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走进大自然》说课稿
走进大自然 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走进大自然课时:第二课时年级:一年级下册学科: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如山、水、树、花等。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线条和色彩表现大自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基本元素2. 观察和想象大自然3. 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如山、水、树、花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如山、水、树、花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大自然。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线条和色彩表现大自然,如用曲线画水,用绿色画树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元素进行绘画。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运用所学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选择的自然元素。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过程。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从观察力、想象力、线条和色彩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和表现大自然,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表现大自然,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成为大自然的朋友。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环保意识能否得到提升。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出示的自然图片应尽量丰富多样,包括山川、湖泊、森林、草原、海洋等各种自然景观。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1 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想象、体验等方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想象、体验等方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进行指导。
3. 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学习生字、新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并能用词语造句。
5. 感悟大自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想象、体验等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6.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课题:《大自然的声音》2. 板书内容:课文标题、生字、新词、重点句子、课文结构等。
六、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观察大自然,记录自己发现的声音,与同学分享。
2022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5篇

2022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5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1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3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1教师:生字卡片和教学挂图或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在瀑布前的留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老师也收集到了瀑布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播放音像资料。
)3请学生谈感受。
4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随着京京同学一起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
(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教师:赶快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这些生字娃娃就是今天大家要认识的新朋友,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小声地拼读几遍,注意把生字娃娃叫准。
3你认为哪些生字娃娃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再教教大家。
教师注意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4教师:调皮的生字娃娃呀,摘掉了它们的拼音小帽,跑到了你们的生字卡片上,看看还认识它们吗?(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生字卡片采用抢读、轮流读等方式认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检验识字效果。
(玩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的两头各有8个生字,分两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
)5教师:怎样才能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呢?谁愿意把自己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三、精读课文,体会瀑布的壮美1读了课文,抽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郊游》说课稿

《郊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郊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郊游》这一主题通常出现在小学阶段的教材中,它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户外的美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一篇关于郊游的课文中,通过生动的文字描述了孩子们在郊外玩耍的欢乐场景,如“风儿吹着树叶沙沙响,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这样的描写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郊外的生机与活力。
再看小学数学教材,可能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中,设置与郊游相关的数学情境,比如计算郊游所需的食物数量、预算费用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数学知识。
而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可能会有让学生描绘郊游场景的课程,教导学生如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二、学情分析咱们的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
就拿我之前带的一个班级来说,有一次组织他们去公园郊游,孩子们那兴奋劲儿,简直没法形容。
一路上叽叽喳喳,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到了公园,有的孩子立马冲向草地,观察着草丛里的小虫子;有的孩子则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老师,这风好舒服啊!”从这次经历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郊游这种活动是非常期待和喜爱的。
但是,他们在观察和表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郊游的相关知识,包括准备工作、安全注意事项等;能够用文字、图画或语言描述郊游的经历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郊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准备物品、规划路线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新课标)

八、教学反思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的一个动态过程,因而,教师的讲不是“灌”,而是“导”,通 过“导”的有效性来实现“学”的有效性。精讲强调的是“精” 字,要求语言精练,表述精准、文辞精美,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 维,激活其潜能。 本次“语文园地”有三个板块。“交流平台”重在引导学生回顾 本单元的学习收获,本次教学设计就着重教学生习惯交流、爱上 交流,通过分组学习、共同探讨的方式,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 “
六、说教学过程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板块一、揭示课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 《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语文 园地》是整个单元的总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吧。 (揭示课题)
板块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一、说教材
本次的《语文园地)是本学期教学的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单元的 总结,共安排了三个大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然的 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 祖国的情感。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如何从阅读中想开去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排比句。 第二项内容是了解分号的用法。第三项内容是引导学生关注汉语拼音在 生活中的运用。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 ,概括水平较低。本单元的文章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大胆,是学生学习、 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此前,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时对比喻、拟人、排比 等修辞手法的独特作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语文园地比 较容易。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第【1】篇〗教材简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感受生活中其他美妙的声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能看到小花、小草、小鸟、小鱼等有趣的动植物,在美丽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看大屏幕,播放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学生回答。
)2.同学们可真会倾听。
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还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知意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检查学生自学课文的情况。
(1)如果我们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你们认识它们吗?自由读一读。
美妙演奏呢喃雄伟打击乐器汇聚叽叽喳喳手风琴温柔感受激动滴滴答答敲敲打打虫鸣(2)先看第一行词,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
)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很有节奏感。
)全班一起读。
像“敲敲打打”这样的词语,我们叫它AABB式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种形式的词语?(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课件展示一些AABB式的词语,全班齐读。
“琴”字在古代原指拨弦乐器,上面的部分表示琴弦,下面的“今”是后来加进去的,表示字音。
来,跟老师一起写一遍(老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提示笔画要点,撇捺要舒展,学生书空)。
(3)现在字音读准了,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篇一: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反思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大自然的文字》,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为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人类与自然页鲜活有趣的大自然文字。
作者把科普知识蕴于日常生活可见可感的现象,让学生读来感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
而且语言平白且富有儿童情趣,作者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准确地介绍了自然界的现象,又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
科普文教学与其他故事类、情感类、人物传记类课文教学的不同之处,往往在于,这类课文的教学,不是着力于挖掘课文的深度,而是往往在于它的宽度。
针对课文特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和意义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4.感悟作者如何用语言文字将大自然的文字描写的妙趣横生。
重点: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
难点:感悟作者的写法【设计理念】本文教学时采用读、议结合的策略: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揭题质疑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盛放。
读着这句诗,你有什么疑问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他小时候读到这句诗,就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你知道原因吗?“大林寺桃花”是大自然的文字,从山上的桃花开得迟可以知道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
二、揭题,质疑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板书:齐读《大自然的文字》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呢3.评并总结:同学们问的都很好,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的善于思考,乐于提问。
《自然之美》说课稿

自然之美》说课稿自然之美说课稿一、课程背景自然之美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受能力的课程。
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与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类别的自然美景,如山水美景、动物美景和植物美景。
2.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山水美景:以著名的自然景点为例,介绍山水美景的特点和吸引人之处。
动物美景: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描述动物的美丽特征和行为习性。
植物美景:通过观察花草树木,培养学生对植物美的鉴赏和感受能力。
2.教学方法: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并观察各类美景。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精选的自然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听观摩式讲解: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自然美景的讲解影片。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分享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以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关注。
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种自然美景?为什么?2.展示与讨论(15分钟):展示不同种类的自然美景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并让他们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吸引力。
引导学生就观察到的特点和细节进行讨论和描绘。
3.实地考察(30分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自然景点进行考察。
让学生沿途观察和记录感兴趣的自然美景,并要求他们用语言来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对美景的感受。
4.小组活动(20分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美景图片进行讨论和分享。
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用生动的语言向全班描述所选图片中的美景特点。
鼓励小组之间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5.总结讲解(10分钟):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总结,介绍山水美景、动物美景和植物美景的特点和魅力。
引导学生总结感受,如何更好地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走进大自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走进大自然》作者金本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首先说说教材《走进大自然》是一首儿童诗歌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易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7册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把《走进大自然》安排在教材的开头有其特殊的含义,《走进大自然》全诗描写了我们走进大自然获得的丰富体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启迪我们要深入大自然这样才能得到来自大自然的丰富体验懂得生活的多彩多姿根据素质教育新思想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进行教学
说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
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初读诗歌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有一位朋友托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听接着播放大自然中一些声响的录音并让学生听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语文使学生开阔视野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关于大自然的资料接着我让学生相互交流以达到激发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在感受诗歌描写的情境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寄寓情感的形象我运用课件将大自然的美用图画、音乐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诗歌中描写大自然美好的景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的描绘了茂密的森林里小鸟在枝头婉转歌唱;蝴蝶翩翩起舞偶尔停留在五颜六色的花瓣上展示了美丽的大自然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追着小鸟走进密林
追着小溪走进深山追着蝴蝶追着野花我们走进大自然”“那么走进了大自然同学们想做什么呢?”从而引入诗歌第二节的学习
第三环节在品读诗歌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诗歌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品读品读诗歌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诗歌语言不仅承载着人、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品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设计了以下环节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课件展示诗歌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接着我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瞧同学们都想融进大自然里去体验和感受它的美妙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些融进大自然的好办法呢?”引导学生体会诗句“让画笔去访问每一片花瓣”——作为小画家你想怎样去访问呢?引导学生想象会画些什么?“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你是畅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的?通过图片再次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灿烂多彩让学生小组讨论指名说评议感受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大自然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强烈的热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让学生用心去体验感受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到生活的灿烂抒发他们对诗歌中大自然的情感在反复品读欣赏
后大自然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在随后的诗歌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最后让学生在课件中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资料并教学生在课外体验大自然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