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模板
六年级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上册部编版5篇

六年级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上册部编版5篇六年级语文教案上册部编版篇1教学目标结合重点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第1学时一、浅层意思把握1.我看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什么现象触动了我的心灵?对我心灵上产生了什么样的触动?2.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认识是:后来的认识是:二、深层意思探究1.“这一层,看起来容易,确实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中的“最基本的东西”一词,它指什么?2.作者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3.“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中“悲壮感”、“使命感”各指什么?第2学时三、局部语句推敲1.品析“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的表达作用。
2.“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
”中“昨天”、“今天”、“明天”各指什么?四、思维检测1.第(13)段“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一句中“最基本的东西”指的是()A.比森林还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
B.把烈士的名字复活为血肉之躯,_广场是站不下的。
C.纪念碑背后让人读不懂的东西。
D.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
2.在课文中快速勾画能突出“人很多”这个意思的4个片段。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合乎作者意思,简要说明理由。
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作者感到_广场的那个环绕着浮雕的高大建筑,不是一个美丽的装饰。
五、写作借鉴从波澜(过程或情节)、细节(具体化、形象化的描写)、深度(议论句或主旨句)的角度观察文章,揣摩自身记叙文写作与佳作名篇的差别,明确努力方向。
六、语言积累1.找出句间关系最紧密的段落。
说明句子之间关系。
背诵。
2.找出最有文采的语句。
说明文采体现在什么地方。
背诵。
六年级语文教案上册部编版篇2教学目标:1.自主识写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新编名师公开课教案五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新编名师公开课教案五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语文教案1《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资源1.“5.12”大地震的概况,学生当时了解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教学过程:课前观看汶川大地震相关录象图片[课件] 课前5分钟(眼保健操)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 2:25—2:30出示词语:废墟坍塌塌陷尘埃震撼诠释生死攸关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课件]指名读师:词语是有味道的,如何能读出词语的味道?生:想象画面读。
师:真是个银点子,你来试试,可以吗?指名读师:其实要想读出词语的味道还有个金点子,那就是将词语放进句子中,谁来试试出示句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0特级大地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 ),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他用生命( )了( )的( )。
[课件]师:完全正确,有声有色,一起来体验!齐读。
二、精读课文(一) 师: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
六年级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

六年级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六年级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篇1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们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们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们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们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们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三、课前准备: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们总结读书方法1、教师向学生们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们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随机板贴]6、小结。
[板贴:课外活用]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学生们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13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
2.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写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1)注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写,这便是“面”的描写。
(2)注重对某个人物或具体的事情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点”的描写。
(3)注重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
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到位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
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
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一直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最新名师公开课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最新名师公开课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名师公开课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⑴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一自然段。
⑶学习课文写的四件希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发展目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课文中我的外貌,体会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穿着和外貌。
【教学的重点】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的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我的外貌。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那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
(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
出示课题少年闰土本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二、启发定向,选择目标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想象课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确定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1、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那几件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3、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4、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引语: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三、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自主释疑1、选择几个问题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2、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小伙伴,讨论自己学不懂的生字和新词。
3、在老师发下的卡片上,选自己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学们,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祭祀忙月秕谷鹁鸪四、重点学习四件事,品读、感悟1、选择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交流: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2、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那些事?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学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4、了解教师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难点: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第一教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通过角色朗读,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合理想象,以《许小燕流泪了》为题,写一段“我”妈妈冒雨赶到学校,将衣服带给许小燕时,老师和同学们的言语和神情。
二、教学准备:录音、灯片、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与学生一起欣赏《春雨沙沙》一歌。
一、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1、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春雨沙沙》这首歌。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课文的题目与这首歌很相近。
出示课题《蒙蒙细雨》,齐读课题。
2、你是如何理解“蒙蒙细雨”这个词语的?自由发言:雨很小,很细;几乎没有声音在第4课《春》中,是怎样描写春雨的?指名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3、大家都已预习过课文了,文中是怎样描写这蒙蒙细雨的?请大家打开课本,用“~~~~~~~~~”划出描写雨句子。
指名读(有2句)。
比较:(投影出示)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那雨很小,很细。
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引导学生比较:第一句,从视觉、听觉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雨下得很小。
4、你能不用朗读读出雨下得细、下得小的感觉,注意节奏控制。
(指名读,范读,齐读)这么美的一句话,在课文中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吗?下面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
二、初学课文,了解内容,感受教师品质。
六年级语文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登鹳雀楼》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了解作品的背景,并能正确朗读诗句。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和理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意义。
2. 难点:正确朗读古代文言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活动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请学生说一段关于古代建筑的知识,引入《登鹳雀楼》的学习。
2. 预习导入(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和内容,并在课本上标记重点词汇和句子。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五分钟,然后由每组选择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讨论内容包括:诗歌背景、主题、作者意图等。
4. 解读诗歌(20分钟)由教师带领,共同解读《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逐句讲解,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含义,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5. 朗读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读练习,鼓励学生发扬合作学习精神,在小组内相互帮助和纠正发音。
6. 拓展活动(20分钟)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更多的古代诗歌,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在自习时间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登鹳雀楼》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了解作品的背景,正确朗读诗句。
2. 能力目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关于古代建筑的知识介绍。
六年级语文阅读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语文阅读教案教案一:《论语》中的古人智慧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论语》中的经典故事;3.理解和分析古人的智慧思想;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及辅助教材:《论语》选段;2.教具: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古人的智慧产生兴趣。
步骤二:讲解经典故事1.教师讲解《论语》中的经典故事,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分析。
2.每个故事讲解完毕后,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步骤三:激发学生思考1.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选段,并要求学生尝试理解古人的智慧思想。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分析。
3.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互动。
步骤四: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语》中的智慧思想,写在黑板上。
2.学生共同检查总结结果,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步骤五:巩固练习1.教师提供与《论语》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进行检查、讨论和答案解析。
四、课堂延伸:1.通过讲解《论语》中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古人智慧思想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2.学生可以选择一则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3.学生可以与家长或朋友分享《论语》中蕴含的智慧思想,促进思想交流和沟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通过讲解经典故事,学生也对古人的智慧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延伸活动,学生得到了更好地拓展和扩展。
整体上,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模板
你们知道吗?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在他们最美好的青少年时期,也热衷于游历、考察、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名人游历生涯的文章《壮哉,少年游》。
一起看看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欢迎查阅!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围绕一个主题,列举具体事例进行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旅行可以让人们心胸开阔,生活丰富,意志坚强,理想崇高。
2、激发学生阅读游记的兴趣。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难点:掌握围绕一个主题,列举具体事例进行表达的方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环节与预设一、导入同学们喜欢旅行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师生畅谈)你们知道吗?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在他们最美好的青少年时期,也热衷于游历、考察、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名人游历生涯的文章《壮哉,少年游》。
二、板书课题,齐读。
三、教师范读听老师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四、学生自读,扫除生字障碍。
1、自己读,画出读不好、难理解的字词。
2、小组交流,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情况。
重点讲解“真挚”“撰著”“踏勘”“阅历”等词。
五、自学探究1、出示“学习提示”用心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在文章中,你对谁的游历生涯最感兴趣?走进文本,画出相关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对这儿感兴趣,再体会着读一读。
学生自学探究,进行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预设第3自然段:司马迁20岁时。