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上的古桥
苏州古街之平江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苏州古街之平江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平江路位于苏州古城内,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后与东北街相接,旁依平江河,全长1606米。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西起临顿路,东至护城河,北到白塔东路,南抵干将路,平江路为其中轴线。
其内建筑主要保留原始风味,改造不多。
两侧横街窄巷十数条,有钮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曹胡徐巷、姑打鼓巷、胡厢使巷、丁香巷、大柳枝巷、大新桥巷、邾长巷等十几条巷子。
名人故居有潘世恩故居、韩崶故居、顾颉刚故居、方嘉谟故居、唐纳故居等。
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有耦园、全晋会馆、墨客园、惠荫园。
同时两侧民宿、各种工作室、茶馆、小吃、特色小店众多,但门面并不张扬,更注重保存街巷原貌。
白塔东路北至东北街一段则离开了平江路历史街区范围,两侧主要为老小区,街面的特色小店数量及质量也不如白塔东路以南。
现存于苏州碑刻博物馆内的《平江图》碑即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碑刻,刻画了宋代平江城,即今苏州市的城市平面,该图详细描绘了当时的城市城墙、河流、街道、桥梁、城门等。
平江图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碑刻地图。
对照此图,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宋以来的城市格局。
平江路的美食也是其之一,除了沿街叫卖的各种糕点,还有为数众多的苏式饭店。
耦园位于平江路历史街区小新桥巷,始建于清雍正、毁于咸丰、复建于同治。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8月加入第一批《苏州园林名录》。
耦园占地约12亩,三面临河,一面通街,前后设有河埠。
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列两边,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楼房,借“走马楼”贯穿。
这样一宅两园的布局,在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
东花园是耦园的精华所在,山池主景列中,周围环以亭廊楼榭,呼应主景,整个布局疏密得体,错落有致。
全晋会馆位于平江路历史街中张家巷,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加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
也为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大运河遗产点。
姑苏平江路 小桥流水人家作文

姑苏平江路小桥流水人家作文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待久了,内心总是渴望着能寻得一处宁静的角落,让疲惫的灵魂得到片刻的休憩。
而姑苏平江路,便是这样一个能让人忘却尘世纷扰的地方。
平江路,这条充满江南韵味的老街,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画卷,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初次踏入平江路,仿佛一脚迈进了旧时光的大门。
脚下的青石板路,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光滑而又温润。
石板与石板之间的缝隙里,偶尔会长出几株嫩绿的小草,顽强地探出头来,为这古朴的街道增添了几分生机。
沿着街道前行,一条清澈的小河映入眼帘。
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如同一位娴静的女子,不紧不慢地迈着轻盈的步伐。
河面上,一艘艘小船摇曳而过,船头的船夫悠然自得地摇着橹,船尾泛起层层涟漪。
我站在石桥上,俯身看着河水,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似乎并不在意岸上的行人,只顾享受着这一方宁静的水域。
河的两岸,是错落有致的白墙黑瓦。
那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一扇扇木质的窗户半开着,窗台上摆放着几盆鲜花,红的、粉的、紫的,争奇斗艳,为这古老的房屋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浪漫。
有的人家门口还挂着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给这宁静的小巷增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
平江路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小店。
有卖丝绸的,那柔软光滑的丝绸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有卖特色小吃的,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还有卖手工艺品的,那些精美的作品无不展现着匠人的巧思与技艺。
我走进一家卖苏绣的小店,店内陈列着一幅幅精美的苏绣作品,有花鸟虫鱼,有人物山水,每一针每一线都绣得极为细腻。
店主是一位温柔的江南女子,她坐在绣架前,专注地绣着一幅未完成的作品。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她手中的针线在绸缎上穿梭,仿佛在演绎着一场无声的舞蹈。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位卖糖人的老爷爷。
他的摊位前围满了孩子,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手中的勺子,期待着能得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糖人。
老爷爷手法娴熟,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就出现在他的手中。
平江路文案朋友圈

平江路文案朋友圈
1. 平江路,一条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街道,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带你走进苏州的历史。
2. 漫步平江路,感受古城的独特韵味,仿佛置身于一幅古典的水墨画中。
3. 平江路,不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段记忆,记录着苏州人民的生活点滴。
4. 在平江路上,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苏州小吃,让味蕾尽情享受。
5. 平江路的夜晚,灯火辉煌,繁华喧嚣,让你感受到苏州的热闹与活力。
6. 漫步平江路,感受到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文化底蕴,仿佛回到了苏州的鼎盛时期。
7. 平江路的石板路,踩上去有一种独特的感觉,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8. 平江路的小店铺琳琅满目,让你流连忘返,发现各种独特的宝藏。
9. 平江路的夜市,热闹非凡,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你大饱口福。
10. 平江路的古巷弄,弯弯曲曲,充满了神秘感,让你探索未知的乐趣。
11. 平江路的老宅院,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散发着古老的韵味,让人心生敬意。
12. 平江路的古桥,横跨在运河上,让人感受到苏州水乡的独特魅力。
13. 平江路的夜景,灯光璀璨,让你感受到苏州的浪漫与温馨。
14. 平江路的小吃摊,各种美食应有尽有,让你大快朵颐,满足味蕾的享受。
15. 平江路的艺术家们,他们在这里创作,让这条街道充满了艺术气息。
16. 平江路的古井,清澈见底,仿佛是一口古老的记忆之泉。
17. 平江路的老街区,保留了苏州传统的建筑风格,让你感受到古城的魅力。
18. 平江路的小巷弄,弯弯曲曲,让你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中。
19. 平江路,一条街道,承载着苏州人民的情感和记忆,让人流连忘返。
行走“平江九巷”在古韵通幽处,期待万“巷”更新

现代苏州 2023.7(下) 081行走“平江九巷”,在古韵通幽处,期待万“巷”更新记者 陈佳慧“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千年前,白居易如此描写了姑苏古城的风貌。
如今,小桥流水依旧,平江古巷依旧,而新的风景也在蓬勃萌发。
这个夏天传来一则消息,“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将建设集古城成片保护样板区、苏式生活示范区、传统文化展示区、时尚产业策源地于一体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综合性片区,成为大运河遗产活化利用的“城市会客厅”,打造产业融合的高质量示范项目、区域更新的国家级示范项目,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姑苏区平江街道辖区内的九条古巷,再次迎来人们关注的目光。
以城市旅行重要部分,“丈量”苏州底蕴悠悠古巷,是一段段积淀千年的历史记忆。
这九条东西向贯通的街巷,从南至北分别为建新巷、钮家巷、肖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南石子街、悬桥巷、菉葭巷、曹胡徐巷、东花桥巷。
它们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腹地,平江路主街西侧,是“运河十景”之平江古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观前商圈与平江路082 MODERN SUZHOU的重要区域节点。
建新巷原名大郎桥巷,曾名“庆源坊”。
巷东有一座在《平江图》上已存在的思婆桥,搭配着桥头的红灯笼,别有一番风韵。
钮家巷原名蓝家巷,因宋代蓝师稷曾居于本巷而得名。
巷内既有潘世恩故居,即苏州状元文化博物馆,又有百年的文学山房,因而满是书卷气息。
肖家巷又名九曲墙巷,宋代名将周虎曾寓居该巷。
亮眼的涂鸦墙、雅致的鹿人画廊……这里藏着古今交融的艺术气息。
大儒巷内有一座古昭庆寺。
寺内原有的十多棵古银杏树,正是巷子原名“大树巷”的由来,到了明代才改名大儒巷。
如今,古昭庆寺也进一步成了展示非遗魅力的公共文化新空间。
非遗特展、文化沙龙、互动体验、市集路演、非遗专题图书馆、苏州专业评弹书场……从7月开始,姑苏区非遗大师更以“一月一期”的形式在古昭庆寺与大家见面,制扇、核雕、苏灯等成为每月不同的主题。
苏州何处可以感受到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

苏州何处可以感受到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苏州,这座拥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大地。
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处景致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那么,在苏州何处可以感受到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呢?平江路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平江路是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之一,它延续着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
踏上平江路的青石板,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古色古香的建筑依河而建,白墙黑瓦,错落有致。
河水在脚下缓缓流淌,船夫悠然地摇着橹,小船轻轻划破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沿途的店铺琳琅满目,有传统的苏绣店,绣娘们飞针走线,绣出精美的图案;有弥漫着茶香的茶馆,人们坐在里面,听着评弹,品味着茶香,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还有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小吃店,梅花糕、海棠糕等特色小吃让人垂涎欲滴。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苏州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韵味,岁月的沉淀在每一块石板、每一道巷弄中都清晰可见。
拙政园也是感受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展现了苏州文化的精髓。
走进拙政园,亭台楼阁、水榭回廊、假山池塘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园内的每一处景观都蕴含着深深的文化内涵,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漫步其中,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这些雕刻作品工艺精湛,生动地展现了苏州的民间艺术。
拙政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记录着苏州园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苏州博物馆则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典范。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它巧妙地将苏州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书画、瓷器,无一不展现着苏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通过一件件文物,了解苏州的发展历程,感受历史的厚重。
同时,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其独特的造型和空间设计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山塘街同样承载着苏州的历史记忆。
苏州大运河十景简介

苏州大运河十景简介苏州大运河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全长约1,800公里,横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五个省份。
而苏州段是大运河的精华部分之一,是一条文化繁荣、交通发达、岸边风景优美的水道。
以下是苏州大运河十景的简介。
一、平江路古街平江路是苏州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位于大运河畔,两侧有众多明清古建筑。
漫步在这条狭窄的古街上,可以感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氛围和苏州市井生活的魅力。
二、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是一座传统的江南园林。
园内风景优美,植被丰富,布局完美,是欣赏江南园林艺术和文化的绝佳地点之一。
三、东山街东山街位于苏州市内的大运河畔,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步行街。
这里既有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又有时尚的餐饮、购物和娱乐场所。
是探访苏州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四、耦园耦园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位于城东部的大运河畔。
园内有精致绝伦的园林景色,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亭台楼阁,极具江南水乡的特色。
五、盘门景区盘门景区是苏州市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包括盘门古城、盘门桥、西门和沈园等。
这里保存着苏州城的历史记忆,也是一处感受苏州传统文化的绝佳之地。
六、金鸡湖金鸡湖是苏州市的一个自然景观,位于市区东部,是一个以水为主题的滨水公园。
这里的湖面宽阔,水清景美,可以乘船游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七、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建于元代,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园林。
园内有山水人文景观,配合秀美的自然风景和迷人的建筑,令人赏心悦目。
八、北园景区北园景区又称藕园景区,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景区包含北园、藕池、都亭等园林景观,是欣赏江南古典园林的好去处。
九、虎丘山虎丘山,位于苏州市西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山。
景区内有如虎丘石、高栏渡、穹窿山、石城等景点,是品味江南山水美景的好选择。
十、姑苏城墙姑苏城墙是苏州的城墙之一,建于明代。
城墙深入沿线,沿途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景点。
游客可以在城墙上漫步,欣赏古城和大运河的美景。
苏州何处可一睹最美的水乡小桥

苏州何处可一睹最美的水乡小桥苏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江南名城,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闻名于世。
在苏州,水乡小桥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它们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那么,苏州何处可一睹最美的水乡小桥呢?要寻找最美的水乡小桥,周庄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这里的小桥数量众多,形态各异。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富安桥。
富安桥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桥身四侧都建有桥楼,桥楼合璧,气势非凡。
站在桥上,俯瞰桥下悠悠流淌的河水,望着两岸古朴的建筑,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除了富安桥,周庄的双桥也别具一番韵味。
双桥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组成,两桥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所以又称钥匙桥。
陈逸飞先生以双桥为题材创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让双桥闻名遐迩。
走在双桥上,感受着脚下石板的沧桑,想象着当年的繁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同里也是欣赏水乡小桥的好去处。
在同里,最具特色的当属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这三座桥呈“品”字形排列,被称为“三桥”。
每逢婚嫁喜庆,同里人都有“走三桥”的习俗,以祈求太平、吉利和长庆。
太平桥为梁式,小巧玲珑;吉利桥为拱形,桥身跨度大,桥孔高敞;长庆桥也为拱形,造型优美。
三桥各具特色,相互映衬,构成了同里独特的水乡景观。
甪直的小桥同样令人陶醉。
进利桥是甪直古镇众多古桥中最著名的一座,它与镇中另外一座古桥万安桥构成了独特的“三步两桥”景观。
进利桥为拱形石桥,桥身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给人一种古朴而又生机勃勃的感觉。
站在桥上,放眼望去,水乡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除了以上这些古镇,苏州城里的平江路也隐藏着许多美丽的小桥。
比如胡厢使桥,它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身上的雕刻精美细致,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沿着平江路漫步,一座又一座的小桥接连不断,每一座桥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寻。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作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参与申遗的城市,苏州也终于圆梦。
苏州的运河遗产包括四条运河故道和七个点段,形成了以古城为核心的完整遗产体系。
其中,四条运河故道为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七个点段为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盘门、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
很想把这“七个点段”、“四条运河故道”逐一用图文的形式具体化一些。
前些日子写了篇《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盘门》,算是投石问路。
“遗产”这东西,许多是今人已遗忘或被淡远了,要找回来,不太容易。
虽然自己也是生在古城、又在古城生活了好多年的人了,但这几十年的所见所闻,与遗产比起来,无疑是凤毛麟角。
努力吧,自己说,尝试一下。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个老范围,新名词。
说老范围,是因为苏州古城2500年来,街道的总体格局未变,以平江路一带的旧貌、特别“双棋盘”的格局保存得又相对好一些;说新名词,是以前只提平江路或平江河,2009年平江路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街后,为保护与发掘,范围又扩大了许多。
现在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南到干将路,北到白塔东路,东到环城河,西到临顿路,位于古城的东北部。
纵横其间的街巷有二十余条,尚存的桥梁中绝大部份还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老名字。
街区内,名人故居不少。
如清末著名外交家洪钧的故居,说起他就会联想到《孽海花》与赛金花;民国期间的影片制作人唐纳的故居,说起他,便能勾引起人们对三十年代蓝苹(江青的化名)轶事的好奇与探究……拍平江路今貌的朋友很多很多。
自己也拍过不少。
满以为箱底片子甚丰,只要补拍少许便可。
不料,越拍越觉得那些岁月的“钩沉”实在是沉得深,且也很分散,回首一望,竟发现过去的片子能对上号的不多。
既然上了“钩”,便一发不可收拾,后来竟接连去补拍了四回。
这一集,片子不大好看,有卡片机拍的,也有手机拍的,还有阴雨天拍的。
好在不是只看风景,历史有时也在风雨中……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简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现存古桥13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江路上的古桥2012-10-12 20:14:50| 分类:默认分类
苏州平江路(河)上的古桥,历史悠久,现在除了二座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其他仍保持着有条石构成的桥的原样,堪称平江路上的一大奇观。
而两处双桥“胡厢使桥与唐家桥”和“众安桥与小新桥”又构成了平江路上的另一双桥景观。
胡厢使桥与唐家桥
众安桥与小新桥
从南至北有思婆桥、寿安桥、雪糕桥等14座桥,10座在平江河上,四座在平江路上。
思婆桥:位于大郎桥巷东端,寿安桥南,跨平江河。
宋《平江图》中名寺东桥【寺即濂溪坊资寿(尼)古寺】,清初名师婆桥,后讹为今名。
思婆桥于清嘉庆十年(1805)重建,现为砖石拱桥,跨度米,宽3米,长11.2米。
寿安桥:位于钮家巷东端,跨平江河。
宋《平江图》中名寺(即“资寿寺”)后桥,清代更名。
1960年拓修为条石平桥,1985年修建,宽3.3米,长5米。
雪糕桥:位于肖家巷东端,胜利桥南,跨平江河。
宋《平江图》著录。
清乾隆十八年(1753),光绪三十一年(1905)先后重建。
原为砖石拱桥,桥上有观音堂一所(解放后拆除)。
民国34年(1945)重建为条石平桥,1985年10月改建,仍为条石平桥。
这两年改建为亭桥。
胜利桥:位于大儒巷东端,跨平江河。
宋《平江图》中名积庆桥,清代讹名为吉庆桥。
民国29年(1940)《吴县城厢图》仍载为吉庆桥。
原系石拱桥,1970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水泥平桥,并命今名。
宽7.1米,长6.9米,单孔,跨度5.28米。
这两年又改为石条微拱平桥。
苏军桥: 位于南石子街东端,众安桥南,跨平江河。
宋《平江图》著录。
原为单孔石拱桥,清改名众善桥,又名苏锦桥,俗称青石桥。
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
因民国10年(1921)后废,随用条石于苏军桥。
1960、1980、1991年3次重修条石平桥。
近两年重改建为石拱桥。
众安桥:位于悬桥巷东端,跨平江河,石平桥。
宋《平江图》著录。
清代重修,又名大新桥。
1983年改建拓宽,宽6米,长7.6米。
小新桥:又名新桥。
宋《平江图》载录为北张家桥。
位于新桥河西,贯通平江路。
1960年重建,1984年修复单孔条石平桥,宽2.8米,长4.5米。
朱马交桥:位于大柳枝巷西端,跨大柳枝巷河。
旧名朱马茭桥。
宋淳祐十年(1250)重修。
民国《吴县志》载:“朱马交桥,在通利桥东侧。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再建。
”1982年重修。
石板平桥,宽3.9米,长6.2米。
通利桥:位于菉葭巷东端。
宋《平江图》著录。
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
今为条石平桥,宽3.4米,长5.7米。
唐家桥:位于平江路北端,胡厢使巷西端,跨胡厢使河,为条石平桥。
宋《平江图》著录。
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1984年12月修复,宽3.3米,长4.4米。
胡厢使桥:位于曹胡徐巷东端,跨平江河,为石拱桥。
宋《平江图》著录。
清乾隆九年(1744)重修。
1983年再重修,为石级拱桥,花岗石桥栏。
1998年重修后宽2.85米,长13.3米。
庆林桥:位于狮林寺巷东端,跨平江河。
宋《平江图》中名庆历桥,清代更名。
1985年10月修复条石平桥,花岗石栏杆,桥宽2.75米,长9.2米。
奚家桥:位于平江路,东麒麟巷西口,跨麒麟巷河。
宋《平江图》著录。
原为条石平桥。
1983年12月重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宽3.9米,长4.25米。
石栏杆,高0.5米。
潘家桥:位于潘儒巷东端,跨平江河。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修,1984年重修。
为石级拱桥,宽2.7米,长16.3米,花岗石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