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新技术的应用及相关知识资料

合集下载

MR(混合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MR(混合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MR(混合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混合现实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各个方面,并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建筑设计领域中,混合现实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技术媒介,有效地解决了抽象人类思维与创造实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新的教学概念,例如教学建构主义,这导致了对混合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需求。

在建筑设计教育领域,一直渴望有一种情景生成工具来实现建筑空间环境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空间环境的结构设计。

实现空间环境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在传授建筑设计的同时,要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沉浸感和临场感。

这使得基于此的面对面学习更加有效;研究增强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仅鼓励了学生设计思维的转变,也促进了设计效果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混合实现技术;建筑设计;教育应用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数字时代。

混合现实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在建筑设计领域,混合现实技术已经作为一种独特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抽象思维与其所产生的建筑实体间的联系问题。

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建筑物落成后的效果,让业主或用户能充分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因而也逐渐受到一些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们的青睐,并在建筑设计领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而随着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对混合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得到了重视。

在这样的形势下,首先,我们需要大量熟练掌握混合现实技术的建筑设计师,能将混合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建筑设计的手段和方法,应用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其次,我们要求教师能将混合现实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很好实现教学中情境创设及自然交互性的要求,充分体现混合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领域的优势。

对混合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二、混合现实技术相关概述(一)混合现实的概念混合现实是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和显示设备,打造信息圈,实现现实技术和虚拟技术用户之间的交互反馈,创造现实与交流的新环境。

mr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mr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mr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以"MR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题,我们将探讨增强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MR)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MR技术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展览中的一种新趋势,给参观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互动方式。

MR技术可以为博物馆展览提供更加生动逼真的展示方式。

传统的展览方式往往只能通过展品的静态展示来呈现历史和文化,而MR技术可以将虚拟的元素与真实的展品相结合,使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

例如,在一个关于古代建筑的展览中,参观者可以通过佩戴MR设备,看到虚拟的古代建筑在眼前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仿佛置身其中。

这样的展示方式不仅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也增加了参观者的参与度和兴趣。

MR技术可以为博物馆展览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

通过MR设备,参观者可以与虚拟展品进行互动,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比如,在一个化石展览中,参观者可以通过MR设备将化石复原成恐龙的形象,并且可以通过手势控制恐龙的动作,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这样的互动体验不仅增加了参观者的参与度,也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MR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参观体验。

通过MR设备,博物馆可以根据参观者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参观路线和内容。

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感兴趣的展览内容,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步伐和时间进行参观。

这样的个性化体验不仅提高了参观者的满意度,也使得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展览内容。

MR技术还可以为博物馆提供数据分析和展览评估的便利。

通过MR 设备,博物馆可以记录参观者的行为和反馈,从而了解参观者对展览的兴趣和需求。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博物馆进行展览的改进和优化,提升参观者的体验和满意度。

同时,MR技术还可以通过虚拟实境的方式进行展览评估,让参观者在虚拟环境中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博物馆的改进提供参考。

MR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参观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互动方式,提供了更加生动逼真的展示方式,丰富了参观者的互动体验,提供了个性化的参观体验,并且为博物馆的数据分析和展览评估提供了便利。

mr 波谱临床应用

mr 波谱临床应用

mr 波谱临床应用MR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MR Spectroscopy)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无创成像技术,用于研究生物组织内各种化学成分的浓度和分布。

MR波谱在临床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原理及技术特点MR波谱是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定生物体内一定体积内各种核磁共振谱信号的相对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和组织的代谢状态。

相较于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如CT、MRI,MR波谱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 提供更多的生物化学信息:MR波谱可以测定组织内关键代谢产物的浓度,如肌酸、胆碱等,帮助医生评估组织的代谢状态和疾病情况。

2. 非侵入性:MR波谱无需注射造影剂或放射性同位素,对患者无任何伤害,是一种安全的成像技术。

3. 定量化分析:MR波谱能够提供定量化的化学信息,可以精确测定各种代谢物的浓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二、临床应用1. 脑部疾病诊断:MR波谱在神经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用于脑肿瘤、脑卒中、脑损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通过检测脑内代谢产物的浓度变化,可以了解病变部位的代谢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2. 肝脏疾病评估:MR波谱可以用于评估肝脏脂肪代谢、肝纤维化程度等信息。

通过测定脂肪、葡萄糖等代谢产物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脏状况和代谢状况,进而指导治疗方案。

3. 心肌代谢研究:MR波谱可以用于评估心肌代谢和心功能,了解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状态。

在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中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选择。

4. 肿瘤代谢分析:MR波谱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组织的代谢状态,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代谢活性。

通过测定乳酸、胆碱、丙二醇等代谢物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和生长状态,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三、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MR波谱技术的不断完善,MR波谱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MR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MR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MR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一、引言医学领域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在医学领域中,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涌现。

其中,MR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对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MR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探讨MR 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二、MR技术的基本原理MR技术又叫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的信号来获取影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组织中核磁共振现象来产生电磁信号,进而获取影像。

在人体组织中,有些核具有自旋,而且自旋在磁场里有方向性,当这些核受到外加磁场的作用时,它们的自旋会产生一个磁矩,当用另一个磁场来作用这个磁矩时,磁矩会发生共振,从而产生电磁信号。

这些电磁信号经过处理后,就可以显示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三、MR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1、诊断乳腺癌MR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乳腺癌。

在乳房核磁共振成像中,医生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如病变区域、淋巴结病变、乳腺血管的情况等,这能让医生提前发现患者乳腺癌。

2、神经系统疾病诊断MR技术可以用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并对其进行定量研究。

神经系统疾病往往对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MR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3、宫颈癌筛查MR技术可用于诊断宫颈癌。

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MR 技术不仅灵敏度更高,而且能够更好地诊断早期宫颈癌。

4、心脏疾病诊断MR技术可以进行心脏功能的检查。

其独特的成像技术可以获取心脏精细结构,为医生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MR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它将继续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MR技术将更加普及和成熟,医学领域也会越来越多地运用这一技术来提高诊断的精准度和治疗的效果。

五、结论MR技术是当前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MR 新技术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MR 新技术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T1WI
轴位
T1WI 轴位 压脂
T2WI 轴位
T2 矢状位 压脂
T1 轴位 压脂
T2 轴位 压脂
T1 矢状位 压脂
T2 矢状位 压脂
T1 矢状位压脂
动态增强
动态增强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T2 冠状位压脂
T1 冠状位压脂
三、腹部
患者准备 线圈选择
被检查部位或组织尽量贴近线圈,可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线圈,如小儿腹部扫描可选择头线圈等
颞叶
斜冠状位定位
扣带回
老年性痴呆,MRS定位
增强后FLAIR
• • • • • • 脑转移瘤 脑炎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出血 静脉窦血栓 脊髓炎性病变
增强后,T1WI对脑实质内病灶敏感 FLAIR对脑膜病变敏感
血管卡压神经
• 症状: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 梯度回波 • 3d-fiesta 扫描范围向上达大脑后动脉水平
臂丛神经解剖
正常臂丛神经
臂丛神经 节前损伤
七、血管成像
(一)头部MRA: 1.线圈:头线圈 2.常规序列 (1)冠状序列:2D—PC、层厚:60MM、流速:40CM/S: NSA:4~6 (2)轴位:in—flow/3D;层数:60—100 若有明显出血,用3D—PC
(二)头部MRV:2D-TOF:TR:40-45,1.5毫米层厚, FLA:60,饱和带在下面(和做动脉相反)或增强MRV PC/MRV 流速:10cm/s 静脉病变:SWI序列 (三)颈部 1.线圈:颈部正交线圈或NV八通道线圈 2.常规序列: (1)冠状位:CE-MRA 或TRICK技术 (2)轴位:in-flow/M2D或冠状位:3D—PC。
• PRESS技术
– 接收全部回波信号,信噪比高 – 不能检查短T2物质 PRESS能扫一维、二维、三维。 TE=35,144,288 PRESS 144 和 PRESS 288 可以鉴别乳酸和脂质。乳酸 144倒置,hs:SV < 5 ( 海马<7 ) 2D < 10

MR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MR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迂 曲 、狭窄 、闭塞等 ,椎动脉 MR 则可显示 颈总动 脉及其 A 分叉处病变 ,以及椎动脉的迂 曲 ,狭窄 ,为临床诊断上述病 变提供客观依据 。②C E—MR A主要用 于显示体部 血管 ,可 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 、门脉高压 ,肾动脉狭窄和外周血管疾
病 等 ,在 某 些 方 面 可 以与 D A 相媲 美 。 S
近年来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 级 ,过去 只能在高场 MR机 上实现 的特殊 成像技术 ,如 水抑 制成像 、脂肪抑制 成像 、磁共振 血管造 影 ( A) MR 、MR水 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表面成像等 ,今天在低场 MR机上
同样 能 得 到 很 好 的 实 现 。下 面 就 我 院 引 进 的 日立 公 司 0 3 .T
维普资讯

3 4.
经验介绍
版 权所有 侵权必 究 举报有 奖 文责 自负 医用放 射技术 杂志 2 0 第 1 0 6年 1期总 2 5期 5
MR 新 技 术 的 临 床 应 用
临沂 市 中医医院 ( 7 0 2 2 6 0 )韩 召春
1 .原理 :
永磁 型开放式磁共振 的临床应用体会做 以回顾 。

Q T F法 :主 要 依 赖 的 是 流 入 相 关 增 强 效 应 ;P 法 : )O C

水 抑 制 成 像 F AI ( Ii t utd Ivri L R FudAt n ae nes n l e o
则主要依赖于沿磁场梯度流动质子的相位改变 。二者各有其
李春 宏 胡炳欣
治 疗 和预 后提 供 可 靠 的依 据 。 三 、MR A与 C E—MR A MR 主 要 有 两 种 方 法 , 即 时 A 间飞 越 法 ( i fFih, T F) 和 相 位 对 比 法 ( hs Tmeo l t O g P ae

mr新技术

mr新技术

3.0T磁共振新技术——磁敏感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SWI 是最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MRI成像新技术, 在T2* 加权梯度回波序列基础上进行了诸多技术改进,如高分辨率的三维梯度回波成像、完全流动补偿、优化的TE、TR 时间、分别采集强度数据和相位数据、高通滤波后的相位图、最小强度投影等, 主要强调了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的差异, 除质子密度、弛豫时间、弥散系数外,另一个可以反映组织特征的变量, 对显示静脉结构特别是小静脉、血液代谢产物和铁沉积敏感,目前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

SWI临床应用:1、脑创伤:主要用于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DAI虽为轴索本身的病变, 但是轴索伴行的周围小血管的断裂、出血常为影像诊断的关键。

出血灶预示着胶质增生或组织坏死的区域, 出血的范围越弥散, 表明损伤的范围越广泛, 预后也更差。

轻度脑损伤患者的CT和传统的MRI影像学常表现为阴性,但SWI能很好地发现颅内微小出血, 更敏感地发现出血性轴索损伤。

2、小血管畸形:SWI在显示含静脉血的小血管上有独到之处,如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瘤、海绵状血管瘤等。

而且,在隐匿性血管畸形方面,SWI能较常规序列发现更多的线样的低信号影病灶,还可清晰发现弥漫性大小不等的出血灶, 是此病最为敏感的序列。

静脉畸形(横断面) 静脉畸形(冠状面)海绵状血管瘤 隐匿性血管畸形3、脑血管疾病:SWI 可以更好地显示脑梗塞伴发的出血及梗死区域小静脉的情况,确定脑梗死是否合并出血对于其治疗方案的确定是很有意义的。

另外,SWI 还可以检测出对临床上无症状的多发小灶出血以及小血管病变引起的出血疾病,如小灶性脑出血、淀粉样变血管病、微动脉瘤(如粟粒样动脉瘤)、纤维性动脉炎等疾病造成的出血。

高血压小灶出血4、退行性神经变性病;表现为某些神经核团中铁沉积异常增加,如Huntington disease,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阿尔茨海默病、多发硬化等。

脑铁过量会引起自由基反应导致神经元死亡,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伴有脑内铁的异常分布,利用SWI 基础相位的确立,可分辨出脑内矿物质的异常沉积, 不仅可了解疾病的进展, 还有助于判断预后。

mr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mr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mr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一、施工图纸叠加建筑施工过程中,图纸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

然而,传统的纸质图纸存在诸多不便,如易损坏、不易携带和查看等。

MR技术通过将数字图纸与现实场景叠加,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查看和交互方式。

利用MR眼镜或智能设备,施工人员可以在现场实时查看图纸,并与实际建筑结构进行对比,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二、现场实时监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至关重要。

MR技术结合传感器和摄像头,能够实现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

通过MR眼镜或智能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施工现场的实时画面,了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工人安全情况。

此外,MR技术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标记和记录,为后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查提供依据。

三、施工流程模拟在施工前进行流程模拟可以有效地预测和解决潜在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利用MR技术,施工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施工流程模拟,预见并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这种模拟方式不仅可以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四、建筑材料识别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建筑材料,准确识别材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MR技术结合AI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建筑材料。

通过智能设备拍摄照片或视频,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材料的类型、规格、品牌等信息,并与施工图纸进行核对,确保材料使用的正确性。

五、工人安全培训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对工人的安全培训至关重要。

利用MR 技术进行安全培训具有逼真、交互性强的特点,能够让工人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到真实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模拟施工现场的各种危险场景,让工人学习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这种培训方式既节省成本,又提高了培训效果。

六、质量与进度监控质量与进度是建筑施工的核心要素。

利用MR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施工质量和进度情况。

通过MR眼镜或智能设备,可以查看施工现场的实时画面,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疑帕金森氏病 MRS定位于苍白球周围
图2:癫痫MRS定位双侧海马
• PRESS技术
– 接收全部回波信号,信噪比高 – 不能检查短T2物质
❖ PRESS能扫一维、二维、三维。 TE=35,144,288
❖ PRESS 144 和 PRESS 288 可以鉴别乳酸和脂质。乳酸
144倒置,2SV < 5 ( 海马<7 ) 2D < 10 3D < 15
• 每天工作前及下班前检查扫描床和线圈,整理室内的环境。 • 扫描前检查患者,了解病史,检查目的。注意是否有检查禁忌症(心
脏起搏器,脑动脉夹,心脏瓣膜修补术后,胰岛素泵,人工关节,人 工听骨等)。 • 嘱咐患者检查前上厕所,进入扫描室之前必须取下如下物品:手表、 发夹、假牙、金属钮扣、别针、硬币、钥匙、打火机、皮带、眼镜、 文胸、信用卡、磁卡、手机、Bp机。 • 向病人说明以下问题: • *检查所需时间 • *检查时会有很响的噪音 • *将躺在狭小的空间内 • *可用对讲机通话 • *呼叫器的使用 • 选择检查线圈并正确放置于检查床上,摆好病人检查位置,使用沙袋、 绷带、海绵固定,使病人感到舒适。 • 检查完毕将线圈、ECG、呼吸门控等装置摆放好。
一、颅脑
1.常规平扫: 轴位:(1)SE/T1WI (2) TSE/T2WI (3)IR/
CSF=0
矢状位:TSE/T2WI 2.增强扫描: 常规平扫轴位2个序列(1)SE/T1WI (2) TSE/T2WI; 增强后扫描SE/TlWI:轴位、矢状位、冠状位。 转移瘤、脑炎等病变:增强扫描可加MTC和IR/ CSF=0序列。
TE的选择
• 长TE序列
– 常用288ms – 144ms主要观察倒置乳酸(Lac)峰
• 短TE序列
– 常用35ms,主要观察脂质(Lipid)峰及一些氨 基酸(aa)峰
检查方案
• 海马
– 海马位置接近颅底,匀场效果差,所以选用单 体素效果好,必要时辅以多体素
– 理想的大小为20*20*20mm。扫海马时可减少到 15*15*15
导线不能与体线圈接触。 • 切记将线圈的连接线插入插座内。保持电缆与连接器直顺,放置于检
查床上而不选用的线圈亦必须将连接器插进插座内,使用表面线圈, 切勿接错线。 • 扫描期间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电、脉搏、并注意病人与控制台之间的 声音传送。 • 每天上午登记液氦面,留意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转,每天必须当天把所 有图像传到PACS系统,每周星期一上午进行质量控制扫描。
技术员操作规程
• 紧张病人可采用俯卧或脚先进,让病人可看到扫描孔外情况。 • 婴幼儿检查时要有父母或护士陪同,注意观察病人,检查时病人不要
盖太多毛毯。 • 腹部检查时用腹带减少腹部呼吸运动,正确使用呼吸门控,检查前训
练患者均匀呼吸及屏气。 • 放置心电极之前,用酒精小心清洁皮肤,禁用已用过的心电极,心电
颞叶
斜冠状位定位
扣带回
老年性痴呆,MRS定位
增强后FLAIR
• 脑转移瘤 • 脑炎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硬膜下出血 • 静脉窦血栓 • 脊髓炎性病变
增强后,T1WI对脑实质内病灶敏感 FLAIR对脑膜病变敏感
血管卡压神经
• 症状: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 梯度回波 • 3d-fiesta 扫描范围向上达大脑后动脉水平
– 海马病变主要观察NAA峰,所以选用长TE PRESS序列
• 肿瘤
– 如果与非肿瘤性病变鉴别,用单体素长TE序列 较好
– 如果是观察肿瘤的不均匀性及浸润范围,用多 体素长TE序列
– 如果进行肿瘤定性或分级,需观察一些特殊峰 时,可用短TE序列
• 脓肿及囊性肿瘤
– 囊壁薄,定位困难
– 脓肿囊内容物含某些氨基酸和脂质,联合应用 长TE序列(144ms)和短TE序列
3、其他扫描应用
DWI的临床应用
• 脑梗塞 • 脑脓肿 • 囊性脑肿瘤 • 表皮样囊肿 • 多发硬化
DWI
• DWI b值用2000时可提高对小病灶的敏感 性
• 对症状明显,b值1000未见病灶时,可用b 值用2000再扫一次(2NEX)
帕金森氏病检查方法
• 质子像 • MRS:苍白球周围
MR各部位检查常规
郑君惠
MRI检查总则
适应症: 1、磁共振成像适应症包含CT适应症。 2、磁共振成像可以发现先天性、炎症、肿瘤、外伤等引起的
各种器质性病变。 3、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白质病,周围神经损伤。 4、无创、无需对比剂的血管成像、心脏电影、胆道成像及尿
路成像。 5、骨关节软骨、关节板、韧带、关节盘等变性、外伤。 6、骨髓病变。
MRI检查总则
禁忌症: 1.心脏起搏器携带者. 2.手术留有磁性动脉夹,术后3周内。 注意事项:
*进入扫描室内的患者及任何医务工作者不能 携带任何磁性金属物品、磁卡、电子用品等。 *任何小件磁性物品进入扫描室内,均有可能 造成对机器及人员的伤害。 *病人在检查过程中,会听到梯度切换的噪音。
技术员操作规程
❖ 饱和带:加饱和带后,有饱和带的部位不再匀场,除 VSS 6个饱和带之外再加4个比较好。因为VSS的边界 不锐利。尤其是当病变靠近fat、颅骨等,可多用饱和 带。
• STEAM技术
– 接收信号仅为回波信号的50%,信噪比差 – 可检查含短T2信号物质,如出血性病灶
– STEAM只能做单体素 。TE=35,144
听神经层面
三叉神经层面
MRS扫描序列
• 单体素
– 特点:匀场效果好,波谱分辨率高
• 多体素
– 特点:空间分辨率高,可观察病变的不均一 性,但匀场效果差
波谱定位
❖ 3平面:用3-loc和T2 Axil共同完成定位,因为在3-loc 上可以立体观察定位与周围的关系,可以避开fat 、骨 骼等。3-loc层面要多,每层19,时间在1分钟以上。
MRS定位
豆状核
癫痫检查方法
• 横断面:T1WI,T2WI • 矢状面:T2WI • 斜冠状位,FLAIR,与颞叶长轴垂直 • MRS:双侧海马
颞叶
斜冠状位定位
海马
癫痫海马定位
老年性痴呆AD
• 横断面:T1WI,T2WI • 矢状面:T2WI • 斜冠状位,FLAIR,与颞叶长轴垂直 • MRS:扣带回的顶叶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