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1.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
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电?2. 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回答:吸管带的是哪种电?餐巾纸带哪种电?为什么?(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哪个失去了电子?哪个得到了电子?3. 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 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多少库仑的电荷?为什么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课后习题答案1.甲带负电解析:乙吸引丙,而且丙物体带正电,则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判断乙物体带负电;甲排斥乙,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可知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
由乙带负电可知甲也带负电。
2.(1)不能由此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因为摩擦过的饮料吸管带电,既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也可以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2)吸管与玻璃棒相排斥,说明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即吸管带正电。
那么餐巾纸一定带负电。
因为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由于得、失电子,带上的是等量异种电荷(3)吸管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餐巾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3.金属锡的原子核外有50个电子,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0-19C,则这些电子所带电荷量为8×10-18C,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体上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1. 图甲是把电池和玩具电风扇连接起来的电路图。
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相应的电路。
连接玩具电风扇2. 在图中有电子门铃、电源和开关,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它们连起来,使得门铃能够正常工作,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 。
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图)。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
图 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图 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n=m 102-10m 101-⨯=108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即6×109,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91610610⨯=×106倍。
2. 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室的每个地方。
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一个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会让房间里所有人都被动吸烟。
3. 在热水杯中的水更甜。
我们感觉到甜味是由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扩散。
由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热水杯中的糖分子扩散更快,糖水更甜。
新人教版新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为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请你在图17.1-2的方格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并制定其标度,把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2)小英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数据中有一组是明显错误的,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可能是读取这组数据时粗心所引起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掉。
这是哪组数据?2.17.1-3 错了。
1. 2. 3. 4. 4.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影响,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 = U/I 只是一个电阻的计算式,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但不能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当导体不接入电路时,其阻值不会改变。
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1. 一个小灯泡上标着“2.2 V0.25 A ”,表明这个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8.8 Ω。
图17.3-2 是一位同学为检验小灯泡的标称电阻是否准确而连接的实验线路。
他的连接有三个错误。
请你指出这三个错误分别错在哪里。
应怎样改成正确的连接?2. 已知流过一只电阻为242 Ω 的灯泡的电流是0.91 A 。
如果在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电阻为165Ω 的电烙铁,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变为多大?3. 图17.3-3 是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将图17.3-4 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2)读出图17.3-5 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3)算出被测电阻本次的测量值。
4. 在测量标有电压为2.5 V 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第一次测量时的电压等于2.5 V ,小灯泡正常发光,以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压逐(1(22.为220V 总=I+I ’3.(1)如图所示(2)0.4A 2.4V (3))自左至右依次填入:8.08 7.08 6.19 4.74 3.13 2(2)小灯泡越亮,灯丝电阻越大,小灯泡的电阻值随着小灯泡的亮度增大而增大,说明灯丝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1)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正方形中分子个数:n=1×10−4m2(10−10m)2=1×1016 个;(2)是全球人口的倍数:1×10166×10102、=1.67×105.3、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热水热水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温度有关。
4、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5、§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1)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正方形中分子个数:n=1×10−4m2(10−10m)2=1×1016 个;(2)是全球人口的倍数:1×10166×10102、=1.67×105.3、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热水热水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温度有关。
4、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5、§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
§3、比热容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1)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正方形中分子个数:n=1×10−4m2(10−10m)2=1×1016 个;(2)是全球人口的倍数:1×10166×10102、=1.67×105.3、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热水热水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温度有关。
4、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5、§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为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请你在图的方格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并制定其标度,把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2)小英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数据中有一组是明显错误的,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可能是读取这组数据时粗心所引起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掉。
这是哪组数据2. 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凯把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了图所示的电路,正准备闭合开关时,旁边的小兰急忙拦住他,说接线错了。
请你检查一下电路,错在哪里小兰发现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请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后习题答案1.(1)图略(2)“”这组数据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需要剔除。
2.如图所示×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1. 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80 Ω,接在220 V 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2. 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 mA ,加在这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3. 某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 V ,用电流表测得此时的电流是300 mA ,此 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4. 某同学认为:“由I = U/R 变形可得R = U/I 。
这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二节《欧姆定律》课后习题答案 1. 2. 2V 3. Ω解析:1.根据公式I=RU2.根据公式U=IR3.根据公式R = U/I4.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影响,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 = U/I 只是一个电阻的计算式,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但不能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当导体不接入电路时,其阻值不会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
§3、比热容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第1节 家庭电路1.如图所示2.指示灯与开关是串联的,电路如图所示.3.试电笔内部的电阻约一百万欧,即R =106 Ω.接触火线时流过试电笔的电流为I =U R =220 V 106 Ω=2.2×10-4 A .25 W 的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P ′U =25 W 220 V =0.11 A ,I I ′=2.2×10-4 A 0.11 A =1500.4.空气开关是安装在干路的火线上,空气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与火线脱离,可防止触电.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甲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接入电路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乙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2.电焊机工作时的输出电流为I =P U =2000 W 40 V=50 A .故应选横截面积为10 mm 2,安全载流量为68 A 的输出导线.3.电阻较大的材料作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由Q =I 2Rt 可知,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材料的熔点低,是为了在电流过大时更快到达熔点而切断电路.第3节 安全用电1.开关接在火线与灯泡之间,当开关断开时,灯泡与火线脱离,人接触灯泡不会导致触电.如果开关接在零线与灯泡之间,开关断开时,火线仍与灯泡连接,人接触灯泡仍可接触到火线,会导致触电.2.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更换灯泡或移动用电器时应断开开关;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用电器外壳应接地等.3.某处短路时,与甲地间的两根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U I =30 V 0.5 A =6 Ω输电线的总长度为L = 6 Ω0.2 Ω/km =30 km.短路处到甲地的距离S =L 2=30 km 2=15 km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1.方法1:指向性判定:用细线将两钢棒悬挂起来,多次拨动它们,若最终停下来总是一端指北,一端指南,则有磁性,否则无磁性.方法2:一根去接触另一根的中部,若被吸引,则另一根无磁性;若不吸引,则另一根有磁性.2.如图所示.3.针尖是N极.4.指南针静止时,N极指的是地理位置的北方.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因为地面上静止的小磁针N极指北方,表明地磁的磁感线是指向北方的,即从南方出来.而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所以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方.第2节电生磁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开关S闭合后,位于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的N极指向将变为水平向右.4.螺线管会转动一定角度才停下来.5.牵牛花的缠绕方向与生长方向的关系可以这样确定,用右手握住缠绕的树干,让四指弯曲的方向与缠绕的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生长方向,这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与北极方向的关系相同.不同植物这种关系不一定相同.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水位达到A时,电磁铁通电,衔铁被吸下,红灯与电源接通,红灯亮,水位不到A时,电磁铁不通电,没有磁性,弹簧将衔铁左端下拉,右端接触上面的动触点,绿灯与电源接通,绿灯亮.2.水银是导电的,当水银面上升到温度计中金属丝下端的温度时,电磁铁与电源接通,有磁性,将电铃所在电路有动触点的衔铁向左吸过来,电铃的电路接通,电铃响起来,发出警报.3.如图所示.4.当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滑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磁铁磁性增强,巨磁电阻(GMR)的电阻值减小,灯变亮.第4节 电动机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2.电动机主要由磁极和线圈两部分组成,换向器由两个能和线圈的转轴一起转动的金属半环组成,它的作用是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地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3.I =P U =5.5×103 W 220 V=25 A. 连续工作2 h 消耗的电能W =Pt =5. 5 kW·2 h =11 kW ·h4.如图所示(也还有其他方法).第5节 磁生电1.后两种情况下的导体都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都会产生感应电流.2.发电机由磁极和线圈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它的电能是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获得的.它的电能提供给用电器,使用电器工作.3.手电筒灯泡发光稳定,不闪烁;手摇发电机使灯泡发光时,灯泡会不停地闪烁.这是因为手电筒的电源是直流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而手摇发电机提供的是大小方向都发生改变的交流电.4.对着动圈式话筒讲话时,膜片随着声波振动,带动与膜片相连的轻质线圈摇动,线圈套在永磁体上,振动时切割永磁体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5.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 ,电流方向每秒改变50次.6.汽油发电机是靠汽油机带动,将内能转化成了电能,风力发电机靠风力带动,将风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听筒中的膜片也会同步地向左、向右运动.2.磁生电的耳机是话筒,电生磁的耳机是听筒.3.“学”字的电码是“1331”,“1”用点划表示应有“、一一一一”若用“0”和“1”表示点划,则“1”应表示为“01111”同理“3”应表示为“00011”,所以“学”字的数字码应为“01111000110001101111”.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1.它们都能发生电磁波.因为它们有的是间歇工作,电流时通时断,变化的电流会激发电磁波.有的会对接收电磁信号的装置产生干扰.2.由题图可知电台发射的最高频率的电磁波的频率为106MHz=1.06×108Hz.线路中电流方向每秒变化1.06×108次.3.红外线走的路程s=ct=3×108 m/s×2.8×10-7 s=84 m.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L=s2=84 m2=42 m.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1)射频电流的频率为1008kHz,音频电流的频率为400Hz.(2)收音机接收到空中电磁波的频率为1008kHz.2.移动电话的信号要靠基地台传递和放大,在上海给北京用户通话时,基地台转接的次数增多,因而费用更高.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卫星电话是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信号延迟时间为t=sυ=2×36000 km3×105 km/s=0.24 s.2.接打手机是微波通信;卫星电视是卫星通信;有线电视有的是利用光纤传输的,是光纤通信;互联网上发送电子邮件是网络通信.3.略.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1.2.蒸汽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它将人类从靠人力、畜力的劳动生产中解放出来,电能可以通过各种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而获得,获得的途径广泛,对满足日益增多的能源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电能的输送也极其方便.电能的使用领域广泛,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更加紧密.3.一般家庭的电源使用情况经历了从柴薪到煤,再到煤气、天然气、电的变化过程,现代人均能量消耗的数量呈逐年增大的趋势.第2节核能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通常呈电中性,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原子核相当于绿豆.3.核反应堆释放核能是缓慢、平稳的,原子弹是剧烈、迅猛地释放核能,它们相同之处都是原子核的裂变,都是链式反应.4.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叫聚变.利用核聚变制成了氢弹,核聚变能量释放速度不可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5.核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核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3节太阳能1.因为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远古的动物、植物变化而成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动物以植物为食物,储存能量,也是间接地储存太阳能.所以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来自太阳能,而太阳能是太阳内都不停息的聚变释放出的能量.2.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电能→光能3.4.太阳能电池能量丰富、洁净、无污染.目前适用于光伏发电、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等.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2.水能、风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其余的是不可再生能源.3.从不同类型的发电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4.能源的利用过程中有很多就伴随着废气、温室气体的排放,利用能源生产的过程中也还有废气、废水等的排放.所以,“节能”本身就能够促进“减排”.5.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
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电?
2.如图15.1-6,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
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已经
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
附近,观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回答:吸管带的
是哪种电?餐巾纸带哪种电?为什么?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哪个失去了电
子?哪个得到了电子?
3.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多少库仑的电荷?为什么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课后习题答案
1.甲带负电解析:乙吸引丙,而且丙物体带正电,则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判断乙物体带负电;甲排斥乙,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可知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
由乙带负电可知甲也带负电。
2.(1)不能由此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因为摩擦过的饮料吸管带电,既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也可以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2)吸管与玻璃棒相排斥,说明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即吸管带正电。
那么餐巾纸一定带负电。
因为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由于得、失电子,带上的是等量异种电荷
(3)吸管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餐巾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3.金属锡的原子核外有50个电子,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C,则这些电子所带电荷量为8×10-18C,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体上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1.图15.2-8甲是把电池和玩具
电风扇连接起来的电路图。
请
在图15.2-8乙中用笔画线表示
导线,连接相应的电路。
1
5.2-8连接玩具电风扇
2.在图15.2-9中有电子门铃、电源和开关,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它们连起来,使得门铃能够正常工作,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子门铃可以用“—电子
门铃—”这样的符号表示。
图15.2-9连接电子门铃图15.2-10常用手电筒的结构
3.观察图15.2-10所示的手电筒结构图。
按下按键时,电路是怎样接通的?在图中画出电流流过的路径。
另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4.图1
5.2-11是某人连接的电路,小电动机能转
吗?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打一个“×”,表示这
根导线不要,再把正确接法的导线画出来,并在
三根导线上分别标明电流的方向。
5.图15.2-12甲、乙中,各有一根导线接错而使
小灯泡被短接,请把这根导线找出来,在上面打
一个“×”图15.2-11电动机能转吗?
图15.2-12把短接的导线找出来
第十五章第二节课后习题答案
1.如图所示
2.
3.4.
5.
第十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1.如图15.3-6,要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灯
泡,应该怎样连接电路?请在图中画出接线。
2.按照图15.3-7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表示导
线,把图15.3-7乙中所示的实物连接起来,并
用箭头在电路图中标出干路和两个支路在开关
闭合时的电流方向。
3.请分别根据图15.3-8所示的两个实物电路画
出它们的电路图。
4.如图1
5.3-9所示,学校有前、后两个门,在
前、后门各装一个按钮开关,学校传达室有
甲、乙两盏灯和电池组。
要求: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甲灯亮,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乙灯亮。
请设计电路图并在实物图中连线。
5.居民楼的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浪费电。
但是,如 电子门铃 ×
× ×
果有人夜晚出来,没有灯又很不方便。
现有一种自动控制的楼道灯,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电路才会接通,灯亮。
不过,只有夜晚天黑之后灯才能亮。
白天,不论发出多大的声音,电灯也“无动于衷”。
这是因为在控制开关中装有“声敏”和“光敏”装置。
“声敏”和“光敏”的自动装置都是比较复杂的,我们不妨分别用—声—和—光—这样两个符号代表它们。
实际上,这就是两个开关:有声音响时—声—是闭合的;环境光线非常暗时,—光—是闭合的。
想想看,怎样连接电路便可以实现上面的功能?请画出电路图。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课后习题答案
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第十五章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1.流过某手电筒小灯泡的电流大约是0.25A,等于多少毫安?某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的供电电流最大可达120mA,等于多少安?
2.画线连接下面的实物图(图15.4-6),使小灯泡能够发光并且电流表能够测出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估计为0.1~0.3A)
3.图15.4-7中电流表的读数各是多少安?
4.在图1
5.4-8中,能正确测量通
电流的电路是()
过灯L
1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第五节《串、并联
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如图15.5-4,当开关闭合后,
电流表A1的示数为
0.3A,通过小灯泡Ll的电流是多少安?电流表A2的示数
是多少安?
2.根据图15.5-5甲所示的电路图,在图15.5-5乙的
实物图上用笔画出连线。
在闭合开关后,如果电流表A1
的示数为0.5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A,则通过小灯
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多少安?
3.课堂上按图15.5-2做“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的实验时,每个实验小组只有一个电流表。
实验完成后,小明借来其他小组的电流表,同时测量
三个位置的电流以验证探究的结果。
图
15.5-6中有三个电流表和两个小灯泡,
请你按小明的设计在图中画出连线,注
意连线不要交叉。
4.小明用三个电流表和两个小灯泡做实
验,检验并联电路干路电流是否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其连接的电路如图15.5-7所示。
这个电路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在这根导线上打“×”,表示这根导线不能这样连接,然后画出正确的连接位置。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课后习题答案
1.0.3A0.3A
2.通过L1的电流为0.3A,通过L2的电流为0.2A。
实物连接图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