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在电影中的运用
我国动画电影中的美术创作浅谈

明的挖掘时, 我国的动画电影人做着一个虚 幻朝圣西方动画理念的白日 之梦。 思想与创 作手法的跟风和盲动, 期盼尾随外国对手分 得少的可怜的一杯残羹冷炙, 还洋洋得 自己 意, 以此为荣, 将其看成是跟国际接轨的一种 象征, 真天方夜谭, 滑天下之稽。 现这种现 出 象. 主要还在于我们的动画创作人员 创作观 念上的本末倒置, 西方优良的创作技术是值 得借鉴, 但是我们没有生活在西方文明的土 壤中, 一味的强求西式的创作理念, 归根结底 缺少重要文化内 所以到头来画虎类狗, 核, 贻 笑大方。 此可见, 由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 先进制作技术和运做模式, 也要秉承一贯的 中国气派, 东方特色, 这既是中国动画安身立 命之本, 也是其它艺术门 类的创作之源。 其次, 有很大一部分美术创作人员迷信 于技术, 认为只要资金技术上的充分投 盲目 入, 似乎技术可以 药到病除包打天下, 笃信只 要给观众足够视听上的刺激就能弥补其它方 面的硬伤。 曾多年研究电影理论的中国传媒 大学硕士生导师赵宁宇博士精辟地提出:“ 真 正的电影艺术应该蕴涵于具有水准的审美眼 光和实施技巧之中, 即使最简单的 设备, 一样 可以 拍出艺术指标不低的佳作。电影的发展 ” 史不止一次出 现过技术的进步的同时却伴随 了艺术的幼稚。 有些创造者为了完成技术上 的要求而伤害到影片本身, 事后看来确实有 些得不偿失。 再者说, 大投入并不一定就能炮 制出艺术品质高的佳作。 艺术和资金没有必 然的因果关系, 相反的, 过高的投入还有可能 损害作品本身, 容易使创作者陷入另一个误 区, 极力追求画面的 视觉冲击, 华丽技术包装 后的作品 极易使观赏者留于浅表而分散对其 深层的注意力。 这样一来结果是可想而知, 欣 赏者在一场视觉餐餐盛宴过后, 一无所获, 还 不如欣赏一次时尚摄影品展来得印象深刻, 岂 不因小失大、 画蛇添足。 另外我们的后期宣 传也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 , 虎头蛇尾。
美术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美术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美术的范围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分成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美术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术毕业论文篇1:《浅谈影视动画美术风格》引言:我国具有很多影视作品,其中影视动画作品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因为影视动画作品往往需要设计者站在造型设计的角度去观看艺术,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将影视动画作品与艺术风格两者之间进行联系。
影视动画的发展离不开动态美术风格,而一般情况下,美术风格都会根据不同的影视动画作品而推出不同的艺术象征性。
在众多的动画作品中,还具有着很多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画作品,这些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却高于生活,只有在设计影视动画作品的时候,加强对于艺术表现力的追求和创造,才会在未来的实际发展中更好地将影视动画与美术相联系[1]。
1、视动画美术设计的造型性在影视动画作品中,造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动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白雪公主》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动画,其造型的设计方式对于我国的动画设计具有着开拓性的创新意义。
早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我国人们对于动画艺术就有着较高的追求,人们在创作影视作品的时候,通常会通过观察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设计,并对动画构图及色彩的运用进行合理的搭配。
影视动画在美术设计的同时非常注重对造型的设计,因为在动画作品中,人物造型的设计关系到动画的具体情节,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令影视动画不断地发展和进步,首先就应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造型设计,例如有关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造型的设计来彰显其内在的造型结构,运用现代化的三维技术来实现影视动画的制作,这也是为了我国艺术界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视动画美术设计的艺术性影视动画美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通常情况下影视动画美术在设计的时候都会着重的侧重艺术魅力的展现,实际上对于不同的动画美术作品而言,艺术作品的风格是不同的,很多时候创作者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对影视动画作品进行创作,其创作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具有一定的张力,更不存在雷同的问题。
美术学毕业论文的选题

美术学毕业论文的选题1.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意境之美2.中国画人物画的笔墨之韵3.八大山人笔墨研究及对现代花鸟创作的影响4.浅谈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美术的运用5.论意境美在苏轼绘画中的表现与研究6.石涛“一画论”的精神内涵7.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8.论主体情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9.论中国当代花鸟画中装饰色彩的运用10.浅谈徐悲鸿人物绘画的风格11.现代工笔画与水彩画技法的异同12.浅谈中国画中隐藏的风水痕迹13.论中国画的笔墨14.浅谈中国画的“诗书画印”艺术15.尽其精微--浅谈中国工笔画之写实艺术16.中国人物画的写意及笔墨特色17.浅谈石涛绘画美学18.浅析中国工笔画的构形式19.清水池中有君子-论荷花的写意技法20.意在画中,赋彩施色,论在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和创新内涵21.乡村题材在现代油画中的运用22.油画风景中罩染技法的表现23.像学与美术鉴赏的一点认识24.浅析莫奈绘画中的光与色25.浅析莫奈绘画中的光与色26.油画艺术形式的张力27.油画风景间接技法的研究28.黄庭坚《砥柱铭》研究及创作运用29.论花鸟画创作中构装饰性30.论写意山水创作中的黑与白31.装饰色彩在当代山水画中的运用32.石涛笔墨研究及对现当代山水创作的影响33.论中国花鸟画的意境美34.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主题精神35.论中国工笔花鸟中的意境美36.浅谈题款印章在中国画中的运用37.浅谈山水风景38.论中国工笔画发展史39.浅析梵高油画创作中的风格40.论当代中国工笔画创作中的现代设计元素41.浅谈写意花鸟42.浅谈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美术插画毕业论文题目1、新闻插画的视觉语言交流探析2、浅析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插画中的创新运用3、线条在插画设计中的表现4、浅述高职听障生插画创作课程的教学特点5、“互联网+”创新时代下的商业插画教学探究6、明代小说插画空间语言探析7、插画设计中现代装饰风格的研究8、萩野多惠子插画的艺术特征9、插画在品牌形象包装中的应用研究10、以文化经济思维看商业插画的发展11、水彩插画的艺术性探究12、基于现代商业活动的.插画设计研究13、基于三维软件技术创作商业插画的分析研究14、浅谈儿童插画的绘画与创作方法15、谈商业插画艺术与流行文化16、现代插画中民族元素符号的融入策略分析17、广西民族风格商业产品插画设计研究18、论流行文化与插画艺术的关联19、商业插画设计项目制教学探索20、基于网络品牌建构的商业插画设计原则探讨21、杭州武林版画书籍插画技艺源流与发展研究22、论现代插画中装饰风格的视觉特性23、论水彩应用于插画的优越性24、插画设计的创意教学思考25、论以商业插画为媒介的品牌情境包装--以女性化妆品包装设计为例26、绘本插画与情感传达之关系研究27、儿童绘本水彩插画的色彩分析28、论插画设计的空间艺术性29、手绘在数字媒体插画设计中的演绎与重构30、将插画艺术引入陶瓷装饰设计的艺术家--艾瑞克·勒维利厄斯31、商业插画中的景谷意识表现形式32、浅析儿童绘本的插画设计33、浅谈插画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当代性34、浅析多媒体时代中插画的动态化趋势35、儿童读物插画的主要特征与设计因素36、浅析儿童绘本插画的趣味性表达37、浅谈插画艺术中色彩美学现象38、浅谈国风插画表现技巧39、浅析儿童插画中的情感传达40、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研究41、产品包装插画的叙事功能--以火柴包装插画为例42、数字艺术CG插画设计研究43、中国古代佛教传播过程中佛经插变化45、科技论文中插规范化46、阅读中插效应的相关研究47、凤冠霞帔插及创意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与推广48、对幼儿教学中利用插优化课堂教学的探究49、数字插现代艺术特征探索50、绘本插创作与儿童画的互动性研究51、浅谈插设计与当代绘画艺术之融合52、计算机虚拟现实软件中数字插设计与实现53、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资源的有效开发54、明清小说插设计中构视觉隐喻研究55、浙江武林版画插艺术与文化价值研究56、近代美术艺术期刊的插艺术研究--以《美术生活》为例57、初中语文教材插科学性与适用性研究58、明代木刻插发展的社会背景59、谈小说文本中插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0、古籍插“文互融”的审美和出版价值61、语文教材插资源需强化运用62、浅淡小学英语教材插有效使用63、儿童绘本插设计的趣味性表达64、教材插五种使用方法65、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插教育性66、例谈插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教学价值67、利用物理插进行德育教育68、如何有效使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插69、谈插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70、插创作中的艺术思维与情感表达71、关于提高插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72、小学英语教材中插循环利用73、高中物理教材插教学价值的挖掘74、少儿读物插审美分析75、文本插运用的误区与对策76、中国历代帝王典书籍插设计与思考77、明代前期戏曲插与舞台搬演关系辨疑78、论西方艺术插对我国艺术插影响79、浅谈包装文学艺术类书籍中的插创作80、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插使用的优化81、浅谈文本插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使用82、论陈洪绶两组版画插中线条和造型的特点83、新中国插艺术风格的渊源及发展84、绘本插非绘画性视觉表现研究85、书籍插多元表现形式探究86、数字化媒体语境下的插设计语言重构87、论中国古代插“线”对现代书籍插设计的价值呈现88、试论中国古代小说插批评功能89、现代商业插设计风格研究90、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插初探91、书籍插色彩应用特点研究92、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功能与运用93、浅谈儿童插画的创意表现形式94、治愈系插画创作与研究95、民国时期书籍设计中的插画艺术研究96、插画设计中跨时空的语言并置现象97、浅析动画元素对插画创作的作用98、分众包装设计中插画的创意与表现99、浅析商业插画的艺术价值100、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意义及作用101、关于绘本书籍插画表现技法的探索102、商业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与价值提升103、探析文结合的插画设计104、女性主题插画的风格类型探析105、浅论信息时代下数字插画艺术的网络传播--以新浪微博为例106、浅析文化创意产业下插画与包装的交融性107、从世界大赛获奖插画看国内纸媒插画发展108、谈广告商业插画表现风格与商品的协调关系109、浅谈插画作品中的色彩运用110、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插画艺术创作的启示研究。
浅析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图1 大圣的形象对比是我们炎黄子孙特有之色。
而对于大圣落魄潦倒时的着装颜色搭配,浅米色更加贴近民众生活。
我们可以想像出麦子在初长成时需要农民辛勤劳作才能成熟,这里上衣的配色暗示着大圣需要经历磨练最终去除浑身的戾气和对世俗的厌弃。
浅蓝紫的裤子配色中,蓝色象征着大海,无边无际的展望,是自由的象征,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王者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
这里传递出即使大圣流落民间,但本身的高贵依旧永存。
通过着装的变化、颜色的变换而展示出人物的魅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色彩对动画人物的设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动画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作品受众的年龄、喜好、文化积累等特点,根据作品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配色,从而优化作品色彩搭配,使之为作品的传播和发展助力。
1.2 在角色结构方面对于角色结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在美术中,在写生头像时,根据光影关系我们可以给所绘制的画面增加立体效果,而我们只能通过手中的铅笔来表现暗面、灰面、浅灰面、亮面、高光,这样一来,呈现出来的作品具有多种色彩,有了立体效果。
在动画中,我们需要板绘在电脑上合成整个动作或者表情的系列动画,这里通过颜色的深浅变化就很容易地解决了我们的困扰。
例如江流儿这个角色,角色的-22-23--Vol.43/No.10/Westleather脸部轮廓就需要通过一个色系的颜色不同深浅来变现空间上的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脸上的颜色,肉色接近真实皮肤的颜色,对于脸颊用了轻微的又深于皮肤颜色的浅粉色,考虑到儿童脸上粉嘟嘟的样子,这里对角色的脸颊部位又进一步进行颜色的加深,体现出脸部的弹性。
对于动画中不同的角色设计,配色也是不同的,所给观众的效果自然不一样。
总的来说,对于色彩理论和实践,我们必须把握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样我们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在叙述影片的情节过程中更好的表达故事,展现内心的活动及审美。
2 场景与色彩动画里的每一个场景无非就是交代故事的背景和当时所处的生活状态,而故事里的角色所做所为也仅仅受限于这个场景。
托班美术教案:从影视作品中学习绘画技巧

托班美术教案:从影视作品中学习绘画技巧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一环,幼儿美术教育在托班阶段就开始引领孩子们了解绘画艺术和表达方式,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作品的质量和数量有了爆炸性的增长,而影视作品中的画面素材和表现手法,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绘画教学资源。
本篇文章将从影视作品中学习绘画技巧的角度,探讨托班美术教案的设计和实施。
一、影视作品中的绘画元素影视作品中的画面素材多种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自然景观、城市建筑等等,而这些素材是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中的必须元素,它们所呈现的着色、线条、质感等画面特征,都可以供孩子们参考学习。
比如,在电影《千与千寻》中,草薙老师和六臂巨人的人物形象,都从画面设计、颜色运用、线条描绘等方面,传递了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而在动画片《熊出没》中,大雪山的峰峦秀丽和动物形象的卡通化手法,也为孩子们学习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这些元素表现出的线条、形态、颜色以及画面构成,都能够成为孩子们绘画技巧的参考物。
二、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影视作品不仅提供了绘画素材,还涉及到画面表现手法,如明暗处理、渐变、反差、特效等技巧,为孩子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想象空间。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巨大黑洞,借助视觉效果和剪辑手法,将其呈现出来,就能让孩子们从中学到如何设计反差和渐变,以及使用特效等技巧。
同样,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人物表现极其卡通化,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反差和手绘线条的运用。
三、影视作品如何应用于托班美术教学针对以上的元素和表现手法,我们可以在美术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融入影视作品的素材和技巧。
具体地,可以按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操作。
1.选材过程中,优先选择影视作品中有成果的形象,并针对画面构成和线条表现进行分析和优化。
2.在色彩上,借助影视作品中的配色方案和与素材相关的色调,来让孩子们感受到色彩精彩的效果。
3.通过图片欣赏和教学视频的方式,让孩子们对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有所了解。
浅谈电影美术的必要性

素的处理使其更 艺术化 。美术和 电影 关系密切 ,不 可分割 。我们 虽不能说 电影 完全 派生于美术 ,但 美术对电影的直接影响和
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关 键 词 :电 影 ;美 术 ;场 景和 服 装 道 具 ;人 物 与 角 色 ;气质 与 效果
一
、
电影 美术 美术是影视作品 中不可分割的构成元素 ,它不仅能有效
想要 找到完 全符合剧 本中所要 求形 象 ,难度 相当的大 。 造成 难度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但最 主要是受 经济 投入 、时间 周期和演 员本身等因素的制约 。要得到较理 想的形象 ,一方
化科技 的发展 ,美术不仅仅是 为了保证 电影 的艺术性 和真 实 面是演员 自身的素养 ,还有就是对 演员 的美 术处理 。明星相 性 ,同时也是影 视行业 的创新 渠道 ,在不久 的将来 ,通过 人 对更受观众 的欢迎和认可 , 演技也 相对 要高 ,所 以明星们 主 们对视觉效果 的需求 ;通过美术手段 的不断更进 和创 新 ,影 演的影片就相对较多 。然而 ,一个 明星的形象不可 以过分多 视作 品也将开创 出新 的天地 。
失。比如电影讲述 了跨越几个f f - 4 -  ̄ 的 故事情节 , 如果化妆 、服 装和场景设置从头到尾不 曾有过什么变化 ,或者演员身上的某 个细节与场景时代背景不符 , 这种穿帮镜头给人 的感受肯定是 不真实的 , 并且很难让 人 留下深刻 的印象 。这些 问题都是工作 组对美术设计的忽视造成 的,在影视作 品中,美术对场景道具 的制作直接决定着整个作品的合理性。 三 、美术对 电影人 物角 色的 作用
・
文化 艺术
・
青 年 时 代
Y O U T H T I M E S
2 0 1 5 年 第1 4 期
浅谈美术创作中对摄影艺术的借鉴作用

丝路视野浅谈美术创作中对摄影艺术的借鉴作用吕刚吕渊峰(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众所周知,美术创作和摄影都同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是艺术表达的两种不同形式。
随着近年来美术创作中对摄 影技术的应用,摄影观念正在丰富着美术设计的内容。
由于当代艺术的多样性,突破了摄影与美术专业之间的学科界限,因此 运用摄影知识来改进原有的美术创作模式和方法,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术创作;摄影;新观念一、 借助摄影手段的当代美术创作美术作为一种以传统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造型艺术,伴 随历史文明的进程而流传至今。
通过描绘的手段来记录生活 场景和社会变化,正是人类早期绘画艺术的起源。
而摄影是 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媒介曝光的过程,强调使用设 备进行影像记录的意义。
虽然在20世纪以前,美术真实模仿物象的技术越来越高 超,但是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某种意义上代替了手绘的 功能,美术开始转向画家主观自我的表现。
起初绘画主义摄 影的表达方式最为接近绘画表达的语境,其摄影风格以唯美 的画面语言,追求绘画的效果与“诗情画意”的境界。
绘画 主义摄影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优雅阶段与画 意阶段。
强调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将摄影表达从机械 地摹写对象转换为绘画风格的探索。
其中深受法国印象派绘 画的影响,诞生了印象派摄影流派。
它们主张以“软调摄影 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风格恰 好与印象画派表现形式相吻合。
摄影家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 拍摄,追求一种朦胧的绘画效果。
摄影技术的出现,促使了美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给美术 创作更多的表现领域。
现代美术把摄影作为创造视觉对象的 一种普遍手段。
艺术家事先运用摄影收集一些相关的图像资 料,再根据创作需要获取图像信息进行美术创作。
将各种摄 影的表现方式与绘画语言相互并置,意味着图像时代的绘画 艺术发展趋势。
当代画家张晓刚的绘画图式与影像有着鲜明 的共性,油画作品《大家庭》依据早期纪实摄影的样式,将 特殊年代的家庭合影成为笔下描绘的主题,巧妙借助纪实摄 影风格的绘画观念,将特殊年代的家庭合影成为笔下描绘的 主题,巧妙借助纪实摄影风格的绘画观念,画家成功地塑造 出人性对生活遭遇的现实与迟钝。
浅谈电影《霸王别姬》的美术分析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浅谈电影《霸王别姬》的美术分析赵晴(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摘 要:中国影坛上的“第五代”电影艺术创作家们在影像造型的观念下,将中国电影中普遍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等传统的创作意识替换。
这一史诗电影便借戏曲“开场”的手法隐喻了主题。
二人走进甬道,场景幽暗,集中的光线拖长二人的影子,仿佛二人身处梦境一般。
影片正是通过《霸王别姬》的故事,进行时代悲剧的救赎,让人们跟随角色悲剧的命运对历史进行反思。
关键词:灵魂;结义;蝶衣;救赎《霸王别姬》(1993,导演陈凯歌,编剧李碧华、芦苇,美术杨占家)影片围绕同名京剧铺展开来,通过讲述京剧人“程蝶衣”和“段小楼”从“结义”“从艺”、到“背叛” 的生命历程,以京剧艺术为反思对象讲述戏与人生的关系,人性中的“迷恋与背叛”,展现出雄浑的史诗美。
中国影坛上的“第五代”电影艺术创作家们在影像造型的观念下,将中国电影中普遍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等传统的创作意识替换。
他们运用象征、隐喻等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使作品获得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更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在影片中的三大章节,九个分中心的叙事结构以及对应的具体的美术设计中均有明显的表现。
在影片叙事的起承转合和随之而来的人性变化中,电影美术既创作出了服务于电影情节帮助完成戏剧任务的场景形态,又生发出了服务于电影核心含义的意境。
一、开场全片开场还未正式进入叙事的第一篇章,而是讲述打倒“四人帮”后段小楼与程蝶衣再一次排《霸王别姬》的场面,影片以《霸王别姬》的“戏中戏”贯穿影片,以这出著名京剧开场破题,又在影片结尾的“姬别霸王”承题,首尾呼应,分别点名、总结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这一史诗电影便借戏曲“开场”的手法隐喻了主题。
二人走进甬道,场景幽暗,集中的光线拖长二人的影子,仿佛二人身处梦境一般。
走进剧场,黑暗中仅有一处光线照射进来,画面中的丁达尔效应使场景更添戏剧效果,段小楼和程蝶衣仿佛置身于巨大的人生舞台上,上演一出戏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在电影中的运用——《十面埋伏》
摘要:电影之所以受人们的欢迎,不仅仅在于导演在电影中发挥的指导作用,美术指导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以忽略的。
一个好的导演导出来的电影没有一个好的美术指导来助导,那么电影只有灵魂而没有表现灵魂的肉体。
这就是说一个好的美术指导能让电影充满活力,也能让导演的工作事半功倍。
这篇文章从美术和电影相结合角度阐述了美术在电影中的运用,并以《十面埋伏》为例具体分析了电影中的美术效果。
关键字:美术电影《十面埋伏》电影美术
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美术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美术虽然和人类的其他活动形态很不一样,但是从本质上说,同样是人类把握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一种手段。
它是艺术家在一定美学思想指导下对现实生活所表达的理想和意志
的形象反映。
一部电影没有美术效果是枯燥的,真是因为美术效果在电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使得电影更具色彩,更具吸引力。
一、美术的各种属性和特征
1、美术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现象。
2、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
3、美术是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视觉形象的“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
艺术,一般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
种类,它通称美术,是对美术在物质材料和手段上的把握。
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
刻镂的手段如绘画通过描画彩绘的手段,雕塑通过塑造,工艺美术通过镂、蚀、切、削的手段等,建筑艺术通过间架营造的手段。
4、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
从美术的社会功能来分,这几大类可以归并为纯艺术(或称观赏性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类。
绘画和雕塑一般属于纯艺术范围,因为它们主要是满足人类观赏或者说是审美的需要。
工艺美术、建筑属于实用艺术的范围,因为它们首先是满足人类某些方面实用的需要。
绘画是运用点、线、空间、色彩等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即平面)上创造形象,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艺术。
二、电影美术
1.电影美术的作用
电影美术是专门为影片造型进行设计和制作的一种美术创作。
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艺术水准。
所以,电影美术师应在电影导演的总体构思下,与摄影、演员等共同合作完成影片的造型表现。
设计和制作出有时代、地方特色,有生活气息、有性格特征的景、物和人,以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电影美术创作的内容和要求
电影美术师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最先把文学剧本中关于环境、人物形象、服装效果等文学描写转化为具体形象。
美术师对影片的整体造型
意图包括景物造型和人物造型两个主要方面。
电影美术师简称“美工”,他们要负责电影的布景、服装道具的设计以及外景选择等。
首先谈布景。
布景是电影造型的重要手段。
它提供剧中人物的活动环境。
电影布景制作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影片的造型质量。
外景是电影内景的外延和补充。
也是电影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电影已愈来愈多地利用外景拍摄,以追求较强的纪实性和表现力。
外景地应相对集中,缩短摄制周期。
再谈化装和服装。
这是电影美术中又一重要任务。
从艺术角度来说,化妆师会十分注意对色彩的运用。
色彩在化妆中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另外,人物的化妆要与服装保持和谐统一,和剧中人物的身份特征相吻合,太大的反差和不和谐的调子马上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不舒服。
电影中服装是专为角色服务的,是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
它体现人的年龄、身份、性格等,并显示时代、民族、地域等特点。
它往往和影片的题材有很大关系。
四、电影《十面埋伏》的美术效果分析
中国武侠片是世界上一个特殊的片种,由武打特技所制造出的银幕奇观令许多西方观众叹为观止。
电影之所以受人们的欢迎,不仅仅在于导演在电影中发挥的指导作用,美术指导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以忽略的,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十面埋伏》无疑是从中国绘画美学的意象、意境理论中获得丰厚养分,它迥异于“戏剧式”电影对情节的迷恋或张扬,也不注重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而是以“意蕴”、“淡而有深致”取胜。
《十面埋伏》所承载的是对爱情的一次全新注解。
这
正是张艺谋讨巧之处,不再为英雄放眼天下的雄心壮志所累,只为演绎一段纯粹的儿女情仇。
牡丹坊、白桦林、碧湖、花海、竹林,每个地方的景色都堪称人间仙境,惹人心醉,飞刀、竹刀、弓箭,每样武器因时间的抻长而充满了力量的迸发感,扣人心弦。
而影片的画面与意韵可以说支撑了全片作为电影在电影语言上的成功。
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是《十面埋伏》的首要特色。
影片拍得大气又富有浪漫诗意,特别注意意境的营造,用画面说话,这一点该片做得很好。
影片造型的色彩正是情绪情感的色彩,表达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碧绿的竹林,衣服袖子的飘逸,强化了视觉冲击力,构成影片的诗意。
影片是唯美的,特别注重打斗的韵味和诗意。
影片中,观众看到的是美轮美奂的武之舞。
漫天飞舞的绿竹、飘逸灵动的打斗,通过高速摄影及特技的处理,给人以强烈的东方韵味。
而其中洋溢的是富有空灵色彩的想像力。
武侠片难免会出现伤人及杀人场面,而《十面埋伏》中那滴在白雪上的殷红的血的镜头,与那种血光四溅、尸横遍野的武侠电影相比,“消解暴力”的影像呈现方式,更是影片“唯美”追求的一种表现策略。
仅就《十面埋伏》来说,这部影片很漂亮,看的时候比较悦目。
有一种唯漂亮主义的美学趣味。
我这里说的不是唯美主义,唯美主义包括让人难受的反应,经常触及艺术探索的前沿和社会观念中有冲突性的边界。
总结
电影之所以受人们的欢迎,不仅仅在于导演在电影中发挥的指导作用,美术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以忽略的。
一个好的导演导出来的电影没有一个好的美术效果来衬托,那么电影只有灵魂而没有表现灵魂的肉体。
这就是说一个好的美术效果能让电影充满活力,也能让导演的工作事半功倍。
在中国的现实中,电影美术往往被当成可有可无的一种东西。
很多导演仅仅重视所谓的故事,演员的表演和台词,而对影片的美术元素缺乏必要的关心。
现在中国电影界对电影美术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艺术水准,因此导演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要重视美术效果的作用,使自己的影片更具有色彩。
参考文献
1. 《电影学院美术系教材---电影画面透视学(精装16开)》中国电影出版社李居山
2. 《电影美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周登富
3. 《影视美术设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吕志昌
4. 《影片分析透视手册》中国电影出版社王鸿海等
5. 《与当代电影美术史的对话》中国电影出版社王鸿海、刘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