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复习公开课教案(练习诵读篇).doc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读进去,想开去(1)我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想开去。
比如学习《草原》,读到蒙古族人民穿着盛装,骑着快马来迎接汉族客人时,我想到了“相知无远近,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读到他们在夕阳下依依惜别时,我想到了“海内存知己,________”这两句诗。
(2)还可以从文章的写法想开去。
学了《花之歌》后,我们知道了写文章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人称的写法,运用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生动形象。
二、比较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第一句话运用三个“……真…啊,…得……”的句式写出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二句运用三个“……像……”的句式写出了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像上述三个或以上结构________、意思________、语气________的句子成串排列的方法叫排比。
这样写景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作业设计1. 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 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我发现: 分号主要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关注过街上的路牌吗?看图完成练习。
(1)看路牌可以认识许多汉字。
你知道下面两个字的读音吗?(可借助字典查声调)榭( )凫( )(2)根据从图①中发现的规则,给图②中的地名标上拼音。
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2022年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教案)(最新修订版)文本解读:《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作品,作者为宋代的苏轼,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幽居黄州期间,苏轼自名“东坡”,他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愿意和新党或旧党苟合。
在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说:“臣愚不识时。
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
”他谢表的语言被人寻章摘句,认为他又诽谤朝廷之意,因此下狱。
这首词的上阙以浓淡有致的水墨笔法写景,景色自然清新,幽静凄美。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润在清清的溪水中,松林间的沙石小路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黄昏时分细雨中传来声声布谷的啼鸣。
子规的鸣叫也衬出清泉寺环境的清幽宁静,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词的下阙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写出了作者触景生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寺院门前的溪水向西匆匆流淌,可是人老了就不可能再回到少年!这几句以形象的语言写景,景色中融入人生哲理,表达了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失意,但是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溢于言表,催人奋进。
教学目标:1.品读词中清丽语言,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通过了解诗人写词的背景,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体会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难点:熟读成诵,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对话文豪1.走近宋代大文豪苏轼,回忆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歌?2.不知不觉,苏轼的诗歌已经在我们心中刻下了痕迹,再次走进苏轼,领略他作为词人的风采。
我们要学的这首词是——《浣溪沙》。
3.《浣溪沙》是词的——词牌名。
苏轼用《浣溪沙》写了四十多首词,今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清泉寺,品读他的词,感悟他的情。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浣溪沙》。
二、理解诗词,对话文本1.仔细读读这首词,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吗?2.解释词前的“小序”,小序的作用一般是交代写作的目的或是写作的经历。
六年级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

六年级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六年级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篇1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们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们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们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们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们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三、课前准备: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们总结读书方法1、教师向学生们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们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随机板贴]6、小结。
[板贴:课外活用]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学生们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和注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拊掌大笑”,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补白演故事。
3.展开想象,还原生活经历讲述《书戴嵩画牛》的故事,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疏文意1.理解课题,读准节奏。
(1)板书课题,交流课题意思。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读好课题:书/戴嵩画牛。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反馈。
相机引导多音字,多音字出示:杜处士、好书画、以百数、曝书画。
教师随文指导“曝”字的含义及写法。
(板书:曝)教师小结:多音字的读音我们可以根据意思来判断。
4.难点预设(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①学生看注释理解“锦囊玉轴”,并书写“锦”和“轴”。
②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①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股”。
②真正的斗牛是怎样的?画中的牛又是怎样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③引导有节奏的朗读。
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④引导理解“矣”放在句末表示语气,并书写“矣”。
5.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6.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板块二:想象说故事1.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是“尤所爱”,小牧童却是“拊掌大笑”。
为什么呢?(PPT出示)2.汇报交流。
(1)“拊掌大笑”就是拍手大笑。
(2)小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预设:小牧童天天放牛,知道斗牛时牛尾巴是什么样子,而这么简单的问题画家却画错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要素,把理解诗歌中三黑对土地的态度设为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情,感受三黑重得土地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引发学生学会由阅读展开深入思考,通过阅读展现自己的观点。
在自由表达观点中,在仿写训练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苏金伞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资料介绍,导入新课1.作者及背景资料介绍。
我们一直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苏金伞。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
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
2.出示资料,进行题目解说。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3.出示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指名读课题下面的阅读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设计意图:资料的介绍拉近了学生与本首诗的距离,了解背景资料促进深入理解本首诗。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自学提示,提高自学能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感。
2.指名分小节读诗,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
(翻地,耙地,播种,看荞麦开花,听蝈蝈叫,畅想美好生活……)设计意图:梳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深入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情感做好铺垫。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快速浏览诗歌,想一想: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把能体现三黑情感的句子画下来,用心去品味一番。
关于六年级的阅读复习教案(通用10篇)

六年级的阅读复习教案关于六年级的阅读复习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六年级的阅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的阅读复习教案篇1一、谈话导入:师:六年的语文学习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你认为你在阅读能力方面有哪些收获吗?(也就是你读完一篇文章你能达到哪些要求?)(生自由谈,如会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了解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等。
)[板书:概括内容体会感情]师:那么平时你是怎么阅读文章的呢?(根据学生的归纳出示“四步循环阅读法”: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带着问题再读全文:一边读文一边释疑;查缺补漏解决疑难。
学生亦可谈自己阅读时的方法如跳读法。
)师:阅读时,讲究方法,有的放矢,才会读有所获,且不可漫无目的,囫囵吞枣,在复习中我们更要注意将平时掌握的读书方法用于其中。
这节课我们就是要通过复习《詹天佑》第四自然段,共同梳理总结出概括文段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下面就让我们整装待发,一起走进“阅读训练营”。
有信心吗?(出示:阅读训练营)二、复习《詹天佑》第四自然段。
[出示“入营须知”]1、大家先来看看“入营须知”:请各位同学按照“四步循环阅读法”独立阅读,积极思考,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出示《詹天佑》第四自然段)。
师:大家明白要求吗?也就是需要大家在训练中既要知道答案,还要明白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愿意闯关吗?那我们就往前走吧。
3、处理练习一:概括内容师:第一关的要求是:默读文段,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1)生自由读文思考。
(2)谁来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生1:这段话讲了詹天佑勘测线路,我是采用抓文段的重点词句的方法概括的。
[板书:抓重点词句]师:有同学习惯性地认为重点句就在文段开始,对吗?生:重点句有时在开头,有时在中间,有时在结尾。
生:这段话主要讲詹天佑勘测线路中的所说所做所想,我是采用综合归纳法概括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六下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教材分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中的第8首,作者为北宋词人王观。
写的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今绍兴)送别即将回家乡(浙江东路)的好友鲍浩然。
不同于其他送别诗,王观虽然自己家在江苏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释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悲观之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并送出真挚的祝福。
这首词最大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词中不同于其他送别诗词的丰富情感——深深的不舍和真挚的祝福,以及其中“千万和春住”的含义。
因学生对于送别诗词并不陌生,且有一定的积累,在教学时应唤起他们学习送别诗词的相关经验,在比较和拓展中加深对此难点的认识与理解,采取适切的教学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目标1.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能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词的韵律美,熟读成诵。
2.抓住“眼波横"眉峰聚”“千万和春住"等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借助注释,在诵读中理解词的大意。
3.在对比和诵读中感悟“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巧妙比喻,体会词人对朋友深深的不舍和一语双关的祝福。
4.通过抓住景物感悟情感的方式,对不同的送别诗词进行探究,体会送别诗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眼波横”“眉峰聚"千万和春住”等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借助注释,在诵读中理解词的大意;体会词人对朋友深深的不舍和一语双关的祝福。
教学过程一、诗句引入,解题知人1.诗句引入。
都说“多情自古伤离别"。
你看,离别是那杯中酒(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别是放开紧握的手,道一声珍重,说一声(出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离别是看着友人渐行渐远,却不能同行的惆怅(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13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
2.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写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1)注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写,这便是“面”的描写。
(2)注重对某个人物或具体的事情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点”的描写。
(3)注重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
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到位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
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
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一直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复习公开课教案(练习*诵读篇练习诵读部分(课件在49楼)一、导入1.前阶段我们已经把所有的教学内容结束,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语文书本,去温习每个练习中出现的经典诵读(板书:练习*诵读篇)2.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每个练习上都有诵读部分,能不能说说都安排了些什么呢?可以打开书本看一看,交流:(古诗、成语或者是四字词语、名人语录等)3.可以关注一下小标题,有这样几个方面:(板书:诵读与积累1357、诵读与欣赏26、诵读与感悟4)二、复习*诵读与积累(词语)过渡:我们首先来看诵读与积累,为我们同学储备了各种类型的词语,让我们温故知新。
出示1(练习一)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剑塞外边疆漫天飞舞纷纷扬扬银装素裹雪照云光狂风暴雪雪上加霜风卷残云神清气爽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
2.诵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哪里的风光?(点击图片)3.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说你看到的图片吗?4.上新课的时候我们同学发挥小组力量,创造了多词并用,语句通顺的小短文,你还记得吗?5.齐读,巩固,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些描写北国风光的词语。
出示2(练习三)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1.指名读2.这12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3.那你掌握了吗?能不能灵活运用呢?出示填空:孙悟空(),而获得()的美誉。
孙悟空在护送唐僧(),一路上()。
孙悟空本领通天,他能(),();他会(),()。
一双(),(),他(),使得()。
4.齐读出示3(练习五)水滴石穿一心一意感激涕零百感交集深思熟虑匪夷所思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鉴往知来莫衷一是迷途知返恍如隔世1.谁愿意读读这组词。
2.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大部分都和跟什么有关?3.是呀,你看:出示:()()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要坚持不懈;()()形容时光易流逝,学习要抓紧,不能浪费时间;在学习中要养成()的好习惯;犯了错误能够改正,那是();大家在讨论问题达不成一致的意见可以用()来形容。
4.齐读出示4(练习七)学而不厌苦心孤诣闻过则喜见贤思齐有教无类不偏不倚诲人不倦乐此不疲托物言志喻之以理逝者如斯川流不息1.默读这12个词语。
2.想一想这组成语描述了孔子的?(教育教学的思想精髓。
)3.你从中明白了那些精髓呢?出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过必改,闻过则喜。
……4.还记得论语中记载的孔子语录吗?5.齐读孔子语录6.你还能补充几句吗?过渡:当我们诵读着这些四字词语、成语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宝库被一下子打开了,那就让我再来考一考大家。
拓展:1.请你说出与四季相关的词语。
春夏秋冬出示:春:春暖花开春色满园夏:流金铄石骄阳似火秋:一叶知秋金风送爽冬:天寒地冻粉妆玉砌2. 说了那么多与四季相关的词语,那么你能不能再说说与四季相关的诗句呢?*诵读与欣赏(古诗)过渡: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思想,陶冶性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积累与欣赏。
第一首出示1(练习二)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女同学来读一读。
2.这是一首爱国诗词。
壮怀激烈,斩钉截铁。
作者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那就是:()3.这也是作者李清照的人生观,也就是这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4.你还能列举一些这样的诗句吗??比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首:出示2(练习六)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男同学来读一读2.我们说诗言志,歌咏言。
这首诗看似在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怀。
那你能读懂诗人的情怀吗?谁来说一说。
3.因为懂得,才会读得特别动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首诗。
过渡:从这两首诗,我们又想起了书本中的诗词,《词两首》《古诗两首》。
出示3(词两首)如梦令李清照(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兴尽”是什么意思?2.能不能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4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和刚才一首词中的如梦令,都属于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3.这里的“不须”是什么意思?为何不须归呢?4.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出示5(诗两首)石灰吟于谦(明)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若等闲”是什么意思?这和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中哪个词语类似?2.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3.作者借石灰不畏()和(),即使()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怎样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出示6墨梅王冕(元)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1.满乾坤是指?2.这首诗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托的是中怎样的情操?3.你还能想起一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吗?4.由这两首诗,我们又想起了郑燮的《竹石》,谁愿意为大家高声诵读?*诵读与感悟(古今贤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刚才的复习同学们都很投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诵读与感悟,让我们一起再去读一读书上安排的古今贤文真理篇。
出示:古今贤文真理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
知过必改,闻过则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诵读2.如果请你挑选其中的一两句话,送给你的好朋友,你选哪一句呢?3.为什么要把这句话送给他呢?你愿意和我们大家说说吗?4.同学们也许当你收到朋友送给你的那勉励话的时候,会感觉听得不顺耳,可是那些都是“忠言”啊!所以老师想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送给我们大家,让我们一齐共勉,好吗?5.齐读6.(机动:诵读)古今贤文其他篇目一、小结今天的学习,我们同学都很认真,俗话说“天道酬勤”,学好成语、古诗词、古今贤文,这些都并不难,关键是多读,难就难在,要积累要运用,真正做到学语文用语文。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2.2.212.21.202219:0919:09:19Feb-2219:09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二〇二二年二月二十一日2022年2月21日星期一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19:092.21.202219:092.21.202219:0919:09:192.21.202219:092.21.2022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2.21.20222.21.202219:0919:0919:09:1919:09:19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Monday, February 21, 2022February 22Monday, February 21,20222/21/2022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7时9分7时9分21-Feb-222.21.20227、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
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
22.2.2122.2.2122.2.21。
2022年2月21日星期一二〇二二年二月二十一日8、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