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部编本 八上 12 唐诗五首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八上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 13 课的唐诗五首分别是《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一、《野望》——王绩1.原文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解析1.内容: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心情彷徨,不知归依何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接着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树树都染上了秋色,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然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相识之人,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长歌以抒发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主题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在隋末唐初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自己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黄鹤楼》——崔颢1.原文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解析1.内容:首联和颔联围绕黄鹤楼的传说展开,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则转换视角,描绘了眼前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在日暮时分,诗人望着江上的烟波,不禁兴起思乡之愁,不知道故乡在何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主题与情感: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又抒发了对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而最主要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王维1.原文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赏析简答题: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赤壁、文言文愚公移山等翻译与注释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与注释三峡郦道元[ 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

知识库2
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 的结构形式。
首联:起,睹物兴起,直接入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回扣主题。
朗读课文
野望
王绩
ɡāo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五百年后南宋诗人、诗论家严羽在所著《沧浪诗话》评论此诗 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其此诗为第一。”
一千年后的清代诗人、诗论家沈德潜所著《唐诗别裁》中评价 他所写此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 奇。”
他就是唐朝大诗人崔颢
走近作者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 代诗人。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 时代,他二十岁左右中进士。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多 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官的幕僚,一生漫游足迹遍布 大江南北。 严羽 评 价 到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李白游黄 鹤楼也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13 唐诗五首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渡 荆 门 送 别李永强 钱塘湖春行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第一课时 01
野望
王绩
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领略律诗的韵 律之美。(重点)
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重点)
03
xiāo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yān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对停顿
读出情感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简答题: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答: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6、“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使至塞上》王维【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人教版 部编本 八上 12 唐诗五首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理解性默写 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 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 物的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3
理解性默写 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 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 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34
理解性默写 3.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 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 子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55
理解性默写 4.充分体现了“诗中有 画”,笔力苍劲,意境雄 浑的两句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6
渡荆门送别
57
作者简介 李白 太白 ____ ,字____ ,号 青莲居士。唐代 ________ ____伟大的 ________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诗仙”。 为“____
58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 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724年 李白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 诵六甲”起,一向在四川生活, 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 隐居青城,对蜀中的
41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问:慰问。属国:典属国的简 称。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 边塞的使者身份。
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慰 问边关守军,要去的地方 经过居延一直向前。
4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 来比喻远行之人。 归雁:诗人自喻。 胡天: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 住的地方。 胡: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 族。
65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更,并且。 怜:喜爱。 我更加喜爱故乡的江水, 不辞万里送我远行。
66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首联直接从写景入手, 介绍作者离别蜀地到楚地 漫游的行踪 ____。
67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 游动 ____ 用____ 的视角描写船 壮丽 过荆门时所见的____景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唐诗五首 《野望》《使至塞上》《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板书设计 首联
黄 颔联 鹤 楼 颈联
尾联
用典 感慨岁月 景色描写 抒发情感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第三课时
渡荆门送别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量诗 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 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 ,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 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精读细研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2.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3.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 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
知识积累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 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 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 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 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 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朝 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 所感。
板书设计
叙事 写景 抒情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 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 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 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 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 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王维的《使至塞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性默写 4.诗中情景交融,道尽 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6
使至塞上
37
作者简介 崔颢 唐朝 ____ ,____ 诗人,字____, 摩诘 摩诘居士 号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任尚书右丞, 王右丞 故世称“______”。晚年无心 仕途,专心奉佛,亦有“____” 诗佛 之称。苏轼评价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__________________”
15
诗作评析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颈联 动景 ____ 写秋野____ , ________ 以动衬静。____ 衬托出秋日晚 景的________ 安详宁静。
16
诗作评析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____ 引用____ ,借典抒 尾联 典故 情,情景交融。表明诗人 在现实中________ 。 孤独无依
人教版 部编本 八上 12 唐诗五首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1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创作背 景。2.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和背诵诗歌。3.借助 资料,理解古诗,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4.学会赏析 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
野望
3
东皋gāo子 。其诗多以 号__________ 酒为题材,赞美嵇jī康、阮 ruǎn籍和陶潜,嘲讽周、孔 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 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26
黄鹤楼 崔颢hào(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 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 云千载zǎi空悠yōu悠。晴川历 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 人愁。
27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 人。去:离开。空:只,仅。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 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 的黄鹤楼。
乡关:故乡。 烟波:雾气弥漫的水面。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 乡?看江面烟波浩渺更使人 忧愁。
31
主题 吊古怀乡 此诗是一首________ 的佳 作,诗的前四句写________, 登临怀古 抒发了________、人去楼空 ________ 世事苍茫 的感慨;后四句写________, 登楼所见 烘托____之情。思乡
20
理解性默写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 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 诗句: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1
理解性默写 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 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22
理解性默写 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 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 名苦闷之情的句子: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2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 认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 居在山冈。
13
诗作评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叙事 抒情 首联____ 兼____ ,为下 作铺垫 文写景______ 。表现了诗 百无聊赖的彷徨 人______________ 心情。
14
诗作评析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颔联互文见义 ____________ ,写秋野 静景 安详宁静 ____ ,一派________ 。
32
理解性默写 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 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 物的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3
理解性默写 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 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 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34
理解性默写 3.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 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 子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17
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在傍晚时分 东皋 于隐居之地____ 眺望时有感 而作,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 萧瑟 恬静 清幽 ____ 、____ 、____ 的秋景, 在闲逸的情调中,流露出诗
18
主题 彷徨和____ 苦闷, 人孤独无依的____ 抒发了诗人惆怅 ____、____ 孤寂的情 怀。
19
理解性默写 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 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 情的诗句: 东皋薄暮望, 徒倚欲何依。
28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zǎi空悠yōu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 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 飘飘悠悠。
29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 内的棵棵绿树明丽清晰。鹦 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30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____ 王绩 ,字____ 无功 ,常居东皋,
4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不久辞官还 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 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 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 西河津)之时。
5
野望 王绩 (唐) 东皋gāo薄bó暮望,徙xǐ倚yǐ 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 落晖huī。牧人驱犊dú返,猎 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 怀采薇wēi。
9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皆:都,全。 秋色:指树叶枯黄凋零。 落晖:落日。晖,阳光。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 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 日的余晖。
10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 人带着猎物归来。
11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顾:视,看。 采薇:采食野菜。商末孤竹君 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 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 最后饿死。后遂以“采薇”比 喻隐居不仕。
23
黄鹤楼
24
崔颢 唐代 ____ ,____ 诗人。尤其 边塞 慷慨豪迈 是____ 诗________ , 雄浑奔放 ________。
25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 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 鹤楼,遥望汴biàn州感到家 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 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 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6
野望 眺tiào望原野 东皋gāo薄bó暮望, 徙xǐ倚yǐ欲何依。 东皋:皋,水边地。作者弃 官后隐居于此。
7
东皋gāo薄bó暮望, 徙xǐ倚yǐ欲何依。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欲:将要,快要。 依:归依。
8
东皋gāo薄bó暮望, 徙xǐ倚yǐ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 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 归依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