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相关介绍

合集下载

为“爱智”而死的苏格拉底

为“爱智”而死的苏格拉底

为“爱智”而死的苏格拉底【摘要】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因为坚守“爱智”的信念而选择自杀。

在被控罪状中,苏格拉底被指控煽动青年违抗传统信仰。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无知,而不是自以为是。

他的哲学理念主张人应该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苏格拉底的智慧启示是,人的真正幸福在于追求知识而非物质财富。

他的精神遗产体现在对人类智慧的不懈追求和对真理的坚守。

苏格拉底对后世的启示是,人应该勇敢面对自己的无知并不断追求真理。

他的影响力横跨古今,启发了无数后代思想家和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牺牲与智慧成为后世不朽的精神典范。

【关键词】苏格拉底、爱智、控罪、自杀、哲学理念、智慧启示、精神遗产、影响力、启示、后世1. 引言1.1 苏格拉底的背景介绍苏格拉底(Socrates)生活在古希腊雅典,出生于公元前469年,逝世于公元前399年。

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苏格拉底的出身并不显赫,他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没有财富或政治权力,但却以其深刻的智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尊敬。

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探讨人类生活的智慧与道德,他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人们深入思考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他提倡“知识就是美德”,认为人应该追求真理和智慧,而不是追求权力和名利。

他强调人应该审视自己的信仰和观念,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苏格拉底生前以“爱智”为己任,他相信智慧和真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也不改变。

苏格拉底的背景虽然平凡,但他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成为后世哲学家们学习和崇敬的楷模。

1.2 “爱智”对苏格拉底的重要性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他的整个哲学生涯都在追求真理和智慧。

对于苏格拉底来说,“爱智”是他生命中的至高目标,也是他绝对不能放弃的信念。

在苏格拉底看来,只有通过不断追求智慧,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他相信“知识就是美德”,只有通过思考和质疑,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

简述苏格拉底的内容

简述苏格拉底的内容

简述苏格拉底的内容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思想和方法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生活在公元前469年至399年之间,是柏拉图(Plato)的老师。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是关于人类智慧和道德的探讨。

他认为知识是智慧的基础,而无知是人类的根本问题。

苏格拉底强调自知之道,认为人们应该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来寻找真理。

他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真理的种子,只需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来激发。

苏格拉底以他的对话方法而闻名,这种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对话”。

他经常与他人进行对话,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对方思考并揭示他们的无知。

苏格拉底并不是为了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是希望通过对话的过程让人们发现他们自己的无知,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的欲望。

苏格拉底的对话通常以他提出的特定问题开始,然后他会通过追问和引导对方的回答来揭示问题的复杂性和对方思维的局限性。

他经常强调对于一个问题的真正了解是通过逻辑思考和自我反省来获得的。

苏格拉底的对话并不是为了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鼓励人们思考和质疑现有的观点。

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许多人认为他的对话方法是对传统价值观和信仰的挑战。

最终,苏格拉底被控犯有亵渎罪和腐蚀年轻人的罪名,并被判处死刑。

然而,他的思想和方法在后来的哲学家中继续发展,并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苏格拉底是一位对知识、智慧和道德进行深入思考的哲学家。

他通过对话和追问的方法鼓励人们自我反省和质疑,以寻找真理和提高自己的智慧。

他的思想和方法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激励着后来的哲学家继续探索人类的智慧和道德问题。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生平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生平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生平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格拉底的生平,包括他的早年经历、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9年的雅典,他的父亲是一名石匠,母亲则是一位助产士。

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苏格拉底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和思辨能力。

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示出对真理与智慧的追求,并对当时雅典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产生了浓厚兴趣。

年轻时,苏格拉底投身于军队并参加了数次战争,展现了出色的勇敢和领导才能。

然而,他并未将生命全部奉献给军事,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探讨人类的智慧和生活的真谛。

二、思想与哲学观点苏格拉底的思想强调对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怀疑。

他对自己所知之事持谦虚态度,并始终追求着真理的本质。

苏格拉底认为,通过对话和提问,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他强调反思和自省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通过思考和追问,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

苏格拉底的思想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讨论”。

他经常与年轻人、政治家和哲学家进行讨论,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人思考问题的本质。

他的目的不是为了争辩和展示自己的智慧,而是帮助他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鼓励他们不断追问和研究。

这种思辨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问”。

三、被判处死刑然而,苏格拉底的开放思想和对当时政治体制的批评引起了官方的不满。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煽动亵渎神灵和腐化雅典的年轻人。

他经历了一场历史著名的审判,并被判处死刑。

在狱中,苏格拉底并没有过多地哀叹自己的命运,反而继续传授和探讨他独特的思想。

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依然坚持他的信念,不愿放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追求。

最终,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执行了死刑,他选择喝下了由毒药混合而成的汤。

他的死因成为了古代哲学史上的里程碑,也使得苏格拉底成为了一位不朽的人物。

四、对后世的影响尽管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任何书面作品,但他的思想被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传承和发展。

追寻生命的意义人物介绍

追寻生命的意义人物介绍

追寻生命的意义人物介绍追寻生命的意义人物介绍人类作为具有思考能力的生物,一直以来都在寻求生命的意义。

从古至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探索与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他们的故事和思想不仅启发了无数人们,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伟大人物。

1.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被公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苏格拉底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思考和探索真理。

他通过与他的学生们进行对话的方式,引导人们反思自身的信仰、价值和道德观念。

他强调通过问答的方法,破除人们的迷思和无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于真理的无知,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 孔子孔子(Confucius)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教义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社会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睦。

孔子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做一个真正的君子,通过修养和学习道德的原则来提升个人的品行和社会地位。

他提倡人们要追求美德,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3. 弗兰克尔维克托·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是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家,他以其著名的著作《活出意义》而闻名。

弗兰克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囚禁在纳粹集中营中,目睹了无数人的苦难和死亡。

在这一经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他的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通过选择和对环境的回应来找到内在的目标和使命。

4. 达尔文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是一位英国的科学家和自然主义者,他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理论。

达尔文的理论表明,生命的意义在于适应环境和生存下去。

他通过观察和研究物种的变化和适应,发现了自然选择的规律。

达尔文的理论影响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生命多样性和演化的方法。

5. 波普尔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批判理论”和“经验主义哲学”的概念。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苏格拉底的简介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

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

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

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

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们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渎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论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他认为,从怀疑自己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

他常常爱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但是,在肯定理性认识的同时,他却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

苏格拉底在研究学问上有他自己的新方法,他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他产生新思想。

他善于从个别的东西中抽象出普遍的东西,他这种应用辩证方法证明真理的方法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欧洲的思想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苏格拉底主张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由经过训练,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苏格拉底的贡献是什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他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苏格拉底出现以前,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关于“自然哲学”,但苏格拉底本人出于对人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自我身上。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历史影响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
①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
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 成熟的阶段; ②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 高度,建立了伦理哲学; ③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 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 ④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 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
辩论
每天,他一早起来后,就在雅典的大街小巷串来串去,找 这个,找那个,上至将军法官,下至皮匠乞丐,与他们进 行对话、辩论。他通常是给别人一个问题,让别人回答, 然后从其滔滔雄辩中找漏洞,问一句“toti",意思是“它 是什么”,让别人回答,又再问,如此下去,他总能找到 别人回答中的薄弱之点,直问得人张口结舌,没了下文为
相关故事
苏格拉底之死
被捕
官方所说的他的罪状是这样的:“苏格拉底是一个作恶者, 是一个怪异的人,他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坏的说成好 的,并且以这一切去教导别人。”简而言之就是说他教坏 了青年们。
审判
法官与陪审团成员自不必说,都是当权的民主派,他们大 多数人判他有罪。结果,按规矩,雅典的最高法院迪卡斯 特里法院,参加审判的成员绝大多数同意判决处苏格拉底 以死刑―饮毒鸠而死。
就刑
在狱中的时候,苏格拉底也有机会轻易逃之夭夭,但苏格 拉底断然拒绝了―他不愿违反法律。最后身死狱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与辩论
沉思
有一天早晨苏格拉底在想着一件他不能解决的事,他又不 愿意放下这件事,所以他不断地从清早想到中午,―他站 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想着。到了中午人们就注意起他来了, 来来往往的人传说着苏格拉底从天一亮就站在这里想事情。 最后,晚饭以后天黑下来,有几个伊奥尼亚人出于好奇, 就搬来他们的铺盖,睡在露天里,为的是要守着苏格拉底, 看他究竟会不会站一整夜。他就站在这里一直站到第二天 早晨。天亮起来,他向太阳做了祈祷,才走开了。

苏格拉底解读

苏格拉底解读

苏格拉底解读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通常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书面作品,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他的学生,尤其是柏拉图的著作。

一、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1. 苏格拉底式问答法(Socratic Method):●这是一种引导式的对话方法,通过提问促使人们对自己的观点和信念进行深思和反省。

●目的是通过不断的询问和挑战,揭示深层的真理和智慧。

2. 知识即德行:●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会自然而然地导致正确的行动。

如果人们知道什么是善,他们就会去做善事。

●这一观点强调了理性和道德的紧密联系。

3. 不断的自我审视:●他的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地审视和质疑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人可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和道德水平。

4. 普遍定义的追求:●苏格拉底试图找到诸如“正义”、“勇气”、“善”等概念的普遍定义。

●这种对普遍性真理的追求,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打下了基础。

二、苏格拉底的影响:1.对西方哲学的影响: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2.道德哲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在伦理学和道德哲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3.教育方法的先驱:苏格拉底式问答法至今仍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和辩论方法。

苏格拉底的生活和死亡(他因不敬神灵和腐蚀雅典青年的罪名而被判处死刑)也成为了他哲学思想的一部分,体现了他对真理和道德的坚持。

他的生平和思想在柏拉图的《阿波罗吉亚》等作品中有着详细的记录和表现。

苏格拉底知识点

苏格拉底知识点

苏格拉底知识点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苏格拉底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他的生平、思想和对哲学的贡献。

一、生平概述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9年的雅典,他的父亲是一名雕刻家,自己也曾经从事过这个行业。

然而,苏格拉底并没有继承父业,而是选择了从事哲学探究。

他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著作,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其他后人的记录。

二、知识点一: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探究”。

他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对话的方式引导他的学生思考。

他相信,通过提问和质疑,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并找到真理。

苏格拉底的对话通常以提问者(苏格拉底)和回答者(学生)之间的互动展开。

他的目标是揭示人们的无知,并激发他们自己思考和发现真理的能力。

这种对话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探究”,对后来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知识点二:苏格拉底的伦理观苏格拉底对伦理学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认为,道德是人类行为的核心,而不是简单的遵守规则。

他强调个体的内在美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认为只有通过追求智慧和真理,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

苏格拉底主张人们应该通过自我反省和思考,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他认为,只有通过了解自己和他人,人们才能正确地行使自己的道德责任。

他的伦理观强调了个体的自律和责任感,对后世的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知识点三:苏格拉底的死亡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引起了当时雅典政府的不满。

他被指控煽动青年学生对政府的不满,并否认雅典神灵的存在。

最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并选择了自己喝下毒饮。

苏格拉底的死亡成为了他思想的象征,他坚守真理和自己的信念,甘愿接受死亡。

他的死亡也引起了人们对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思考,对后世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知识点四:苏格拉底的影响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 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 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 的有趣的例子。 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 恶行? 恶行? 学生: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 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 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 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 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 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 种欺骗是恶行吗? 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学生:这是善行。
一、生平简介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公元前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 :(约公元前 ~公元前399年)古希 年 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 民的家庭,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 民的家庭,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青少 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 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 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 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 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 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 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 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 岁左右 岁左右, 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 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 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 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 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 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 志地做学问。 志地做学问。
四、名言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 )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 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难题是人们取得智慧 之门。 之门。 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 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 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三、故事—最大的麦穗 故事 最大的麦穗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 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 们说: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 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 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 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 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 定夺。 定夺。
苏格拉底之死
在雅典恢复奴隶 主民主制后, 主民主制后,苏格拉 底被控, 底被控,以藐视传统 宗教、引进新神、 宗教、引进新神、败 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 罪名被判处死刑。他 罪名被判处死刑。 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 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 亡的建议,饮鸩而死。 亡的建议,饮鸩而死。
二、教育思想
一、论“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 二、创”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 柏拉图及柏 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 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被并称 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 希腊三贤” 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 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一、生平简介 二、教育思想 三、故事 四、名言 五、总结
2、苏格拉底方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 、苏格拉底方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 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 教学法-- 苏格拉底方法” --“ 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 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 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 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 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 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 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 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 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 启发、 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 启发、引导 学生,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归纳和定 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 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等步骤。由于苏 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等步骤。 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 ,因此,"苏格拉底 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 知识的产婆",因此, 苏格拉底 知识的产婆 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 产婆术"。 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方法 也被人们称为是 产婆术 。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 了很长一段时间。 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 你们已经到头了。 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 初醒。 初醒。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 大的, 即使碰见了, 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 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 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 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 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 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 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 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 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 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 在的。 在的。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 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方法 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 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 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பைடு நூலகம்生回答, 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 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 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 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 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 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 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 底方法的启发。 底方法的启发。
1、"美德即知识 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 、 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 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 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 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 ,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 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 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 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 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们要 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识 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 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 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 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 美 德即知识"的命题 的命题。 美德即知识 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 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 德即知识 的命题。从"美德即知识 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 德行可教"的主张 的主张。 德行可教 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 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 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 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 同 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 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 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