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泰山有什么传说故事

泰山有什么传说故事

泰山有什么传说故事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常常成为作家笔下的神奇之山,也有很多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泰山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泰山传说故事:望人松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还有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像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因为她向上凝聚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亲相爱,乐善好施。

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复了健康。

花匠为了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拿出许多奇花异草的种子相赠,说是撒在山间,来年泰山将会漫山花香,分外妖娆。

他们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丽,又一次,一位石匠来他们家避雨,他们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石匠为了感谢他们的盛情,一夜之间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使他们夫妻大开眼界,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出到外面学习技艺。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却迟迟不闻归期,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轻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着,执蓍地期待着,漫天的大雪掩没了她的身体,来年春天,冰雪消融了,年轻的妻子却不见了,在她站过的地方长出一棵亭亭玉立的松树,像那少妇首望远方,企盼着丈夫的归来。

有一天,她的丈夫终于回来了,见妻子变成了一棵松树,悲痛异常,于是在树下筑了一间石屋,日夜守护着他的妻子,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献给了泰山,为妆扮泰山,建设泰山,为来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泰山传说故事:姊妹松从前,泰山山后的马家庄有个马员外,他勾通官府,霸占周围的名山大川,有钱有势,肆意欺压百姓,强占民女,坏事做绝,横行乡里,庄里的人都恨透了他。

因为他姓马,又如此狠毒,所以人们都叫他“大马蜂”。

大马蜂有个佃户马老大,马老大有一对黄花闺女,年方二十八,姊妹俩虽说生在穷家,自幼丧母,却长得浓眉大眼,如花似玉,庄里的人谁不夸马老大的这两只金凤凰。

关于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

关于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

关于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
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一:泰山来源
泰山,相传是盘古的头颅幻化而成,当初盘古开天辟地时,由于太过劳累而倒下,盘古身体倒下后,其头颅幻化为泰山,其腹部、左右臂、双脚分别幻化为五岳中的其他山脉。

因此作为头颅幻化而成的泰山在我国的山川中有非常独特的影响力,许多朝代的祭天活动都会选在此处。

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二:泰山石敢当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泰山的什么传说故事,那么泰山石敢当这个词你一定有所耳闻,相传泰山脚下有个名为石敢当的人,在泰山一带颇有威望,同村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孩突然被妖物惦记上,日渐消瘦,于是人们请来石敢当帮忙解决。

只见石敢当带着12童男童女智斗那妖物,后来妖物仓皇逃走,但是逃走途中,一路还在祸害人间。

奈何这石敢当终究是人追不上这一路逃窜的妖物,于是想出一个点子,从泰山取石,刻上泰山石敢当几个字,谁家闹妖怪,就让那户人家把石头放在门前,这样妖物看到石敢当的大名,就不敢为非作歹。

于是家家门前那块石敢当的石头,就作为镇宅保佑一方平安之物流传了下来。

泰山的中国民间故事三:泰山何首乌
想要一夜白发变黑发吗?那么何首乌这个药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传当初有个何氏父子常年采中草为生,一日采药途中突遇大雨,在赶往山洞躲雨时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哭,于是抱着这个小男孩在山洞中一起躲雨。

可一觉醒来,怀中仅剩下一个黑黑的像地瓜一样的东西,不见孩子的踪影,而父亲实在饿了,饥寒交迫间咬了一口那黑黑的东西后,竟白发变黑发,儿子都差点认不出来,下山后找到医铺才知道这是仙草,而因为是何氏父子发现的,于是命名何首乌,就这样,作为不错的药材何首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泰山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泰山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泰山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泰山传说是山东省的民间传说之一,据顾炎武《考古录》云,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传说。

下面小编介绍两个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希望对你们有用!泰山的传说故事:碧霞元君的传说传说姜子牙辅佐击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伐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

天下统一,武王认为大臣们开国有功,应该重重有赏。

可是,想来想去,却找不出合适的礼物,金银财宝这些东西太俗气了,而且也没有什么意义,用过就完了。

最后,武王还真想出了个绝顶的好主意,把全国的领地都封给大臣们。

这样一来,既显示了他武王的慷慨,又能说明他对大臣们的信任;既能考验大臣们是否真的忠君何国;再者,武王这样也就轻省自在,光做他的天子就行了。

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权交给了军师姜子牙,让他分封诸侯。

却说姜子牙分封诸侯,封来封去把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尽了,就留下了一座东岳泰山。

姜子牙知道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个供人游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备把泰山留给自己,可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武王的护驾大将军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把泰山封给他不可。

两人正在商榷,不知谁又走漏了风声,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地盘,说是武王答应她,要她来找姜子牙。

黄妃是武王最宠爱的妃子,莫说武王已经允诺,就是黄妃自己开口,也得赶快给她。

这下可好了,三人都看中了泰山这块宝地,可总不能都去坐呀,这到底如何是好呢?事到如今,只黄氏兄妹就够姜子牙缠的了,自己便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头,不过放弃了也怪可惜,他见黄氏兄妹一个凭护驾有功,一个仗武王后台,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就堵气对他们说:好了二位,谁也别争,谁也别抢,凭自己的本事,谁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谁的。

黄飞虎一听,不禁拍手叫绝。

他想,作风我这一身气力,泰山还能有黄妃的份?可是身单力孤的黄妃,也没有一点惧色,一口应允了。

黄飞虎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比赛日期一到,便骑上了他的玉麒麟,日夜兼程,从京都直奔泰山。

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

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

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泰山对中国人以及中华文化影响甚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诸多与泰山有关的传说故事,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篇一“自碧霞宫兴,而世之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千里,每岁瓣香岳顶,数十万众”。

这是明人王锡爵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撰写的<<东岳碧霞宫禅记>>中的一段记载。

碧霞宫即今泰山碧霞祠,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女神、泰山玉女,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奶奶、泰山老奶奶,她如同沿海地区的妈祖一样受到尊崇,被誉为北方地区的“女皇”。

和蔼慈善的形象与东岳大帝“圣像庄严”的形象相比,泰山奶奶的形象可用“和蔼慈善”四个字概括,有位外国人这样描述道:她“有着美丽而丰满的面庞,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庄重的感觉。

我理解人们的心情,他们怀着极大的心愿,认为这种心愿不到泰山顶上就无法祈祷”。

泰山奶奶的这种形象与其身世不无关系。

关于泰山奶奶的身世,虽有种种不同说法,或东岳大帝的女儿,或黄帝的女儿,或华山玉女,或太真夫人,但民间认为她就是平民百姓的女儿:“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性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

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

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

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

泰山以此有玉女神。

”(<<玉女卷>>)“奶奶”姓“石”,“奶奶”入泰山修炼而成女神,联想到泰山上曾有原始社会时期的“五女圈石”遗迹,这岂不是远古山石崇拜的延伸吗?玉叶由人而神后,人们刻石像以供奉,不知何故,唐宋时期石像沦于山顶水池(玉女池)内,“至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涤手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

命有司建祠安奉,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帝京景物略>>。

宋真宗出于政治目的而封泰山玉女为碧霞元君,其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头绾九龙飞凤髻,身穿金缕绛绡衣。

有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

有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

有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泰山对中国人以及中华文化影响甚远,那你知道有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有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探海石探海石,又叫拱北石,是泰山著名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它像一只报晓的雄鸡,气宇轩昂地伫立在泰山之巅,道以待,为世人迎来辉煌的黎明。

关于探海石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原来,中天门有座二虎庙,二虎庙供奉着黑虎神,虎为百兽之王,它奉碧霞元君之命整天在山上山下巡视,哪里有猛兽作浪,妖孽兴风,它就在哪里去惩治,保卫着泰山的安宁。

有一年春天,春暖花开,游人如织,东海龙宫有个守门的海妖见自家门前冷冷清清,门可落雀,而泰山顶上却热闹非凡,便生了嫉妒之心,偷偷地到泰山顶上施放妖气,刹那间,山顶那如诗如画的云海,缭绕而至仙雾,即刻变得乌烟瘴气,山上顿时大乱。

海妖见后,却在一帝幸灾乐祸地放声大笑。

黑虎神正在山下巡视,见乌云笼罩着山顶,便知定有妖孽作怪,便提上元君赐给它的镇山之宝-擎天神棍真奔山顶,它见那妖孽还在山顶作法,便气不打一处来,狠狠持一棍打去,那海妖只听身后一阵冷风袭来,知道大事不好,急忙化作一缕青烟夺路而逃,山顶复又出现一派仙山琼阁的美景,但是,黑虎神由于用力过猛,那擎天神棍打在石上,一片火光散后,神棍断为两截,那断掉的一截顿时化作一块巨石,直指东海,怒目而视。

从此,那东海妖孽远远看见擎天神棍立在山顶,便再也不敢到泰山作孽了。

有关于泰山的传说故事:岱宗坊相传,当年碧霞元君为了独占泰山,用各种方法,战胜了很多对手,终于成了一山之主。

虽如此,碧霞元君仍贪得无厌。

她依仗自己父亲玉皇大帝的权势,不断将管辖范围向四周扩张。

这样便引起了各方神仙的愤慨,大家纷纷到掌管封神大权的姜子牙那里去告状。

一天,姜子牙带着《封神榜》来到泰山,给碧霞元君划定管辖范围:从泰山极顶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

碧霞元君嫌管的地面小,当场就和姜子牙争吵起来。

姜子牙不气不火,好言劝道:"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们可以再作商量嘛!""怎么商量法?"碧霞元君问。

泰山的神话传说

泰山的神话传说

泰山的神话传说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东部。

泰山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和宗教象征,被称为“东岳”,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巡视之地,也是众多神话传说的发源地之一。

以下是关于泰山神话传说的一些相关内容。

1. 伏羲划定四方:相传在古代的伏羲时期,人们对于天空的方位和地域分布并没有准确的概念,在人间事物和地域位置间没有明确界定。

而伏羲则,在泰山上借助大地间断痕迹,观察太阳的升降,将腾蛇纳背、地脉弥天之象划定为东南西北的分界,并且树立起了天地结合的信仰和宇宙观念。

2. 泰山之神:泰山被奉为天地之门,是古代中国与天界相连的重要通道,因此被视为众神之中的主宰。

其中最重要的神明是山神泰山,被称为“东岳大帝”、“东岳官吏天下师”,并且维持天地之间的稳定秩序。

3. 黄帝封山:相传,黄帝曾亲自坐镇泰山,并且在此封禅,将其视为治理世界、保护民众的象征。

黄帝的登临泰山,也象征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的理念。

4. 文王问卜:周文王在封泰山前,对于是否召见天子,向泰山发出了卜问。

经过泰山的卜筮,文王听到了碧震丹声,被视为吉兆。

因此,文王在此决定召见天子,成就了周朝的建立。

5. 孔子登泰山: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数次登临泰山。

这次旅程成为了许多神话传说的背景,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孔子与泰山之神的对话。

传说中,孔子认为即使山河巨变,泰山仍会屹立不倒,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和真理不变性的信念。

6. 司马相如与泰山神仙:相传,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在游历泰山时结识了一位神仙。

在这段经历中,司马相如与泰山神仙的对话成为了著名的传说故事,强调了学问、品德和与神仙对话的意义。

泰山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与无数神话传说相关联。

这些传说在传承中使泰山更加神秘和崇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索历史和文化的方式。

泰山传说故事

泰山传说故事

泰山传说故事泰山是一座名山,不仅以其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色闻名,而且以其灿烂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被命名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那你知道泰山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泰山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泰山传说故事:泰山罗汉崖的传说在泰山红门的东北方向,有一座山崖,叫罗汉崖。

崖上有一条两丈多长、一乍多长的车辙沟。

据传,那是十八罗汉推车时留下的车辙沟。

泰山共有大小山峰六十九座。

为啥是这个数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当初,碧霞元君刚当上泰山神主的时候,泰山还是一座孤立高耸的山峰。

为扩大自己的地盘,碧霞元君曾同天宫封神侍官姜子牙吵了一架,也毫无结果。

为此,碧霞元君整天闷闷不乐。

这天,她闻听玉皇大帝来泰山巡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她命令王灵官用震山金鞭把泰山削成了一座孤仞千丈的独峰,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棵草。

这一天,玉皇大帝来到了泰山,只见泰山周围悬崖四立,正觉得惊奇,碧霞元君赶了过来,说:“大帝呀,亏了我还是你的女儿,你把我封到这里,名为五岳之长,可这孤零零的一座山,老百姓连进香朝供的路也没有,我可怎么熬呀!”说着便哭闻起来。

玉皇大帝被哭动了心,说:“元君呀!我派人给你修条天梯不就行了吗?”碧霞元君听了,哭得更厉害了,边哭边说:“那上天梯是凡人百姓走的吗?你这不是哄我吗?”玉帝一想,也是啊,可怎么办呢?这时,只见太上老君走了过来,说:“大帝,泰山即为五岳之长,何不从其他四岳均一些小的山峰给她,既助了岳长之威,又为泰山搭了天梯。

”玉帝一听,对呀!可均多少呢?咳,上天七十二神位,就给泰山均出七十二座山峰来吧。

今后我再来泰山,文武神官也都有个座位了。

于是便下旨让十八罗汉推着神车,从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各选了十八座山峰,推到泰山来。

御旨一下,碧霞元君可高兴啦!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地盘,还增峰添岭,壮了自己的威风呢!然而。

姜子牙却不高兴啦。

他细细一算,这样一来,岂止是五岳之长,按碧霞元君所管辖的范围,当个天下众山之长也差不多了。

泰山经典的传说故事

泰山经典的传说故事

泰山经典的传说故事在中国的众多山脉中,泰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山。

那你知道泰山经典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泰山经典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泰山经典的传说故事篇【1】在碑刻如林的岱庙里,最珍贵,最有价值的,自然是秦代的李斯小篆。

它刻于公元前二百零九年,虽历经百世,而风韵犹存。

对李斯小篆的历来评价很高,鲁迅誉之为“汉晋碑铭所从出”,堪称是一件艺术瑰宝。

其遒劲若虬龙飞动,其清秀如出水芙蓉,足见其艺术魅力。

正因为它举世注目,被视为珍宝,才引来它一段非凡的经历据说,此碑是秦丞相李斯奉秦二世胡亥之命所刻,立于岱顶玉女池上,为其歌功颂德,明代嘉靖年间,为防止风蚀雨淋,移于碧霞祠东庑;到了清代乾隆五年,碧霞祠突然失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结果把碧霞祠烧了个一塌糊涂,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许多人都叹为可惜到了嘉庆二十年,泰安知县汪汝弼是个喜文弄墨的人,他早知李斯碑的珍贵,一直为不能亲睹而慨叹。

他来到泰安之后,便下决心把它找到,于是他四处散贴告示,有告知其下落者,悬赏重金不久,一位九十余岁的起赵氏老翁,由家人搀扶来到县衙,对汪知县说:“知县大人,在下是个瓦匠,以前在山顶修玉女池时,见过一段残碑,不知是否是大人所寻之物?“赵氏老翁把碑的形状字迹等一一告知,说:当时被人扔进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查视汪知县听了赵翁的介绍,己知十有八九是李斯碑,自然喜不胜喜,也不怕山高路险,便邀前任知县蒋因培同赴上山。

果然从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残碑,冲洗后”臣李斯去疾昧死请“等字样,历历在目,的确是李斯真迹,于是汪知县大加庆贺,在山顶造房兴宫,于东岳庙西筑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宝斯亭“以后又改为”读碑亭“安放之日,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重赏了赵氏老翁。

算来从失而复得,己有七十五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过了一十七个年头,到了道光十二年,东岳庙因年久失修,西墙在一场暴雨后塌倒,此祸殃及读碑亭,碑亭被砸塌。

新任知县徐宗干得知,忙差人从瓦砾中找出,将碑移到山下,旋转于岱庙道院壁间光绪十六年,有一小偷,看到人们将此碑视作珍宝,想必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个风雨之夜将此碑偷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传说故事在泰山红门的东北方向,有一座山崖,叫罗汉崖。

崖上有一条两丈多长、一乍多长的车辙沟。

据传,那是十八罗汉推车时留下的车辙沟。

泰山共有大小山峰六十九座。

为啥是这个数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当初,碧霞元君刚当上泰山神主的时候,泰山还是一座孤立高耸的山峰。

为扩大自己的地盘,碧霞元君曾同天宫封神侍官姜子牙吵了一架,也毫无结果。

为此,碧霞元君整天闷闷不乐。

这天,她闻听玉皇大帝来泰山巡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她命令王灵官用震山金鞭把泰山削成了一座孤仞千丈的独峰,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棵草。

这一天,玉皇大帝来到了泰山,只见泰山周围悬崖四立,正觉得惊奇,碧霞元君赶了过来,说:“大帝呀,亏了我还是你的女儿,你把我封到这里,名为五岳之长,可这孤零零的一座山,老百姓连进香朝供的路也没有,我可怎么熬呀!”说着便哭闻起来。

玉皇大帝被哭动了心,说:“元君呀!我派人给你修条天梯不就行了吗?”碧霞元君听了,哭得更厉害了,边哭边说:“那上天梯是凡人百姓走的吗?你这不是哄我吗?”玉帝一想,也是啊,可怎么办呢?这时,只见太上老君走了过来,说:“大帝,泰山即为五岳之长,何不从其他四岳均一些小的山峰给她,既助了岳长之威,又为泰山搭了天梯。

”玉帝一听,对呀!可均多少呢?咳,上天七十二神位,就给泰山均出七十二座山峰来吧。

今后我再来泰山,文武神官也都有个座位了。

于是便下旨让十八罗汉推着神车,从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各选了十八座山峰,推到泰山来。

御旨一下,碧霞元君可高兴啦!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地盘,还增峰添岭,壮了自己的威风呢!然而。

姜子牙却不高兴啦。

他细细一算,这样一来,岂止是五岳之长,按碧霞元君所管辖的范围,当个天下众山之长也差不多了。

于是,他暗使巧计,在泰山的汶河桥上拆了几块石板,想让众罗汉翻车,把运来的山峰卸在远离泰山的地方,谁知碧霞元君早有提防,派人一路上清理道路,把那桥面又修好了。

这天,十八罗汉的车子一辆接着一辆,顺利地通过了汶河,眼看就要过完了,姜子牙急了,一下子跑到桥头,拦住了最后一辆车,用肩头一扛,“光当”,车翻了,四座山峰全倒在了汶河南面。

后人便把这四座山叫做徂徕山。

意思是被姜子牙阻拦下的山,剩下的十七罗汉推车上了泰山,由于车载过重,便在石崖上碾出了一道车辙沟。

从此,泰山上便多了六十八座山峰,加上泰山主峰,成了六十九座了。

在很古的时候,碧霞元君和她的兄长佛爷都想到人家安家。

把天下的所有的名山胜地都看遍了,最后二人都看上了泰山这块风水宝地。

泰山周围的七十二处名泉,八十一条山沟,九十九座山头,他兄妹二人挨着一遍,一一记在心中,佛爷依仗自己上玉皇大帝的头宠儿,又是碧霞元君的兄长,想独占泰山,可是碧霞元君也依仗着自己是玉碧大帝的娇女,寸步不让,兄妹二人都想占泰山,互不服气,一直争执不下。

一天碧霞元君偷偷离开天庭,吧着祥云来到了泰山,落到玉皇顶上,各路神仙听说元群到来,纷纷前来朝拜。

众神仙中有一个山神,长得青脸红发,怒眉横眼,手里拿着一根钢鞭,一副凶神气派,元君见他相貌不凡,就问他姓什名谁。

山神屈膝回答:“启禀仙姑,小神王灵官是也。

”元君见他手里的钢鞭也不是一般兵刃,便问道:“手执此鞭何用?”五灵官如实告诉她:“仙姑有所不知,此乃泰山震山之宝,只要神鞭一抽,纵然山岭也能即刻化为山沟。

”元君听到这里,眼珠一转,沉思了一会又问:“果有如此法力?”王灵官说:“不敢瞒哄仙姑。

”这时候元君紧皱着眉头舒展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接着下令叫众山神都退下去,留下王灵官一人听令。

众山神退下去之后,元君把如何与佛爷争泰山的故事从头至尾对王灵官说了一遍;最后求王灵官帮帮她的忙,助一臂之力,王灵官不解其意,元君就如此这般地说出了她的计策,叫王灵官司依计行事。

王灵官一听,吓得浑身哆嗦,冷汗淋淋,战战惊惊地说道:“若是玉帝、佛爷怪罪下来,小神如何吃罪得起?”元君说:“灵官不必害怕,此事由我一人担当,保你平安无事,事成之后定有重赏。

”“小神遵命!”王灵官答应下来。

碧霞元君高高兴兴地返回了天庭。

第二天,众天官上天宫议事叩见玉皇大帝。

元君当着玉帝的和文武百官的面,又提到泰山安家的事来,佛爷哪里肯让,兄妹二人又在天宫争吵起来。

元君说泰山是她先找到的应该她占,佛爷说泰山是他先找到的应该由他占,吵吵嚷嚷,各说各有理。

文武百官无法劝解,玉帝也没了办法。

元君一见时机到了,就对佛爷说:“既然泰山是你先找到的,你可曾知道这泰山之上有多少山头,多少名泉,多少山沟?今天当着父亲和众天官的面你说上一说,说的对我甘心让位,若说不对就别怪小妹无情了。

”佛爷追问:“一言为定!”元君回答:“绝不反悔!”佛爷心里话:“嘿嘿,黄毛丫头,你到底软了,你想考住我吗?谈何容易!这回你算输到底了。

”于是当面回答:“这泰山之上大小九十九座山头,七十二处名泉,八十一条山沟,难道为兄这也不知道吗?”元君问:“你可曾记清?”佛爷回答:“绝然不错!”元君扑哧笑了一声,说:“兄长差矣,这泰山之上分明九十九座山头,七十二处名泉,八十五条山沟,天上人间妇孺皆知,你为何说是八十一条山沟呢?”佛爷肯定地说:“八十一条,绝无一错,若有半点差错,我甘愿让位于你。

”这时元君来到玉帝面前,跪拜在地说道:“既然如此,孩子恳请父王与众位天官,陪兄妹一道到泰山一趟,以见分晓。

”元群是玉帝的娇女,平时玉帝对她有求必应,今天看到兄妹二人争执下去,不见高低,觉得也只好这样了。

于是就率领文武百官吧起云头,浩浩汤荡荡来到泰山之上,把泰山上的山头,山沟名泉一遍,别的都对,只是这山沟比佛爷说的多了四条。

佛爷立时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暗暗纳闷:“啊?竞有这等奇事?莫非真的记错了不成?”他把四周山头又一遍,只见玉皇顶南面、北面、西面的山沟面目依旧,不多不少,只有东面在纵横交错的沟谷之间有四条大山沟分外显眼,象是以前没有见过,再仔细看看,又觉得面熟,他百思不解,只悔恨自己不该口出狂言,让元君取了胜。

无奈当场就把这块宝地让给了碧霞元君。

佛爷看到小妹有了安身之处,自己更不愿回天庭了,到哪里去呢?他记得泰山北面有个小寺庙叫谷山寺,那地方倒还有点风水,就向玉皇大帝和元君要求到那里去安家。

这谷山寺早在泰山这块地盘上,按理应属元君掌管,可她觉得自己已经得了泰山,又见兄长那伏可怜相,便不再计较,把谷山寺让给了佛爷,以后经佛爷不断扩建,成了一座大寺院,谷山寺也就改名佛爷寺了。

众神仙听说碧霞元君战胜兄长夺得了泰山齐来拜贺,王灵官也来了,碧霞元君见了王灵官口称:“灵官之功,永世不忘!”接着封王灵官为东岳泰山巡山大王,统管泰山四周大小所有山头,地位仅在元君之下。

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十五日,为了纪念碧霞元君来泰山的日子,以后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善男信女孩子总要携带纸马香烛到泰山进香朝拜,千百年来,从不间断,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俗话说:“济南府的人多,泰山上的神多”。

过去的济南府,大街小巷,天天门庭若市,人声鼎沸。

来到泰山,三步一处宫观,五步一座庙宇,座座奉神,处处供仙。

然而,知底的人却说:“泰山上的神没正神,仙没名仙。

”那么,泰山上的神为何这么多呢?在很古的时候,有一年,天下闹灾荒,庄稼欠收,百姓苦不聊生。

就在这种时候,各种妖神怪仙也纷纷兴娇作怪,残害生灵。

一天,玉皇大帝驾祥云,率百神,来泰山巡察。

各路地方神官如实向玉皇大帝上奏了灾情。

玉皇大帝听了,非常气愤,当即传令,让天宫护卫武将白氏郎带上盛仙袋,去察巡各地把那些兴灾害民的妖神怪仙全部捉回天庭问罪。

白氏郎带上盛仙袋,日夜兼程,走遍了东南西北九九八十一个郡府,遍查了山峰江海七七四十九处界域,所成千上万的各种妖神都装进了盛仙袋。

这天,白氏郎走的又饥又渴,来到泰山西南的辞香岭,看到一座飞檐凤柱的庙宇,修的煞是壮观。

进庙一看,见诺大的庙堂正中,供着一个“碧霞神主”的牌位。

白氏郎一见,立刻火从心来,说道:“这些妖仙,真是胆大包天,堂堂泰山脚下,竟也敢冒碧霞元君的牌位!”说着,他打开盛仙袋,念了一个咒语,只见那神主牌位一个筋斗便翻进了盛仙袋里,可他哪里知道,这辞香岭大庙,正是碧霞元君的行宫,他的这一举动,恰好被正在泰山顶上游玩的碧霞元君那千里慧目看个一清二楚,“好你个白氏郎,你收千收万,竟敢收到我的头上来了!”碧霞元君当即传令,让巡山王王灵官去南天门下等候,一定要在白氏郎上天前把自己的牌位截回来。

王灵官领命去了南天门,躲进了升仙坊的后面。

这时,只见白氏郎背着盛袋,一步一喘地走了上来。

王灵官一声大喝:“大胆的白氏郎,快把我家奶奶的神位交出来!”白氏郎大吃一惊,抬头一看,见是王灵官,不觉有些诧异,说:“我并没有收你家奶奶的神位呀!”王灵官把眼一瞪,说:“你还想赖,你刚才在那岭上大庙中收的什么?告诉你,那儿就是我家奶奶的行宫。

”白氏郎听了,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那庙盖得如此堂皇!慌忙作揖陪礼,可怎么办呢?这盛仙袋是只能收不能放的,要放,得回天宫后才能放,没有办法,白氏郎答应回天宫后奏明玉帝,立即把牌位送回。

可王灵官哪里肯依,二人言来语去,竟交手打了起来。

两个神人各自扯住盛仙袋口一角,你拉我拽,“嘶拉”一声,盛仙袋破了。

满营的神怪一齐掉了出来,骨碌碌地向山下滚来,再想收也收不回来了。

两人一见,知道闯了大祸,都吓得没了主意,只好先到碧霞祠,向碧霞元君作发禀报。

元君一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嘿,偌大一个泰山,目前正是有主无将,这些妖神怪仙,大都有此造化,我若将其收伏,正可壮我山威。

于是,便命王灵官向藏进山脚旮旯里的众神怪发出了“如若改恶从善则既往不咎”的赦免令。

再说,那众神怪自被收进盛仙袋后,终日提心吊胆,担心大祸临头。

听此召唤,正是求之不得,于是联名请碧霞元君向玉皇大帝上奏了改恶从善的祈罪书。

玉皇大帝准奏,众神怪在泰山上安了家,就从那以后,泰山上的神便多起来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