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背诵 2 鸟鸣涧》公开课教案_13

合集下载

六年级古诗词鸟鸣涧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词鸟鸣涧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词鸟鸣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笔下春天夜晚山谷的幽静之美。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领悟诗歌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鸟鸣声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提问:听到这些鸟鸣声,你能想到什么样的场景?2、引出课题《鸟鸣涧》,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重点指导“涧”“闲”“惊”等字的读音。

4、全班齐读古诗,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句“人闲桂花落”提问:“人闲”是什么意思?(人们很悠闲)引导学生想象: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人们都很悠闲,此时桂花悄然飘落,会是怎样的情景?总结: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悠闲的氛围。

2、学习第二句“夜静春山空”理解“春山空”:春天的山谷显得空荡荡的。

提问:为什么夜晚的春山会显得空荡荡的?(因为夜深了,山中没有了人的活动,显得格外安静)感受宁静的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安静的春山之中。

3、学习第三句“月出惊山鸟”理解“惊”:惊动。

思考:月亮出来为什么会惊动山鸟?(因为夜晚非常安静,月亮突然出现的光芒打破了宁静)想象画面:描绘月亮出来惊动山鸟的情景。

4、学习第四句“时鸣春涧中”提问:“时鸣”是什么意思?(不时地鸣叫)引导学生体会:山鸟不时地在春涧中鸣叫,更衬托出了山谷的幽静。

最新整理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

最新整理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思想情感,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发挥想象,把握诗歌意境,学习诗歌中以声衬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读诗入课1.看图片猜猜学过的古诗。

2.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形的画。

唐代有位诗人,擅长吟诗作画,他的诗,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他的画,被人称赞为画中有诗。

他,就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王维。

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一首小诗-- 鸟鸣涧。

二、诵读入景1.走进王维:王维,字摩诘,汉族,生活在盛唐时期,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说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苏轼曾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钱钟书先生更称赞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王维参禅悟理,信奉佛教,精通诗、书、画、乐、篆刻等,是世间少有的全才。

2、有感情地诵读鸟鸣涧。

诵读要求:〔1〕读准字音〔2〕了解诗意三、细读入画〔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描写了哪些景物〔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吗12内容总结〔1〕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思想情感,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2.发挥想象,把握诗歌意境,学习诗歌中以声衬静的写作方法〔3〕唐代有位诗人,擅长吟诗作画,他的诗,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2 鸟鸣涧》公开教案_12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2 鸟鸣涧》公开教案_12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

后鼻韵:静、惊、明;翘舌音:春、山、时、中;边音:落;鼻声母:鸟。

2、理解诗意。

感悟诗歌意思。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3、诗意升华。

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引题:简介王维及写作背景,学习古诗《鸟鸣涧》。

二、解诗题1、学生齐读古诗题目。

2、问学生:“涧”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书写涧字,告诉学生“涧”和水相关,“间”是它的读音。

两山之间的小溪沟称谓涧。

3、鸟鸣涧是指有鸟鸣叫的小溪沟。

4、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呢?(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三、读古诗1、自由朗读,通顺的读。

2、让学生诵读(指名读,学生评价)。

3、学生齐读。

4、古诗朗诵时要注意停顿和重音(指导学生诵读))5、同学们,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写景的诗)作者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人、桂花、夜、山、月、春涧)四、体悟情景1、师:诗歌描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王维到好友皇甫岳家做客。

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边。

在这里,王维白天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朵,听到阵阵的鸟鸣;夜幕降临后,花枝被染上漆黑的夜色,小鸟也回巢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回家休息了。

王维和皇甫岳坐在种着桂花树的庭院里,非常安静,甚至桂花飘落地的声音也能听见。

嗅着花香,感受着宁静,王维吟出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教师板书)2、指导诵读桂花飘落时几乎无声无息的,所以读时语调要短促,轻柔。

人闲静下来,才能用心欣赏周围景色的美。

所以“闲”字音要拖长。

(学生试读)读的时候仿佛像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味。

安静的夜晚,四周非常空旷宁静,读时要把“空”字声音延长,仿佛这份空旷已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3、夜色中空旷寂静的山满是诱人的桂花香,王维享受着山中的这份宁静之美。

突然,明月升起,皎洁的月光霎时给山中的一切披上了白纱衣!这时,山涧传来一两声清脆的鸟鸣。

是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刚入梦的小鸟。

寂静的山更显空灵。

王维情不自禁吟出后面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思想情感,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发挥想象,把握诗歌意境,学习诗歌中以声衬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读诗入课1.看图片猜猜学过的古诗。

2.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形的画。

唐代有位诗人,擅长吟诗作画,他的诗,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他的画,被人称赞为画中有诗。

他,就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王维。

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一首小诗--《鸟鸣涧》。

二、诵读入景1.走进王维:王维,字摩诘,汉族,生活在盛唐时期,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说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苏轼曾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钱钟书先生更称赞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王维参禅悟理,信奉佛教,精通诗、书、画、乐、篆刻等,是世间少有的全才。

2、有感情地诵读《鸟鸣涧》。

诵读要求:(1)读准字音(2)了解诗意三、细读入画(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描写了哪些景物?(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吗?四、深读入情(1)诗人描写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2)让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诗,跟随诗人悠闲的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这份宁静之美,诵读要求:(1)读出节奏(2)体会情感五、再读入境(1)你从哪些关键字读出本诗描写的环境非常宁静?(2)诗人是怎样来描写山中的环境很宁静的?(用鸟儿的鸣叫声来反衬山涧中的寂静空荡,这属于以声衬静的手法。

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

)例:教室里正在举行考试,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答题,只听见翻动试卷的声音和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甚至可以听见墙上的时钟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

(3)欣赏王宜振《夜色真好》一诗,找出诗中运用了以声衬静写法的两小节,感受诗人笔下夜的宁静之美。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2 鸟鸣涧》公开教案_7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2 鸟鸣涧》公开教案_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鸟鸣涧》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韵“静、惊、明”,翘舌音“春、山、时、中”,边音“落”,鼻声母“鸟”。

通过“涧”字的理解,渗透偏旁表意。

2、理解诗意。

通过故事描述初步感悟诗歌的意思。

再通过诵读理解诗意。

3、学习吟诵。

通过标音的长短实行基础诵读,再通过录音示范实行吟唱,理解王维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难点:学习吟诵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吟诵一首古诗,它是--板书:《鸟鸣涧》二、解题1、齐读这首古诗的题目。

2、看到这个字,你能猜出什么是“涧”吗?3、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写,你们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谁来汇报一下,注意用简短的几句话来介绍。

三、读诗句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把古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学生评价)3、齐读这首古诗。

4、同学们,古诗的朗诵应该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一下这首诗哪些地方应该停顿、哪些地方应该读重音?)5、学生汇报并试读。

6、同学们,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写景的诗)诗中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人、桂花、夜、山、月、春涧)四、悟诗情,学吟诵1、师讲述:同学们,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皇甫岳家里做客。

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旁边。

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

夜幕降临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鸟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安静下来了。

王维和皇甫岳坐在种了很多桂花树的庭院里,四周非常安静,连桂花飘落到衣服上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

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这里宁静的美,王维很愉快,他吟出了第一句诗:出示第一句:人闲桂花落(师生齐读)2、学习吟诵如果我们用吟诵的腔调来读,能够怎么读呢?(1)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背诵 2 鸟鸣涧》公开课教案_3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背诵 2 鸟鸣涧》公开课教案_3

2、鸟鸣涧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鸟鸣涧》。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鸟鸣涧》。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古诗词中的第二首《鸟鸣涧》。

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

作者是(唐)王维(板书)体裁是:五言绝句。

谁能解释一下诗的题目:鸟鸣涧:地名,在王维朋友的别墅附近。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

皇甫岳,王维的朋友,诗人为云溪之景所醉,连续写下了五首诗。

2、出示目标请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鸟鸣涧》。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生答:有!)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王维的资料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出示)学生读。

背景资料: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

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2、师:请大家看着大屏幕《鸟鸣涧》,我们先来听一遍老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3、听范读。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强调:涧(jiàn)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课件出示自学指导)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回答得好。

)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一)师:刚才大家自学得都很认真,相信这首诗也难不住大家。

(出示诗句)谁愿意解释前两句诗:A. 出示第一、二句(出示课件)(指名解释)1、指名解释字义: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词背诵《鸟鸣涧》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词背诵《鸟鸣涧》人教新课标
(二)讲授新知
1.我首先介绍了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对诗人有所了解,为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做铺垫。
2.接下来,我逐句解析《鸟鸣涧》,讲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的美感。
3.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古筝曲,让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放松心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2.随后,我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提醒他们关注诗词中的意象、韵律和情感,为学习《鸟鸣涧》做好铺垫。
3.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新的学习旅程。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使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合作中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春夜山间景象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诗境,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讨论主题,如:“《鸟鸣涧》中的意象有哪些?”“诗人是如何运用韵律和节奏的?”等。
2.各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六年级语文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内容: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

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

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

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

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

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

“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

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

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

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

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3.用文字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段在央视播放了《诗词大会》第三季,一个6岁的小男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咱也来个古诗词比赛。

看图猜古诗:《春晓》《咏柳》《望庐山瀑布》《静夜诗》
2.师:我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维的诗,一同走进《鸟鸣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仔细观察“涧”,右边是间,和这个字的读音相关,左边是三点水,说明这个字的意思和什么相关?水。

那“涧”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课下注释)涧就是指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见过吗?想看看吗?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美不美,带着你的感觉,再来读课题。

没感觉到美。

再来一次。

说说看,鸟鸣涧,这个课题你读懂了什么?(鸟儿在山中鸣叫)。

老师要告诉大家,鸟鸣涧其实是个地名,就在诗人的好朋友皇甫岳家的附近。

这首诗就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

现在咱们先来理解一下作者。

4.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大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

你学过他的哪些诗?
其实鸟鸣涧是一个地方,就在诗人好朋友皇普岳家的附近,这是一个美丽的,充满诗情画意的,鸟语花香的地方。

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这首诗,赏这幅画。

5.回忆在上册第六单元《诗中的秋》中我们总结了5种读书的方法:
6.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鸟鸣涧,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王维在这看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
(2)读通诗句,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思考:王维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2.(屏显古诗)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评委。

(出示停顿)
3.齐读。

4.这首诗你们都读准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你知道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并说说依据。

5.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生回答)
a:我们来看这里有桂花、夜、山、月、鸟、涧。

这些自然景物有几种?
指名回答。

(相机板书:花、夜、山、月、鸟、涧)
b:这六种自然景物并不是简单的顺序罗列,而是一幅和谐的自然山水画。

你能不能读出来呢?体会一下。

读一遍。

6.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静)
师:的确,这首诗给我们的一个深刻感受就是“静”。

三、品读,体味清幽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读诗的方法,学习讨论古诗,理解诗意,感受画面美。

交流展示
(一)读出“诗中有画”
1.学习第一、二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指名读。

a同学们很会读书,读出了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个静静的夜晚。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思考:这两句诗中的哪些字眼让你感受到夜晚春山的静谧?
5. 指导朗读,读出春山的静谧。

是啊,让我们用朗读把桂花落地的轻柔、舒缓,寂静的春山体现出来吧?指名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齐读)
小结:山林幽静极了,连鸟儿也睡了,只有桂花轻轻飘落。

一个“落”,一个“空”,让我们感到夜是这样的恬静美好。

请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6.以同样方法学习第二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二)学习“以动衬静”
1.指名读。

2.理解诗意。

你是怎么知道的?
3.交流理解
(1)学生思考:一个“落”字,一个“空”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夜的静谧,一个“月出”,一个“鸟鸣”,给这山,这夜带来了一丝灵动。

这首诗明明是写春夜静,怎么在后两句中却写鸟惊、鸟鸣这样动态的景、怎么写声音呢?
(2)教师小结
是呀,虽然写的是鸟鸣声,但正是因为山林的安静才听得到呀!诗人用鸟惊、鸟鸣来反衬夜的静,这就是一种反衬手法,叫“以动衬静”。

4.指导朗读
古人就说“鸟鸣山更幽”我想,鸟儿此时一定是用它动听的叫声在赞叹。

现在,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

(指名读,比赛读,齐读,学生评价)
五、升华,感悟诗情
1.教师小结。

王维真不愧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短短二十个字的一首诗,就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一幅静谧恬静的画面——桂花轻落、薄云飘飞,月光皎洁,微风徐来,鸟鸣悠悠、涧水潺潺,让我们一起静静地欣赏这个幅静谧灵动的图画。

2.出示画面。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欣赏着这样的画面,我的心好像也慢慢平静下来。

这是因为我的心已融入了诗中的景色之中了。

同样的,能感受到桂花轻轻飘落,鸟儿悠悠鸣唱,能写出这样一首春山静谧诗,足可见,诗人的心是多么的安静。

4.资料拓展
当时正处于盛唐社会,国家安定,人民幸福。

此时,王维寄居在如此优美的鸟鸣涧,他十分悠闲,内心一片宁静,所以,诗中的一景一物都流淌着静静的美。

眼中的景与心中的情往往是紧紧融合在一起的,这就叫“景中融情”。

5.感悟写法
(1)同样写春景,
a在王维的眼中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b在杜甫在《春望》中这样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花,这鸟,融进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其他诗人眼中呢?
c在贺知章的《咏柳》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在朱熹的《春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e.在杜甫的《绝句》中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f.在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这正体现了古诗语言的凝练美。

请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彩色的画笔,来写一写,画一画我们眼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美好画面吧!(学生写,教师巡视。

交流点评。


6.朗读背诵整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得时候要把自己当成诗人,想象那屡屡桂香飘溢,悠悠鸟鸣传荡。

(齐读)
很好,我们读的时候,要想到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

再齐读。

让我们把鸟鸣涧的幽静永远留在心里,一起背一背。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大诗人王维神奇的笔触,清新的语言,感受到了鸟鸣涧的宁静,美丽,也学习了以动衬静的写法,了解了什么“景中融情”,有了一定的收获。

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学诗时,不光要弄清诗歌的内容,更要学习诗人是如何表达的。

七、作业:
1.默写古诗《鸟鸣涧》。

2.写一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的情景。

鸟鸣涧
花落以动衬静
山空
月出景中融情
鸟鸣
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