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部编本 八上 12 唐诗五首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合集下载

八上13课唐诗五首

八上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 13 课的唐诗五首分别是《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一、《野望》——王绩1.原文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解析1.内容: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心情彷徨,不知归依何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接着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树树都染上了秋色,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然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相识之人,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长歌以抒发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主题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在隋末唐初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自己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黄鹤楼》——崔颢1.原文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解析1.内容:首联和颔联围绕黄鹤楼的传说展开,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则转换视角,描绘了眼前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在日暮时分,诗人望着江上的烟波,不禁兴起思乡之愁,不知道故乡在何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主题与情感: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又抒发了对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而最主要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王维1.原文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赏析简答题: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赤壁、文言文愚公移山等翻译与注释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赤壁、文言文愚公移山等翻译与注释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与注释三峡郦道元[ 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

知识库2
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 的结构形式。
首联:起,睹物兴起,直接入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回扣主题。
朗读课文
野望
王绩
ɡāo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五百年后南宋诗人、诗论家严羽在所著《沧浪诗话》评论此诗 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其此诗为第一。”
一千年后的清代诗人、诗论家沈德潜所著《唐诗别裁》中评价 他所写此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 奇。”
他就是唐朝大诗人崔颢
走近作者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 代诗人。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 时代,他二十岁左右中进士。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多 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官的幕僚,一生漫游足迹遍布 大江南北。 严羽 评 价 到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李白游黄 鹤楼也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13 唐诗五首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渡 荆 门 送 别李永强 钱塘湖春行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第一课时 01
野望
王绩
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领略律诗的韵 律之美。(重点)
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重点)
03
xiāo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yān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对停顿
读出情感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简答题: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答: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6、“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使至塞上》王维【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人教版 部编本 八上 12 唐诗五首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人教版 部编本 八上 12 唐诗五首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32
理解性默写 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 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 物的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3
理解性默写 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 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 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34
理解性默写 3.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 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 子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55
理解性默写 4.充分体现了“诗中有 画”,笔力苍劲,意境雄 浑的两句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6
渡荆门送别
57
作者简介 李白 太白 ____ ,字____ ,号 青莲居士。唐代 ________ ____伟大的 ________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诗仙”。 为“____
58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 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724年 李白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 诵六甲”起,一向在四川生活, 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 隐居青城,对蜀中的
41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问:慰问。属国:典属国的简 称。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 边塞的使者身份。
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慰 问边关守军,要去的地方 经过居延一直向前。
4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 来比喻远行之人。 归雁:诗人自喻。 胡天: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 住的地方。 胡: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 族。
65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更,并且。 怜:喜爱。 我更加喜爱故乡的江水, 不辞万里送我远行。
66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首联直接从写景入手, 介绍作者离别蜀地到楚地 漫游的行踪 ____。
67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 游动 ____ 用____ 的视角描写船 壮丽 过荆门时所见的____景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唐诗五首 《野望》《使至塞上》《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唐诗五首 《野望》《使至塞上》《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板书设计 首联
黄 颔联 鹤 楼 颈联
尾联
用典 感慨岁月 景色描写 抒发情感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第三课时
渡荆门送别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量诗 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 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 ,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 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精读细研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2.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3.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 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
知识积累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 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 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 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 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 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朝 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 所感。
板书设计
叙事 写景 抒情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 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 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 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 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 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王维的《使至塞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理解性默写 4.诗中情景交融,道尽 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6
使至塞上
37
作者简介 崔颢 唐朝 ____ ,____ 诗人,字____, 摩诘 摩诘居士 号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任尚书右丞, 王右丞 故世称“______”。晚年无心 仕途,专心奉佛,亦有“____” 诗佛 之称。苏轼评价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__________________” ​
15
诗作评析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颈联 动景 ____ 写秋野____ , ________ 以动衬静。____ 衬托出秋日晚 景的________ 安详宁静。
16
诗作评析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____ 引用____ ,借典抒 尾联 典故 情,情景交融。表明诗人 在现实中________ 。 孤独无依
人教版 部编本 八上 12 唐诗五首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1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创作背 景。2.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和背诵诗歌。3.借助 资料,理解古诗,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4.学会赏析 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
野望
3
东皋gāo子 。其诗多以 号__________ 酒为题材,赞美嵇jī康、阮 ruǎn籍和陶潜,嘲讽周、孔 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 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26
黄鹤楼 崔颢hào(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 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 云千载zǎi空悠yōu悠。晴川历 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 人愁。
27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 人。去:离开。空:只,仅。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 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 的黄鹤楼。
乡关:故乡。 烟波:雾气弥漫的水面。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 乡?看江面烟波浩渺更使人 忧愁。
31
主题 吊古怀乡 此诗是一首________ 的佳 作,诗的前四句写________, 登临怀古 抒发了________、人去楼空 ________ 世事苍茫 的感慨;后四句写________, 登楼所见 烘托____之情。思乡
20
理解性默写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 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 诗句: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1
理解性默写 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 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22
理解性默写 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 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 名苦闷之情的句子: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2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 认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 居在山冈。
13
诗作评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叙事 抒情 首联____ 兼____ ,为下 作铺垫 文写景______ 。表现了诗 百无聊赖的彷徨 人______________ 心情。
14
诗作评析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颔联互文见义 ____________ ,写秋野 静景 安详宁静 ____ ,一派________ 。
32
理解性默写 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 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 物的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3
理解性默写 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 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 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34
理解性默写 3.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 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 子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17
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在傍晚时分 东皋 于隐居之地____ 眺望时有感 而作,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 萧瑟 恬静 清幽 ____ 、____ 、____ 的秋景, 在闲逸的情调中,流露出诗
18
主题 彷徨和____ 苦闷, 人孤独无依的____ 抒发了诗人惆怅 ____、____ 孤寂的情 怀。
19
理解性默写 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 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 情的诗句: 东皋薄暮望, 徒倚欲何依。
28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zǎi空悠yōu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 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 飘飘悠悠。
29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 内的棵棵绿树明丽清晰。鹦 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30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____ 王绩 ,字____ 无功 ,常居东皋,
4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不久辞官还 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 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 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 西河津)之时。
5
野望 王绩 (唐) 东皋gāo薄bó暮望,徙xǐ倚yǐ 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 落晖huī。牧人驱犊dú返,猎 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 怀采薇wēi。
9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皆:都,全。 秋色:指树叶枯黄凋零。 落晖:落日。晖,阳光。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 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 日的余晖。
10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 人带着猎物归来。
11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顾:视,看。 采薇:采食野菜。商末孤竹君 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 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 最后饿死。后遂以“采薇”比 喻隐居不仕。
23
黄鹤楼
24
崔颢 唐代 ____ ,____ 诗人。尤其 边塞 慷慨豪迈 是____ 诗________ , 雄浑奔放 ________。
25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 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 鹤楼,遥望汴biàn州感到家 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 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 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6
野望 眺tiào望原野 东皋gāo薄bó暮望, 徙xǐ倚yǐ欲何依。 东皋:皋,水边地。作者弃 官后隐居于此。
7
东皋gāo薄bó暮望, 徙xǐ倚yǐ欲何依。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欲:将要,快要。 依:归依。
8
东皋gāo薄bó暮望, 徙xǐ倚yǐ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 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 归依何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