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中的网络力量运用

合集下载

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建模与分析

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建模与分析

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网络建模与分析刘成刚;王永刚;刚建勋;于鸿源【摘要】With the Joint operations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topology structure of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was posed.In the Complex point of view,abstracted th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information fusion, command decision and task execution unit and command information flow to the vertexes and edges in the system. A network model of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composed of information network,command and control network and fire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The concept of basic command chain and generalized command chain of Joint operations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effectiveness parameters of complex network were expanded on this basi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network efficiency, such as command information efficiency, command reorganization capability and command node betweenness was put forward. Then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measure of the three models. It was a useful exploration of performing efficiency Joint operations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以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为研究对象,对指挥控制体系进行网络拓扑抽象,将指挥控制体系中的情报获取、情报融合、指挥决策和任务执行单元视为网络的节点,将指挥控制体系中指挥信息流视为网络的边.构建由情报网、指控网和火力网组成的指挥控制体系网络模型.提出了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基本指挥链和广义指挥链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复杂网络效能参数进行扩展,提出指挥信息效能、指挥重组能力和指挥节点介数等网络效能评价方法.对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三种指挥方式下的指挥网络进行了比对分析,对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构建进行了有益探索.【期刊名称】《指挥控制与仿真》【年(卷),期】2018(040)002【总页数】8页(P8-14,21)【关键词】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指挥控制网络;指挥控制建模【作者】刘成刚;王永刚;刚建勋;于鸿源【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北京 100091;军事科学院,北京 100091;国防大学,北京100091;军事科学院,北京 100091;军事科学院,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94联合作战是由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组织诸军种部队力量共同实施的体系作战[1],强调具有完整行动链的全过程作战。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优势及指挥要求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优势及指挥要求

一体化联合作战战场优势及对炮兵指挥要求(原创)一体化联合作战大不同于以往的战争样式,所以作为指挥中的决策环节也自然需要大幅度的变革以适应其发展。

联合决策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的几个显著变化,如作战维度、空间、时间、对象及复杂性等。

概括说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产物,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力量体系,在一体化联合指挥机构的集中统一指挥下,依托一体化信息系统或准一体化信息系统,以战场信息高度共享为主要标志,实施的快速、精确、高效的决定性联合作战行动。

其主要特征是战场空间、作战力量、作战指挥、作战行动和作战保障高度一体化,互联互通、互控互动、自适应、自同步。

1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优势一体化之所以倍受推崇而成为未来作战发展趋势,主要源于它的战场优势:1.1信息一体无缝链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背景是信息化的。

交战双方始终把制信息权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各种软硬手段予以达成。

在不考虑降低或削弱敌方信息获取、处理、利用能力的前提下,仅从自身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信息时代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实现的基础必然是信息网络体系的战场构建。

这个网络是遍布战场各角落、各要素的大网络,从太空到深海,从侦察到保障,从有人驾驶武器装备到无人驾驶平台,无所不在,使身处其中的指挥机构和人员能充分利用确实可靠的信息体系,享有丰富全面的信息资源,形成具有真正的决策优势,赢得战场主动权。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战场信息体系通过信息的快捷传输,把战场上一切与行动有关的诸军兵种力量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依托信息而纵横交错的战场综合体。

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无缝链接最大限度地压缩了从发现到打击的时间周期,使被攻击目标在来不及改变状态的情况下被摧毁或失去效用。

海湾战争中,侦察到射手的时间为3天以上,科索沃战争缩短到2个小时,阿富汗将其压缩到9~12分钟,伊拉克战争控制在9分钟以内。

由上述数据可见,信息无缝链接是形成一体化作战体系的信息基础。

军队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体系

军队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体系

军队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体系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信息化的目标是构建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体系,以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本文将探讨军队信息化在构建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体系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一、军队信息化与网络化军事训练的概念军队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它包括信息化设备的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等方面。

网络化军事训练是指通过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手段,实现军事训练模拟和实践的虚拟化、全程化、全域化、多元化。

通过网络化军事训练,可以将军事训练环境从实地转移到虚拟环境,实现远程指挥、跨地域协同训练等目标。

二、军队信息化构建网络化军事训练体系的意义1.提高实战化水平:网络化军事训练可以模拟各种复杂战场环境,提供实战化训练的机会,使官兵能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战化操作和协同作战,提高实战化能力。

2.降低成本:传统的军事训练往往需要大量的实地演练和装备投入,成本较高。

而网络化军事训练可以通过虚拟环境和模拟器进行,大大降低了实施成本,并且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提升训练效果:网络化军事训练可以实现全程化、全域化的训练,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各部队之间可以进行跨地域的协同训练。

同时,通过虚拟环境的模拟,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训练效果。

4.加强战术对抗能力:网络化军事训练可以实现多方对抗,提供了更加真实的战术对抗环境。

通过与其他训练系统的互联互通,可以进行联合作战模拟,提高官兵的战术协同能力。

三、军队信息化构建网络化军事训练体系的挑战1.技术挑战:网络化军事训练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设备,包括高速稳定的网络、虚拟仿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需要不断跟进,才能满足网络化军事训练的需求。

2.安全挑战:网络化军事训练涉及到军事机密和作战计划等重要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网络化训练面临的重要挑战。

联合作战中信息火力制胜需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联合作战中信息火力制胜需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欺 骗性 干扰 ;既 有 主动性 干扰 ,也 有 被动 性 干
等诸作战力量联成一体 ,形成无缝隙的联合作
Hale Waihona Puke 战力量。在精确的侦察预警 、 指挥控制 、 机动定 位等信息优势的保障下 , 获取制信息权 , 实施多 维一体的精确打击。
信息化条件下 ,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实现了
自动化和网络化。 信息对抗采取基于C S 系统 4R I 的统一控制 , 实施多种软杀伤、 非杀伤与干扰行 动, 贯穿作战始终 , 并成为双方争夺 的焦点 。既 有雷达对抗 , 也有光 电对抗 , 还有通信对抗 ; 既 有侦察 、 干扰 , 还有测向; 既有压制性干扰 , 也有


注重体 系对抗 中多环节 的协 同 。 提升信息火力作战能力
作者简介 :


辉, , 男 讲师 。 工学博 士, 南京政治学院 。 1 0 3 2 00
58 ・
联合作战中 信息火力制胜需重点把握的几个f题 作战J 一 = - I 立用

体化联合作 战,信息与火力高度融合 ,
制、 信息遮断和电子对抗等手段 , 有效的剥夺敌 方对信息的获取权 、 控制权和使用权 , 夺取信息
优势 , 确保火力打击效能 ,通过对敌电子战系
体系对抗 中各环节武器装备性能大幅度提升 ,
利于实现全维信息感 知 、高强度信息对抗 、 多
维一体精确打击 , 为信息火力制胜奠定 了重要
的基础 。
2 、广泛 实施信 息对 抗 , 确保 火力打 击效 能
依赖于对预定 目标的精确定位 。如果没有完善
的信息保障系统支持 , 即使拥有高精度 、 大威力
的精确制导武器 , 也不可能有效实施精确打击。

信息化国防在联合作战中的应用

信息化国防在联合作战中的应用

信息化国防在联合作战中的应用军事力量的发展与时俱进,信息化国防在联合作战中的应用日益成为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国防的核心在于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军事作战相结合,以强化指挥决策能力、提升作战效能、保障作战安全。

本文将从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网络、智能装备等不同方面探讨信息化国防在联合作战中的应用。

一、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国防中的指挥控制系统起到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关键作用。

通过建立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通信网络等技术手段,指挥系统能够实时获取战场信息,实现对各个作战单元的精确指挥。

例如,通过信息化技术,作战指挥中心可以在地图上实时呈现敌我双方的位置,并快速做出反应。

这种实时、精确的指挥能力大大提高了联合作战的效能。

二、通信网络的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国防需要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来支撑指挥决策和作战行动。

传统的通信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因此需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建立高速、安全的通信网络,指挥部门可以实时传递指令,各个作战单元也可以迅速共享情报信息,形成信息共享的合力。

此外,信息化通信网络还可以为后勤保障提供支持,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装备和物资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率和精确度。

三、智能装备的信息化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装备在联合作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化国防借助智能装备提高作战效能,其中包括无人机、智能导弹、无线通信设备等。

这些智能装备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技术,可以实时收集并传输作战信息,辅助指挥决策。

例如,无人机可以用于侦察、目标识别、攻击等任务,大大提高了作战行动的灵活性和精确度。

同时,智能装备也能提供实时的战场感知和态势呈现,帮助指挥员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总结信息化国防在联合作战中的应用推动了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化应用,可以实现精确指挥和协同作战;通过通信网络的信息化应用,可以实现实时共享情报和高效物资管理;通过智能装备的信息化应用,可以提高作战效能和指挥决策的科学化。

军队信息化对网络战力量的培养与运用

军队信息化对网络战力量的培养与运用

军队信息化对网络战力量的培养与运用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军队领域,军队信息化发展对于网络战力量的培养与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军队信息化对网络战力量的培养与运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军队作战的影响。

一、信息化对军队网络战力量培养的促进作用1. 提升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军队能够更加迅速地获取到各类战场信息,包括敌方军情、地理环境等。

通过信息侦查系统和情报搜集网络,军队可以及时掌握到各种重要情报,为下一步的作战决策提供支持。

2. 加强作战指挥能力军队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指挥系统更加智能化,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

通过各类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指挥官可以实时掌握战场态势,并根据信息进行相应调度和指挥。

这有效地提高了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战场应变能力。

3. 增强网络攻防能力网络战作为现代战争的特点之一,具有技术含量高、攻防对抗强度大等特点。

军队信息化使得网络攻防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包括网络防护系统、网络攻击技术等方面。

通过网络战力量的培养与运用,军队能够更好地应对敌人的网络攻击,并且主动地展开网络战争。

二、信息化对军队网络战力量运用的影响1. 改变传统战争模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战争模式得到了巨大的改变。

网络战作为非接触战争的一种形式,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进行远程攻击和防御。

这种战争模式使得军队不需要直接和敌军进行实体接触,减少了伤亡和战争成本。

2. 提高作战效能信息化对军队作战效能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平台,不同军种之间可以更好地协同作战,形成整体的作战力量。

指挥官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指挥,实时掌握战场情况,从而有效地指导作战行动。

3. 增加军队作战优势信息化使得军队具备了战争中的信息优势。

通过网络侦查和情报系统,军队可以获取到丰富的敌情信息,做出相应的战术调整。

同时,网络战也可以对敌方的军事设施、信息系统进行瘫痪,进而削弱敌方的作战能力。

信息化作战打造强大的网络战力量

信息化作战打造强大的网络战力量

信息化作战打造强大的网络战力量信息化作战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等网络技术,对敌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和防御的一种战争形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争夺胜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网络攻击和防御两个方面,探讨信息化作战如何打造强大的网络战力量。

一、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信息化作战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入侵对方网络系统,获取关键信息或破坏对方通信、指挥系统。

在信息化作战中,网络攻击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比如黑客攻击、病毒攻击、DDoS攻击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获取或控制信息的行为。

黑客通过渗透目标系统的防火墙和安全策略,利用漏洞获取系统管理员权限,进而获取关键信息或对目标系统进行破坏。

为了应对此类攻击,信息化作战中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御,例如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来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2. 病毒攻击病毒攻击是指通过在目标计算机系统中植入恶意程序,传播病毒并对系统进行破坏或控制的行为。

病毒程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下载文件、移动存储设备等多种途径传播,一旦感染计算机系统,就会对系统数据和硬件产生破坏。

为了防范病毒攻击,信息化作战中需要使用杀毒软件和安全更新等技术手段,及时检测和清除潜在的病毒程序。

3. DDoS攻击DDoS攻击是指通过大量恶意发起的数据流量,使目标网络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服务中断的行为。

攻击者利用多个计算机进行协同攻击,向目标网络系统发送大量请求,消耗网络资源和带宽,从而使目标系统瘫痪。

为了应对DDoS攻击,信息化作战需要配置网络安全设备,增强网络系统容量和抗压能力。

二、网络防御除了进行网络攻击,信息化作战还需要进行网络防御,保护本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网络防御包括网络安全建设、安全策略制定和漏洞修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网络防御手段:1.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一体化联合作战下战术通信总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体化联合作战下战术通信总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虽然更加复杂,但在规模和时间上体现出了小规模、速战速决达成目的的特点,联合作战向战术层次不断延伸。

“营”作为战术基本作战单元,融入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是联合作战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联合作战的主要力量。

在没有上级网络通信支撑的条件下,“营”作为一个战术基本作战单元,难以有效融入到联合作战体系中。

美军通过WIN-T增量计划,分队间通信构建主要依靠移动卫星为主的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实现了连一级的基本作战单元功能。

在卫星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构建到营一级的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实现营一级最基本的作战单元功能。

除此之外,以网链一体化融合互补思想将联合作战数据链终端或嵌入式终端模块按需集成应用到营级战术单元的指挥信息系统中,可以作为另一种解决方法。

战术分队指挥信息系统通过接口和协议格式的转换设计,融合到联合作战一体化网络信息系统,从而融入到作战体系中,实现与网内作战单元之间的互联体现“联合”向战术层次的不断延伸除了地面构建指挥所到单兵末端的通路外,另一种表现是在空地或空地海一体联合作战(如渡海登岛作战)中。

当前线作战单元请求空中火力或者水面舰艇火力支援打击时,“营”及以下战术单元,甚至单兵,需要与联合指挥部授权的空中作战单元或者水面舰艇单元建立通信联络(如图1所示),以快速精确地引导火力支援打击行动和反馈评估火力打击的效果,从而决定是否再进行一波火力支援打击行动。

受限于空中作战单元的空间与载荷以及空中作战平台自身通信需求,在技术和联合装备建设未有突破之前,地面战术单元采用空中作战单元的体制进行地空通信联络是一个有效解决联合作战下火力支援通信联络的途径。

设备形态与装备方式在不影响地面战术单元作战的情况下,可尽量采用与现有装备一体化的兼容设计。

当兼容设计无法满足时,可以采用车载方式装备于营指,背负方式根据任务需要加装于连指,特种和武装侦察应用时则采用手持便携的灵活编配方式。

战术通路延伸图如图1所示。

灵活实时的指挥控制斗,依托多维一体的网络化信息系统,指挥员可以同下级指挥机构、一线指挥员甚至单车、单兵进行实时联络,控制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作战中的网络力量运用网络力量是利用网络空间创造优势和影响事件进程的能力,网络空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连接的电子网络和电磁频谱,信息在那里产生、存储、修改、交换和利用。

到目前为止,关于如何将网络力量整合到传统军事行动中,很少受到重视。

相反,相关研究往往侧重于独立使用网络力量进行网络空间间谍活动,以及作为惩罚一个国家和/或强迫一个国家服从他国意愿的战略攻击手段。

2008 年,俄罗斯军队在网络攻击的支援下迅速击败了敌对的格鲁吉亚军队,占领了格鲁吉亚领土,以换取格鲁吉亚给予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亲俄政府更大的自主权。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间的战争,是唯一一次网络力量同传统军事行动整合的公共事件。

本文利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间的战争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将网络力量整合到联合军事行动中的价值。

网络力量通过三个方面的主要作战任务,即侦察、夺取优势和遮断,来迫使敌人犯下错误。

首先是网络力量如何通过降低与扰乱敌人的决策周期来支持军事行动。

然后分析亲俄势力如何利用网络力量来恶化格鲁吉亚支持军事行动的决策周期。

最后,讨论当前和未来将网络力量整合到联合作战中的影响。

侦察、夺取优势及遮断在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网络力量将通过进行网络侦察来达成和维持网络优势,并实施网络遮断来为联合作战服务。

网络力量的发展一直同早期的空中力量发展相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中侦察的优势催生了争夺制空权的战斗。

空中侦察可“警告在敌方营地出现的任何运动或者变化,少数例外情况下也预告敌人的进攻,帮助挫败敌方行动。

”尽管对于有效实施地面作战有价值,但是空中侦察不能直接降低或者打败敌方军事行动。

同样,网络力量的军事发展可以追溯到侦察行动。

正如美国曼迪安特网络公司(Mandiant)最近关于中国网络侦察活动的报告所强调的那样,发展网络力量的许多动力来自获得优势的一方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网络侦察行动。

反过来,有效的网络侦察和伴随出现的信息优势,依赖于具有至少一定程度的网络优势。

就像空中力量一样,网络侦察和网络优势可以使己方军事行动更加有效,但是不能直接降低或者击败敌方军事行动。

1936 年,英国皇家空军约翰·斯莱塞爵士曾描述了空中力量应如何同地面行动整合,以挫败对手的空中作战能力和陆军部队。

斯莱塞爵士用来自英国在中东地区军事行动的证据推断,除空中侦察之外,空中力量在联合空地战役中的主要任务是达成和保持空中优势,并且遮断敌方的地面交通和补给线。

网络优势和网络遮断,也可以空中优势和空中遮断类似的方式进行描述。

在没有受到敌方非常强大干预的情况下,占据网络优势可为己方部队提供利用网络力量进行侦察、通信和攻击的能力。

网络遮断可在足够长时间内中断、破坏或者压制敌方地面、海上、空中、太空力量使用的电子信息通信线路和电子信息供应系统(即网络空间),这种情况的恶化对于敌方有效军事行动的继续是致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轰炸机缺少精确打击能力,无法取代地面部队的杀伤力量。

因此,空中力量的主要作用是空中遮断。

正如斯莱塞爵士时代的空中遮断那样网络遮断在当今联合作战中也应成为网络攻击行动的主要途径。

在空中和网络空间领域,摧毁或压制对手进攻行动是获得优势的主要手段。

然而,网络侦察在获取优势中发挥的作用,要比空中侦察在建立空中优势时发挥的作用强大得多。

在网络空间的战术层面上,观察速度和行动速度都趋于光速。

换言之,雷达可以使空中防御方获得相当的预警时间,而网络防御方却没有这种优势。

因此,战术防御方不太可能有足够的预警时间对网络攻击做出反应。

网络空间中的战术防御更像是战斗损坏修理、恢复和重建,而不像任何类似于避开物理打击的行为。

因而,有效防御网络攻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署一套对手可能无法攻克的防御系统。

为获取并保持网络优势,平时的网络侦察行动应以涉及敌方网络侦察和攻击能力(例如敌方的恶意代码开发)的情报为重点,其次是敌人的网络防御能力。

有了这些情报,就能在对手的网络攻击发起前部署有效的网络防御,或发展可不受敌人网络防御影响的网络攻击能力。

这些网络侦察活动的动态结果可能会更普遍地被描述为作战空间情报准备。

因此,网络空间的情报准备应该在平时不断地进行,无论赢得还是失去了网络优势。

遮断通常是一种适用于任何领域的网络战概念。

电子信息网络就如同一种交通网络,但信息不是物理补给品,而是日用品。

任何运输网络的目标是准确、有效且及时地交付补给品(即在合适时间向合适地点输送合适东西),只不过在网络空间的情况下交付的是信息。

不管一次遮断战役是否是针对准确、有效且及时交付补给品的网络能力,但其目标是相同的:给决策周期带来摩擦和不确定性,从而使敌人同己方部队相比,越来越难以进行有效作战。

遮断并不是为了实现任何一次对敌方网络攻击的影响,而是为了达到网络阻塞的累积效应。

在空中遮断战役中,空中袭击和地面作战互为补充,以摧毁敌人的供应网络。

空中袭击摧毁、破坏或者降低敌人地面运输/ 供应网络(如铁路和公路)中的节点和连接,而地面作战行动需要通过这种网络高速输送大量补给品,空中遮断就是要阻止网络满足地面部队的要求。

例如,朝鲜战争中从仁川登陆到中国军队介入之间的那段时间,战斗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交战双方都消耗了大量补给品,都要求通过其各自网络快速补充。

然而,朝鲜军队不得不依靠低能力的铁路和公路网络来满足其巨大的需求。

美国的空中遮断使朝鲜军队永远无法在足够的时间内积累足够的补给品或资源来发动一次成功的反击,同时美国部队迅速向北移动至鸭绿江边。

就在敌人最需要从其供应网络获得补给品的时候,空中遮断使其只能获取最低限度的补给品。

网络遮断是要破坏、瓦解或降低敌方信息网络中的节点、连接和数据,以使敌方信息网络中断或能力降低。

一次网络遮断战役的功能类似于一次空中遮断,但也有一种例外情况。

网络遮断可以使部队在网络空间无法进行其他行动,如侦察。

而空中袭击则无法阻止利用空域进行机动和侦察。

因为网络空间是由信息网络构成,网络遮断按照定义将中断敌人的信息网络,所以它将可能阻碍从目标网络搜集情报数据的网络侦察能力。

因此,网络遮断和网络侦察之间存在着冲突关系。

如果一方预计将发生长期冲突,或者在一次冲突中使用特定网络攻击会显著降低其在更重要的紧急情况下之网络优势,那么应该选择网络侦察所产生的决策优势,而不是进行网络遮断。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预先考虑到将处于一场长期冲突之中,所以决定优先保护从破解德国和日本加密电报而获得的信息优势,而不是采取任何可能危及这种宝贵情报来源的行动。

高强度动能作战会产生压垮信息网络的大量信息需求,信息网络的可用容量会一直被网络遮断减少。

为了限制网络遮断的影响,对手可能集中自己的信息供应,这将使其处于被网络或动能攻击摧毁的更大风险中。

此外,修改数据、改变数据传递路线或者迟滞数据的网络攻击,将诱使对手做出错误选择。

如果网络攻击修改了敌人的数据或者改变了敌人的数据传递路线,而敌人依旧按照其掌握的信息采取行动,则增加了其犯错的可能性,又或者因试图获取丢失的数据提出额外要求,则会降低其网络可用能力,阻碍适时信息发展。

因而,网络遮断会通过使敌人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而损害其决策周期。

无论敌人选择放弃决策速度优势还是放弃质量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累积效应都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错误出现。

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战争中的网络力量运用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战争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网络力量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方面。

这次冲突的高姿态使其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也成为分析联合军事行动中网络力量动态的丰富信息来源。

从表面上看,网络力量在俄罗斯同格鲁吉亚的战争中似乎不是特别有用。

格鲁吉亚只有7% 的公民经常使用互联网,这可能导致人们忽视了格鲁吉亚的重要网络漏洞—即经由其互联网通往外部世界的13 个连接中有超过一半都经过俄罗斯。

格鲁吉亚境内网站的大多数互联网流量经由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发送,这其中许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又经由俄罗斯发送数据。

因此部分格鲁吉亚用户访问本国网站的请求,将不得不通过俄罗斯,类似于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必须途经墨西哥那样。

缺乏外部或内部互联网使用必需的基础设施控制权,使得格鲁吉亚既不能分散网络流量,也不能切断来自国外的互联网连接。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战争2008 年8 月7 日正式开始,之前格鲁吉亚军队回应了俄罗斯涉嫌对南奥塞梯茨欣瓦利镇大规模炮击的挑衅。

莫斯科抓住这次机会,进一步推进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从格鲁吉亚独立。

之后俄军出兵南奥塞梯,并开始进行空中轰炸,同时部署海军遮断格鲁吉亚海岸,海军陆战队登陆了阿布哈兹海岸。

这场战争中的网络攻击集结和预先准备表明,对格鲁吉亚的网络优势和网络遮断行动,是冲突前网络侦察及空间情报准备的结果。

针对格鲁吉亚的网络遮断战役既包括网站篡改,又包括分布式服务拒绝攻击。

僵尸网络攻击在范围和力度方面很精确,从来没有超过11 个目标,相同的网站在整个战争中持续受到攻击。

大多数的网络攻击都是针对格鲁吉亚特定目标定制。

这次网络攻击在确定攻击目标方面也非常复杂,格鲁吉亚政府和新闻媒体网站首先被攻击,以阻碍格方判断实际形势的能力和延缓国际反应来制造混乱。

之后,除了格鲁吉亚的两家主要银行外,一些可能对俄网络攻击进行回应的商业实体也遭到了攻击。

僵尸网络对各个目标的攻击力度、预先准备的攻击计划以及对格鲁吉亚可能如何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反击的复杂估算,都证明亲俄势力网络力量已经获得了相对于格鲁吉亚的网络优势,这是冲突前出色的网络侦察和网络空间情报准备的结果。

为了维持网络优势,亲俄网络力量通过牵制和直接攻击来压制格鲁吉亚的网络防御。

当时,格鲁吉亚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只被特许为格鲁吉亚研究与教育网络协会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网络防御服务。

在教育机构遭到攻击后,格鲁吉亚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专注于保护格研究与教育网络协会的任务,从而忽视了应对更大的危机。

通过攻击对手必须救援的目标,亲俄势力牵制了格国内最好的网络防御力量。

此外,格鲁吉亚一个互联网黑客论坛也成为最初11 个网络攻击目标之一,这迟滞了一些格方网络专家协调反击。

亲俄网络力量在整个冲突中保持着优势,致使格鲁吉亚从未能成功发动网络防御和反击。

例如,格鲁吉亚试图根据起源筛选出网络攻击以进行规避。

然而网络攻击方是通过国外服务器发动的攻击,掩饰了真实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还创建了虚假协议地址来欺骗格方网络防御筛选人员。

尽管格鲁吉亚的网络防御失败了,但也的确试图发动过至少一次主要反击。

格方在俄语互联网论坛上发布网络攻击工具和说明,以欺骗亲俄网络力量攻击俄罗斯网站,但这种反击并未对俄罗斯目标网站造成重大影响。

总体而言,格鲁吉亚的网络防御努力太少也太迟了。

获得网络优势之后,亲俄势力开始使用网络遮断来阻塞格鲁吉亚的通信。

在对最初11 个目标进行第一波僵尸网络攻击后,一支专门的网络民兵加入了攻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