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合集下载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word版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word版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明年》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明年》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明年》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明年》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分享了5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崔忠建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沔池会”一段中有这样的话: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而到后面蔺相如怒逼秦王击缶之后,相如就让赵史官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一般人不大会注意这里的“令”与“为”二字的不同。

两句的差别还有一点,就是“秦王与赵王会饮”句。

赵御史记录的没有这句。

在这里我们倒不必在乎这一句话的有无的区别。

我们只分析这里“令”与“为”两个字。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作为优秀史家的高超笔法。

在“沔池会”这一段故事中,司马迁要表现的是蔺相如大义凛然、为争国体不惜一切、大智大勇的气魄。

而要突出这一方面,须把他放到一个矛盾极为尖锐,甚至达到极端的场面。

在这里,秦王与赵王的会饮,可以说是一个特别恰当的场面。

首先是一个一贯飞扬跋扈蛮横不讲理的秦王,依仗自己的强大势力欺负赵王,让赵王为他奏瑟。

秦王表面上听瑟,而实际上听瑟之意不在音,是明摆着辱没赵王人格,以及赵国的国体。

如果赵国就这样哑然罢会而回的话,赵国将在历史上留下永远的污点。

(这是用当时的标准来衡量。

现在恐怕也是如此。

)而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气有血的人,是难以承受的。

更有甚者,秦御史记录的时候,竟然用了一个上级对下级使用的粗劣字眼“令”字。

然而,在强弱不等的势态下,赵王无奈地接受了。

这样,秦赵两国的国君态势优劣就尽显无遗了。

而就是在这种场合下蔺相如的挺身而出“请奉盆缶”,就显得高大而威严了。

相如毫不畏惧秦王“左右欲刃”的威胁,用“以颈血溅大王”的拼命架势相要挟,较终逼迫秦王就范。

接着蔺相如顾招御史记录,御史记作“为赵王击缶”。

高中语文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高中语文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ppt课件
结构概要
•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 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 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 廉颇后又有传。
• 完璧归赵 • 渑池相会 • 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ppt课件
第一部分
• “双起法”,同时推出 • 分别介绍二者身份、地位
——以此方式开头,成为人物传记 文的写作规律 / 为二者矛盾作 铺垫
写蔺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在这里一个“前”
字,一个“跪”字都十分准确的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
敢。再如“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仅此两笔就描绘出了蔺相如正直、刚强、不畏强敌的凛
然正气。
ppt课件
写作借鉴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
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
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
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贪婪与欺诈来反衬蔺相如的机智与
勇敢;在“渑池会”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色厉内荏,
窘态毕露来反衬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ppt课件
3.细节描写,形神兼备

“完璧归赵”中写到:“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怒发上冠。”只寥寥数字,却十分形象的描绘出了蔺相
如的神态、动作,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渑池会”中,
ppt课件
璧。”
交友习语
• 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会变心的朋友 •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 竹马之交:幼年之交 •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以德为主的交往 • 君子之交:看上去平淡,实际上很重道义的
朋友 • 肺腑知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 金兰之交:兄弟般的朋友 •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pp的t课件朋友
引出下文
ppt课件
第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1)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注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注释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记载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将领廉颇和蔺相如的生平事迹。

以下是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注释:
原文:
昔者秦穆公使廉颇伐晋,晋人败之鄢陵,遂囚之。

穆公闻之,
乃使人赂晋人曰,“使吾廉颇还,吾与晋平。

”晋人许之。

穆公使
人问之曰,“晋欲何以与秦平?”对曰,“臣闻之,晋有三宝,一
曰韩起,二曰孙武,三曰石乌。

”穆公曰,“何谓也?”对曰,
“韩起者,晋之谋士也;孙武者,晋之将也;石乌者,晋之政也。

今韩起死而晋用孙武,孙武死而晋用石乌,石乌死而无以代者,此
三宝者皆尽矣。

故晋可与平也。

”穆公以为忠,乃遂还之。

晋果与
秦平。

注释:
1. 这段文字讲述了秦穆公派遣廉颇伐晋,结果廉颇被晋国俘虏。

秦穆公为了救回廉颇,向晋国贿赂,最终成功将廉颇救回,并与晋
国达成了和平协议。

2. 文中提到晋国的“三宝”,分别是韩起、孙武和石乌。

韩起是晋国的谋士,孙武是将领,石乌则是晋国的政治代表。

作者通过这三人的角色变迁,说明了晋国的政治变化和发展。

3. 最后作者以此来说明秦穆公对晋国的了解和对晋国内部情况的分析,从而成功达成和平协议。

以上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注释。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篇章,通过描述赵国上卿蔺相如与大将廉颇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两位杰出人物的智勇与忠诚。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赏析,主要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特色、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展开。

1.情节结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情节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全文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为中心,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了蔺相如的智勇与廉颇的忠勇。

每个故事都有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使得整篇传记读来引人入胜。

2.人物塑造在这篇课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的忠勇善战、知错能改,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叙述,使得这些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3.语言特色《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有力。

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刻画,使得整篇文章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同时,文中使用了许多成语和古汉语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4.主题思想《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主题思想深刻。

它通过展现两位杰出人物的智勇与忠诚,弘扬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同时,文中也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强调了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重要性。

5.艺术手法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

例如,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廉颇和蔺相如的不同性格和品质;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和情感等。

这些艺术手法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6.社会意义《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社会意义重大。

它不仅弘扬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也提醒人们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有错就改。

同时,它也是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情节紧凑、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思想深刻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内涵和价值。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8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的历史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

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起来学习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导语1、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君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頗藺相如列傳史記
譯文
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率領趙軍征討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封爲上卿,他以勇氣聞名于諸侯各國。

藺相如是趙國人,是趙國宦者令繆賢家的門客。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

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交換這塊寶玉。

趙王同大將軍廉頗及大臣們商量:要是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騙;要是不給呢,就怕秦軍馬上來攻打。

怎麽解決沒有確定,想找一個能派到秦國去回復的使者,沒能找到。

宦者令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派去。

”趙王問:“你怎麽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說:“爲臣曾犯過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國去,我的門客相如阻攔我,說:…您怎麽會瞭解燕王呢?‟我對他說:…我曾隨從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願意跟您交個朋友”。

因此我就瞭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裏去。

‟相如對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受寵于趙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交。

現在您是逃出趙國奔到燕國,燕國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

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治罪,這樣也許僥倖被赦免。

‟臣聽從了他的意見,大王也開恩赦免了爲臣。

爲臣私下認爲這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派他出使很適宜。

”於是趙王立即召見,問藺相如說:“秦王用十五座城請求交換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它。

”趙王說:“得了我的寶璧,不給我城邑,怎麽辦?”相如說:“秦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秦國理虧。

兩種對策衡量一下,寧可答應它,讓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

”趙王說:“誰可以派爲使臣?”相如說:“大王如果確實無人可派,臣願捧護寶璧前往出使。

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寶璧留給秦國;城邑不能歸趙國,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

”趙王於是就派遣藺相如帶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臺上接見藺相如,相如捧璧獻給秦王。

秦王大喜,把寶璧給妻妾和左右侍從傳看,左右都高呼萬歲。

相如看出秦王沒有用城邑給趙國抵償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說:“璧上有個小紅斑,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王把璧交給他,相如於是手持璧玉退後幾步站定,身體靠在柱子上,怒髮衝冠,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寶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全體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得無厭,倚仗它的強大,想用空話得到寶璧,給我們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

‟商議的結果不想把寶璧給秦國。

我認爲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騙,何況是大國呢!況且爲了一塊璧玉的緣故就使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是不應該的。

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寶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

爲什麽要這樣呢?是尊重大國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

如今我來到貴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台觀接見我,禮節非常傲慢;得到寶璧後,傳給姬妾們觀看,這樣來戲
弄我。

我觀察大王沒有給趙王十五城的誠意,所以我又收回寶璧。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頭今天就同寶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寶璧,斜視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

秦王怕他真把寶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如此,並召來主管的官員查看地圖,指明從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給趙國。

相如估計秦王不過用欺詐手段假裝給趙國城邑,實際上趙國是不可能得到的,於是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懼怕貴國,不敢不奉獻出來。

趙王送璧之前,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賓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璧。

”秦王估量此事,畢竟不可強力奪取,於是就答應齋戒五天,請相如住在廣成賓館。

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但必定背約不給城邑,便派他的隨從穿上粗麻布衣服,懷中藏好寶璧,從小路逃出,把寶璧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賓大典,去請趙國使者藺相如。

相如來到後,對秦王說:“秦國從穆公以來的二十幾位君主,從沒有一個堅守盟約的。

我實在是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王,所以派人帶著寶璧回去,從小路已到趙國了。

況且秦強趙弱,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即就把寶璧送來。

如今憑您秦國的強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讓給趙國,趙國怎麽敢留下寶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之罪應被誅殺,我情願下油鍋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細考慮此事。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覷並有驚怪之聲。

侍從有人要把相如拉下去,秦王趁機說:“如今殺了相如,終歸還是得不到寶璧,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趙國,趙王難道會爲了一塊璧玉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最終還是在殿堂上接見相如,完成了大禮讓他回國。

相如回國後,趙王認爲他是一位稱職的大夫,身爲使臣不受諸侯的欺辱,於是封相如爲上大夫。

秦國沒有把城邑給趙國,趙國也始終不給秦國寶璧。

此後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

第二年,秦國再次攻趙,殺死兩萬人。

秦王派使者通告趙王,想在西河外的澠池與趙王進行一次友好會見。

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

廉頗、藺相如商議道:“大王如果不去,就顯得趙國既軟弱又膽小。

”趙王於是前往赴會,相如隨行。

廉頗送到邊境,和趙王訣別說:“大王此行,估計路程和會見禮儀結束,再加上返回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十天。

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就請您允許我們立太子爲王,以斷絕秦國的妄想。

”趙王同意這個意見,便去澠池與秦王會見。

秦王飲到酒興正濃時,說:“寡人私下裏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您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

秦國的史官上前來寫道:“某年某爲某日,秦王與趙王一起飲酒,令趙王彈瑟。

”藺相如上前說:“趙王私下裏聽說秦王擅長秦地土樂,請讓我給秦王捧上盆缶,以便互相娛樂。

”秦王發怒,不答應。

這時相如向前遞上瓦缶,並跪下請秦王演奏。

秦王不肯擊缶,相如說:“在這五步之內,我藺相如要把脖頸裏的血濺在大王身上了!”侍從們想要殺相如,相如圓睜雙眼大喝一聲,侍從們都嚇得倒退。

當時秦王不大高興,也只
好敲了一下缶。

相如回頭招呼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爲趙王敲缶。

”秦國的大臣們說:“請你們用趙國的十五座城向秦王獻禮。

”藺相如也說:“請你們用秦國的咸陽向趙王獻禮。

”秦王直到酒宴結束,始終也未能壓倒趙國。

趙國原來也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因而秦國也不敢有什麽舉動。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相如功勞大,被封爲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卑賤之人,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

”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

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

沒過多久,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

於是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

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爲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爲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

”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秦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爲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

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爲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

他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爲生死與共的好友。

太史公說:知道將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氣;死並非難事,而怎樣對待這個死才是難事。

當藺相如手舉寶璧斜視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從的時候,就面前形勢來說,最多不過是被殺,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爲膽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現。

相如一旦振奮起他的勇氣,其威力就伸張出來壓倒敵國。

後來又對廉頗謙遜退讓,他的聲譽比泰山還重,他處事中表現的智慧和勇氣,可以說是兼而有之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