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合集下载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工作面防水安全技术措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煤炭开采过程中会涉及到水文地质条件,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手段来预防和控制工作面的涌水、渗水等水害事故,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

一、地质勘探及水文地质估测在煤矿工作面建设前需对施工地点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基本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评估开采区域涌水量、涌水情况、水源位置等,制定相应的防涌水措施。

这一步操作至关重要,其结果直接影响后续的煤矿安全生产。

二、煤矿井下渗水预测通常情况下,地质勘探已经预示了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重大的渗水隐患。

为保障井下矿工的安全和煤炭的生产,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对井下的渗水量、渗透性等进行预测,以确定渗水的来源和分布规律。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使矿工预先掌握井下煤层渗流情况,以方便随时采取对应的对策。

三、工作面防涌水技术1. 适量封孔防水针对井下涌水的情况,煤矿可以通过封孔防水来改善局面。

具体说,煤炭开采工作面集中封闭可能渗漏存在的孔洞、裂缝和裂隙等,防止地表和井下水源渗透进入工作面。

这种方法在保证煤炭生产的同时,也能改善井下水文地质环境,减轻煤矿灾害风险。

2. 压地宝注浆技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石层内部的差异性,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裂隙,伴随着井下涌水情况。

为此,可以通过采用压地宝注浆技术,将地面上的预混泥浆注入裂隙,让水凝结在其中,从而达到防渗透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减轻了井下涌水的压力,同时还提高了地质力学的机械强度,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稳定。

四、总结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是保障煤炭生产安全的关键性环节,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

通过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估测等手段,可以提前预测井下的渗水情况。

此外,适量封孔防水、压地宝注浆技术等方法也是解决井下涌水问题的有效手段。

只有在加强技术创新,采取严谨的操作流程,才能减轻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煤矿采掘工程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采掘工程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采掘工程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煤矿采掘工程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采掘压力、瓦斯、粉尘等因素的存在,容易引发水文地质灾害和人为因素灾害,对煤矿采掘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保证煤矿采掘工程的水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加强水的管理和防治。

一、控制岩层断层水的渗漏流入岩层断层水是指在巨复杂岩层圈闭构造中,经常伴随着岩层断层赋存。

岩层断层水是煤层水、地下水、地表水及雨水的汇集体,直接决定矿井的工作面产量和最终采掘效果。

针对岩层断层水的渗漏流入,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 推广预封、封水泵注浆法、高压注浆法等技术,对断层进行封闭加固,防止岩层水渗漏流入。

2. 钢肋拱架支护是防止岩层水渗漏的有效措施,通过对煤巷进行预先加固,能够压制断层区的压裂分离,减少渗水漏水现象。

二、完善排水设施,降低水位采掘过程中,地下水会因开采活动带来的应力扰动而增加,水位的升高容易导致地面和采掘工程的泄洪事故发生,进而引发特别严重及时的灾害。

为保证排水效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 应完善采煤区水文地质调查和分析,调查实际水文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合理设计及布置煤层注水井。

2. 采取汇水井+集水管+主井+跑车提泵装置的排水体系,保证煤巷通畅,防止积水淤积,降低隧道水位。

三、强化煤巷防水措施煤巷的防水措施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现代化矿山采用了大型的综合机床和煤机等设备,不良的煤巷防水会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加强煤巷的防水是保证生产安全和环保的有效方式,应采用以下技术措施:1. 应对煤巷进行完善的防水检查,对潜在的漏水隐患进行预先排查,加强煤巷的防渗漏措施。

2. 应在煤巷配备便携式水泵等排水工具,及时疏通漏水口,减少水量。

四、加强灾害预测预警为提高矿山安全的预警能力,保障煤矿采掘工程的安全生产,灾害预测预警是必要的环节之一。

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采用微震监测技术,有效预测巷道破坏和塌陷灾害的发生。

2. 建立地质卫星应用系统,监测山体变形和进一步发生滑坡和山体崩塌等灾害的潜在风险。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切实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矿实际编制矿井防治水措施及水害预警程序。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1、成立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矿长 : 郭爱权总工 : 马锡友成员 : 闫志刚、黄明光、王占东、曹继伟、李清臣、郝达来、刘学全、史永成、朱彩飞、赵强二、地形地貌井田内的地形特征为东北高,西南低,地形标高为1160m~1260m,高差为100m。

以风积沙漠地貌为主,呈波状起伏,微地貌形态有新月形沙丘、沙垄等,流水地貌分布在井田西部的乌兰木伦河,河流两侧可见Ⅰ、Ⅱ、Ⅲ级阶地,第四系萨拉乌素组湖积地层多为风蚀地貌。

三、地表水系区内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河流为位于井田西部的乌兰木伦河及位于井田东南部的乌兰木伦河支流~考考赖沟,乌兰木伦河发源于鄂尔多斯市巴定沟,流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于陕西省神木县汇入黄河,全长228km,流域面积8706km2,内蒙古境内长117km,流域面积3041 km2,为常年径流,年平均流量为337mm3,其中净水304mm3,年含砂量44Mt,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所设王道恒塔水文站历年观测成果,该河最大洪流量为9760m3/s(1976.8.2),贫水期流量一般为3.13m3/s。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规程措施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规程措施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规程措施煤矿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业生产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安全风险都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其中水上安全问题更是需要高度重视。

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规程必须详细制定。

一、煤矿中的水安全问题煤矿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水安全问题:一是来自外部的水源,比如雨水、地下水和废水等,其中地下水是最为严重的因素。

因为在采掘过程中,地下水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而被破坏,导致其渗入煤矿,最终形成洪水灾害,危及矿工生命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完好性。

二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问题,包括煤矿排放的废水,煤尘污染的水、尾矿等。

二、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规程1.防水措施煤矿在生产和开采中必须加强防水措施,特别是在重要通道区域和生产区域必须加强防水技术的施工和维护,以减少因水害带来的危险。

2.排水设施建立好煤矿的排水设施,特别是将地下被淤积的水通过专业设备很好地排出,防止水灌进煤矿,特别是洪水灾害会危及整个煤矿区域,关键时刻更需控制好水灾的影响。

3.治水设备在煤矿中加大技术投资力度,引入安全可靠的水利设备,以应对煤矿水上危险。

更当然需要及时修缮和维护设施和设备,保证其备好。

4.废水处理煤矿产生的废水问题也是极其重要的,必须通过合理的废水处理方式将产生的废水进行循环利用或导出处理,减少对水资源的占用和污染的产生。

三、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管理要点1.定期安排煤矿水环境排查在煤矿的生产中,必须对其水情进行定期的排查,记录每一次排查的结果,以发现有异常的煤矿水情,及时采取措施。

2.加强煤矿安全防范措施在煤矿采掘中,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止因为随意操作导致事故事件的发生。

3.实施科学合理的建设和开采方案在煤矿的建设和开采方案制定中,必须充分考虑煤矿水环境,方案中必要完善的措施,有效避免其水环境产生的危害,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

4.制定煤矿水安全响应预案在煤矿中一旦出现水灾事故事件时,特别是在没来得及采取防范措施导致危险时,必须及时制定出响应预案,抢救妥善的处理问题,保证煤矿生产正常进行。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第一篇: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目录一、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1)1、工作面概况 (1)2、地质构造 (1)3、主要水源 (2)4、突水系数及涌水量预计 (3)二、领导机构 (4)三、矿井防排水现状 (5)四、工作面防治水措施 (5)1、疏水降压 (5)2、加强水文实时观测 (5)3、加强老空水的探查与排放 (6)4、底板注浆改造 (6)5、突水危险性评价 (6)6、工作面排水方案 (7)7、防排水措施 (10)五、工作面初采期间涌水量观测方案 (12)附件1、11071工作面避灾路线图2、11071工作面排水方案平面图 3、11071工作面突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梁北矿11071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11071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1、工作面概况11071工作面位于11采区东翼上部第二区段,11071工作面对应地面有箕啊、铁李村,地面标高+112m—+119m。

11071工作面西起11采区上山煤柱,东至铁李正断层,上部为11031工作面采空区,下部为11111工作面采空区,为“孤岛”采煤工作面。

11071风巷走向长1312m,11071中巷走向长1541m,11071机巷走向长1568m,上下两部分在切1测点联合开采形成一个大的工作面。

下部切眼平均采长162m,上部切眼平均采长165m,联合后工作面平均采长327米,风、中、机巷和切眼均沿二1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西部巷道方位104°,中部调向位置以东巷道方位89°,11071风巷顶板标高为-358.530m~-341.740m,最大高程差为16.79m;11071中巷顶板标高为-397.812m~-373.125m,最大高程差为24.687m;11071机巷顶板标高为-433.809m~-406.325m,最大高程差为27.484m。

工作面采煤面积418545.64m2,煤层倾角平均12°,平均煤厚3.98m,计算二1煤层地质储量228.22万吨。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矿井是矿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矿山的挖掘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水,因此需要对矿井进行防治水处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矿井防治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治水的必要性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地下水的渗入、涌入,特别是深部矿井会遇到压力很大、流量较大、水质浑浊的地下水。

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这些水会汇入到矿井底部,导致矿井内部水位上升,水压加大,不仅严重危及矿工的安全,而且也会对矿山的生产带来威胁。

二、防治水的技术措施(一)维护矿井周围水文环境在矿井的形成过程中,水文环境往往会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在矿井之前的水文环境和矿井开发后的水文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了防止矿井周围的地下水涌入矿井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1、采用人工控制法,通过堆石、挡土、设立墙壁等措施来固定地下水位,防治地下水的溢出和流出。

2、增设地下横向通道,将涌入的地下水引入隔离水管,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其进行过滤、洁净和拦阻。

(二)采取加固措施在矿井的开发过程中,地下水流量不断增加,水压也会不断上升,这时就需要加固措施。

常用的加固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1、加固矿井井筒,主要是要加强井筒的承重能力,以应对地下水的压力和井筒之间的力量传递。

2、加固井壁和井帮,通常是采用筏板和护壁形式。

在矿井开发的过程中,如果地下水量测得较高,在其底部地方布置筏板,用以承重压力,抗拒大量的地下水的压力;井帮加固则是使用钢宽带和钢丝网,分别在井帮中设置,同时也增大其稳定性。

(三)管道系统在矿井中运行的管道也是防治水的重要一环。

在矿井中运行的水管,一般分为地面管道和井下管道两种。

在设计地下管道系统时,必须考虑到地下水的流动性,采取隔离和防水措施。

在实际的设计中,常采用U形管道,通过脑袋的形式将管道连通。

而地面管道则是通过短路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水的便捷流动。

(四)运用泵技术泵技术的运用也是防治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井中经常使用的泵是斜达泵和自然放液泵。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随着煤炭产业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是煤矿生产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何防治水的安全事故是煤矿安全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以期对煤矿安全监管和实际生产有所帮助。

煤矿水安全概述煤矿地下水体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与煤层地质构造和矿井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水文地质体系。

地下水的渗透和流动会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同时,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破坏,地下水会受到破坏和扰动,进而可能引发水灾事故。

因此,科学合理地防治水灾事故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煤矿水安全地质特征煤矿地下水体受煤层地质和矿井工程活动的影响较大,其地质特征也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性。

一般来说,煤矿地下水具有以下特征:1.水文地质复杂性。

由于煤层下覆和下伏地层及构造的复杂性,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和运移规律也相对复杂。

2.水资源丰富。

煤层储水量较大,由于煤层产生的固定水和可透水性差的差异水共同进入煤层系统并受地质构造和地表降雨的影响,形成了煤矿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3.潜在危险性。

煤矿地下水在采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地面塌陷、煤矿地下水爆炸等。

同时,堆放的矸石、煤渣、固体废弃物等也会产生渗漏水,进一步增大了水灾事故的风险。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为了防止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以下是相应的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1. 计算水流量和含水量在采空区涌水和井下水灾的预防中,为了掌握水流量和含水量等水文地质参数,需要进行水文地质预测。

应用水资源计算,预测和控制采空区或工作面的涌水量;采煤过程中,对于底板、煤层和顶板的水文地质参数和涌水走向,都需要计算涌水量和含水量等参数。

2. 煤矿排水技术对于采空区、井下涌水和废弃矿井的积水等问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煤矿排水技术也是煤炭生产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的目的是在不降低采矿效率的前提下,排除井下水体以及矿顶上的外来水,以维持井下的干燥状态。

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XXXXX有限公司XXXX煤矿防治水措施编制单位:XXXX煤矿编制时间:2018年1月目录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 0二、地形地貌 0三、地表水系 0四、气象 (1)五、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1)六、工程地质 (11)七、矿井水害的类型及易发突水事故的地点的分析 (16)八、矿井发生突水事故的预兆 (17)九、矿井水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17)十、突水事故的应急预防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20)十一、防水煤柱留设 (24)十二、地表水防治措施 (24)十三、探放水原则 (25)十四、防治水措施 (25)十五、探水前应注意事项 (26)十六、探水时注意事项 (27)十七、放水时的注意事项 (27)十八、矿井水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28)xxxx煤矿防治水措施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切实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矿实际编制矿井防治水措施及水害预警程序。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1、成立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组长:XXXX副组长:XXXX成员: XXXX XXXX XXXX等二、地形地貌矿区地处滇东北部的乌蒙山区,山脉走向近似于北东~南西向。

地势总体呈中部及东部高,西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黄石渣包包,海拔+2206m;最低点位于西北部干河沟谷,海拔+1876.6m,相对高差达329.4m,一般标高为+2000.0m~+2200.0m,属构造剥蚀、侵蚀的中山地貌。

三、地表水系区内地表水多为季节性山沟溪流,呈树枝状展布。

较大的溪流为矿权区西北部的干河、东北部的贮木站溪流及宝山小河。

以黄石渣包包山脊为分水岭,西部冲沟水汇入干河,东部冲沟水汇入宝山小河及贮木站溪流。

区内各溪流流距为500~2000m,一般流量为0.5~10l/s,各溪流具有暴雨骤涨,雨后骤降的特点,暴雨流量为0.5~1.5m3/s。

区内各溪流最终汇入北盘江,属北盘江流域,珠江水系。

四、气象区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春夏干湿分明,秋冬低温多雨,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6℃,最低气温-2℃,最高为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切实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矿实际编制矿井防治水措施及水害预警程序。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1、成立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矿长 :技术负责人 :成员 :二、矿井水害的类型及易发突水事故的地点的分析1、矿井水害的类型造成我矿井水害的主要水源有大气降水、地下水和老空水。

其中地下水按其储水空隙特征又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根据水源分类,矿井水害分为:(1)、地表水害、(2)、老窑水水害(3)、孔隙水水害、(4)、裂隙水水害、(5)、灰岩水水害等2、矿井水害事故易发生的地点我矿井下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是矿井正常生产的采煤、掘进工作面。

在生产过程中与地表水、地下水或老空水沟通时,就会发生突水事故。

(1)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顶板自然垮落,自下而上形成了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垮落带及裂隙带遇到强含水层或老空区、老窑、老巷道积水,水会沿裂隙带空隙流入井下,造成突水事故。

若导水裂缝带高度到达地表,与地表的季节性河流、塌陷坑贯通,也会造成突水事故。

(2)采煤工作面遇到封孔质量不好的钻孔,穿透含水岩层的钻孔在采煤过程中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力,也会造成透水事故。

(3)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遇到情况不清的老窑水、采空区水、老巷道积水、钻孔水、断层水、陷落柱水、石灰岩溶洞水、砂岩水等,同样是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点。

三、矿井发生突水事故的预兆1、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透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煤层发潮发暗、有害气体增加等。

2、每次突水前都会全部些现,有时可能发现一个或几个,极个别情况甚至不出现。

因此,必须密切注意,认真分析。

四、矿井水害防治的主要措施防治矿井水灾的原则是,必须做好水害“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控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

1、探放水防治措施(1)掘进工作面的支架应加固,背牢顶帮,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挡板,并准备一定的坑木和麻袋、黄泥等防水材料,以便随时堵水;(2)加强探水工作面的瓦斯检查,当瓦斯超过1%时,应立即停止探水工作;(3)清理水沟,保持水沟畅通;(4)清理巷道,保持安全撤退路线畅通:(5)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6)测量和探放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指挥。

2.防治地表水害的措施(1)留设防水煤柱。

矿井井田范围有季节性河流,对矿井有危害,有透水的可能,而且不可能排干,可留设防水煤柱。

(2)沟渠改道。

沟渠压在煤层及岩层露头部分,对采矿有透水的威胁,为此对地面山沟泄洪区进行改道。

(3)积水排干。

对于塌陷区存在积水,只要有突水可能就必须将积水排干方能生产,且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查看地面积水。

3.防治井下水害的措施井下水害包括老窑水、采空区积水、老巷道水、钻孔水、断层水、陷落柱水、石灰岩溶洞水等。

1 、老窑水的防治(1)现经调查周围矿井及小窑开采采空区积水情况已查明,并绘制了图纸和相关的资料。

(2)根据查清已有老窑的图纸和资料。

认真分析判断后,制订防治老窑水的方案,并认真实施。

(3)在探放水时,如有透水征兆,不能起钻,要尽快汇报处理险情。

(4)在探放水时要安装水泵和排水管路,清理好水仓,以保证万一探出水之后不会影响生产或导致事故发生。

2、矿井采空区积水和老巷道积水的防治技术部门测量填图要及时准确,不能漏填,采煤工作面回采时,采空区积水和老巷道对生产有威胁,要打钻把水疏干。

掘进工作面需要掘透老巷道时,一定要先把老巷道水排干后,才能掘透老巷道。

3、钻孔水防治钻孔水害防治措施是:技术部门先查清钻孔的平面所在位置即与现采掘工作面的相对位量,然后查清钻孔的封孔质量。

如果钻孔穿透富水层,封孔质量不好,为确保安全需请专业队伍用钻机重新封孔。

或者可以留保安煤柱保护钻孔。

4、断层水的防治断层分为透水断层和不透水断层。

防治断层水的措施是:根据地质报告或水文地质报告,井田内主要有F18、F19、F29逆断层及F20正断层富水性较强。

可用留设断层防水煤柱的办法,防治断层面出水发生透水事故。

总之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主要抓好“防、堵、截、排、疏”五方面,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是落实“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有疑必停,有险必撤”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矿井长治久安和安全生产。

5、煤矿企业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雨季受水危险的矿井,应当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并且组织抢救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必须立即停产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只有在确认暴雨洪水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6、清理井下排水沟、储水仓,保障水沟畅通,水仓达到应有容量。

7、加强排水设备检修维护,保持完好。

五、突水事故的应急预防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1、发现突水预兆时的应急措施当井下出现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

2、水源的判断方法(1)老窑水的特点是积水时间长,水量补给较差,一般属于“死水”,鉴别时,有以下特征:1)用手指搓动,有滑润的感觉;②用鼻闻有腐臭味,有时夹杂着臭鸡蛋气味;③用舌尝可感觉到水发腥,有臭味;④仔细观察,会发现水的透明度较低,水中有腐朽物悬浮或沉淀。

(2)断层水一般通道较远,补给较充分,多属“活水”。

水无涩味而发甜,如果在岩巷中遇到断层水,水呈黄色,有时在岩缝中可见到淤泥。

(3)含水层水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压力,水量充足。

水中无涩臭味,水色发黄,有泥沙流出。

(4)如是石灰岩溶洞中的积水涌出,水呈黄鱼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

(5)地表水一旦涌人地下,其水量很大,破坏力极强。

水中混有大量的泥沙,有时还会夹带许多动植物或其他杂物。

在一般情况下,水中无其他异味。

3、发生突水事故时的应急措施1、自身安全防护井下发生突水事故时,在现场及附近地点的工作人员应首先做好自身安全防护:(1)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内、拐弯巷道或其他安全地点。

如果情况紧急时,可抓牢顶梁、立柱或其他固定物体,防止被涌水冲倒或冲走。

(2)如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时,现场职工应立即佩戴好隔离式自救器或压缩氧自救器在未确定所在地点的空气成分能否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禁止任何人随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

2、迅速汇报突水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地点工作的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的程度,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报告,同时,应尽可能利用电话通知其他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及时通知撤离。

3、积极妥善的组织现场抢救(1)初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在现场领导和老工人的组织带领下,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迅速进行抢救工作。

如突水地点周围围岩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尽快堵住出水点。

(2)在水源情况不明,涌水凶猛、顶帮松散的情况下,决不可强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积突水,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灾情。

(3)对于受伤的矿工,应迅速抢救搬运到安全地点,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4)必须注意井下发生突水事故后,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不佩戴防护器具的情况下冒险进入灾区。

4、现场组织撤离如因涌水来势凶猛、现场无法抢救或者将危及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起来,沿着规定的避灾路线和安全通道撤退道巷道制高点或地面。

在行动中,应注意下列事项:(1)撤离前:应设法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告知矿井领导人。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撤往突水地点以上的巷道,尽量避免进入突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3)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4)如因突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路牌,迷失了行进的方向时,遇险人员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5)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岔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

(6)撤退巷道如果是竖井,人员需要从梯子间上下时,应保持好秩序,不要慌乱和争抢。

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7)撤退中,如因冒顶或积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

在唯一的出口堵塞无法撤退时,应组织好灾区避灾,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等冒险行为。

5、避灾自救(1)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快速建造的临时避难硐室。

必要时,可设置挡墙或防护板,防止涌水、煤矸和有害气体的侵入。

(2)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文字、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于救援人员及时发现,进行营救。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