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合集下载

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现象

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现象

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现象
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具体如下:
1. 与稀硝酸反应:当铜与稀硝酸反应时,铜会逐渐被溶解,生成蓝色的硝酸铜溶液(Cu(NO3)2),同时会放出无色的一氧化氮(NO)气体。

这个反应比较温和,铜表面会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蓝。

2. 与浓硝酸反应:而铜与浓硝酸反应时,反应会更加剧烈,铜同样会被溶解,生成蓝色的硝酸铜溶液,但此时会放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

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它不仅能将铜氧化,还能将生成的一氧化氮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氮。

铜和稀硝酸反应方程式

铜和稀硝酸反应方程式

铜和稀硝酸反应方程式
铜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硝酸为浓硝酸时,硝酸被还原成二氧化氮:cu + 4 hno3 = cu(no3)2 + 2 no2↑ + 2 h2o;当硝酸为稀硝酸时,硝酸被还原成一氧化氮:3
cu + 8 hno3 = 3 cu(no3)2 + 2 no↑ + 4 h2o。

当硝酸为浓硝酸时,硝酸被还原成二氧化氮,离子式为:
cu + 4 h+ + 2 no3- = cu2+ + 2 no2↑ + 2 h2o
当硝酸为稀硝酸时,硝酸被还原成一氧化氮,离子式为:
3 cu + 8 h+ +2 no3- = 3 cu2+ + 2 no↑ +
4 h2o
自然界中的硝酸主要由雷雨天生成的一氧化氮或微生物生命活动放出二氧化氮形成。

人类活动也产生氮氧化物,全世界人为污染源每年排出的氮氧化物大约为万吨,这些氮氧
化物也会形成硝酸。

硝酸性质不稳定,因而无法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但硝酸的形成是氮循
环的一环。

氢铵硝酸为无色透明化液体,淡硝酸为淡黄色液体(溶存有二氧化氮),正常情况下
为无色透明化液体,存有窒息而死性刺激气味。

淡硝酸含量为68%左右,易挥发,在空气
中产生白雾(与浓盐酸相同),就是硝酸蒸汽(一般来说就是淡硝酸水解出的二氧化氮)
与水蒸汽融合而构成的硝酸大液滴。

露光能够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再次熔化在硝酸中,从而变为棕色。

存有弱酸性。

能够并使羊毛织物和动物非政府变为嫩黄色。

能够与乙醇、
松节油、碳和其他有机物强烈反应。

能够与水混溶。

能够与水构成共流混合物。

硝酸和铜反应的条件

硝酸和铜反应的条件

硝酸和铜反应的条件
硝酸和铜反应的条件与硝酸的浓度有关。

在浓硝酸中,反应条件相对简单,即在室温下即可发生。

反应方程式为: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在这个反应中,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而在稀硝酸中,反应条件稍微复杂一些,铜和稀硝酸在常温下也可以直接反应,但速率较慢。

为了加速反应,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

反应方程式为: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在这个反应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氮氧化物气体。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化学书籍或咨询化学专家。

稀硝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稀硝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稀硝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铜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硝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NO3)2 + 4HNO3 → 2Cu (NO3)2 + 2NO2↑ + 4H2O。

这是一个双相反应,即一个液相和气相反应,需要通过热能才能发生反应。

它可以用来检测水中的铜含量。

它将水中的可溶性的铜氧化物转化为不溶性的铜硝酸盐,然后滤掉剩余的过量铜离子。

2、反应机理该反应机理是由硝酸HNO3和氧化铜Cu(NO3)2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2+(aq)+ 4HNO3(aq)+ H2O(l)→ 2Cu(NO3)2(aq)+ 2NO2↑(g)+4H2O(l)。

前一步是由氧化剂HNO3氧化Cu2+而产生的,后一步由硝酸氧化物产生的NO2↑蒸发液体,成为气态物质。

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导致了该反应物体在水中的反应活性极高,也是该反应物质产生NO2↑为气态物质的原因。

3、控制因素反应温度、浓度和反应时间是控制Cu(NO3)2和HNO3反应的关键因素,反应温度越高,反应活性越强;反应浓度越大,反应活性越强;反应时间越长,反应稳态时NO2↑的浓度也越大。

同时,当采用不同配比的铜硝酸溶液进行反应时,反应的最终产物也会有所不同,如采用一般比率的Cu(NO3)2和HNO3混合溶液,会产生Cu(NO3)2和NO2↑,而采用低比率的混合溶液,可以产生Cu (NO3)2, NO2↑和Cu(NO3)2•H2O的混合物。

4、应用铜与硝酸反应也可以用作检测水文学,铝含量测量和土壤氮测定的反应意义,也可以将水中可溶性的铜转变为不溶性的铜硝酸盐。

此外,这种反应也常用于制造一种名为“火金属”的化学物质,它与金属不同,被用作添加剂,其特性主要是弹性,可以用于油漆和涂料助剂,以促进其附着力和耐久性。

以上就是铜与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其反应机理、控制因素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该反应的特点和意义。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硝酸为浓硝酸时,硝酸被还原成二氧化氮,Cu+4HNO3= CuNO32+2NO2↑+2 H2O,Cu
+ 4 H++2NO3-=Cu2++2 NO2↑ +2H2O,硝酸为稀硝酸时,硝酸被还原成一氧化氮,3Cu +
8HNO3 = 3CuNO32+2NO↑+4H2O。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属于一元无机强酸,是六大无机强酸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在有机
化学中,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试剂,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或氨氮水。


属的危险符号是O(Oxidizing agent 氧化剂)与C(Corrosive 腐蚀品)。

硝酸的酸酐
是五氧化二(N2O5)。

存在分布
自然界中的硝酸主要由雷雨天生成的一氧化氮或微生物生命活动放出二氧化氮形成。

人类活动也产生氮氧化物,全世界人为污染源每年排出的氮氧化物大约为5300万吨,这
些氮氧化物也会形成硝酸。

硝酸性质不稳定,因而无法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但硝酸的形成
是氮循环的一环。

自然界生成
1.一氧化氮的生成:N2 + O2=闪电=2NO
2.二氧化氮的生成:2NO+ O2=2NO2
3.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中生成硝酸:3NO2+ H2O=2HNO3+ NO
4.有些海鞘(Ciona intestinalis)也能分泌硝酸御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铜与稀硝酸加热的化学方程

铜与稀硝酸加热的化学方程

铜与稀硝酸加热的化学方程
当铜与稀硝酸加热时,会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
这个反应产生了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
化学反应,它展示了金属与酸反应的过程。

这个反应也释放出一氧
化氮气体,所以在实验室中进行时需要小心操作。

这个反应也可以用来制备硝酸铜,硝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可以用于金属表面处理、催化剂和其他化学实验中。

因此,铜与稀
硝酸加热的化学方程不仅仅是一个实验现象,它还具有实际的应用
意义。

总的来说,铜与稀硝酸加热的化学方程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化学
反应,它展示了金属与酸反应的过程,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在化学反应中,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是一个经典的实验。

这个反应提供了
一个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变化的机会。

反应体系
反应体系包括铜和稀硝酸两个物质。

铜是一种金属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Cu。

稀硝酸为一种酸性物质,化学符号为HNO3。

反应过程
当铜和稀硝酸混合在一起时,它们会发生反应。

这个反应会将硝酸离子(NO3-)和氢离子(H+)移动到铜上,形成铜离子(Cu2+)。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硝酸离
子和铜之间会相互交换电荷,导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
反应过程中,稀硝酸会将铜离子完全氧化,形成Cu(NO3)2。

同时,还会产生
一些NO2和水。

反应条件
这种反应的进行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通常,较浓的硝酸(> 5 mol / L)会导致Cu和硝酸产生激烈反应,甚至可能会产生爆炸。

因此,在实验室中使
用的是较为稀释的稀硝酸(1-3 mol / L)。

此外,反应还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反应的温度通常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时间需要几分钟至几小时。

结论
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产生的变化。

在稀硝酸的作用下,铜
离子被氧化,并形成Cu(NO3)2,同时产生NO2和水。

这种反应需要掌握适当的
条件,才能够取得好的反应效果。

铜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

铜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

铜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
铜和稀硝酸反应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铜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了Cu2+离子,而硝酸分子则接受了电子,被还原成了NO3-离子。

因此,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可以用以下离子方程式表示:
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
在这个方程式中,Cu代表铜原子,HNO3代表稀硝酸分子。

Cu(NO3)2代表产生的铜(II)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盐,它们以离解形式存在于水中。

NO2代表产生的二氧化氮分子,它是一种有毒气体。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室中进行这个反应时要注意安全。

因为产生的二氧化氮会释放出来并充满整个实验室,对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在进行这个实验时需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并戴上防护设备。

除了上述方程式之外,还有其他几种可能的写法。

例如,在一些教材中可能会看到以下方程式:
Cu + 8HNO3 → Cu(NO3)2 + 2NO + 4H2O
这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产物与前面的方程式相同,但是它们的系数
不同。

这是因为在实验中,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

因此,在写离子方程式时需要注意系数要写成最简形式。

总之,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是一种经典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写出离子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反应过程,并且能够预测产生哪些化合物和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实验演示
操作方法
按图装好实验装置,并检验这一装置气密性。

在烧瓶里放3--4片铜片,再打开漏斗活塞,将稀硝酸放入烧瓶,直至浸没铜片为止,观察现象,然后再把烧瓶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实验现象
铜片中假如稀硝酸不加热时,仅有少量气泡产生,当给烧瓶加热时,产生大量气泡,试管中收集到气体为无色,在水面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从水中取出,并使管口向上,放开拇指,试管口处气体变为红棕色。

烧瓶内溶液呈蓝色。

实验结论
铜与稀硝酸在不加热时反应缓慢,在加热时反应速度较快,有无色NO气体生成,同时生成硝酸铜,反应方程式:3Cu +8HNO3(稀)=3Cu(NO3)2 +2NO ↑+4H2O
实验考点
1、金属与稀硝酸反应规律;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后面的金属与氧化性酸的反应特点与计算。

经典考题
1、0.3molCu与足量的稀HNO3完全反应时,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A、0.8mol
B、0.6mol
C、0.4mol
D、0.2mol
试题难度:易
2、向1L0.5mol/L的H2SO4溶液中加入10.1gKNO3和12.8gCu 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态下的体积为( )
A、2.24L
B、3.36L
C、4.48L
D、5.60L
试题难度:中
3、已知锌和稀硝酸反应时,每有1mol硝酸反应,就有0.8mol电子转移,此时硝酸的还原产物可能是什么物质?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试题难度:难
1 答案:D
解析:直接考查方程式,硝酸同时体现氧化性和酸性,3摩尔铜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硝酸是2摩尔。

2 答案:A
解析:根据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硫酸提供氢离子,硝酸钾提供硝酸根离子,判断硝酸根不足,根据硝酸根进行计算可得。

3 答案:还原产物可能是N2O或是NH4NO3。

4Zn+10HNO3=4Zn(NO3)2+N2O↑+5H2O
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解析:利用电子得失守恒计算,10摩尔硝酸参加反应就有8摩尔电子转移,即有4摩尔的金属锌参加反应,同时生成4摩尔硝酸锌,那么体现酸性的硝酸就是8摩尔,只有2摩尔的硝酸得8摩尔电子,平均每摩尔硝酸得电子4摩尔,产物为N2O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只有其中的1摩尔硝酸得到8摩尔电子到-3价,最后产物为硝酸铵。

氧化性酸
氧化性酸——一般是含氧酸,是指酸中除了氢、氧元素之外的中心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

比较常见的有:浓、稀硝酸,浓硫酸,次氯酸,氯酸,亚氯酸,高氯酸,亚硝酸等。

比氢离子氧化性强的含氧酸,其酸根里的中心原子处于较高的价态。

反应中比氢离子易得电子。

常见的氧化性酸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亚硝酸及氯、溴、碘的含氧酸。

从标准电极电势的数值上看,它们比氢离子的电势大得多。

氧化性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
①能与排在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单质反应,能将变价金属从零价氧化成较高的价态。

例如: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
Fe+4HNO3(稀)=Fe(NO3)3+NO↑+2H2O
②能与不太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反应,例如:
C+2H2SO4(浓)=CO2↑+2S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I2+10HNO3(浓)=2HIO3↑+10NO2↑+4H2O
③能与许多含较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反应,例如:
4HNO3(稀)+FeS=Fe(NO3)3+S↓+NO↑+2H2O
HClO+H2SO3=HCl+H2SO4
氧化性酸的氧化性强弱,存在以下规律:
①对于同一种氧化性酸,浓度越大(或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例如,浓硝酸比稀硝酸氧化性强。

从电极电势上看,增大酸根或氢离子的浓度,氧化能力增强,例如:
硝酸根及氢离子浓度增大(尤其是氢离子浓度)电极电势的值变大。

②对于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含氧酸,一般低价态的比高价态的氧化性强,例如:
HClO>HClO2>HClO4
HNO2>HNO3
③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从左到右,氧化性依次增强,例如,高氯酸常温下氧化性很强,硫酸浓度大加热时才表现出强氧化性,磷酸则几乎无氧化性。

相应的低价态含氧酸也有类似的规律,例如,氯酸比亚硫酸氧化性强,溴酸比亚硒酸氧化性强。

④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价态含氧酸,氧化性强弱的规律复杂,常见各族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HBrO4≈H5IO6>HClO4
HBrO3>HClO3>HIO3
HClO>HBrO>HIO
H2SeO4≈H6TeO6>H2SO4
HNO3>H3AsO4>H3PO4
探讨课题金属的活动性对硝酸的还原产物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
最新评论共有 5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查看所有评论lc8cflxyz77(58.18.137.*) 发表于2009-5-25 15:47:26可能的还原
产物是N2 N2O NO NO2lc8cflxyz77(58.18.137.*) 发表于2009-5-25 15:47:14有,金属活动性顺序从K到Mg对应的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亚硝酸盐与氧气金属活动性顺序从Mg到Cu对应的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NO2,O2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Cu后的金属对应的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单质,NO2,O2lc8cflxyz77(58.18.137.*) 发表于2009-5-25 15:45:56可能的还原产物是N2 N2O NO NO2lc8cflxyz77(58.18.137.*) 发表于2009-5-25 15:44:26呗→被!! 郁闷打错字!lc8cflxyz77(58.18.137.*) 发表于2009-5-25 15:43:49有影响. 金属的活动性不一样就意味着金属的还原性也不一样被硝酸氧化的氧化产物也就不同因为呗氧化的程度不一样了.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