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特性与教学设计
有关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有关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目的要求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种类2掌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重点难点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一、散文的特点:1、内容上:作者根据散文的创作要求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体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叙事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的美质的发现和认识。
2、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事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着笔,以小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结合散文的特点,散文阅读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以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的分类1记叙散文作者对所记述的对象不是纯客观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以表达一定思想、抒发一定情感。
2抒情散文作者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愿望,其中的情不是空虚而是依据一定的人、事、物,通过对他们或记叙、或描写、以达到托物言志、寄情于物的目的。
3说理散文作者以散文的形式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见解和主张,作者在说理时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述和感情的抒发进行的,文学色彩很浓。
三、阅读散文的一般程序根据散文的特点,阅读散文应遵循:1、先结合写作背景和选用的材料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从中概括2)从所选的材料看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和情感进而找到作者创作的意图。
2再找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点即是抓住文章的线索1)找作品中的人、事、物和地点。
2)看它是否是贯穿全文、看材料的组织是否是围绕它进行的3、看作者选用何种角度来组织材料的1)常见的材料组织模式有以实物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有按照人物的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组织材料的,有按照某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织材料的,有以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2)材料的处理安排A、看材料段落或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还是递进的,是因果的还是转折的B、凭语感和理性分析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和逻辑顺序。
《散文》的教案

写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和练习的技能, 如何通过短时间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写 作水平是一个挑战。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散文作品,学生可能 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需要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读。
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对文学作品 有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如何有效培养学生 的文学审美能力是教学难点之一。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
激发兴趣、引导思考
详细描述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散文的初步认识,引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讲授新课
总结词
系统讲解、深入剖析
详细描述
系统介绍散文的定义、分类、特 点等基本知识,通过分析经典散 文作品,深入剖析散文的艺术手 法和思想内涵。
巩固练习
总结词
《散文》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6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 和写作技巧。
熟悉散文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和影响。
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 特点和风格。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散文的主题、意境和语言特 点。
根据不同的标准,如内容、风 格、写作手法等,让学生了解
不同类型的散文。
散文的写作技巧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如何运用散 文的技巧,如叙述、描写、议
论等。
经典散文作品分析
通过对经典散文作品的深入分 析,让学生理解散文的魅力, 并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散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简案及反思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简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形式,培养对散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散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散文作品的特点,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
第一步: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向学生介绍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写成的文学作品,内容广泛,文字流畅自然,注重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解释散文的特点,例如:《红楼梦》中的《脂批》、《杂诗》等。
第二步:展示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可以选择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和散文故事等。
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散文作品进行阅读。
第三步: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散文时,可以运用以下策略:1. 阅读前:预测散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 阅读中:注意散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思考散文所要传达的主题。
3. 阅读后:总结散文的主要观点和特点,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四步:讨论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散文作品,并与同学讨论对散文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反思:通过散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然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散文阅读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散文作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进行讲解和引导。
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并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
其次,散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散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和解读散文,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散文的内涵,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最后,评价和反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心得的写作,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进行评价和反馈。
《散文》的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 和写作技巧。
熟悉经典散文作品及 其作者。
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 特点和风格。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鉴赏不同类型的散文 。
能够运用散文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
散文的分类
总结词
掌握散文的分类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散文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叙事散 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按照形式来分,可以分为随笔、杂文、游记等。不同 类型的散文各有其特点,但都体现了散文的自由、灵活和多样化的特点。
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总结词
明确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详细描述
散文与其他文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诗歌相比,散文的语言更加接近口语,不强调音韵和节奏;与小说相比,散 文不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更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此外,散文在结构上也比较自由,不像小说那样有严 格的结构安排。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散 文》的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讲授法介绍散文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 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将散文的魅力、价值以及鉴赏方法等内容通 过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散文的初步认识和兴趣。
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 反馈,及时调整讲授内容和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或话 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促使 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观点的方法。在《 散文》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
初中散文教学教案教案

初中散文教学教案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散文作品,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教学难点:散文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引出散文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散文的特点。
二、阅读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分发准备好的散文作品,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特点,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形式自由等。
3. 学生分享对散文作品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写作技巧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构安排等。
2. 学生举例说明散文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情感表达与审美价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2. 学生分析散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审美价值,如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散文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散文作品,让学生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意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学生在散文学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限。
初中语文教案:深入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

初中语文教案:深入理解散文的作特点写作是一门艺术,而散文则是写作的一种形式。
散文一词是由英文“essay”演变而来的,其本义是“随笔”。
散文并没有像文言文和诗歌那样严谨的结构和格式,而是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表达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根据教学经验,为初中生深入解析散文的写作特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文写作。
一、真实性散文是一种表达作者真实情感和思想的文体,真实性是散文写作的一大特点。
与众多文体营造的理想世界不同,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以真实生活作为材料。
只有真实的内容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同身受。
散文的写作内容可以是写作者的亲身经历、听闻之事、读书所得、人生感悟等,只有真实性的散文才能带给读者深度体验和灵魂共鸣。
二、抒情性散文还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文体,在散文中抒情显得尤其重要。
抒情即情感表达,可以是作者对生活经历、社会现象或情感主题的感受,也可以是作者对人物、事物的情感描述。
通过抒情手法,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外化,更好地引导读者进入作者的世界。
三、笔触与节奏散文的语言写作要求不同于其他文体,它讲求个性化、简明化和有力度。
在表达情感时,在语言层面上要求全文有节奏感。
具体来说,散文语言中应该有合适的停顿、重音和抑扬顿挫,反映出作者想传递的情感和情绪。
而且散文中的笔触十分重要,要求轻重缓急的节奏在笔画之间交汇出平静、安详、自信的心情。
四、文化意蕴散文是一种文化表达的文体,这种文化意蕴源于作者的深刻生活体验和对文化的深刻领会。
散文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一种思想独立的文化表现形式。
散文的文化意蕴要求散文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理性思考,能够为读者提供思考,对观众的思想产生影响。
五、形式多样性散文是文艺的一种表达形式,其形式是多样的。
散文的写作形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形式,甚至还有宛转叙事、抒情科普等细分体裁。
这些不同的写作形式可以让不同风格和风格变换的作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具备了不同文学作品的吸引力。
散文教学设计导语

散文教学设计导语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学形式,具有自由度大、表达方式多样等特点。
散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散文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散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采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优秀散文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散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 散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通过学习散文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散文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学习散文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
2. 优秀散文作品的阅读和解读。
选取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解读,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3. 散文作品的创作。
通过教学引导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创作出符合散文特点的作品。
4. 散文的欣赏和讨论。
通过散文的欣赏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散文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具体方法包括:1. 讲解法。
通过讲解散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对散文有初步了解。
2. 阅读法。
选取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解读,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3. 写作法。
通过教学引导和实践训练,让学生动手创作散文作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4. 讨论法。
在散文欣赏和解读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四、教学步骤散文教学的步骤应清晰明确,有条不紊。
具体步骤包括:1. 引入教学。
通过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意义和重要性。
初中生散文写作教案模板

初中生散文写作教案模板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散文的特点2. 散文的写作技巧3. 写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散文的概念,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2. 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情感丰富、文字优美。
二、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等。
2. 教师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表达情感。
三、写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如“我的故乡”。
2. 学生根据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进行散文写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优秀散文作品,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课时:一、作业反馈(5分钟)1. 教师对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写作作业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改进建议。
二、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
2. 教师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提升文章质量。
三、写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如“我最尊敬的人”。
2. 学生根据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进行散文写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优秀散文作品,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写作作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特性与教学设计主讲: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一、“散文”文体特点的讨论二、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三、散文教学设计建议一、“散文”文体特点的讨论(一)来自历史的声音1. 1917年5月,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所谓散文,亦文学的散文,而非文字的散文。
”2. 1921年6月,周作人《美文》:“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又可以分做两类。
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
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
……读好的论文,如读散文诗,因为他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
”3. 1923年6月,王统照《纯散文》发表。
他将这种“纯散文”定义为:“能使人阅之自生美感”。
4. 1923年8月,编辑家、作家叶圣陶发表《编者的话》。
在文中他以一个“读者”的名义要求散文“作家”道:“我要求你们的工作完全表现你们自己,不仅是一种意见、一个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到象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象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的人的。
”因为所写的“话语”,正是“你们的心的独特的体相”。
5. 1925年12月,鲁迅译介日本厨川白村的文艺论集《出了象牙之塔》问世。
其中在论到“随笔”时作者写道:“在Essay比什么都紧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个人底人格的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从那本质上说,是既非记述,也非说明,又不是议论。
以报道为主的新闻记事,是应该非人格底地,力避记者这人的个人底主观底的调子的,Essay却正相反,乃是将作者的自我极端地扩大了夸张而写出来的东西,其兴味全在于人格底调子。
……倘没有作者这人的神情浮动着,就无聊。
作为告白的文学用这体裁是最为便当的。
”6. 1926年3月,胡梦华发表《絮语散文》。
“看了这‘絮语’二字,就不难想象而知了。
这种散文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峻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文章。
……就好象你看了报纸,或在外边听了什么新闻回来,围着桌子低声细语的讲给你的慈母,爱妻或密友听。
……就好象你们经验过的茶余酒后的闲谈。
”他还指出:这种散文的“特质是个人的,一切都是从个人的主观发出来,所以它的特质又是不规则的,非正式的。
……(正如蒙田所说)‘我所描写的是我自己’。
(读了它即)可以洞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的人格的动静描画在这里面,他的人格的声音歌奏在这里面,他的人格的色彩渲染在这里面,并且还是深刻的刻画着,锐利的歌奏着,浓厚的渲染着。
”7. 1935年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特征,是在它的范围的扩大(宇宙万有,无一不可以取来作题材)”;“现代散文的第三个特征,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最后要说到近来才浓厚起来的那种散文上的幽默味了,这当然也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而且又是极重要的一点。
”8. 1942年葛琴《略谈散文》“新文学发展后,在文学形式中通行着一种抒情的小品文,我们叫它做散文。
它的含义和英文中间的Prose以及和韩柳所提倡的散文体,却不完全相同。
它大概是抒情诗内容,而以自由的文体写出来,相类于散文(Blankverse)而比较它更自由和广泛一。
”这实际上就是“以抒发作者对真实事物情感和思想为主的叙事抒情散文”。
“(关于散文的界说,以前还)不曾有人做,似乎也很难精确地做出。
不过我可以约地举出它的几个特点来说的,第一。
它不于诗或散文诗的地方,不仅是形式上较为由广泛,而在内容上,它不采用虚构的题材。
散文往往是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间所接的真实事物、事件、人物以及对四周的环境自然景色所抒发的感情与思想的记录,是种比较素静和小巧的文学形式。
第二,正为它是以抒发思想与感情为主,所以对故事的描述并不重要,这是它不同于速写或报的地方,后者乃是以描写出故事或环境的廓为主的。
第三,散文中间偶然也可以发一些议论,但却不是主要的,这是它和杂文别的地方。
一般说来,它是更接近于诗的种东西,所谓诗的感情,在散文中间是一个要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她还谈到了散文写作的个“重要条件”。
她说:“第一个重要条件,是真实的感情”;“第二个重要条件,便是朴,有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雕刻堆砌和虚构,”。
(二)当下的研究成果1.林非:“我自己的散文观,概括地说来就是它应该洋溢出主观和个性的色彩,以诚挚的感情去直面人生,无拘无束地自由挥洒,兴之所至地抒发与叙述,从流畅、明朗和洁净的美文当中,冲泻出内心深处感情和思想的旋涡,并且显示出对于人生的深刻见解。
”(《我的散文之路》)2.刘锡庆:“当然,结合当代散文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对它(郁达夫的四点)也做了一些调整或补充,变成了下面这样四点: 1、篇篇有我,尽显个性。
2、情理兼备,虚实相济。
3、取材琐细,以小见大。
4、真实自然,饶有情致。
”(《中国现代散文的回顾》)3.刘锡庆:中国现代散文是古典散文一个革命性的发展,又是外国散文(特别是英美散文)一个批判性的继承,但中国古代的散文是“非韵非骈”的“大散文”,是“文类”而不是“文体”,而外国散文同样是除“诗”以外包含小说、戏剧在内的“大散文”(比中国古代散文更大,即以英美“随笔”而论,也是很庞杂、宽泛的),同样是“文类”而不是“文体”,因此,无论是“求诸已”与“求诸人”,都找不到可资借鉴的现成“样板”—这是散文“文体”当时乃至于今,仍难以完成文体“净化”的深层内因!(《现代散文“理论建设”的回顾与反思》)4.师陀:“散文并不是要写得散,而是和其他文体一样,要写得集中紧凑,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散文忌“散”》)5.林非:“‘形散神不散’这种主张不能不形成自我封闭的框框,为什么‘神’只能‘不散’呢?事实上一篇散文中的‘神’,既可以明确地表现出来,也可以意在不言之中,这有时甚至比直白地说出来,还要能强烈地震荡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形’只能‘散’呢?形式上十分整齐的近似诗的散文为什么就不能写呢?事实上这种佳作是很多的。
‘形散神不散’的提法,确实是体现了当时一种比较封闭性和单一化思想气氛,因此才会如此不胫而走。
”(《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6.有人认为散文的本质是“诗性的”,“没有哪一种文体像散文这样最直率、最不加掩饰地体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他的生命意义的定向、生命意义的追问、生命意义的创造”。
(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7.还有人认为,“散文的没有优势正是它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自然”。
(卞新国《论余光中的散文观》)8.古人的“散文”概念是“与韵文相对而言的,凡是不押韵或不重视骈偶的文章都可以说是散文”(王光祖《写作》)。
9.以上对散文文体的种种认识,都是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即孤立的看待各种文体,没有注意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散文确实可能没有独立的、截然区分于诗歌、小说的自足内涵,散文的本质规定性及特征是在与其他文体的对比中得以显现的。
具体说来,散文是介于小说与诗歌之间的一类过渡文体,它抒情的一端与诗歌紧密相连,其代表形式是散文诗,如鲁迅的《野草》,散文的另一端与专事叙事的小说紧密相连,其代表形式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见闻类小说,如沈从文的《湘行散记》。
10.散文的这种中间性,被不同时代的散文作家和研究者认识到。
✓现代作家汪静之在《诗歌原理》中就指出,“诗歌感情想象的成分比较多一点,散文文学思想事实的成分比较多一点。
诗歌比较注重情调,散文比较注重描写”(汪静之.诗歌原理.转引自俞元桂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46页)。
✓李广田认为:“小说宜作客观的描写,即使是第一人称的小说,那写法也还是比较客观的;散文则宜作主观的抒写,即使是写客观的事物,也每带主观的看法。
”(李广田.谈散文.1948年益智出版社.转引自俞元桂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43页)。
✓季羡林先生也认为,“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
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临近小说。
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
”(季羡林.世界散文精华. [A].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序)结论:1.真实“散文往往是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间所接的真实事物、事件、人物以及对四周的环境自然景色所抒发的感情与思想的记录,是种比较素静和小巧的文学形式。
”2.个性化“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3.中间性散文可以被认为是介于诗歌与小说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诗歌、散文和小说三者之间应该是渐变的关系,并没有截然的界限。
典型的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区别于其他两类文体的本质特征,就是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某些生活片段过程。
✓叙事散文不是像小说那样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记录作者在过去某一段时间空间里见闻的过程,即“我”的经历;✓抒情散文也不是像诗歌那样情绪抒发本身,而是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哲理散文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以严密的逻辑论证自己的观点、结论以理服人,而重在展示个人在某个问题上的独到的感悟和思考过程。
二、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一)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困境来自教学的现实——邓彤:《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陈隆升博士曾经从近15年来各类语文教学刊物和语文教学网站发表的近百个《故都的秋》课例中抽取了45个样本加以统计分析,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百分比最高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如下5个。
一是课文第一段的关键句(大多数教师称之为“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二是课文所描写的故都秋天的5个场景,大多数教师称之为“五幅秋景图”;三是课文第12段“议论”的作用;四是课文中故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比较;五是补充的“写秋”的诗文。
具体频数和百分比见下表。
《故都的秋》教学内容分析表散文。
是介乎文章与文学之间的“两栖”文体。
对于散文的定义。
学界迄无定论。
通常有三个层次上的理解:广义散文。
与韵文相对.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中义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狭义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中学教学层面的散文,通常指的是狭义散文与中义散文的交叉,但其间并无分明的界限。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散文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风格多样,重在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
散文,作为一种“边缘、杂交文体”,因其多元、丰富、自由等特性,很自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文体。
如何进行散文教学?也许一时难有定论。
但至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共识:散文教学必须符合散文的文体特征,而一些研究者或散文作者关于散文的研究及体会进入散文教学研究视野后将会有利于散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例如.张晓风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