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导学案第【1】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背诵课文、默写课文2、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4、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学法指南】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上片:写景第一层:总写北国风光;第二层:具体写冰封雪飘;第三层:设想雪后美景;下片:议论、抒情第一层:评论历代英雄;第二层:抒发宏伟抱负。
1、毛泽东诗词的雄浑、奔放、挺拔、流畅。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诗词作品的独特风格。
笔意爽健,格调流畅,在内容和艺术上处处让人觉得他的博大精深。
表现在《沁园春·雪》这首咏雪词上,尤为突出,它笔力遒劲,挥洒纵横、气势磅礴、诗情奔放、舒卷自如。
论空间,纵横万里;论时间,上下千年;论天象,冰雪、晴日;论地形,大河群山;论人物,帝王英雄。
论景物,河流大雕……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气呵成,创造出诗词艺术的极高造谐。
2、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为一体《沁园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写景咏怀词。
作者将写景与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突出作品的主题,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词作上阕写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纵横四野,气势磅礴,却又寓情于景,充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下阕是议论加抒情,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引出无数英雄,并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说,寓情于议。
“俱往矣”由评点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从而深化主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课题《沁园春·雪》授课教师马君艳课时一课时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提升训练课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学习教学内容与遇见性问题操作方法与措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导入2、出示目标二、设置提高,引导自学1、走进作者。
2、写作背景3、字音、字词、字义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堂堂清训练题: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音。
分外妖娆()惟余莽莽()稍逊风骚()成吉思汗()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2、下阕中“惜”字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四、展示反馈,精讲点拨1、提问:词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哪句?引出了哪些作者心目中的英雄?这些英雄是由哪个字领起的?你了解这些英雄吗?2、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3、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五、巧设练习,达标提高1、全词的过渡句是————,————。
2、词中写虚景的句子是————,————,————。
3、全词的主旨句是————,————,————。
六、作业:根据这首词的本意,写一个你赞赏或熟悉的“风流人物”?(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八上《沁园春·雪》导学案

八上《沁园春·雪》导学案
一、文本理解
1.仔细阅读全诗,了解主要内容和意蕴。
2.理解每个词汇的含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句。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掌握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二、背景介绍
1.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创作背景。
2.探究《沁园春·雪》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
3.了解《沁园春·雪》这首诗在毛泽东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三、文本解读
1.解读诗歌中运用的典故、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表现手法。
3.探究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思考其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四、语境感受
1.体验诗歌中所描绘的雪景,感受其美妙和神韵。
2.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探究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3.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思考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启示和影响。
五、写作创作
1.小作文:就你所读的《沁园春·雪》这首诗歌进行分析,包括意象、表达思想与情感方式以及启示等方面。
2.大作文:比较《沁园春·雪》这首诗和其他一首描写雪景的现代诗歌,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总结
通过本次的导学案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歌
的主要内容和意蕴,还可以领略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借此思考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和生命的意义。
《沁园春·雪》导学案(通用16篇)

《沁园春·雪》导学案(通用16篇)《沁园春·雪》导学案篇1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素质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解与背景: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三、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哪几句是虚景?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五、作业:1、查找资料。
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2、背诵抄录《沁园春雪》第二课时一、复习上内容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3、学生评价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 雪》学生导学案

学生导学案
课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这首词的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2.了解这首词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学习通过理解议论抒情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
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课前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
1.结合工具书,给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正音并理解词义。
学习任务二
概括雪景,拟写小标题:选择1-2幅画面,陈述画面是如何展现特点的。
1
2
命名依据:
命名依据:
学习任务三
补全下面对联的下联:
望雪景壮美如画,绘江山如此多娇。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的发表,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2.朗读课文,尝试标出重音和节奏。
学习任务一
大声朗读《沁园春·雪》,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并浅析其原因。
穿插写作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在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创作的。当时,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毛泽东在一场大雪之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沁园春_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学案设计者费正和课前知识准备1注音或写汉字分外妖娆()惟余莽莽()稍逊风骚()成吉思汗()顿失t cot do ()红zhu ang 素裹()江山多ji c()一代天ji do ()2找出课文中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字或词并写下来3查找下列词语含义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合作探究一背景知识介绍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高原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问题研讨㈠、《沁园春雪》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哪些是近景?哪些又是远景?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呢?㈡、《沁园春雪》的上下阕是如何过渡和连贯起来的?㈢、对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毛泽东用了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三、研读探究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4、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5、我们该如何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呢?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五、梳理巩固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沁园春·雪》导学案 (7)(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雪》高效导学案课题:1、沁园春雪课型:讲读主备:审核:审定: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3、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5、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一、预习导学: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2、给加点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3、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红 zhuāng 素裹()顿失 tāo tāo()江山多 jiāo()一代天 ji āo()4、诗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5、背诵比赛6、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②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③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7、《心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上阕中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 ,。
8、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 ”。
9、简答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②“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③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应怎样理解这个词?二、研讨展示: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2、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沁园春.雪》导学案.doc

1沁园春.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重点】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法指导】《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
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 hán)数.(shǔ)风流人物今朝.(zhāo )风骚.(sāo )竞折.腰(zhé)/折.本( shé)2.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人物。
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体会作者伟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3、.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二、学习指导1、重 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2、难 点:理解诗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3、注意事项:合理运用参考书。
4、学习策略:(1)、收集信息渠道:教材、教参及阅读资料(2)、解决问题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读书体会与备用信息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红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
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这次(一 )读准字音苍.山c āng 残.阳c án 莽莽..m ǎng 妖娆..y āor áo 风骚.s āo (二)多种形式诵读诗词。
(三)赏析娄山关1、理解每句诗词的大意2、概括上阕内容: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赏析:A 行军的自然环境:秋季西风猛烈,B 红军出征的情形: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碎”写出行军“急”“”速3、概括下阕内容 :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上娄山关见到的情景。
4、讨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象征意义:“苍山如海”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残阳如血”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
(四) 赏析沁园春 雪1、概括上阕内容:描写北国雪景2、“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静景是长城、山和高原,动景是大河;静景写成动景的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上阕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说说表达效果。
4、体味精妙的用词“望”:是领字,点明所写的都是远望所见。
“惟余”:形象的刻画出雪景的无边无际。
“顿失”:夸张的描绘了北国特有的滴水成冰、大雪冰封的景象。
5、概括下阕内容下阕主要评价历史人物。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相折腰”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知识拓展最暖心的事(1)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
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2)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
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3)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
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
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
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
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4)“等一会儿。
”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
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
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
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5)“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
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
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6)“这没什么。
”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
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7)“你真是一个好人。
”她说。
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8)“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
”我答道。
(9)“这不要紧。
”她说,“我不着急。
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10)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
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
“我孤寡一人。
”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不然我不会去的。
”(11) 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
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
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
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
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
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
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12) 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
走吧。
”(13) 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
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
”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14) “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15) “不要钱。
”我答道。
(16) “你也要养家。
”菲奥娜说。
(17) “还有其他客人呢。
”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
她紧紧地抱住我。
“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
”她说,“谢谢你。
”(18) 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
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
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
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19) 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15.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3分)本文记叙了“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的事件,过程中“我”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送她到她想去的每一个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时,还坚持不收她的车费,给了她拥抱,使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温暖,而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也感到很温暖。
16.阅读第11 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
(4分)在经过城里两个多小时过程中,菲奥娜太太回忆了自己过去的美好生活,表达了对生命的不舍。
17.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关于“我”的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
(4分)作者对老太太的外貌(肖像)、神态作了细致描写,写老太太穿戴过时花哨,以及沉浸在对过去美好时光回忆的神态(或“默默凝视”的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热爱生活(或爱美),对年轻时代美好生活的眷念(或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老太太的怜悯、欣赏、和爱心。
18.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
(4分)菲奥娜太太在生命结束前得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关怀和帮助,她感到快乐和温暖;“我”帮助了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老太太,“我”感到温暖。
六、教学反思指导者评价:指导者签字:日期:课题:沁园春雪课时:3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体会作者伟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3、.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二、学习指导1、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2、难点:理解诗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Array3、注意事项:合理运用参考书。
4、学习策略:(1)、收集信息渠道:教材、教参及阅读资料(2)、解决问题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读书体会与备用信息四、预习思考题(一)读准字音苍.山残.阳莽莽..妖娆..风骚.(二)多种形式诵读诗词。
(三)赏析娄山关1、理解每句诗词的大意2、概括上阕内容:赏析:A 行军的自然环境:B 红军出征的情形:3、概括下阕内容:4、讨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象征意义:(四) 赏析沁园春雪1、概括上阕内容:2、“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3、上阕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说说表达效果。
4、体味精妙的用词5、概括下阕内容五、拓展探究知识拓展最暖心的事(1)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
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2)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
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3)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
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
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
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
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4)“等一会儿。
”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
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
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
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5)“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
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
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6)“这没什么。
”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
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7)“你真是一个好人。
”她说。
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8)“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
”我答道。
(9)“这不要紧。
”她说,“我不着急。
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10)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
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
“我孤寡一人。
”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不然我不会去的。
”(11) 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
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
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
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
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
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
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12) 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
走吧。
”(13) 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
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