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散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配套K12】[学习]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1
![【配套K12】[学习]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daae0b2ede80d4d8d05a4f2f.png)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7* 散文诗二首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课件、朗读MP3。
第1课时《金色花》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个婴儿即将降临人世,他问上帝:“他们说,明天就要把我带到地球上去了,可是,我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我该怎么办呢?”上帝慈祥地说:“放心吧,孩子,我已经选定了一位天使,她正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你的降临,并且,她会用一生一世的爱无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直到生命的终结。
”这位天使是谁呢?对,是母亲。
那么,孩子又该怎样回报母亲呢?就让我们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2.生难字词匿.笑(nì)祷.告(dǎo)沐浴..(mù yù)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朗读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3)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交流点拨】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得的样子。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散文,学习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散文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的阅读理解,把握散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散文中的细节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散文文本、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散文,了解作者背景,思考散文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引出课题。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散文,思考以下问题:- 散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散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散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散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语句?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如:-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 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 对比、衬托、象征等表现手法。
2.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散文的背景和作者情感。
四、交流分享1.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对散文的理解。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
五、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强调散文的阅读方法。
2. 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六、拓展延伸1. 教师推荐与散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
2. 学生撰写散文阅读心得,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2. 学生对散文的理解程度,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在拓展延伸中的表现,对散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的学习态度、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方面是否有提升。
[K12配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散文两篇第1课时公开课教案0
![[K12配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散文两篇第1课时公开课教案0](https://img.taocdn.com/s3/m/daa6f03d4a7302768e993984.png)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说人生要不断地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的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学情分析
本届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 性较高,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强,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其次,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主要是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薄弱,导致部分学生对现代文及文言文阅读感到非常吃力。
12.第⑦节中“我们都吓了一跳”,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我们为什么会“吓了一跳”?(6分)
【答案】她本是位明媚、爱笑、热情、精神、精神气十足的人,却“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让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只答后一半的扣3分)
【解析】结合上下文分析,从②段,第③段中,可以看出蓝明媚、有精神气、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以致大家也都变得活泼、亲切起来,所以现存蓝双膝跪下、泪流满面,吓了大家一跳。
文章结构整理:
文章具体写了“我”的两个“第一次的人生经历”以及“我”的感受,具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
写“我”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 子树,感 到“ ”。
第二部分(4—5段)
写“我”第一次看见鸟孵出小鸟,感到“ ”。
第三部分(第6段)
点明主题,生命中的愈多,生命就愈有 。
二、深入学习
1、写了关于“第一次”那几件事?真好,好在哪里?
学习目标
1、学习从修辞、感情或含义等角度品析词句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 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重点
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难点
理解“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这句话的含义。
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可选项)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

15* 散文二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重点)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难点)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字词积累臼.齿(jiù)牛犊.(dú)茸.毛(róng)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3.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语音语调,并勾画出不太理解的语句。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本文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文章第一段写什么?有什么作用?开篇从时光一去不复返,个人生命有限写起。
欲扬先抑,为下文赞美生命的不朽张本。
(2)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
(3)作者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4)如何理解生命的“分开来”“合起来”?“分开来”是指生命的个体,每个生命个体是暂时的,终会消逝。
“合起来”是大自然的生命的总称,它是永久的,永不凋谢。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初中散文教学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具有人文情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的基本特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散文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与散文相关的音乐或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散文。
2. 新课导入(1)教师提出散文阅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3. 散文基本特征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文体特征,如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
(2)学生结合课文,举例说明散文的特点。
4. 散文情感表达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情感表达,如情感基调、情感变化等。
(2)学生结合课文,找出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分析其表现手法。
5. 散文欣赏与评价(1)教师提出散文欣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行欣赏和评价。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散文的基本特征和情感表达,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7. 课后作业(1)阅读一篇散文,完成阅读笔记。
(2)写一篇关于散文的短文,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2.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 阅读理解:学生对散文基本特征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学生对散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散文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散文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2. 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3.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散文的主题思想。
2. 独立鉴赏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教师点评。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散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散文进行分析。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散文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与散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鉴赏实践1. 学生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鉴赏,分析其艺术特色。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提高鉴赏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3. 教师布置作业,拓展阅读相关散文作品。
【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撰写一篇鉴赏文章。
2. 收集五篇不同风格的散文,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2.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教师在点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阅读视野。
散文教案通用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手法。
- 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
-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 引导学生从散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手法。
- 散文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 如何深入理解散文的内涵和情感。
- 如何运用散文的写作手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 以一段优美的散文开头,引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 提问:这段散文给你怎样的感受?为什么?2. 话题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特点,如:自由、抒发感情、意境深远等。
(二)新课讲授1. 散文概述:- 介绍散文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如:自由、抒发感情、意境深远等。
2. 散文写作手法:- 讲解散文常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 分析这些手法在散文中的作用。
3. 阅读技巧:-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如:关注标题、关注主题、关注细节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 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情感等。
2.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阅读技巧。
(四)写作实践1. 写作任务:- 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短小的散文。
2. 写作指导:- 强调散文的写作特点,如:自由、抒发感情、意境深远等。
3. 学生互评:- 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散文的基本特征、写作手法、阅读技巧。
2. 总结写作心得:-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用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1. 阅读作业:- 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K12学习】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4)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文章来自:xx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C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一、学习目标:1、熟悉该考点常见命题形式;2、掌握常见命题形式的解题方法;3、通过典型题例课后巩固。
二、考点透视:该考点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3.概括行文思路等。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
另外,我们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三、典型题例:1、真题展示塔上的树②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文章来自:xx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分析综合C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一、学习目标:1、熟悉该考点常见命题形式;2、掌握常见命题形式的解题方法;3、通过典型题例课后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散文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学生读散文不但要读出浅层次的内容,不但要体悟到文章的情感和中心。
本人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万能模板,欢迎大家前来查阅,仅供参考哦。
1、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
2、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
3、欣赏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初三学生读散文不但要读出浅层次的内容,不但要体悟到文章的情感和中心,更重要的是要尝试做“小小鉴赏家”,学会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欣赏和解剖,在有滋有味的鉴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写作规律的影响。
《白鹭》是一篇写物的精美散文,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诗”这一特点,分别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表达:外貌特征、水田钓鱼、悠然树顶、黄昏低飞,全文自然地使用了这样一些手法:对比、比喻、拟人,用自然清丽的语言勾画出脱俗清雅的白鹭形象。
《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鉴赏性的小品文,作者先谈了散文的大体特点,罗列了各个大家的散文风格,然后说到郭沫若的散文风格,最后着重赏析《白鹭》。
赏析《白鹭》作者使用了这些的方法:总体概括课文内容、适当摘抄呈现课文内容、引用古人、名人的品论性的语言。
教学重点为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教学难点为教会学生欣赏散文的思路方
法新课标第一网
学《白鹭》、写《白鹭》、谈共鸣。
学生学习《白鹭》,写出自己的鉴赏小品文,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晓雪的进行对照,谈比较之获。
尊重学生对文章的原始体验,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授以思路方法,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主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出文章“总-分-总”的结构,说出作者眼中白鹭的特点-“诗”。
1、带着“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的问题,学生再读课文,并圈画点评。
学生随机回答教师点评小结:白鹭的外貌淡雅而精致仿佛是一首小巧别致的诗;白鹭与清水之微波余辉,田地之拙朴阔然而构成的田野水墨画是一首古朴灵动的诗;白鹭在寂寥迷蒙的清晨独立枝头,悠然眺望是一首意蕴清绝的诗;白鹭低飞于黄昏的空际,又是一首浪漫而多情的诗。
2、细读课文,选择课文最钟爱的一点,简略地写写晓雪说《白鹭》这篇文章是“诗”的原因。
教师示范:
文章的意境很有诗意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时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
这段文字描写出了一幅宏阔而又纯净的画面,暮至而息
的白鹭成了空中的精灵,成了宙宇间一道绝美的舞蹈者,非常形象真切地演绎着“清澄”者个词语的内涵。
学生自由阅读、讨论、书写、交流。
生1:
文章的结构是一首诗
开头和结尾巧妙呼应,凸现主体,强调白鹭特点。
中间选择几幅别有特色的画面围绕“诗”来呈现。
这样的结构小巧别致,玲珑剔透。
生2:
文中的比喻是一首诗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体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
本体是水田与白鹭,喻体是琉璃画,是一幅有水有田有白鹭的画,让人顿时就联想到那清雅素净的中国水墨,这纯净的境界不正是诗的内核吗?
生3:
文中的拟人是一首诗
“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而它却很悠然……”
孤独地站立、沉静地思考不正是诗人所特有的本质?“悠然”不又显得白鹭是如此潇洒而淡定?
生4:
文中的对比是一首诗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分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
用白鹤与朱鹭、苍鹭比出白鹭的小巧与别致的美,用铿锵的歌比出白鹭的婉约柔和。
这率性地对比正表明了作者对白鹭的由衷地赞赏。
生5
……
指名读、学生点评、教师指导,生演读。
四、读《关于散文》,说说作者谈《白鹭》的哪些语句与你产生了共鸣。
教师示范: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
我揣摸作者说的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聚”,《白鹭》不正是这样的吗?中间的那几幅画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每幅都充满诗意;两次对比,看似任性而为,其实每次对比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对白鹭的欣赏与喜爱。
学生在书上圈画、点评、交流。
生1:
“郭沫若的散文……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
蓄……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
《白鹭》中白鹭的形象确实清丽而秀美,语言柔婉而含蓄,就像一位待嫁的新娘欲说还羞。
生2: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
文中“那……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的句式,整齐而又精练地描摹出白鹭的美丽外貌也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欣赏角度和欣赏感受。
生3: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
晓雪引用的这句话正适合《白鹭》,《白鹭》的语言、《白鹭》所勾勒的白鹭的形象、《白鹭》所营造的意境、《白鹭》所表现的白鹭的灵气都让人越读越有余味。
生4: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
晓雪引用的古人语段,提炼出《白鹭》一文中白鹭的清新淡雅、脱俗不凡的气质,也点出了郭沫若此类散文的特点
——秀美含蓄、婉约清丽,同时又意境深远、令人回味不已。
生5
……
题目:初三学生如何欣赏散文(以《白鹭》为例)
内容:散文作者的总体风格:
散文主要内容与情感:
散文语言特点:
散文手法简析:
选择你喜爱的一篇散文,尝试写鉴赏性的小品文。
散文作者的总体风格
散文主要内容与情感
散文家谈散文:
散文语言特点
散文手法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