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是6、7的加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6、7的加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用加法计算得数是6、7的算式。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操作,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加法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来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耐心引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用加法计算得数是6、7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掌握加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用加法计算得数是6、7的算式。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自主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图片、卡片、小动物玩偶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只小兔子和大树,小兔子和大树之间有6个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小兔子和大树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回答,并板书算式:6+0=6。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并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能力,对加法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直观形象的干扰,对加法运算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加法运算,并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运算。
2.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加法运算,并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运算。
3.口算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解决。
3.口算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加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3个苹果和2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的依据。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加法运算的过程。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3个鸟和2个鸟,问一共有几个鸟。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加法运算的过程,并板书答案。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加法运算练习,每组选定一个得数为6或7的加法题目,进行口算和笔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6、7的加法”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6、7的加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6、7的加法”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计算得数是6、7的算式。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口算、笔算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运算方法等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他们对加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加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
2.培养学生的口算、笔算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口算、笔算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计算得数是6、7的算式。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加法运算方法。
3.采用口算、笔算训练法,培养学生口算、笔算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方便学生观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得数是6、7的加法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计算得数是6、7的算式。
3.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口算、笔算,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加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得数是6、7的加法(王琴)

得数是6、7的加法一、教材简解本节课在学生了解了加法的含义和学习了6、7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
例题以植树劳动为题材,首次用文字表现“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个问题。
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了两道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图两式”,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到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
“试一试”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相对应的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对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相对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水平。
“想想做做”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一图两式”的理解;第4题通过题组练习,体会算式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规律,灵活实行计算,协助学生记忆;第6题引导学生结合6的分与合,有序地记忆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二、目标预设1、经历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初步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水平、观察水平、理解水平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重点:1、让学生通过探究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计算。
2、让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含义。
难点: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并初步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四、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采用动手操作,观察的教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给学生创造思维想象的空间。
五、设计思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对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体会“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的过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得数是6、7的加法》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通过数的拆分和合并,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的意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数器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苹果、小鸟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引出加法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拿出一些小棒或者硬币,进行数的拆分和合并,探究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探究的结果和方法,并互相纠正和补充。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5.练习:布置一些实际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得数是67的加法》优秀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得数是 6、7 的加法》优秀授课方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感谢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6、7 的加法》优秀授课方案课题:得数是 6、7 的加法第 5 教时总第 27 个授课方案执教者:授课目的:1、经过着手实践、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得出和是 6、7 的加减算式。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责问题。
3、发展初步的着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研究的精神,初步感觉简单的函数思想。
授课难点: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另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培养初步的思想能力。
授课准备:投电影、画图,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1、复习 5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摘苹果: 1+22+32+23-15-14-0 5-43+03-24-24+10+52、复习的合成夺星大战:☆☆☆☆☆253、情境导入:创办“绿色校园”的活动正在我们学校积极睁开。
植物既能绿化我们的家园,又能改进我们的生活环境。
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出示例题情境图)二、考虑研究:1、授课例题:1)、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这副图的意思?谁能依照图的意思提一个问题?指名答。
出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学生报告。
老师板书:5+1=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 是怎么算出来的?还可以怎样列式呢?指名说。
师板书: 1+5=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 6 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从不同样的角度观察这一幅图列出了两道算式。
2)、考虑研究:看这两道算式,观察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边的数和得数,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告诉你的小伙伴?(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 1 人和排队来的 5 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 5 人和推车来的 1 人合起来。
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4)齐读两道算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5《得数是6、7的加法》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受加法运算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0-10,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加法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动物、水果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得数是6、7的加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得数是6、7的加法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得数是6、7的加法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概念,灵活运用得数是6、7的加法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得数是6、7的加法卡片、计算器、白板。
-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游戏引起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
2. 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得数是6、7的加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得数是6、7的加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得数是6、7的加法苏教版2. 内容: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例子、练习题。
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得数是6、7的加法的练习题。
2. 应用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得数是6、7的加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了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我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反馈,了解到他们在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我会在下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例如“小明的玩具盒里有5个玩具,妈妈又给了他几个玩具,现在一共有几个玩具?”来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得数是5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