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金色的鱼钩》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鱼钩》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鱼钩》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鱼钩》教案3篇PEP fifth grade volume 2 Chinese Lesson 15 "golden fishhook" teaching plan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鱼钩》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金色鱼钩例文(通用版)2、篇章2:金色鱼钩例文(标准版)3、篇章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鱼钩》教案篇章1:金色鱼钩例文(通用版)学习目标: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学习重点: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篇章2:金色鱼钩例文(标准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一、交流搜集资料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通用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通用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等。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重点解析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来体会人物心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人物心情,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有关长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那段历史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画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体会人物心情。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分析人物心情,并进行仿写练习。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7.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老班长的心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重点词句: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崇高品质3. 人物心情:悲伤、忧虑、坚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老班长的人物素描。

2. 答案要求: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词句,表达对老班长的敬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优秀优质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优秀优质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

2.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3. 感受红军长征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学习红军战士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红军长征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军长征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型。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学习单,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生词、短语:略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记叙文写作特点: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词、短语。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课文插图。

(3)结合课文,写一篇短文,表达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悟。

2. 答案:(1)略(2)略(3)示例:红军长征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艰苦的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珍惜今天的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红军长征精神。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6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6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6篇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篇一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1、“金色”是什么意思?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老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学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牺牲在河边。

学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与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学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学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D、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老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学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及里。

〕(出示小黑板。

)老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问得妙!一石投水……〕学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学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学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学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学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学生:对,看到了他忠于D、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老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学生: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

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着青稞面当饭吃的。

学生: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

学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

学生: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老师:这一连串感人肺俯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D的忠诚。

(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学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
a.课文中,老班长为什么要把鱼钩留给小梁?
b.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c.课文反映了红军战士哪些优秀品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练习内容包括:
3.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4.朗读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情感,进一步理解红军战士的形象;
5.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如红军战士的品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等;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练习,如:“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红军战士的作文”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在作业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4.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当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心灵得到升华。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故事情节具有较强的兴趣,善于发现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然而,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深层含义等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5.课后拓展,提高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优质教案5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优质教案5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金色的鱼钩》一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一位炊事班长为了保护几个生病的小战士,用一根鱼钩钓鱼,用鱼滋养战士们,自己却牺牲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内容分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会红军战士为理想、信仰而奋斗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图片,引入红军长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词的认读。

3.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4.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鱼钩的意义。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红军战士,面对困难如何保持信念。

7.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写作技巧。

8.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生字词:滋养、信念、英勇、牺牲等。

3. 课文结构:背景介绍、故事情节、主题探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红军战士”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结合自身感悟,发挥想象,完成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征精神。

组织学生参加关于长征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最新-《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16篇】

最新-《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16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1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13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13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优秀13篇】金色的鱼钩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2)近义词辨析: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是().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

(语言、动作、神态)2.记住指导员的话。

(语言)3.分工。

(语言、神态)4.命令我喝鱼汤。

(语言、神态)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

(语言)(忠于革命舍己为人)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2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金色的鱼钩》语文板书公开
课教案优秀教案
《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1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⑴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⑵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可以根据自身对语感,说自身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绚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⑴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⑵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考虑: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
“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时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

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同学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示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

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衰老?这说明了什么?
⑵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⑴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⑵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⑶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

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

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

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1、出示最后一段话。

考虑:“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身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

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复述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