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钠及其化合物教案》一、目标与要求(一)学习目标1、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物性2、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二)能力要求1、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确定其物性2、运用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设计与应用二、教学内容(一)钠及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物性1、钠及其化合物的原子结构:钠是第11组元素,其原子核包含11个质子和11个中微子,拥有1个外层电子,是一种单价正离子。
钠的化合物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等,它们的分子结构均具有中心钠原子和多个配位杂原子组成的特点。
2、钠及其化合物的物性:由钠及其多个不同的化合物反映出来的物性可分为固体性质和溶解性质。
其中,固体性质包括钠及其化合物的溶度、熔点、沸点等;溶解性质包括溶解度、溶解热、折射率等等。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1、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钠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钠氢反应、巯基钠反应等等。
2、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钠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在现代化工环境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氢氧化钠可用于铝金属的提纯,氯化钠可用于合成磷酸盐等等。
三、教学方法(一)案例讨论通过学生探讨类似的案例,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物性以及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从而根据案例总结出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达到学业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实验室操作让学生实验室操作,加强学生对钠及其化合物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该领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知识。
四、课堂活动(一)提问回答让学生积极思考,根据知识点自我反思,学生在谈论过程中彼此交流,对某些知识点通过询问及答疑的方式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彼此交流自己的观点、借鉴他人的认识,开拓自己的思路,从而加深对钠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篇一: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钠及其化合物【学习目标】1.了解钠及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钠分别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情况 2.了解氧化钠分别与水、酸等物质的反应情况3.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基础知识】一、单质钠(1)与氧气反应:(钠与氧气的反应与条件有关)常温条件下;加热条件下。
(2)与水(酸)反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标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②熔化成光亮的小球:(钠的熔点;该反应为反应)③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气体产生)④发出嘶嘶的声音:(反应剧烈)⑤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生成的溶液呈性)。
(3)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结构解释:na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原子易(“得到”或“失去”)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作剂,表现出强性,在自然界中以态(“游离”或“化合”)形式存在。
少量的钠可保存在中。
钠着火不能用水来灭火,一般用。
二、钠重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钠的焰色反应呈色,钾的焰色反应呈色(透过)注意点:①实验用品②用洗涤做过焰色反应的铂丝四、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上述转化关系。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课堂分析1. na2co3、nahco3的鉴别方法: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需要加入的试剂或方法。
①na2co3粉末(nahco3)②na2co3溶液(nahco3)③nahco3溶液(na2co3④nacl溶液 (nahco3【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c.钠与氧气化合时作还原剂 d.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对于反应:ticl4+4na == 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b.该反应中ti元素被氧化c.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 d.ticl4是还原剂3.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c.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4.下列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b.相同条件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强于碳酸氢钠d.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试液,都显红色5.(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脚印”、“笑脸”、“五环”等焰火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壮观,这些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篇一:教学设计###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A.通过学习,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以及产物。
B.通过学习,了解及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C.通过学习,了解及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通过实验的操作及演示,直观体会到那的物理性质以及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并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对钠的学习,学生能发现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是质硬的,深刻理解所有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B.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会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产物及化学方程式。
B.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相关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C.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关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掌握。
三.教学过程1.钠的物理性质的讲述【教学情境】我们都知道很多金属都是质地坚硬的,但不知道金属钠的质地会是坚硬的吗?金属钠又有哪些性质呢?下面咱们就来学习一下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上前演示切割钠的实验,大家来观察现象,并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述】钠的物理性质有:钠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软(可用小刀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熔点低,密度小于水。
长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教学情境】既然钠的物理性质已经有一些让我们出乎意外了,那么钠的化学性质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钠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刚刚切开的钠的表面的颜色,推测一下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从而进一步猜想生成了什么物质。
【教师讲述】那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方程式为4Na+O2=2Na2O,而钠在点燃条件下会点燃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Na + O2 = Na2O2。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1. 理解钠作为一种金属元素的特性和性质;2. 掌握钠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方法;3. 了解钠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钠的特性和性质的教学重点为其与水的反应以及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2. 钠的化合物命名规则及结构特点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钠片、石蜡纸、蒸馏水、试管、试剂瓶等;2. 实验药品:稀盐酸、溴水、碘水、氢氧化钠溶液等;3. 教学课件:包括钠的特性与性质、钠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原理、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等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课件或实物向学生展示钠的外观和性状,引起学生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钠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探究活动】3. 实验展示:将一片钠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倾斜放置,将盖子盖紧。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4. 进行讨论:根据实验展示,引导学生分析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5.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钠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如氯、氧等)的反应,并总结规律。
【知识讲解】6. 通过课件或板书,向学生讲解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包括金属名称和非金属名称、阴离子的名称和结构等内容;7.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各种情况下的命名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与思考。
【拓展应用】8.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尝试根据给定的化学式命名化合物,并将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9.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化合物,让学生尝试根据名称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总结归纳】10. 回顾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核对学生的掌握情况;11. 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
五、教学辅助手段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便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2. 适当的实验操作演示,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内容与关键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其中涉及的关键点包括: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策略选择: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试剂。
材料准备:钠及其化合物的样品、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滴管、试管等实验器材。
五、课堂活动设计及时间安排活动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活动二:讲解理论知识(2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活动三:实验探究(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活动四: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五:总结与反馈(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
六、学生评估与反馈机制设置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与项目实践安排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项目实践安排:进行一些与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拓展性实践项目,如探究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
八、教学改进和优化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钠及其化合物 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目标:1. 了解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及其化学式;3. 理解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对钠元素的了解,如钠的外观、性质等。
2. 提出问题:你能列举一些钠的化合物吗?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知识讲解:3. 介绍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特性、在空气中的反应等。
4. 介绍钠的常见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并讲解它们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
实验活动:5.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钠在水中的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应用探究: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究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巩固练习:7.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命名一些钠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解答相关问题。
总结回顾:8. 综合学生的讨论和练习结果,对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一份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笔记,并列举一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钠化合物。
教案评估:10. 根据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和练习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扩展拓展:1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如钠的制备方法、钠与其他元素的反应等,并鼓励他们进行相关实验或小研究。
教案资源:- 钠元素的性质和特点的介绍资料;- 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表格;- 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案例资料。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加入更多的实验活动或应用案例,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或小项目,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课程概述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包括钠的基本性质、化合物种类及其特性、应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性、化学性等;2.了解钠的化合物种类及其特性,如氨基、氧化物、氢氧化物等;3.掌握钠的应用,如钠在制取钠化合物、制氢、制纸等方面的应用;4.意识到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其危险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谈谈你们对钠的印象,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提问:金属有哪些基本性质?钠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金属?二、展示(10分钟)1.展示钠的物理性质,如外观、密度、熔点、沸点等。
2.展示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Na + H2O → NaOH + H2三、讲解(20分钟)1.钠化合物的种类及特性:–氧化物:Na2O、Na2O2等,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氯化物:NaCl、NaBr、NaI等,可用于制取其他钠化合物。
–氢氧化物:NaOH,是一种强碱,可用于制取其他沉淀物。
–氨基:NaNH2,可用于制氢。
2.钠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制取钠化合物;–制取氢气;–制取纤维素;–制取饲料。
四、活动(15分钟)1.学生小组完成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应用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小组就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进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1.小组代表综合学生实验结果及讨论发言,向全班进行总结。
2.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课后作业1.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的种类和特性。
2.思考一次使用钠或钠化合物的现象,能否用化学知识解释它是如何发生的?3.查找钠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作用。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6套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一、教学重难点1.重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反应2.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二、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火光中的生死别离引出金属钠。
(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思考•交流1】1.请画出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它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容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一、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探究一】1.钠在常温下与氧气的反应【实验3-1】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保存在哪里?其表面是什么颜色),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
切割金属钠在表面皿上进行。
【实验用品】玻璃片、镊子、小刀、滤纸、金属钠【提示】金属钠的切割方法:滤纸吸干煤油—镊子夹取--小刀在表面皿上切割①用什么工具可以切割金属钠?②钠被切开后切面什么颜色?③在空气中放置切开的钠,切面的颜色会怎样变化?现象: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层黄色层,切开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
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会逐渐变暗。
物理性质:光亮的银白色、密度比煤油大、质软。
相关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二】2、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实验3 2】用小刀切一小块(绿豆大小)金属钠放,吸干表面的煤油,然后放在蒸发皿里,加热。
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注意钠的取用:①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 ②煤油要用滤纸吸干③钠块要绿豆粒大小。
【实验用品】表面皿、镊子、小刀、滤纸、三脚架、泥三角,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提示】观察时应注意几方面内容:①钠的形状是否有变化?②火焰是什么颜色?③生成物是什么颜色?现象: 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 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淡黄色固体) 。
二、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探究三】【实验3-3】在小烧杯中加入约一半的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绿豆大小)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
注意钠的取用:①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 ②煤油要用滤纸吸干③钠块要绿豆粒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考纲要求]1.知道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2.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能正确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及阿伏加德罗定律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及重要反应综合应用题。
考点一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1.物质的量、摩尔与阿伏加德罗常数2.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对比记忆特别提醒(1)物质的量规范表示方法:(2)摩尔质量(M)(单位:g ·mol-1),在数值上与相对原子质量(Ar)或相对分子质量(Mr)相等。
(3)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应注意:①物质是否是气体;②是否指出温度和压强。
(4)标准状况是指:0 ℃、1.01×105 Pa 。
1.根据你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1molNaCl 和1molHCl 所含的粒子数相同吗?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6.02×1023完全相同吗?(3)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mol 物质的质量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4)标准状况下,1mol 气体的体积是22.4L ,如果当1mol 气体的体积是22.4L 时,一定 是标准状况吗? 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1)2molCO(NH 2)2中含________molC ,________molN ,________molH ,所含氧原 子跟________molH 2O 所含氧原子个数相等。
(2)①标准状况下,22.4LCH 4;②1.5molNH 3;③1.806×1024个H 2O ;④标准状况下, 73gHCl 所含H 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3gNa 中含________mole -,在跟足量水反应中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 2______L 。
(4)含0.4molAl 2(SO 4)3的溶液中,含________molSO 2-4,Al 3+物质的量________0.8mol(填“>”、“<”或“=”)。
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 g 某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 ,则b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 (L)是()A.22.4ap bN AB.22.4ab pN AC.22.4N A b aD.22.4pbaN A物质的量通过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将宏观物理量物质的质 量、气体的体积与微观物理量微粒个数、微粒的质量联系起来。
考点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________的任何气体,含有________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通过pV=nRT及n=mM、ρ=mV导出)特别提醒(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是气体,其适用条件是三个“同”,即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条件下,才有分子数相等这一结论,但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等。
(2)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合于单一气体,也适合于混合气体。
4.常温常压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满X和Y两种气体,打开开关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相通,最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B.③>①=④>②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5.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进行“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的实验,操作如下:用质量和容积都相等的烧瓶收集气体,称量收集满气体的烧瓶质量。
数据见下表(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数值)。
已知标准状况下,烧瓶的容积为0.293L,烧瓶和空气的总质量为48.4212g,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A、B、C、D、E、F是中学常见的气体。
(1)上述六种气体中,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少量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可能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的常用方法(1)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ρ×22.4(g·mol-1);(2)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D;(3)根据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量(n):M=m/n;(4)根据一定质量(m)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M=N A·m/N;(5)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计算式仍然成立;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M1×a%+M2×b%+M3×c%……,a%、b%、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跨越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六个陷阱”【例1】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0个问题汇总。
下表中各种说法是否正确?简要解释原因。
A陷阱一气体摩尔体积适用条件22.4L·mol-1指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的气体摩尔体积。
若题中出现物质的体积,需考虑所给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陷阱二物质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一些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或固体的物质,如CCl4、水、液溴、SO3、己烷、苯等常作为命题的干扰因素迷惑学生。
陷阱三物质的微观结构此类题型要求同学们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要非常熟悉,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化学键之间的关系。
常涉及稀有气体He 、Ne 等单原子分子,Cl 2、N 2、O 2、H 2等双原子分子,及O 3、P 4、18O 2、D 2O 、Na 2O 2、CH 4、CO 2等特殊物质。
陷阱四电解质溶液此类题型要注重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等知识点的理解,关键是要弄清电离和水解的实质。
如NH 4Cl(aq)中c (Cl -)>c (NH +4)。
陷阱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电子转移的数目。
如Na 2O 2与H 2O ,Cl 2与NaOH 溶液反应等。
陷阱六忽视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如2NO 2N 2O 4,Cl 2+H 2+HCl ,合成氨等。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化学计算的实质是借助化学知识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算求解。
在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中,若根据已知条件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技巧化。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1)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列比例 a A(g)+b B(g)===c C(g)+d D(g) 质量比aM A ∶bM B ∶cM C ∶dM D 物质的量比a ∶b ∶c ∶d 体积比a ∶b ∶c ∶d由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列比例,求解。
(2)据化学方程式推导出来的差量(Δn 、Δm 、ΔV )等可以和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物理量 列比例。
例如:2CO + O 2=====点燃2CO 2Δn 2mol32g2×22.4L1mol n (CO) m (O 2) V (CO 2) Δn 2mol n (CO)=32g m (O 2)=2×22.4L V (CO 2)=1molΔn 2.计算的一般步骤(1)正确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
(3)将相关物质(已知和未知物质)的量写在对应计量数下面。
(4)列出关系式进行计算。
【例2】a g 铁粉与含有H 2SO 4的CuSO 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 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 4与H 2SO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7B .7∶1C .7∶8D .8∶7【例3】请仔细阅读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反应:CuSO 4·5H 2O=====加热CuSO 4+5H 2O CuSO 4=====高温CuO +SO 3↑ 4CuO =====1000℃2Cu 2O +O 2↑ 2SO 31000℃2SO 2+O 2现称取25.0g 硫酸铜晶体加热,使之均匀、缓慢地升温至1000℃并恒温1小时左右。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实验操作所带来的误差):(1)最终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若维持最终的反应条件,推测反应结束除去水后 的气态产物的物质的量范围在________mol 至________mol 之间。
(2)如果甲同学做此实验时称得最后所得的固体质量为7.6g ,试判断该固体的组分是 __________(写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3)如果乙同学做此实验时,所产生的气体为3.36L(已换算到标准状况下),则SO 3的转 化率为________。
反思感悟(1)在进行化学计算时,将已知条件中的质量、体积等转化为物质的量思考问题往往比较简捷。
,(2)关于二元混合物的计算一般方法是:设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物质的量、质量关系列方程组求解。
,(3)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应是上下同一,左右对应。
【例4】在一定条件下,有a LO 2和O 3的混合气体,当其中的O 3全部转化为O 2时,体积变为1.2a L ,求原混合气中O 2和O 3的质量百分含量。
最常考的定量实验——气体体积、质量的测定定量实验中常测定3种数据:温度、质量和体积。
温度——用温度计测量质量⎩⎪⎨⎪⎧固体——用天平称量液体——在器皿中用天平称量气体——用天平称出吸收装置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后求差值体积⎩⎪⎨⎪⎧液体——用量筒、滴定管或容量瓶气体——用各种组合仪器(见下面讲解)1.气体体积的测定装置既可通过测量气体排出的液体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二者体积值相等),也可直接测 量收集的气体体积。
测量气体体积的常用方法(1)直接测量法。
如图A 、B 、C 、D 、E 均是直接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测量前A 装置可先通过调整左右两管的高度使左管(有刻度)充满液体,且两管液面相平。
C 装置则是直接将一种反应物置于倒置的量筒中,另一反应物置于水槽中,二者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直接测量。
装置D :用于测量混合气体中被吸收(或不被吸收)的气体的体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