现象可分为表面张
影响界面现象的因素包
体或两种不同液体之间
力现象和毛细现象。
括温度、表面特性和液
3
影响因素
影响吸附等温线的因素包括吸附剂和吸附物质的性质,以及温度和压力。
应用案例
1
界面现象在工业界
的应用
2
吸附现象在生物学
上的应用
3
基于界面现象和吸吸附现象在膜分离技术、
金属腐蚀和油水分离等
酶和抗体的纯化等方面
通过研究界面现象和吸
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广泛应用。
请参阅以下文献和网站链接,以了解更多关于界面现象和吸附的内容。
附特性,开发出具有特
殊功能的新材料,如吸
附剂和催化剂等。
结论
1
界面现象和吸附对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了解界面现象和吸附有助于深入研究材料性质、液体流动和分离技术等领域。
2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继续探索界面现象和吸附的新现象、新机制和新材料,并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相关的文献资料与网站链接
的大小来计算。
吸附现象
1
定义
2
种类
3
影响因素
吸附现象是指分子或原
吸附现象可分为化学吸
影响吸附现象的因素包
子从气体或溶液中被吸
附和物理吸附。
括温度、压力和固体表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Antonoff 规则 34.4 )
1,2分别为两个相互饱和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例:苯层28.8, 水层63.2) 。不是液体(苯28.4)与含有本 身蒸气的空气相接触时测量值。
17.12.2020
8
(2)温度:
T升高, 下降。
温度系数
经验公式: T0[1k(TT0)]
当 T T0时,T 0 (表面张力为零)
17.12.2020
4
注:表面张力:
F/2l
单位面积表面功:
wr
dA s
单位面积表面Gibbs函数:
(
G As
)T .P
三者虽为不同的物理量,但三者单位均可
化为 N.m-1 。
因为: N.m-1 = N.m/m2 = J/m2
17.12.2020
5
二、热力学公式:(先考虑系统内只有一个相界面)
d G S d VT d Bp B ( )dB ( )n dA d T u d Ps d B V B ( )dB ( )n dA
式中: ( G ) ( u)
....
ATP nB ()
ASV nB ()
表明界面张力在T、P和各相中各物质的量不变时, 增加单位界面积时所增加的Gibbs函数。
G V ~ p V ~ ( p r ' p ) V ~2rl gM 2 r
Pr’ 和 P分别为小液滴凹面的压力和外压。
此处因为: G
r
0
17.12.2020
小液滴
平面液体
17
根据气液平衡: 液 气
r0 R lp n T r;0 R lp n T 0
小液滴化学势
大块水化学势
Pr 和 Po 分别为小液滴和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章--界面现象与吸附2

p
r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几点说明
拉 普 拉 斯 方 程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拉 普 拉 斯 方 程
曲率半径越小小,附加压力越大 曲率半径r永为正值, ΔP也总为正值 ΔP的方向总是指向球面的球心(或曲面的 曲心) ΔP是表面张力在曲面上的合力(不是) ,表面张力是产生附加压力的根源,附加压 力是表面张力存在的必然结果。
相同点:
描述系统的同一个性质,是系统的同一个热力 学变量 量纲相同,数值相同
第一节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关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讨论
dx
肥皂膜
F
l
W= - G= σ自由能 A = -σ自由能·2l·dx W=- F·dx= -2σ表面张力·l·dx
第一节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关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讨论
毛 细 现 象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毛 细 现 象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开 尔 文 公 式
小液滴与平液面的挥发性能
•现象 小水滴不见了,它们“跑回”到杯中去了。 •说明 微小液滴比平面液体更容易挥发,或者说 微小液滴比平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高。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开 尔 文 公 式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毛 细 现 象 毛细 液面 现象
由于附加压力而引起的毛细管管内液面与 管外液面有高度差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将毛细管插入液体后, 若液体能 润湿毛细管壁, 两者的接触角θ< 90°, 形成凹液面, 导致管内液 面上升; 反之液面下降
毛 细 现 象
第二节 弯曲界面的现象
p pg pl
第6讲 界面现象和吸附

dG = -SdT + VdP + σdA 注意:表面自由能并非表面分子总能量,
而是表面分子比内部分子自由能之增值。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F=2×L×σ可逆条件下做功,恒温恒压条件下,此处 等于体系自由能的增量 ΔG =2L×σ×Δd 其中2L×Δd为此过程中体系表面积的改变值,所以
G 2 L d
第六讲
界面现象和吸附
§1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具有自动收缩表面的趋势。当无外力 影响时,一滴液体总是自发地趋向于球形。而体积 一定的几何形体中球体的面积最小。故一定量的液
体由其它形状变为球形时总伴随着面积的缩小。
§1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
一、表面张力与
表面自由能
二、弯曲液面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1. 表面张力
2 a hR' ( 1 2 ) g
2
毛细常数是研究表面现象时常用的参数。
二、弯曲液面
3. 液体蒸汽压,曲率与Kelvin公式 当液体表面由平表面变为曲率半径为 r 的液面时,小液 滴蒸汽压 Pr 与平液面蒸汽压关系为:
Pr VL 2 ln P0 RT r
…………………Kelvin公式
二、弯曲液面
上式虽是正确的(热力学推导),但欲以实验证明 却很不容易,原因是在易于做实验的半径范围内蒸汽压
的改变不很多。
例如液球半径为10-6m时,蒸汽压力仅改变千分之一, 而蒸汽压又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相差0.1℃,蒸汽压 可改变1%,温度相差0.01℃,蒸汽压改变1‰ 。因此这类 实验的温度的控制须非常严格,而使温度长时间稳定在 0.001℃更好并非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定义:如右图用金属丝或细玻璃捧 弯成一个方框,使其一边可以自由移动 让液体在此框上形成液膜ABCD,其中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所以也称为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增加的Gibbs函数, 单位 J.m-2。
2013-8-18 4
注:表面张力:
F / 2l
单位面积表面功:
wr
dAs G ( )T . P As
单位面积表面Gibbs函数:
三者虽为不同的物理量,但三者单位均可 化为 N.m-1 。
因为: N.m-1 = N.m/m2 = J/m2
2 cos 2 0 h g r g r
0
2013-8-18
12
3、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1)毛细管上升法 ( capillary rise )
液体沿毛细管上升的力与液体的重力平衡。
2r cos r gh
2
所以:
ghr 2 cos
定义铺展系数为: S
2013-8-18
Gs s l ls
25
第四节 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of solid
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按吸附质与吸附剂间作用力本质的不同, 可将吸附分 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时,两者分子间以范德 华引力相互作用;在化学吸附中,两者分子间发生部分或 全部的电子转移,是以化学键相结合。
(1)沾湿( adhensional wetting )
(2)浸湿(immersional wetting)
(3)铺展 (spreading
2013-8-18
wetting)
22
沾湿:气-固,气-液界面消失,形成液-固界面的过程。
气 液 固
液
固
对单位面积沾湿过程:
G ls l s l (1 co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附量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与吸附质的体系,达到吸附 平衡时,吸附量是温度和吸附质压力的函数,即:
q f (T, p)
通常固定一个变量,求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例如:
(1)T =常数,q = f (p),得吸附等温线。 (2)p =常数,q = f (T),得吸附等压线。 (3)q =常数,p = f (T),得吸附等量线。
从压差的变化,用气体状态方程可计算吸附量。 用量气管中水银液面的升降,调节系统中的压力和体 积,可得到不同压力下的吸附量,从而可绘出吸附等 温线。
吸附等温线 保持温度不变,显示吸附量与比压之间的关
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纵坐标是吸附量,横坐标是比压p/ps,p是吸 附质蒸汽的平衡压力, ps是吸附温度时吸附质的 饱和蒸汽压。
重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预先将吸附质气体或蒸汽装 在贮气瓶4中,整个吸附系统和量气管的体积都经过 精确校正。
将一定量的吸附剂 装入样品管1中,加热、 真空脱附,然后放在恒 温缸中关上活塞。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从贮气瓶4中放出一 定量气体,用压力计读 出压力;再打开样品管 活塞,达吸附平衡后再 读取压力。
重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实验装置如图。将吸附剂放在 样品盘3中,吸附质放在样品管4中。 首先加热炉子6,并使体系与真空装 置相接。到达预定温度和真空度后, 保持2小时,脱附完毕,记下石英弹 簧2下面某一端点的读数。
根据加样前后该端点读数的变 化,可知道加样品后石英弹簧的伸 长,从而算出脱附后净样品的质量。
从吸附热衡量催化剂的优劣
例如,合成氨反应 ,为什么选用铁作催化剂?
因为合成氨是通过吸附的氮与氢起反应而生成氨 的。这就需要催化剂对氨的吸附既不太强,又不太弱, 恰好使N2吸附后变成原子状态。
而铁系元素作催化剂符合这种要求。
从吸附热衡量催化剂的优劣
如图所示,横坐标是各族元素,左边坐标表示对 氮的起始化学吸附热,右边坐标表示氨的合成速率。
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1.吸附力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产生的化学键 力,一般较强。
2.吸附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40kJ/mol 以上。
3.吸附有选择性,固体表面的活性位只吸附与之可发 生反应的气体分子,如酸位吸附碱性分子,反之亦 然。
化学吸附
4.吸附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易解吸。 5.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6.吸附需要活化能,温度升高,吸附和解吸速率加快。
V ad
附,有毛细凝聚现象。
例如373 K时,水 汽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属于这种类型。
p / ps
1 .0
毛细凝聚现象
设吸附剂的孔为一端开口半
径为R'的圆筒, R'的大小属于中
孔范围,可以应用Kelvin公式。设
液体能完全润湿孔壁,这样所得
的吸附等温线如图(a)所示。
A
AB线段代表低压下的吸附,当 压力达到折点处,发生毛细凝聚, 即蒸汽变成液体在毛细管中凝聚, 吸附量迅速增加。
2.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 kJ/mol以下。
3.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然 吸附量会有所不同。
物理吸附
4.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
5.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
6.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 变快。
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 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
总之:化学吸附相当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附质分 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会出 现新的特征吸收带。
化学吸附
H2在金属镍表面发生化学吸附
在相互作用的位能 线上,H2分子获得解离 能DH-H,解离成H原子, 处于c'的位置。
随着H原子向Ni表 面靠近,位能不断下降, 达到b点,这是化学吸 附的稳定状态。
吸附热的测定
(1)直接用实验测定 在高真空体系中,先将吸 附剂脱附干净,然后用精密的量热计测量吸附一定 量气体后放出的热量。这样测得的是积分吸附热。
(2)从吸附等量线求算 在一组吸附等量线上求
出不同温度下的(p/T)q值,再根据克劳修斯-克莱贝 龙方程得
(lnTp)q RQT2
式中Q就是某一吸附量时的等量 吸附热,近似的看作微分吸附热.
通常将比压控制在0.3以下,防止毛细凝聚而 使结果偏高。
吸附等温线
样品脱附后,设定一个温
q
度,如253 K,控制吸附质不 q 1
同的压力,根据石英弹簧的伸
q q
2 3
长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吸附量,
就可以画出一根253 K时的吸
附等温线,如图所示。
用相同的方法,改变吸附 恒温浴的温度,可以测出一组 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剂和吸附质
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 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常用的吸附质有:氮 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
物理吸附
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1.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产生 的,一般比较弱。
单层或多层
单层(饱和性)
可逆 易达到
不可逆 不易达到
吸附热
吸附热的定义:
在吸附过程中的热效应称为吸附热。物理吸附 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气体凝聚热,很小;化学吸附 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化学键能,比较大。
吸附热的取号: 吸附是放热过程,但是习惯把吸附热都取成正值。
固体在等温、等压下吸附气体是一个自发过程, ΔG<0,气体从三维运动变成吸附态的二维运动,熵 减少, ΔS<0,ΔH=ΔG+TΔS, ΔH<0。
253K 273K 303K 353K
0 .1 0 .2 0 .3 p / ps
吸附等温线
动态法吸附实验
用气相色谱动态法研究气体或蒸汽的吸附, 既快速又准确。实验装置如示意图所示。
3
9
2
5
4
6
7
10
8
1
1-惰性气体储瓶 2-阀
3-过滤器
4-压力计
5-流速控制装置 6-吸附柱
7-检测器
8-自动记录仪 9-恒温室
吸附热的分类
积分吸附热
等温条件下,一定量的固体吸附一定量的气体 所放出的热,用Q表示。积分吸附热实际上是各种不 同覆盖度下吸附热的平均值。显然覆盖度低时的吸 附热大。
微分吸附热
在吸附剂表面吸附一定量气体q后, 再吸附少量气体dq时放出的热dQ,用公 式表示吸附量为q时的从自动记录仪或与之联结的微处理机
处理的结果,就可以得到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吸附等温
线、比表面、孔分布等有用信息。
3
9
2
5
4
6
7
10
8
1
1-惰性气体储瓶 2-阀
3-过滤器
4-压力计
5-流速控制装置 6-吸附柱
7-检测器
8-自动记录仪 9-恒温室
10-流量计
吸附等压线
保持压力不变,吸附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 为吸附等压线。
性质 吸附力 吸附热
吸附速率 吸附温度
选择性 吸附层 可逆性 吸附平衡
比较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范德华力
化学键力(共价键)
接近液化热 < 20KJ/mol
接近表面化学反应热 (80~400KJ/mol)
快,受扩散控制
低温慢,高温快
接近气体液化点 差(无)
高于气体液化点,取决于活化能 强(有)
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的转变
H2分子在Ni表面的吸附是在物 理吸附过程中,提供一点活化能, 就可以转变成化学吸附。
H2分子从P’到达a点是物理吸附, 放出物理吸附热Qp,这时提供活 化能Ea,使氢分子到达P点,就解 离为氢原子,接下来发生化学吸 附。
这活化能Ea远小于H2分子的解 离能,这就是Ni为什么是一个好 的加氢脱氢催化剂的原因。
D C
B A
图(a)
b
a
图(b)
研究气体吸附实验的方法
比表面,孔容和孔分布是多孔催化剂和吸附剂的 重要参数,这些参数通常可以从吸附实验得到。常用 的测定方法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大类,在静态法中 又可分为重量法和容量法两种。
在测定固体的吸附量之前,必须将固体表面原有 吸附的气体和蒸汽脱附。脱附过程一般在加热和真空 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度在0.01Pa以下脱附2小时,加 热的温度根据吸附剂的性质而定,防止温度太高而影 响吸附剂的结构。
10-流量计
动态法吸附实验
将活化好的吸附剂装在吸附柱6中,将作为载
气的惰性气体N2或He与适量的吸附质蒸汽混合通 过吸附柱。
3
9
2
5
4
6
7
10
8
1
1-惰性气体储瓶 2-阀
3-过滤器
4-压力计
5-流速控制装置 6-吸附柱
7-检测器
8-自动记录仪 9-恒温室
10-流量计
动态法吸附实验
分析吸附后出口气的成分或分析用惰性气体洗下的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从吸附等温线可以反映出吸附剂的表面性质、 孔分布以及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 信息。
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如下5种类型:(图中p/ps称 为比压,ps是吸附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压,p为 吸附质的压力)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Ⅰ) 在2.5 nm 以下
微孔吸附剂上的吸附
V ad
等温线属于这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