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在头皮相应部位安放标志物,通过CT导向定位,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患者进行颅内血肿穿刺治疗,同时设内科保守治疗组,对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临床评分比较。

结果:经微创治疗的64例脑出血患者,除7例死于并发症外(其中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4例,肾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2例),均有满意的临床转归。

保守治疗组52例,死亡18例(肺部感染7例,脑疝6例,肾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3例)。

结论:微创治疗后的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降低了死亡率。

病情平稳患者颅内血肿最佳穿刺时间为发病后6~24小时内。

昏迷程度深、有脑疝形成的危重患者可超早期(发病后6小时内)穿刺治疗,但要做好防治再出血的准备。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清除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目前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治疗迅速有效的特点,是主要的脑出血微创治疗技术,在我科2007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患者运用微创治疗技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将我院2007年8月~2011年10月住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64例)和保守组(52例),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均有影像学资料证实为脑出血,出血灶有基底节区出血、皮层下各脑叶。

微创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36~80岁,平均62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8例,额叶8例,颞叶10例,顶叶5例,枕叶3例;出血量:30~50ml 40例,51~80ml 19例,>80ml 5例;发病至接受微创手术治疗时间:56例患者在发病后6~24小时内进行了穿刺,另有8例深昏迷患者因有脑疝形成预兆选择在6小时内穿刺外。

保守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7~82岁,平均63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8例,颞叶17例,额叶出血4例,枕叶出血3例;出血量30~50ml 33例,51~80ml 16例,>80ml 3例。

高血压论文脑溢血论文:高血压脑溢血的微创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高血压论文脑溢血论文:高血压脑溢血的微创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高血压论文脑溢血论文:高血压脑溢血的微创外科治疗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院因高血压导致脑溢血患者,进行微创外科治疗的观察,了解微创外科对于治疗高血压脑溢血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110例因高血压导致脑溢血患者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微创开颅血肿清除组、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组。

并对该110例患者的治疗方法、过程及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内科保守治疗组成活率7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9%;微创开颅血肿清除组患者术后成活率87.3%,术后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7.9%;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组手术成活率81.5%,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为19.6%。

结论对于高血压脑溢血的患者来说,微创开颅血肿清除为目前治疗高血压脑溢血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脑溢血;微创外科[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leads to cerebral haemorrhage, with observ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oozing hypertension treatment. method choose 110 cases with hypertension leads to cerebral haemorrhage, divided into med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craniotomy group andstereotactic biopsy clear drainage of haematomas group, and observed the treatment method, proces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110 patients. result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ed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was75%,complications rate was 29%;the survival rate of minimally invasive hematoma craniotomy group was87.3%,complications rate was 7.9%;the survival rate of stereotactic biopsy clear drainage of haematomas group was 82.8%,complications rate was 19.6%.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leads to cerebral haemorrhage, minimally invasive craniotomy hematoma cleared was the best way.[keywords] hypertension;cerebral haemorrhage;minimally invasive高血压脑溢血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对58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

结果:58例彻底清除血肿。

在随后的随访期间,良好18例,残疾但生活可自理者15例,意识清楚但不能自理者10例,植物生存5例,10例死亡。

结论:正确的、针对具体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关键词】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急诊【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03-02中老年群体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益增多,目前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定,病死率高。

我国运用微创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的病例资料与手术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患者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40-78岁,平均61.3岁,均有高血压病史,诊断符合诊断标准,病程5-23年。

1.2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头痛、偏瘫、意识障碍或昏迷等。

其中意识模糊23例,肢体瘫痪36例。

gcs评分3-5分12例,6-8分34例,9-12分12例。

1.3ct检查:患者入院后ct检查,多为幕上出血,血肿量34-120ml。

出血部位多为基底节区、丘脑、小脑、脑叶等,其中基底节区出血比重约为60%,皮质下出血约为25%,其他出血部位占15%。

血肿量:25-50ml比重最大为56%,其次为50-80ml为32%,>80ml 的为12%。

1.4手术方法:根据头部ct图片,选择头部非功能区,按照三维定位,确定最大血肿层中血肿中心所在体表位置,确定穿刺处无血管搏动感,避开脑膜动脉所在位置。

表皮消毒后,大部分患者应使用局部麻醉,如果手术前有呕吐误吸等症状的病人应当施以全麻。

在病人头部安装驹井式脑立体定向仪框架,进行ct水平方向定位扫描,在之前所确定血肿中心所在体表位置做一切口,长度约为5cm,在头骨上钻直径3cm小孔,剪开硬膜,以血肿中心为目标,将穿刺导针插入血肿腔,并用注射器负压抽吸液状的胶状陈旧血液,抽吸时应注意力度和速度,抽吸要缓慢,用力要均匀,并不断调整深入程度。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动脉破裂出血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的特点。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综述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局部减压和降低颅内压的手术方法,通过钻孔或切口进入颅腔,将血肿内的积血逐渐清除,减轻颅内压力,并排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地清除血肿,减少颅腔内压力,改善脑灌注,缓解颅内压过高的局部和全身症状。

一项针对2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且恢复期疾病评分也较好,表明微创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应用于高龄、合并症患者以及急性期患者。

一项针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表明,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如纠正血压异常、抗凝治疗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术中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来进行操作。

血肿清除的彻底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肿的大小、位置等来决定,术前明确手术指征十分重要。

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论文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论文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穿刺血肿,进行冲洗抽吸,术后用尿激酶冲洗残腔将血肿清除。

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血肿清除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中图分类号] r730.5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89-01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恢复慢。

近年来国际国内学者提倡的微创手术概念得到了很快发展与普及,应用微创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手段。

我科在ct引导下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神经外科住院的58例患者实施了微创穿刺引流手术,男33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50-60岁者36例。

汉族 25例,维吾尔族21 例,哈萨克族 12例。

出血部位与出血量:基底节区37例,脑叶5例,破入脑室16例;出血量最少30 ml最多70ml。

术前均经颅脑ct确诊脑出血,纳入标准:具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间在72小时内;年龄<75岁或>30岁;幕上血肿量>30ml;gcs≥5分。

排除显示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外伤、血液系统疾病、口服抗凝药物或肿瘤卒中所致出血患者;幕下脑出血;脑疝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脑强直患者;脑干出血以及gcs评分<5分患者。

1.2 手术方法:患者入院经ct扫描定位,应用的一次性使用颅脑血肿穿刺包(杭州萧山医疗器械厂生产,北京三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销,专利号:zl20020015224.6)穿刺针,以出血量最多和接近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避开脑动静脉血管、静脉窦以及脑的主要功能区等重要解剖部位,标记出头皮钻颅点,测出血肿中心到钻颅点的距离,选用合适长度穿刺针,经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在电动颅骨钻驱动下带着无创针芯垂直于头皮刺入颅骨,缓慢刺入达颅内血肿腔,拔除针芯,见有陈旧性血液由针孔溢出,用注射器抽吸,将液态部分抽出后,顶口插入注射器,用一定压力注入3-5 ml生理盐水(0-4℃),利用射流作用击碎胶冻状血凝块,经引流管流出,可重复多次,抽出量约占血量的1/3-1/2为宜,然后接引流袋。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统计了2006-2011年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行钻孔引流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患者的病症改善情况,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

结果:通过手术治疗,66例脑出血患者存活61例,存活率为92.42%;死亡5例,死亡率为7.58%。

结论:微创治疗是脑出血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脑出血的常用治疗方法。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治疗;小骨窗;钻孔引流;血肿清除;开颅【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5-01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中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后病情严重、发病急,同时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

脑出血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发病后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探讨脑出血微创治疗,分析治疗的具体方法,观察统计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探索脑出血治疗的有效途径,仔细分析治疗中的优缺点,以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统计了6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9例,女性患者为27例。

年龄从37~77岁,平均年龄为63.2岁。

66例脑出血患者在gcs评分中34例为13~15分,18例为10~12分,11例为6~9分,3例为3~5分。

61例双瞳正常,4例一侧瞳孔散大,1例双瞳孔散大。

66例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并且壳核出血52例,7例丘脑内囊区出血,5例皮层下出血,2例小脑出血。

出血量在30~40ml为43例,15例出血量为41~60ml,出血量60ml以上的为6例,2例小脑出血患者血肿为10~20ml。

发病时间在6h以内为28例,6~12h为12例,13~24h为16例,25~72h为10例。

1.2治疗方法:66例脑出血患者中10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术,方法为气管内全麻下咬骨窗,大小为2cm×2cm~3cm×3cm。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治疗论文: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治疗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治疗论文: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治疗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治疗论文: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127例行微创钻孔持续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病死率,致残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住院期间抢救成功103例,死亡24例,平均住院25天,术后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恢复,恢复期死亡5例。

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确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高血压脑出血(hch)是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近年来,微创钻孔引流术已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手术方式。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应用简易定向锥颅血肿碎吸术进行头皮穿刺点定位,为127例患者行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7例患者,男79例,女48例,年龄45-82岁,平均63.5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09例,发病后血压皆高于160/95 mm hg,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脑出血。

血肿量20-70 ml者108例,血肿量>70 ml者19例,基底节区出血112例,皮质下区出血11例,丘脑出血4例,破入单侧脑室35例,破入双侧脑室9例。

发病至手术时间6 h内101例,6-48 h 19例,>48 h 7例。

1.2 临床表现均为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语,大小便失禁,肢体运动障碍及意识障碍,其中嗜睡32例,神志恍惚51例,浅昏迷38例,中度昏迷6例,无脑疝患者。

2 治疗方法2.1 手术方法应用简易定向锥颅血肿碎吸术行头皮穿刺点定位,脑室前角穿刺点在冠状缝前3cm和中线旁各2.5-3cm,尽量避开外侧裂及重要功能区,去手术室,取1%利多卡因局麻,麻醉成功后,逐层切开头皮,切开颞肌及骨膜,乳突牵开器潜开,暴露颅骨,取锥颅钻在颅骨上钻一孔,将硬脑膜钻透然后退出转头,取14号引流管内置导丝,先在ct片上测量计算血肿中点距头皮的距离,再于引流管上距头端与测量距离相同处用丝线打结标记,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不超过5-6cm,垂直穿刺进入血肿中腔,可见有暗褐色血性液流出,穿刺深度为血肿中心处,引流管深度确认以丝线打结处与头皮平齐。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选择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治疗的观察组和内科治疗的对照组,例数均为40,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的差异。

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临床研究发现,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理想,与内科治疗相比,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临床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原理是依靠患者自身来对血肿进行吸收,疗效不够显著,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

或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清除血肿,但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特别是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2]。

然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临床应用率较低。

有学者研究发现,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明显,且患者比较容易接受[3]。

为此,选取研究中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为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选择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

对照组4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0至75岁,平均年龄55.6岁。

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9到74岁,平均年龄54.8八岁。

两组线性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所有患者进行头颅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引流治疗,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标记额部穿刺点,扫描壳核、脑室出血平行于扫描平面穿刺;脑叶出血患者穿刺点在距离血肿中心最近点,小脑出血患者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下3厘米和耳根连线的中1/3处.进行术前常规准备和消毒,使用专用颅椎设定穿刺深度,避免损伤脑组织和脑血管,连续锥透颅骨,穿破硬脑膜,使用带针芯的微创用硅胶引流管根据预定方向穿刺,将血肿逐渐吸出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将引流管固定,结合出血凝固和抽吸情况注入尿激酶3000到10000单位,连接引流器封管,3到四4续引流,控制引流压力,每天进行一到两次冲洗,持续引流到CT显示血肿全部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以往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一直是困扰神经内科医生的一大难题。因此选择好的治疗方案是减轻后遗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料与方法
57例脑出血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证实,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44~8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
结果
术后并发症:继发性脑出血2例,手术时间<6小时,年龄51岁和69岁。
临床疗效:存活56例,52例可恢复正常,年龄44~86岁,平均70岁,手术时间6~12小时。4例生活基本自理,遗留痛觉减弱和肢体不同程度运动障碍,年龄52~69岁,平均62岁,手术时间24小时。死亡1例。
讨论
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预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者认为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可以减轻患者的致残率,在脑出血后6小时,即有较明显表达,血肿周围带即有粒细胞浸润,其后各种炎性因子表达增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时机尚有争议。以上病例提示钻颅引流最好在发病6~18小时,病情相对稳定,出血趋பைடு நூலகம்静止,血肿液化已经开始,可以避免或减少术后再出血,增加积血引出量,提高手术成功率。当然对危重患者特别是脑疝形成者则更应早期实施微创术抢救患者生命;超早期(<6小时)实施微创术能够打破脑出血后病理生理变化从而提高疗效,所以在可能情况下应尽早实施手术为好但易诱发再出血。
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均是首次出血并在ct片下根据多田公式(π/6×长轴×短轴×层面)计算出血量,破入脑室者不包括脑室内出血量:1丘脑出血28例(左侧8例,右侧20例),年龄62~79岁,平均71岁,出血量16~45ml破入脑室16例;2基底节区出血18例(右侧16例,左侧2例)出血量20~80ml,年龄44~85岁,平均69岁;3额叶出血9例(右侧5例,左侧4例),年龄51~69岁,平均61岁,出血量30~60ml。
手术时机:24小时后穿刺2例。
治疗与方法:矢状面线:从鼻根部向后至枕外隆凸的连线。冠状面线:经乳突后缘作一与矢状面及水平面线垂直的线。定位标志线画好后,将直角条孔平面定位尺长板的下缘对准om线,使短板接触前额,并使长板平面和正中失状面平行,而且使短板上某一条孔等距离点的联线和正中失状线重合,等距离点各点到长板的距离,是以ct扫描平面上头颅正中线到两侧颞部的最大垂直距离,长短尺度来标定的。这样正中失状面和直角孔定位尺就围成一个立体的长方体空间。然后根据ct片上测得的各层血肿的前距、深距、高距参数画出血肿在颅表面的投影,其交叉点即为中心靶点,并在中心靶点做一相互垂直的十字交叉线,使十字线的其中一线和om线平行,延长十字交叉线即形成两个平面,两平面的交线作为入颅时的立体定位线。如果所选入颅点恰好为大脑的功能区和颅内血管及鼻窦部位,此时入颅方向,不采取在ct扫描的om层面上,而采取与om层面成一定夹角的入颅方向,以血肿中心靶点为轴向上或向下的旋转直角条孔平面,旋转时长板的下缘要与om线保持平行。这样就可以标出一个新的入颅层面。常规局部皮肤消毒,局部以2%利多卡因5ml局麻,达骨膜,开皮后以颅钻缓慢钻穿颅骨达硬脑膜外,用凹槽钻清除骨屑,以脑膜穿刺针刺破硬脑膜,锁孔器固定,以引流管缓慢进入颅内达中心靶点,间断抽出陈旧血液及混杂脑组织,在ct观察下,引流管位置满意并注入立止血1u引流管外接引流袋,缝合皮肤及固定引流管,创口敷酒精湿沙布及无菌纱布后胶布固定,并带头套固定。2小时后开放引流,每天冲洗1次。并根据引流液的情况调整,注意引流管的通畅,观察有无新鲜出血,引流液变清,可改为间歇冲洗,持续引流。可根据病情行双针穿刺,血肿破入脑室形成铸型时,同时行脑室穿刺引流。穿刺时多选额入法(首选额入法:入颅钻孔部位在失状线自眉间向上9cm,旁开2~2.5cm处,入路方向与失状面平行与两侧外耳道连线相垂直,深度一般≤6cm即可到达侧脑室额角),脑干出血破入脑室引起脑积水,仅行脑室穿刺引流。定时复查头颅ct至血肿清除>80%,无颅压增高表现,2~3天后拔管。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病死率最高、致残率最高的一种常见疾病。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推广以来,其方法简便、快捷、安全,不需要开颅、输血;软管对脑组织损害最小;抽吸、引流同一管完成;可多通道、多靶点清除脑内血肿;定向准确,可经颅内“哑区”较长距离命中靶点。能使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病程明显缩短,改善了生存质量,备受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该技术更适宜基层医院应用。
术后再出血的治疗:通过上面的结果显示,超早期手术的患者,再次出血的机率特别高,引起出血的3个可能条件:1血管壁本身有某种解剖结构上缺陷;2有出血倾向;3有一个血压骤然升高诱因。1为先天原因。当有2时,可通过引流管减压,并在血肿腔内注入立止血,另外怀疑有活动性出血时,应慎用甘露醇,因其使血肿以外的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周围脑组织间压力梯度迅速加大,从而促进血肿扩大或加重活动性出血。脑出血后一般都会出现3,如血压>200mmhg时,血压越高,脑血流量越下降,此时应该用降压药物。早期降低过高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关键。如果不了解病前的血压,可把血压维持在160/100mmhg左右,这样的血压可保证脑的灌流,如果过高会增加脑水肿和再出血的危险,如果过低又可引起脑供血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