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汉语言专业)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汉语言专业)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汉语言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语言学概论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生学习各门语言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他们以后学习语言知识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语言学概论课程是重要的一门理论必修课,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以后学习语言知识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导言教学内容: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概念,掌握语言学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关于聋哑人的语言与思维;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的层级体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节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人类语言符号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领会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掌握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第三章语音教学内容: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语音学和音系学;语音和音系的最小单位;国际音标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语音四要素;音质的声学分析;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发音器官;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元音;辅音第四节音位与音系:对立和互补;音位和音位变体;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区别特征;聚合群第六节音位的组合:音节;语流音变;韵律层级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元音、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能分析语言的音位及其关系结构——音位的聚合和组合。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简介《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语言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中文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系统介绍语言学科的总体面貌,语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语言学主要分支和重要流派;介绍语言的结构系统和功能,语言的应用规律、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全书重点章: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为总论,第一节介绍语言和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第二节分析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和心理功能;第三节介绍语言规划的有关问题,第四节讲述中外语言学研究简史。

其中第一节、第二节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语言结构”,全面描写语言的结构系统。

第一节为语言结构系统概论,其余四节分别说明语音、语义、语汇和语法四个子系统。

其中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是本章重点。

这一章不仅要求掌握基本概念,而且要求熟练掌握语言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文字”,主要讲述文字的有关问题。

第一节讲述文字的性质和类型;第二节讲述文字的结构系统;第三节讲述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语言的发展演变”,主要讲述语言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状况及规律。

第一节讲述语言起源的有关问题;第二节讲述语言分化的有关情况;第三节讲述语言的接触和融合;第四节讲述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其中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是本章的特点,要求能用相关理论解释一些语言现象。

第五章“语言运用”,主要介绍语用学,即语言运用的规律和艺术。

其中重点为“言语交际的原则”、“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

除了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外,也要求熟练掌握语言运用的具体分析方法。

第六章“语言学习”,主要介绍第一语言获得和第二语言获得。

重点是第一语言获得理论、中介语、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主要要求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语言学概论主要内容

语言学概论主要内容

语言学概论主要内容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的入门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语言的定义、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语言的分类以及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语言学概论首先介绍了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它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表达思想、情感和意义。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它是人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语言学概论探讨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语言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产物。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早的原始语言逐渐演变成各种不同的语言,如汉语、英语、法语等。

语言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紧密相连的。

接着,语言学概论讲解了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方面。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由音素组成。

语法是语言的规则系统,它规定了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元,它包括各种词类和词义。

句法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方式。

语言的功能包括交际功能、表达功能、认知功能等。

交际功能是语言用于交流和沟通的作用,表达功能是语言用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用,认知功能是语言用于思维和认识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讨论了语言的分类。

语言可以按照语系进行分类,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等;也可以按照语言类型进行分类,如属格语、主谓语、主宾语等。

语言的分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和差异,也可以为语言学研究提供基础。

语言学概论探讨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特点和变化。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语言学研究也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参考。

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研究的入门课程,它介绍了语言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结构和功能、分类以及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语言学概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特点,促进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和特点

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和特点

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和特点《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一个学期,共3学分,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

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导言: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第三章语音:认识语音的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掌握音位及音位组合的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的语音。

第四章语法:认识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掌握语法中的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并能结合语言事实进行分析;认识变换的意义;认识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

第五章词义: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与组合;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认识文字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文字的起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文字改革的原因与基本方向;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认识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语言;了解语言发展的特点;认识语言的分化与统一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以及这种发展与语言规范的关系。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时,学生需要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语言的定义、特点、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语言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巧。

语言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严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在学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时,学生需要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语言学的研究和分析。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

语言学概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语言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理解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言学概论课程还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语言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言学概论课程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大纲课程名称: 语言学概论课程编号: LNG101学分: 3学分课程介绍: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介绍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入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语言学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本课程将探讨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语言的变化和演化以及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目标:- 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语言变化和演化的原理- 探索语言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教学大纲:一、导论1.1 语言学的定义与范畴1.2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二、语音学2.1 语音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2.2 语音的产生与感知2.3 语音的系统与变体三、词汇学3.1 词汇的定义与分类3.2 词汇的构词规则与形态变化3.3 词汇的语义和词汇关系四、句法学4.1 句法的基本概念与术语4.2 语法规则与句法结构4.3 句法关系与句子成分五、语义学5.1 语义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5.2 词义与句义的分析5.3 语义关系与逻辑推理六、语用学6.1 语用学的概念与范畴6.2 语用信息与语用推断6.3 语用失误与修复七、语言变化与历史语言学7.1 语言变化的类型与原因7.2 语言之间的关系与影响7.3 历史语言学的方法与研究成果八、语言学与其他学科8.1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8.2 语言学与社会学的关系8.3 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教学方式与评估: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完成课后作业和独立研究项目。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小组报告、论文和期末考试。

教材:-《语言学导论》第4版,作者:A.R. 雷道尔夫(A.R. Lauer)-《当代语言学概论》第6版,作者:J. 瓦利奥特(J.A. Valiulis)参考文献:- Crystal, D. (2008).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Wiley-Blackwell.- Fromkin, V., Rodman, R., & Hyams, N. (2013).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Cengage Learning.备注:本课程对于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是基础课程,也适用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

语言学概论主要内容

语言学概论主要内容

语言学概论主要内容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系统地介绍语言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一、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的是人类语言的起源、演化、结构和使用。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内容。

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实验研究、文献分析等。

田野调查是通过对自然语言的实地观察和记录,收集语言数据,分析语言现象。

实验研究则是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验证语言学理论和推测。

文献分析是通过对语言学文献的系统阅读和比较,总结和归纳语言学研究成果。

三、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

语音研究语言的音素和音节的组合规律;词汇研究语言的词汇形态和词义;语法研究语言的句法和语法规则;语义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话语的理解。

语言的功能则包括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等方面。

交际功能是指语言用于交流和沟通的作用;表达功能是指语言用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用;认知功能是指语言用于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作用。

四、语言类型和语言变体语言学研究发现,世界上存在着多种语言类型,如属格语、主格语、宾格语等。

语言类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法结构和语音特点上。

同时,在同一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变体,如方言、口语和书面语等。

语言变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音上。

五、语言的演化和变化语言学研究还探讨了语言的演化和变化。

语言的演化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过程。

语言的变化是指语言在使用中发生的变异和变化。

语言的演化和变化主要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六、语言与社会语言学还研究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关系。

语言学研究了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社会变异等方面。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一、课程性质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地位相当于文学概论。

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说,各种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

具体地说,语言词汇和语义语法及整个语言系统。

任务:综合语言研究的各种成果,总结语言的规律,探讨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语言的结构及语言的发展变化。

1.语言学产生以前叫语文学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近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到19世纪,语言的历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自身独自具有的发展规律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语言学概论》提出,存在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语言既存在于社会,又是人类天赋的能力,既承载着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又是人类新的精神创造的工具。

语言是联系人类的主观认知和外在客观世界的中介,是认识人类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必要途径。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基础(物质外壳)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自然属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这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二、语言符号的特性符号是指代事物的标记。

凡是属于用来标记、替代事物的东西,就是符号。

凡是符号必须具有物质性、表意性和规定性。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的本质。

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特性:任意性;线条性;离散性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替 | 我看书。

换 | 他看书。

︵ | 小王买书。

聚 | 老师写文章。

合 | 人们欢呼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英文名称:Linguistics Outline
学分: 3
总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内容介绍:《语言学概论》是语言理论基础课,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问题,属于普通语言学的范围。

它跟属于个别语言学范围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程不同。

适用专业及层次:中文系及其他各系本科生。

教学方式:多媒体电子讲稿和板书相结合的启发式讲解。

作业次数:10次。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选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三版。

参考书目:[1]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徐志民.欧美语言学简史[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高名凯.语言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等译.语言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徐通锵胡吉成主编.《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9]刘伶黄智显陈秀珠主编.语言学概要[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10]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2]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3]戚雨村主编.语言学引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14]彭泽润李葆嘉主编.语言理论[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