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5万地质填图请求[整理版]

合集下载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4、综合研究
• 在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结合区内实际,须进行
针对某些地质、矿产问题的综合分析研究,力争 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深入透彻。以便及时汇总各类 信息,调整工作重心及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 及找矿成功率。 •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基础地质、矿产的成矿地质 背景等,可就这两问题设立专题研究。 •
六、工作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
六、工作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
2、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及遥感解译阶段: 遥感解译分为三个步骤 (1)遥感影像地质可解译程度划分; (2)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建立; (3)遥感地质解译初步评价,编制初步遥感解译图 收集资料分析整理 (1)数字地形图的处理,1:5万放大为1:2.5万; (2)地层清理,结合区域资料将测区地层按照<陕西地层清 理>及陕西省地质图(1:50万)加以清理;结合收集的资料 编制1:5万地质草图
资料收集、遥感 资料室内解译、 踏勘及试填图
总体设计书 编写与审查
主要野外施工:地质填图、 重点区段解剖填图、 综合研究 调查资料系统整理、系列 图件编制、调查报告和 专题研究报告编写、成 果送审、资料归档、调查 研究成果出版和建库工作
资料综合整理、 野外验收材料编制、 野外验收、补课
六、工作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
七、地质填图精度要求
一、目的任务
•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地质工作。 主要任务是通过填制1:5万地质图内地层、 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 以及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 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 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 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提供基础 地质资料。
三、地质调查程序
1、立项论证 2、设计编审 3、地质填图 4、成果编审 5、出版准备

1:5万区调方法

1:5万区调方法

青藏高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 0246-2006)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手册( 1:50000 )
区调是基础,是地质工作的基础,更是地质工作者的基础; 区调是科学研究; 区调的2次扩军
一、综述 1、有关定义
区域地质学: 其主要任务是在区域地层、岩石、构造、地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 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阐明指定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演 化的总体特征,探讨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矿产勘查、成矿规律分 析、地质环境评价及其有关经济建设提供综合性基础地质资料。 区域地质学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不同地史阶段各地区地层系列,沉积岩系建造性质、地层界面性质及 古地理变化,重塑地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变迁,恢复沉积史; (2)研究区域火成岩、变质岩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过程、性质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研究构造方向、形态、类型及其组合特点,力学边界条件、构造运动 过程、时期和性质,大陆壳的形成过程及深部构造特征,划分构造单元,研究 各种构造成因机制; (4)研究各种矿产分布及成矿地质背景,即研究矿产形成与地层、岩石、 构造及各种地质作用的时空关系。
(3)——4.3 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
4.3.1 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的目的是为解决图幅地质填图中基础地质问题 提供空间信息。遥感影像图是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重要野外工作图件, 应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数据处理和制图。 43.2尽可能收集多时相、多波段分辨率高的遥感数据。选择其中现势性强、 各种干扰小、特征信息量(色调、形态等)丰富的数据作为基础遥感图像 数据。 4.3.3应分别采用预处理、基础图像处理和专题图像处理等多种类型的遥感 数据处理方法,以获取满足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各个阶段所需要的遥感 数据图像。 4.3.4在重要成矿区带必须系统提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遥感异常,为编制成 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 4.3.5 经处理的遥感影像应整合在数字填图系统中,作为野外数据采集的 基础背景图层。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全过程。 4.3.6 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 解译;矿产地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 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 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 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讲课大纲一、水文地质图编图原则1、以区域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为依据,科学直观表达。

2、遵守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符合国际惯例和传统习惯;3、力求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二、水文地质图的编图内容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规律,包括含水岩组类型、结构及富水性、地下水埋深及水流系统特征、地下水化学特征;2、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

三、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方法(一)主图表达的主要内容1、地下水及含水岩组类型三级划分(表示):第一级:按照地下水赋存空隙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四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

黄土裂隙孔洞水,红层裂隙孔隙水、玄武岩裂隙孔洞水、冻结层水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地下水也可分别表示。

第二级:在每类地下水中,按照地层时代和宏观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含水岩组。

第三级:在每个含水岩组中,宜按照地层组、段岩性及含水特征划分含水岩亚组(层)。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2)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划分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3)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组划分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4)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2、富水性按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用普染色进行表示。

含水岩组亚类色调接近,色调深浅反映富水等级。

3、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多层结构的含水岩组(主要承压含水层)的埋藏深度、承压水分布范围及承压自流水分布范围。

4、地下水流系统反映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包括水流系统边界及性质,等水位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强径流带、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关系。

5、地下水化学特征反映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水化学类型、特殊化学组分等(1)地下水水质按TDS划分为:➢淡水(<1克/升);➢微咸水(1-3克/升);➢半咸水(3-10克/升);➢咸水(10-50克/升)。

1比5万地质填图任务和要求

1比5万地质填图任务和要求

1/5万地质填图的任务和要求1∶50,000地质测量通常是在经过初步找矿后选定的远景区,或已知较大的矿产地外围地区进行。

对当前的冶金地质工作来说,则是在普查找矿的长远规划的基础上选定的地区,或在生产矿山或勘探矿区的外围进行的。

1∶50,000地质测量,在当前的冶金地质工作中可分三种情况:1∶50,000的正规地质测量、简图及路线地质图。

一、正规1∶50,000地质测量:是普查找矿工作中要求较高并有综合性方法配合的一种工作。

在冶金地质工作中,因人力、物力的不足,不常进行这种测量。

其任务,总的说来,是查明地表出露的矿床并加以圈定,特别是初步确定规模、产状和构造以及矿石质量,推定其隐伏部份或隐伏矿体的大致分布地段,初步查明局部矿化或富集的条件,指出矿化地段的地质的、地球物理的和地球化学的一般标志,作出矿床远景评价。

在地质测量同时,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择适宜手段进行系统的重砂测量和物、化探等工作。

其面积通常是几百至千余平方公里。

正规的1∶50,000测图按国际分幅进行。

其填图要求:在前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下列要求:(一)对于填图单位:沉积岩的分层标准应分到“阶”(或相当于“队”的地方性单位),有条件时,应分到“带”;变质岩分到亚组或“段”或“段”下再分:对火山-沉积岩,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是结合地质年代,以主要的或次要的(以图上能表达为度)喷发-没积岩为主,有条件时,区分最度较大的熔岩、火山碎屑沉积积岩和次火山岩;火山活动不很发育时,喷发-沉积岩不作细分。

必要时,要着重研究含矿建造,区分含矿岩体。

(二)着重研究控制岩浆活动、矿化带和蚀变的构造;表示二级及较低级的褶绉、褶绉带、主要断裂的性质和产状、间接标志表示的深断裂带,重要地段分出小裂隙带所有的构造破坏;表示隐伏深断裂带的地表标志,例如:中、新生代盆地线状排列或连串的重迭凹地、岩层的挠状拗折、同时沉降的褶绉轴(或褶绉系统的横向或斜交沉降带)、连串的岩浆岩体、强烈的蚀变带、线状排列的岩墙、单位裂隙度的显著增高,以及隐伏断裂带两侧分布的沉积岩相、沉积物的厚度、构造线、构造类型和火成活动的不同等等;(三)表示矿化带、较大的矿体、以符号表示较小的矿体(点),标明蚀变范围,以符号表示较小的蚀变带,表示主要的蚀变类型或交代岩类型;查明矿化作用或蚀变作用与侵入岩、地层及地质构造的关系;标明物、化探、重砂异常范围、性质及强度;指出初步的找矿方向、主要的找矿标志。

1比5万地质填图请求[整理版]

1比5万地质填图请求[整理版]

6. 野外踏勘 7. 设计编审 7.1 设计编写 7.2 设计审查 8. 调查内容 8.1 各岩类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沉积岩 火山岩 侵入岩 变质岩 蛇绿岩和混杂岩 第四纪地质 8.2 地质构造调查 8.3 矿产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8.4 环境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8.5 旅游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9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 测制目的 布设原则 类型及测制内容 测制精度要求
12.2 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12.2.2 纸介质打印资料:彩色喷墨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和相关记 录、野外地质路线记录。 12.2.3 野外数据采集形成的数据库资料:野外地质路线调查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 据库、实测和修测地质剖面数据库。 12.2.4 化石鉴定、岩矿鉴定、各类样品分析测试、矿点检查、各种专项资料的采 (送)样单及相应的鉴定成果、数据和图表等。 12.2.5 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 12.2.6 其它类文件:半年和年度简报、阶段性总结,各级质量检查记录资料。 12.2.7 上述全部资料经项目工作单位组织初审通过,并提交了初审意见书。
4.4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考虑推动国家重大地学理论发展和改进 地质调查技术方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国土资源分布条件的相似 性和自然经济地理区划的统一性,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1:50000国际分幅的单幅 或多幅 (一般2-4幅)测制,项目工作周期一般为3-4年。 4.5
8.3.4 对国家急缺矿种的矿点要择优进行重点检查或评价。重点检查的矿点,适量 采用轻型山地工程(槽探、浅井、露头剥土)揭露矿体,了解其延展情况,圈定出露 范围。系统采集和测试各类样品,了解矿石质量; 矿化体露头采集化学样应尽可能 采用刻槽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3.5 重点检查的矿点分布区,必要时应进行更大比例尺的填图,图上应详细填绘有关 矿产内容。 8.3.6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应提供下列资料: (1) 概略检查应提交野外记录本、实际材料图、样品分析鉴定报告、物化探异常图、 概略检查地质简报等。 (2) 重点检查应提交野外记录本、大比例尺实际材料图、工程编录原始资料和工程素 描图、样品分析鉴定报告、物化探异常图、矿化体采样平面图、大比例尺重要地质剖 面图、重点检查地质报告等。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1:50000万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根据任务书及参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测区的具体情况编制。

经审批的设计书是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评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评价各阶段成果质量的主要依据。

1.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及主要填图类型1:50000万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1:50000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地质资料。

其工作主要部署在:①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地区;②重要的成矿区带;③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地区;④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经济建设区。

(1)部署在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地区的图幅,主要选择在重要地质单元、地质走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区开展工作。

在提高测区研究程度的同时,侧重解决某些重要地质问题,以期取得一些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2)部署在成矿远景区带的图幅,主要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研究区域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着重解决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作出区域矿产远景评价,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和成矿有利地段。

对具代表性、有远景的矿(化)点和有意义的异常,以及可能含矿的地段,作出找矿潜力评价。

(3)部署在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图幅,主要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和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

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旅游地质调查。

(4)部署在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经济建设区的图幅,除必要的区域地质工作和可能的矿产地质工作以外,主要侧重区域稳定性、区域水文地质及(或)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的调查。

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编制方法

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编制方法
性在图区或地质图上的表现" 根据工程地质特征 差异性!可将图区划分为工程地质区&工程地质亚 区和工程地质地段!也可根据工程地质特征具体情 况进行更多或更少级别的分区" 在, 地形地貌&地 层岩性# 工程地质层$ &岩土体结构或变形强度&不 良地质现象或地质灾害以及地壳稳定性或活动断 裂#地震$- 等工程地质特征要素中!当其中几个 #或某个$特征要素差异不大而某个# 或某几个$ 特 征要素差异显著时!用差异显著的某个# 或某几个$ 特征要素的差异性进行分区+ 当所有特征要素差 异性均不显著时! 可进行综合适宜 性 分 区! 采 用 0 Y11)/%"#$"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1 '""( 推 荐的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 基于此!总结出适合我 国工程地质分区的方法!如表 $ 所示"
第 4 卷!第 $ 期 "#$% 年 #" 月
中!国!地!质!调!查
!"#$#!%&'$()*+", #-&.%/'
\AB*4!'A*$ ]5L*"#$%

6A=) $#*$%,22 ^U*V?6V6E*"#$%*#$*$, 引用格式) 刘长礼!张云!张建羽!等*$-) 万综合工程地质图编制方法' 1( *中国地质调查!"#$%!4#$$ )24 0%,*
$!编制方法
<*<#工程地质图主题 $-) 万综合工程地质图主要服务于城市建设规
划或重大工程选线选址!集中反映工程地质特征!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 工程地质层$&岩土体结 构或变形强度&地壳稳定性或活动断裂# 地震$&不 良地质现象或地质灾害等"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1)沉积岩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5.1.1 1:50000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国家地理
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数据采集手图)原 则上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为工作底图。
5.1.2 如调查区没有1:25000比例尺地形图,可报请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采用 1:50000地形图按有关规定放大编制成1:25000 (矢量化)地形图(数据),并补充 有关现势性资料,作为野外工作底图。
类型及测制内容 测制精度要求
10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10.1 部署原则 10.2 控制程度和调查精度
11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12 资料整理与野外验收
12.1 资料整理 12.2 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12.3 野外验收要求
13 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 13.1 报告编写前的综合研究 13.2 地质图和专题图的编制 13.3 报告编写
14 数据库建设要求 14.1 原始资料数据库 14.2 最终成果数据库
15 成果评审 16 资料归档
附录A: 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附录B :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
编写提纲 附录C: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1. 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在明确了1:50000区域地 质调查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的基础上, 对该项工作设计编写、工作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综合整理、图 件编制、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质量监控、成果验收等作出了规定。 1.2 本技术要求是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设计编审、质量监控和成果验收的主要 依据。
8. 调查内容 8.1 各岩类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沉积岩 火山岩 侵入岩 变质岩 蛇绿岩和混杂岩 第四纪地质
侵入岩 对不同类型的侵入岩,均按 “岩性+时代” 或 “岩性+时代+典型命名地” 的方法
进行填图单元的划分和填绘。
对花岗岩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详实的野外、室内工作,区分同源、岩浆混合(浆 混)等类型。
8.3.4 对国家急缺矿种的矿点要择优进行重点检查或评价。重点检查的矿点,适量 采用轻型山地工程(槽探、浅井、露头剥土)揭露矿体,了解其延展情况,圈定出露 范围。系统采集和测试各类样品,了解矿石质量; 矿化体露头采集化学样应尽可能 采用刻槽法。
8.3.5 重点检查的矿点分布区,必要时应进行更大比例尺的填图,图上应详细填绘有关 矿产内容。 8.3.6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应提供下列资料:
6. 野外踏勘 7. 设计编审
7.1 设计编写 7.2 设计审查 8. 调查内容 8.1 各岩类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沉积岩 火山岩 侵入岩 变质岩 蛇绿岩和混杂岩 第四纪地质
8.2 地质构造调查 8.3 矿产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8.4 环境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8.5 旅游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9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 测制目的 布设原则
中国地质调查局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2006-5-15
提纲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4. 总则 5. 资料收集与利用
5.1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5.2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 5.3 遥感数据收集与处理 5.4 地球物理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5.5 地球化学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5.6 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4. 总则
4.1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是国土调查中的一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4.2 4.3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 1:50000地质图,为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 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地学科学研究 和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地质信息。
8.3 矿产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8.3.1 充分收集区内已有矿产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资料。 8.3.2 在系统分析区域矿产资料基础上,优选具有扩大找矿远景的物、化探异常区进行 地面踏勘检查,查清异常形成的原因和地质条件。 8.3.3 对已知矿点和地质填图中新发现的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进行概略检查。通过 踏勘和追索,合理采集分析岩矿和化学样品,了解矿化(体)的地表分布范围和地质背 景条件,提供进一步工作的依据和意见。
(1) 概略检查应提交野外记录本、实际材料图、样品分析鉴定报告、物化探异常图、 概略检查地质简报等。
(2) 重点检查应提交野外记录本、大比例尺实际材料图、工程编录原始资料和工程素 描图、样品分析鉴定报告、物化探异常图、矿化体采样平面图、大比例尺重要地质剖 面图、重点检查地质报告等。
(3) 搜集、整理的区内己有和正在普查、详查、勘探、开采的矿床(点)资料, 并建立登记卡片和简表。
4.4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考虑推动国家重大地学理论发展和改进 地质调查技术方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国土资源分布条件的相似 性和自然经济地理区划的统一性,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1:50000国际分幅的单幅 或多幅 (一般2-4幅)测制,项目工作周期一般为3-4年。
4.5
4.6 除进行详实的基础地质调查外,必须针对调查区存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 质和城市地质等重大问题,开展相应的专项调查内容,具体内容应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 加以明确。有关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和城市地质等专项调查的技术要求,参照已公布的 最新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4.7 区域地质调查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针对地学领域的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 究工作。综合运用物、化、遥等多种技术方法,加强深部地质结构构造等隐伏地质信息 的提取,多途径、多角度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 提高图幅整体调查和研究水平。
4.8Biblioteka 4.9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等,合理组队。 一般一个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术骨干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组酌情增加地 质技术人员数量。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相对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