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
作物栽培学第二章作物生长的发育特性1-2

作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关系可分为四个类型:
协调型 徒长型
早衰型 僵苗型
2. 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S”形生长过程: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长以
及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均经历前期较缓慢、中期 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 条“S”形的曲线。
“S”形生长进程理论的应用
性生殖形成的胚珠(ovule)发育成的繁殖器官。 共识的植物学种子:由被子植物经过有性生殖形成的 胚珠或子房(ovary)发育成的种子或果实(fruit)。
作物学意义: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包括三类繁殖器官。 ——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 ——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无性繁殖器官
1.2 有性繁殖种子及其萌发
2.3.2 直根系作物 直根系建成:双子叶作物的胚根伸长延续形成主根。
——主根上发生侧根和次生侧根构成强大的直根系;
豆科作物的直根系上着生根瘤,因而具备生物固氮功能。
2.3.3 块根作物
块根建成:
——最初的种子根或初生根膨大形成肥 大的肉质根,块根上着生细根。
肉质根的形状有圆筒形、圆锥形、扁
分蘖期:全田有50%植株出现第一分蘖的时间称为分蘖期
(tillering stage)。
有效分蘖(effective tiller)
——早期发生的低位(低次)分蘖能正常抽穗结实(单 穗结实5粒以上)称为有效分蘖。 ——有效分蘖具有独立的次生根系。
3.1.3 禾谷类作物茎、蘖的生长 禾谷类作物的茎或蘖的顶端同时分化形成茎节和叶原 基,以后茎节居间分生组织伴随叶鞘的伸长而伸长。 ——节间伸长一般由下部节开始,依次向上。
分化(differentiation) ——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
植物生长周期及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深厚肥沃的土壤, 适应性强,但不耐水湿。生海拔200-2 700米山地路旁、河边灌木丛中或林缘。
月季对气候、土壤要求虽不严格,但以疏 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微酸性、排水良 好的的壤土较为适宜。性喜温暖、日照充 足、空气流通的环境。大多数品种最适温 度白天为15-26℃,晚上为10-15℃。冬季
忌雨涝积水。植株强健,管理粗放
荷兰菊性喜阳光充足和通风的环境,适应 性强,喜湿润但耐干旱、耐寒、耐瘠薄,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肥沃和疏松的沙
质土壤生长。
露地适应性很强,较耐寒,很耐旱,不择 土壤,极易栽培,应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
土及向阳处栽植,喜向阳通风的环境。
喜光,耐干旱、湿润与半阴,对土壤适应 性强,但以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 良好的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病虫害少, 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良好。性
喜温暖,向阳,但稍能耐早霜,耐半荫, 抗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植,生长
迅速,栽培容易,病虫害较少。
要求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 略带碱性的粘性土壤;生于沼泽土壤或浅 水层中;生于浅水中;喜阳光充足,气候
凉爽,耐寒力强,亦耐半阴环境
马蔺喜阳光、稍耐阴,华北地区冬季地上 茎叶枯萎。耐高温、干旱、水涝、盐碱,
容易开放。
其适应性较强,耐瘠、耐旱、怕涝,但生 长力强,适应范围很广,宜种植于疏松、
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而肥沃的砂质壤 土,排水不良、经常潮湿的地方则不宜种 植。耐寒力较低,易发生生理性叶斑病。
喜光又耐荫;耐寒,多生于夏凉湿润多雾 的灌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及中 性土都能生长;引种时对空气相对湿度、 半荫条件要求明显,幼苗须遮荫,成年苗 植于林缘,生长发育正常。根系发达,移
各种植物的生长方法及特点

各种植物的生长方法及特点1. 树木类植物树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植物类型之一。
它们以木质的茎和分支为特点,生长缓慢但寿命长。
树木类植物的根系往往深入地下,以获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其中,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生长方式:1.1 直立生长直立生长是最常见的树木生长方式。
这些植物的茎直立向上,呈圆柱形或锥形。
它们的分支从主茎上伸出,并逐渐增长。
直立生长的树木们通常生长缓慢、高度较大,并具有较为稳定的结构。
1.2 蔓生生长与直立生长相反,蔓生生长的树木的茎较长而松散,常借助其他植物或物体进行攀附和支撑。
它们的特点是茎较细、柔软、易弯曲,通常能够迅速向周围环境扩展。
1.3 林缘生长林缘生长的树木指生长在森林边缘或树冠层中的植物。
它们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的特性,既能在树冠层内获取充足的阳光和营养,又能在林缘处抵御风雨和日晒。
这些树木通常矮小、密集,并能从树冠底部生长。
2.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指不具备木质部分的植物,通常以其多年生茎和叶片为特点。
由于在茎的基部具有裂解组织,草本植物在长度上有很大的扩展余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草本植物生长方式:2.1 匍匐生长匍匐生长的草本植物的茎会平躺或爬行在地面上,形成匍匐茎。
这些茎会在节点处生长根系,继续向土壤中延伸。
匍匐生长的草本植物能够迅速覆盖大量的土地,帮助减少土壤流失,形成绿色的地被。
2.2 簇生生长簇生生长的草本植物具有由基部分枝而成的簇生茎。
这些茎密集而直立,形成矮小的机构。
这种生长方式通常适用于干燥或环境恶劣的地区,可以保持水分并减少蒸发。
2.3 单莖生长单莖生长是指由一个唯一的垂直茎形成的生长方式。
单莖生长的草本植物能够将水分和养分储存在茎内,以便在干旱或寒冷的季节使用。
3.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以水域为生长环境的植物。
它们的根系具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点,并通过水中吸收营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生长方式:3.1 漂浮生长漂浮生长的水生植物没有根系,它们能在水面上漂浮。
10植物的生长生理

不会感知外界的剌激,而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
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Linn.
植物的向性运动可分为向光性、 向地性和向触性,向日葵花的向 阳是典型的向光性运动。
分化和衰老起着互补与平衡的作用 。 凋亡是细胞死亡的机制之一,细胞凋亡是一种主 动的过程,就像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样。
PCD与细胞坏死的 区别(动物体)
坏死指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 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膜发生渗漏,
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胞外,导致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时细胞膜的整合性保持良好,整个细胞
种子丧失活力的原因
①酶的破坏; ② 营养物的消耗; ③ 有害代谢物的积累。
种子的贮藏条件
正常种子:低温、干燥、乏氧 顽拗性种子:不耐脱水和低温,寿命很短, 如热带植物种子
§10-2 植物细胞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是以细胞的生长为基础 —
生长(growth):指植物细胞体积、重量及长度等不 可逆的增加过程。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实现
4、测定种子活力常用的方法
利用种子的还原力法(TTC法)
呼吸作用使某些物质还原,如使兰色的TTC( 三苯基氯 化四唑 )还原为红色物质
利用种子的呼吸作用法(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染色法)
活种子质膜有选择透性,胚不被染色,死种子全被染色。
利用细胞中的荧光物质
种子纵切后,活种子的蛋白质、核酸等在在紫外光下发出 荧光。
根与地上部分 主茎与侧枝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1、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主茎与侧枝的
相关 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 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
原因:茎产生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 。 •顶端优势现象很明显: •针叶树、玉米、棉花、向日葵、一些瓜类植物如南瓜等 •没有顶端优势或顶端优势作用不明显 •如水稻、小麦、和一些灌木。 •应用: 通过去顶促进侧芽发育(瓜类、棉花等),或去除侧芽促进顶 芽生长(玉米,高粱、和向日葵)。
[特性,植物]论植物的生长特性
![[特性,植物]论植物的生长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6860ce5c84868762caaed5eb.png)
论植物的生长特性【摘要】植物有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从环境中吸取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使体内积累了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在这个基础上,植物的个体得到了发展,这种现象叫做生长。
本文讨论了植物生长中的若干特性问题。
【关键词】植物;生长;特性植物有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从环境中吸取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使体内积累了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在这个基础上,植物的个体得到了发展,表现在量的变化上,主要是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长。
但是,并非所有体积的增大都是生长,例如干燥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而干燥后仍然恢复原来大小,这种现象就不是生长。
所以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增大的不可逆性,是生长的一个重要特性。
一般地说,种子植物的生长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的,而无性繁殖的植株,生长是由营养体上芽的萌动开始。
本文讨论了植物生长中的若干特性问题。
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体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表现出一定的快慢变化,称生长的周期性现象。
1.1生长大周期植物一生内,不论是个别器官或是整株植物,其生长速度都表现出“慢一快一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然后生长速度又减慢以至停止。
我们把生长的这三个阶段综合起来叫做生长大周期。
生长大周期的出现是与植株年龄有关,一般幼年期生长慢,中年期前后生长最快,老年期生长下降,最后停止。
如杉木(实生),生长速度最快是在树龄10~15年间。
生产上,在树苗生长前期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高峰的几年来临时能获得充分的养料,以便形成茂盛的枝叶。
在林木用材上,也选择在生长高峰结束后,立即进行砍伐,林木的产量也最高。
在果树栽培中,植物生产的周期性节奏会因修剪措施而改变。
在植物生长季节对其进行修剪,马上会引起新的更强烈的生长,这叫做“反向生长修剪”。
在整个夏季,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随时用反向生长修剪方法促使果树形成新枝。
在早春或冬季修剪较老的树冠,或嫁接后采用反向生长修剪,通常都能获得生长势相当强的枝条,以致生长周期性完全不明显,或者表现得很微弱。
植物基本习性介绍

观赏特性 花淡黄至橙黄色 叶片中间金黄色 穗状花序圆柱形 叶翠剑形,花多色 花天蓝色 叶片细条状,花多 叶大,聚生于茎顶扩散成伞状 小花多数密集,紫红色 叶片长圆柱形,中空 叶斑节纹 叶有条纹,叶色随季节变化 叶片宽大,热带风情,花紫色 叶箭头形 挺水叶椭圆形
成型高度 60-70 60-70 200 70-80 50-60 50-60 180 180 180 180 200 200 70-80 70-80
成型高度 150 150 100 30 30-50 30-50 50-70 100 120 30 180
花期 8~9月 9~10月 9~10月 4~5月 观叶 观叶 观叶 观叶 5月 6~7月 秋冬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子狼尾草 羽状狼尾草 金叶石菖蒲 血草 黑龙 黑骑士亚麻 青铜亚麻 红星朱蕉 太阳舞朱蕉 红巨人朱蕉 蓝羊茅 小盼草 金边阔叶麦冬
观赏特性 叶鸡爪形,花瓣白色,略带紫色 花芳香,黄白色 花芳香,红色
成型高度
花期 5-8月 5-7月 5-7月
生物学特性 常绿 常绿 常绿 常绿 常绿 常绿 落叶 常绿亚灌木 常绿 常绿 常绿 常绿 半常绿 常绿 落叶 常绿 常绿
生态习性 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 适应性强,不择土壤 耐旱,耐半荫,喜排水良好砂壤 速生,性强健 喜阳,耐荫,适应性强 喜阳,耐荫,适应性强 喜荫,忌强烈阳光照射 适应性强,不择土壤 喜半荫、湿润,不耐高温干燥 喜阳,喜湿润,较耐寒 喜荫湿 喜光,不择土壤,适碱性土壤 喜光,耐寒,夏季不耐干旱 喜半荫和湿润环境 喜湿润、半荫的环境 喜荫湿,生长缓慢 喜光,忌土壤湿涝
成型高度 30-50 10--20 10 蔓性 蔓性 蔓性 20-30 30-50 20 蔓性 15 10 20 40-60 20 蔓性 30-40
草地植物的生长规律与生理特性

草地植物的生长规律与生理特性草地植物作为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最为重要的植物群落之一,具有独特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特性。
本文将从草地植物的生命周期、适应性特征以及生长调控等方面探讨草地植物的生长规律与生理特性。
一、草地植物的生命周期草地植物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萌发期、生长发育期和生殖成熟期。
在萌发期,草地植物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开始发芽,形成幼苗;在生长发育期,幼苗逐渐生长茂盛,并形成分蘖、分株等繁殖结构;最后,进入生殖成熟期,草地植物开花结果,散布种子,完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循环。
二、草地植物的适应性特征草地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特征,使其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首先,草地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其次,草地植物的叶片通常为线状或条状,表面积较大,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阳光光合作用;此外,草地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寒性,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
三、草地植物的生长调控草地植物的生长调控主要受到光、温度、水分和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光是草地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它通过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合成有机物质;温度是影响草地植物生长速度和养分吸收利用的重要因素;水分是草地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适宜的水分条件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养分是草地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其中氮、磷、钾等元素对其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草地植物的生理特性是其生长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地植物的生长速度通常较快,尤其是一些草原植物,其生长速度可高达数厘米甚至十几厘米/天。
此外,草地植物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较高的更新速度,能够快速地恢复和更新植被,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草地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较高,能够有效地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通过此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综上所述,草地植物具有独特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特性。
其生命周期包括萌发期、生长发育期和生殖成熟期,通过适应性特征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衍。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

分蘖是禾本科作物的基 本特性,不同种类禾本科 作物的分蘖特性不同。
(2)双子叶作物的茎
一般接近圆形,实心,由节 和节间组成。
其主茎每一个叶腋有一个腋 芽,可长成分枝。
(3)茎的功能
①支持植株上的叶、花、果实生长的作用,决定叶 面积分布与结实部位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
2.1.3 种子的萌发
吸胀 萌动 发芽
无性繁殖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条件
水分 不同作物种子吸水量不同。 温度 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最低、最适、最高温 度不同,即使同一种作物,也因生态型、品种或品 系不同而有差异。 空气 种子发芽过程中,旺盛的物质代谢和物质运 输等需要强烈的有氧呼吸作用来保证,因此氧气对 种子发芽极为重要。 光照 喜光性种子 嫌光性种子
(2)硬实 硬实种皮不透水,不透气,故不能发芽, 一般采用机械磨伤种皮或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 物质处理使种皮溶解,增强其透性。
(3)抑制发芽的物质 如因脱落酸、酚类化合物、 有机酸等。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改变光、温、 水等条件,或采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 素、乙烯和过氧化氢、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予以处 理,使休眠解除。
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RGR= W1(T2-T1 )
原有数的百分率
(二)生长大周期和生长曲线
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growth):植物体或个别器官在生育 期所经历的“慢—快—慢”的生长过 程,叫作植物的生长大周期,也叫 “S”型生长曲线。
作物的生长一般呈“S”型生长曲线 1.缓慢增长期 2.快速增长期 3.减速增长期 4.缓慢下降期
(二)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
1、生长量上的“慢-快-慢”特 性 2、时间上的周期性 3、空间上的相关性 4、生理上的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