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养生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药膳之源流

药膳之源流

药物的性能 (药性) 狭义 一般 广义
形成时期:晋朝至唐朝(四)
孟诜集唐以前药膳之大成,收集了当时有营养价值 可供药膳用的药物241种,编成了《神养方》
后经其弟子张鼎增补 87 条,成为三卷,改名叫《食疗本 草》 该书的问世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
南唐陈士良著书《食性本草》十卷
根据《神农本草经》以及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 修本草》、《食疗本草》、《本草拾遗》等有关食疗的 内容加以整理分类,附以己见编成 该书对药膳作较为有系统的总结,为药膳的发展作并了 很大的贡献
萌芽时期(二)
传说中的伊尹创制汤液,使药物逐渐由「咀」的方 法过渡到煮食或去渣喝汤。
伊尹→商汤之?师(管理烹调之职)→后为宰相
《吕氏春秋〃本味篇》所载的商汤和伊尹的对话中 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桂既是食物和调 味品,也供药用(辛温解表) 周朝(AC1128年)
食医→皇帝之食物→ 六食、六饮、 周礼天官 疾医→万民之疾病 六膳、百馐、 (医药政令) 伤医→外科之医学 百酱、八珍 兽医→百兽之病 这充份说明,我国很早就有饮食营养法研究,且形成了制度
《灵枢〃五味》首先提出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 义
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 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奠基时期:战国至汉朝(二)
《灵枢〃营卫生会》说明饮食对人体正常生理及健 康的关键作用 《素问〃五常正大论》曾指出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 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 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毒”,是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的剧烈程度而言 即峻烈的药物治病,十分病证,减去其六分、七分、八 分病情,不可再用。即便是无毒之品,也要适可而止, 不可过分,以免身体受损,其余邪可用饮食的方法来调 理使之痊愈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中医药膳,作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运用中医原理和药食同源的原则,通过烹调技术将食物烹制成为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功能的药膳。

以下是中医药膳发展的四个主要时期:1.起源时期中医药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探究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逐渐总结出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谱。

据史书记载,商代时期已有“汤液”的制作,即通过烹制食物来治疗疾病。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将饮食养生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中医药膳的雏形。

2.发展时期从秦汉到唐宋时期,中医药膳逐渐走向发展成熟。

在这个时期,医学家和美食家开始深入研究食材的搭配、烹饪技巧以及药食的性味与功效。

例如,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记载了诸多药膳配方,涉及汤、粥、酒等多种形式。

同时,民间也开始兴起养生和保健的风潮,药膳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3.繁荣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医药膳的繁荣阶段。

此时,中医药膳已经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药膳烹制技术日臻完善,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药膳书籍,如清代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等。

这些书籍详细阐述了药膳的原料、制作方法和功效,为后世中医药膳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4.成熟时期进入现代社会,中医药膳的发展更加成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中医理论和药膳烹制技术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完善。

在实践中,药膳逐渐形成了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疗法,如针对老年病的延年益寿药膳、针对女性疾病的调理药膳等。

同时,许多烹饪专科也相继出现,如药膳餐厅、药膳烹饪班等,使中医药膳更加普及化和实用化。

总之,中医药膳的发展历经了起源、发展、繁荣和成熟四个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原理和药食同源的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烹制技术将食物转化为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功能的药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膳将会更加完善和普及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一、中医药膳的特点二、中医药膳的作用三、药膳的分类四、药膳的应用原则五、中医药膳发展简史药膳是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中医药膳,即中医食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以发挥出药物和食物的双重作用。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养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医药膳发展简史的三个主要阶段:
1. 早期发展阶段
在远古时期,中国人民就已开始利用食物治疗疾病。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著作包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等,这些经典中已有许多关于食物疗法的记载。

早期的药膳以天然动植物为主,如红枣、薏米、山药、萝卜等,这些食物都具有药用价值。

2. 食疗理论的确立
随着人们对食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食疗理论也逐渐形成。

宋代开始,食疗理论得到了系统的发展,出现了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专门的食疗著作。

这些著作对食物的性质、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因食致病,因食疗疾”的观点。

同时,还介绍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药膳方剂,如八珍汤、四物汤等。

3. 食疗药谱的丰富
明清时期,中医药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专门的食疗药谱。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该书共收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有很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

同时,《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大量药膳食谱,这些药膳既美味可口,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此外,清代《随园食单》、《调鼎集》等著作中也收录了许多药膳方剂。

总之,中医药膳的发展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当进一步研究和发掘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食疗全说药膳的发展史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 二、中医药膳的作用 三、药膳的分类 四、药膳的应用原则 五、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药膳是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中医药膳是一门古老而有益的疗养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草药疗法,通过食用特定的食材和药材来调理身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增强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膳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综合性食疗方式。

1. 早期的发展阶段(原始时代 -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的原始阶段,人们对食物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发现某些食物能够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将食物与草药结合使用,以治疗疾病。

这可以被视为中医药膳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2. 食疗理论的确立(隋唐时期 - 宋明清时期)在隋唐时期,因为食物的功效被更多人所认可,中医药膳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食疗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确立,其中包括了食材的性味归经、药食同源的原理,以及不同食材对身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的调理效果等。

许多专门研究中医食疗的经典著作也相继问世,其中最著名的有《饮膳正要》、《千金方》等。

3. 现代中医药膳的发展(20世纪至今)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中医药膳在20世纪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现代医学证实了许多中医药膳的疗效,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科学解释。

研究发现一些食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对于提高免疫力、调节血压和降低胆固醇等具有显著作用。

中医药膳在现代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

总结与回顾:中医药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简单运用到理论的确立,再到现代科技的支持和深入研究的阶段。

它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更是一种与西医药物相辅相成的养生方式。

中医药膳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疾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方案,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喜爱。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中医药膳的爱好者,我深信中医药膳的独特价值和长期益处。

通过合理的食疗,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并预防一些慢性病的发生。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作为中医养生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包括对食物的烹饪、草药的研究和营养学等多方面的融合。

以下是中医药膳发展的主要阶段:
1.古代:早在古代,我国就有了一定的食疗传统。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食疗的原理和方法。

在古代,人们通过调理饮食来维持身体的平衡,防治疾病。

2.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草药的使用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食疗方面的理论也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些基本的食物分类和食疗原则。

3.中世纪: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食疗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框架。

《本草纲目》是中医药物著作之一,对于食物和草药的性味功效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整理,为中医药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近现代:随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中医药膳逐渐融入到了现代养生理念中。

人们对食物的研究更加深入,对于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5.当代:在当代,中医药膳在中医养生和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中医药膳因其天然、绿色、健康的特点逐渐受到重视。

在中医药膳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医理论、草药学、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中医药膳强调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和烹饪方法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提高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食物药膳学》第一章中医药膳学发展历程

《食物药膳学》第一章中医药膳学发展历程

药膳作用: 1.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2.治疗疾病,康复保健;
3.延年益寿,美容抗衰。
第一节 药膳学发展简史
一、药膳学萌芽阶段
1.神农尝百草; 2.与人类的觅食活动有关,火的利用;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
二、药膳的初步形成阶段
秦汉时期:
西汉《黄帝内经》:最早中医专著,药膳6种;
营养学发展史
西汉《黄帝内经.素问》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粟、豆、麻、麦、稻 枣、李、杏、栗、桃 牛、犬、羊、猪、鸡 葵、韭、薤、藿、葱
营养学发展史
东 汉 《 神 农 本 草 经 》365 种 上 、 中、下品药中,上品者大多为 药食通用的日常食物(大枣、 人参、枸杞、五味子、生姜、 葱白、当归、杏仁)
《伤寒杂病论》:大量药膳配方,如猪肤
汤、百合鸡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汉书·艺文志》中收载有《神农食经》,
专门讨论食养食治的专著问世,可惜已失传。 王充《养性书》16篇,最早的养生学专书之
一。
三、药膳学发展阶段
魏晋至南北朝——《食经》系统论述药膳食 疗保健。
隋唐时期——孙思邈《千金方》设有食治篇。 宋元时期——忽思慧《饮膳正要》现存第一
明清——
朱橚[sù] 《救荒本草》:成熟的一种体现,专门论述药
食兼用植物的专著,其科学性、实用性、普及性俱佳。
李时珍《本草纲目》:附有大量药膳配方,仅谷、菜、 果三部就收集了药用食物3000多种。
袁枚《随园食单》、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